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廣播稿范文(必備4篇)
如果你是廣播站的主持人,肯定會知道廣播前一般都會提前做好廣播稿,一份優秀的廣播稿能提高節目效果,那要怎么寫好廣播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廣播稿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傳統文化廣播稿范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賞中秋明月,揚中華文化。
漫漫歷史長河中,偉大的祖國母親孕育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詩詞曲賦是她柔光輕泛的雙眸,國畫、書法和曲藝展現出她曼妙的身姿,而傳統節日更是描繪出她靈動飛揚的神采。
《周易》有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蔽幕删土嗣褡宓尼绕。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每個節日都是文化的載體。兩天后,我們將迎來中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同學們,可如今,中秋節對于我們的意義又到底是什么呢?是忙碌喧囂中一個難得的法定假日以供消遣娛樂?是應接不暇的宴席與觥籌交錯的應酬交際?抑或僅僅只是一年之中月亮最大最圓的農歷八月十五?
現實一次次向我們證明:我們過著歷史悠久的中秋節,卻不一定了解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我們坐在庭院里賞月,卻未必能再聯想起“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或“玉兔搗藥”的古老傳說;我們嘗盡了美味的月餅,卻往往沒聽說過“朱元璋與月餅起義”。象征團圓與幸福的中秋節似乎在漸漸淡化它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
面對韓國“端午節”成功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印度尼西亞將“皮影戲”捧成自家文化成就,面對無數西方節日的滲透性興起與部分中國傳統節日無形的沒落,生長在21世紀的`自尊自強的我們發出了一聲聲吶喊與呼喚:“請讓我們,來繼承和弘揚這看似正在失落的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正是博大精深,傳承開拓。曾有人這么說:“傳統的文化節日的淪喪就是文化的淪喪,文化的淪喪就是民族精髓的淪喪。”偉大的祖國母親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無價的文化遺產,而那鏗鏘有力的“傳承開拓”現在正需要我們這年輕的一代去付諸實踐,而即將亮相的廣州亞運會也期待著我們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
“歷史是逝去的無法改變的昨天,傳統文化是生于人類之始并可進化永生的!蓖瑢W們,作為附中人我們更應該走在這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隊伍的前列,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抓住契機,認真學習中華文化知識,過好每一個傳統節日,挖掘其背后的傳統文化,深入理解并取其精華,主動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使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大放異彩。
最后,祝愿大家在中秋賞月之際,不忘中華傳統節日傳統文化之本源,過一個幸?鞓返闹星锕潯
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廣播稿范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當流行文化席卷中國,眾人沉醉于才藝選秀,迷戀于炫富,有誰還能靜下心來,去撿拾那不知被遺忘在哪個角落的文化遺產?又有誰還能去撐起民族文化的一片天?
縱觀今天的大中華:
還有幾人能去感受“之乎者也”的韻味?
還有幾人能去欣賞“唐詩宋詞”的魅力?
還有幾人能去品讀“四大名著”的精彩?
又還有幾人能再去體味中國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當綜藝娛樂檔占滿了各個頻道,當時尚雜志堆滿了整個書架,當明星照片放大成了背景桌面,惡俗趣味驕傲地屹立于眾山之巔,嘲笑著這群愚昧無知的人。放棄“庇護”他們的出色文化,卻用時間與金錢去添增那惡俗趣味的高度,直到他們完全失去出色文化的“庇護”,民族衰亡。
當古漢語詞典在角落里安靜地“睡”了十多年,當《說文解字》被蓋上一層厚厚的塵土棉被,當中國古典名著在書架上層孤獨憂郁,默默流淚,古古典傳統文化看著他的'子孫們默默哭泣,顫抖著呼喚,卻無人聆聽。那凄清的大雁,那啼血的杜鵑,那縹緲的孤鴻,正在“人生”途中“吶喊”著;那終日凝眸的李易安,那飛鴻踏雪的蘇東坡,那驀然回首的辛稼軒,正在“前方”路上“彷徨”著,他們想以一己之精彩,去挽回那些不知迷失在哪條章臺路上的中國人!
浩大的中國,號稱14億人民的中華民族,能有多少人不被燈紅酒綠所迷惑?十人?百人?亦或是千人?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驕傲地屹立于民族之林,靠的不僅僅是軍事的強大,經濟的昌盛,更是他們能有屬于自己的語言——漢語。可現如今的人們,正漸漸與老祖宗留下的遺產背道而馳,古老的智慧結晶正被忘卻。
新一代的青少年,或許不只是我們,可我們正在步入社會,是祖國的新希望!當以己之肩,肩己之任,挑起重建出色文化的責任,讓惡俗文化不再驕橫!
當明星不再能讓人為之瘋狂的那一刻;
當成星不再能讓人不擇手段的那一刻;
當時尚雜志在書店銷不出去的那一刻;
到那一刻,人們就能正視娛樂,正確地認識到娛樂的利與弊,理性地對待娛樂,明白娛樂只是一種休閑,并不能因它遮蔽了真實的生活。
那一刻,人們能知道漢語言文字的重要性,重新認識、對待中國瑰寶,讓生活更加充實!
弘揚傳統文化,讓民族文化不再衰退!
傳統文化廣播稿范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從現代追溯五千年的歷史。傳統文化顧名思義,就是從古代一向流傳至今的文化,這些文化都是古人,我們的失人,從他們身上演變而來的。比如,屈原是清明節的代表,屈原如果穿越到此刻,絕對會是一位偉大烈士,供在中國最大的烈士陵園。
由于屈老的堅貞不屈,為國為民,不畏強權,誓死不做賣國的,寧可跳入江中犧牲自我的性命,也不會為了一點小利益,而出賣國家出賣自我的人格,不會踐踏自我的尊嚴。
屈原死后,他的后人們為了紀念他,雖然他一向活在人們的心中,可是現實中還是需要表示一下的,他們在屈原自殺的江中劃著小船,撒著用葉子包著的`米團,人們覺得這樣魚蝦就會吃這些米團,而不會吃屈原的軀體了。由此在江中劃船變成了賽龍舟,撒米團演變成了此刻家家吃的粽子,而在那一天人們把那一天定位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之士的紀念日,每年的4月4日就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們叫它“清明節”。
例如這樣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人肯定都不明白,在為什么要放鞭炮,讓我來告訴你為什么。
相傳每年有一天,有個叫“年獸”來擾亂居民的安全,出居民糧食,毀他們的房子,弄的他們人心惶惶?墒强茨戢F那么兇惡高大,他們卻又不敢與之抗衡,最終有一天他們發現年獸怕響聲,于是家家戶戶都在年獸來的那天放起了鞭炮。年獸聽見這些鞭炮響聲,嚇得落荒而逃,人們最終又回到了平靜的生活。那天就成了除夕春節,就是這么來的,家家戶戶都要過年,給紅包,這樣才吉利,說這一年都會富富貴貴,平安無事。
這些都是我們中華的傳統文化,我們中午的傳統文化節,所以源遠流長,就說明我例舉的僅僅是個皮毛,還有好多好多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所不明白的,就是有了這些傳統文化我們才會多姿多彩,這傳統文化代表了我國古代到今日,人民的智慧結晶。
就是靠的這些傳統文化,而就是這些傳統文化是別的國家,甚至別的星球所沒有的,它們是我國獨一無二的,是智慧,是結晶,是成果,所以它們會源遠流長。
中華傳統文化又是博大精深的,你想模仿想復制那是遠遠不可能的。如果是簡簡單單的,有何是堪稱“傳統”這兩個字,就算再給你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它只會越來越神秘,你永遠明白的不是它的皮毛,其精髓不是精深,而是很精深,十分的精深。
所以我說中華傳統文化是源遠流長,是博大精深,是獨一無二的。
傳統文化廣播稿范文4
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華夏幾千年的文明史,使中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也創造出無數燦爛的文化,使華夏民族躋身于世界民族的前列。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這個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凝聚”之學,中國傳統文化是內部凝聚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系;二是“兼容”之學,中國傳統文化并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盡管在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條件下,還是以開放的姿態實現了對外來佛學的兼容;三是“經世致用之學,文化的本質特征是促進自然、社會發展的人文之學,中國傳統文化突出儒家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
在漫長的歲月中,中國傳統文化給予世界文化發展重大的影響。1570年至1870年的300年間,西方國家出版的有關介紹中國文官制度與政治制度的書籍多達70種!度龂萘x》《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等被譯成多國文字,深深地影響著世界文壇。而中國傳統文化對東方世界的影響,更為直接,也更為全面和深入。在歷史上相當一個時期內,中國文化與東方世界的一些國家(如日本、朝鮮、越南)的文化的關系,達到了十分密切的程度,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說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極大地影響了這些國家的`歷史和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傳統文化是起源于過去、融合現在與未來動態的主流觀念和價值取向,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存在,廣泛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和諧持中的思想境界,是中國傳統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傳統文化追求和諧的思想教育和滲透影響下,中華民族在過去幾千年的歷史朝代里不斷追求和諧。不光是傳統文化追求和諧,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當今社會,我們仍然在追求和諧。“和諧社會”成了當今社會的主題,并且將是一個長久的話題和目標。
【傳統文化廣播稿】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廣播稿范文07-02
傳統文化廣播稿(精選13篇)11-02
中國傳統文化廣播稿09-06
中國傳統文化廣播稿【精選】07-15
傳統文化廣播稿(精選7篇)11-24
傳統文化廣播稿7篇03-19
傳統文化廣播稿(集合7篇)11-24
傳統文化廣播稿集合7篇11-24
中國傳統文化廣播稿[精]07-15
傳統文化廣播稿集錦7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