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掃墓活動策劃書
時光在流逝,從不來停歇,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我們的工作又將翻開新的一頁,迎來新的任務和目標,我們要好好制定今后的工作方法,寫一份策劃書了。那么策劃書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掃墓活動策劃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背景】
清明節,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宗親節日,又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是中華兒女共同認祖歸宗的重要節日。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民俗活動,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普遍重視。而且它也是一條維系海內外華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紐帶,有利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知識競賽,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了解。
2、情感目標:通過故事、寫文章知道要愛父母。通過錄象、朗誦等活動知道我們的愛要更遠大,我們要努力學習,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3、行為目標:通過活動學會好好學習、愛父母、愛同學、愛老師、愛班級、愛社會。
【活動時間】
20__年4月1日
【課前準備】
1、與清明相關的知識、圖片、歌曲、小品、故事。
2、清明節和父母一起去紀念自己的親人,寫下自己的感受。
3、錄象片段:解放戰爭
和同學們一起觀看有關解放戰爭的電視劇。
4、小調查:家鄉的清明節
【活動過程】
清明節的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
【清明節掃墓活動策劃書】相關文章:
清明節掃墓活動方案策劃書09-16
中學清明節掃墓活動策劃書12-15
清明節掃墓活動策劃書(精選15篇)11-10
清明節掃墓活動策劃書精選15篇11-10
清明節掃墓活動策劃書14篇11-11
清明節掃墓活動策劃書(精選14篇)11-11
清明節緬懷先烈掃墓活動策劃書02-15
清明節掃墓活動策劃書11篇02-08
清明節掃墓活動02-20
清明節掃墓的活動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