- 相關推薦
《輪椅上的霍金》讀后感[通用]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輪椅上的霍金》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輪椅上的霍金》讀后感1
今天,我學習了一篇課文――《輪椅上的霍金》,讓我有感觸。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英國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因身體癱瘓,只能長期禁錮在輪椅上,面對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地挑戰命運,為科學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故事。給我以強烈的.震撼,真是感人肺腑。
命運對霍金十分殘酷,讓他全身癱瘓,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正常活動,但他面對現實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悲觀消沉,更沒有抱怨和屈服,而是抱著積極的態度,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勇敢地面對生活,不斷地研究科學,頑強地探索科學。他不注重榮譽,把時間都放在工作上,關于宇宙的命運,他這種正視命運,樂觀向上,堅強探索的精神和堅定不動搖的信念值得我們學習。
霍金不僅有一個聰慧的大腦,他還懷揣一顆感恩的心。當學術報告之后,面對女記者關于命運得與失的問題,霍金的回答令人震撼,雖然身體殘疾但還有理想與追求,還有一顆感恩的心。這不僅震撼了全場也震撼了我,不能像常人那樣工作、學習,對一個擁有強烈科學抱負的人來說是多么痛苦的事,但他卻仍然可以讓內心愛,這是多么令人佩服啊!我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輪椅上的霍金》讀后感2
霍金是誰?他是一個大腦,一個神話,一個當代最杰出的物理學家,一個科學名義下的巨人。……或許,他就是一個坐著輪椅,挑戰命運的勇士。
他身殘志不殘。在21歲時他不幸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癥,被禁錮在輪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但他仍然是活潑好動的,這聽起來有點可笑。在他完全無法活動后,他用唯一一根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輪椅在通往辦公室的路上“橫沖直撞”,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通過旋轉輪椅來向查爾斯王子炫耀,結果結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
一次,霍金做輪椅回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部劃破,縫了13針。但48小時后,他又回到辦公室投入工作。
年,他考查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最后以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統一在一起。
年,他因為肺炎動了一次穿氣管手術,徹底被剝奪了說話的權利,演講和回答只能靠語音合成器來完成。但他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寫出了著名的《時間簡史》,探索著宇宙的起源。
【《輪椅上的霍金》讀后感】相關文章:
品《輪椅上的霍金》有感06-19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設計優秀12-12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設計優秀03-29
《輪椅上的霍金》課堂教學實錄12-12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設計優秀必備【6篇】05-12
輪椅上的霍金的讀后感02-12
《輪椅上的霍金》讀后感03-23
輪椅上的霍金讀后感04-27
看了輪椅上的霍金有感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