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鐘表評課稿模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評課稿,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我們該怎么去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認識鐘表評課稿模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認識鐘表評課稿模板1
《認識鐘表》這節課是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讓學生從小建立時間觀念,養成按時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陳老師的這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教學過程,主要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數一數、說一說、撥一撥、做一做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課堂中通過形象、生動的課件積極主動的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來學習知識。在這節課中,以下這幾個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們學習。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習興趣。
陳老師在這節課上,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老師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激發興趣,突出知識點。例如:在欣賞各種各樣的鐘面時,老師用課件準備很多漂亮、形狀不一的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難怪全班學生都想和這些鐘面交朋友。再如:當學生觀察了鐘面后,在他們的.匯報交流中認識又粗又短的是時針,又細又長的分針后,又通過課件把時針、分針分別進行閃爍,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學鐘面上有12大格時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處理,使學生看了一目了然。
二、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
陳老師在這節課上,注意創設了很多輕松愉悅的情節。如:老師創設了我是可愛的點點老師是早上7時起床,你是什么時候起床的?我是可愛的點點這個情景,展開教學,學生興趣很濃。在認識了鐘面以后,讓學生動手撥一撥,因為是學生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學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撥出了這些時刻,正確率很高,教學效果很好。
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來獲取知識
陳老師在這節課上,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導入新課后讓學生自己觀察課件上的鐘面,說說有什么發現,進而認識鐘面。認識整時,準確地讀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教學時老師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有基礎的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認識鐘表的,再出示3個鐘面:7時、8時、3時,互相說一說:我是可愛的點點鐘面上的時刻各是多少?它們的分針指著幾?時針指著幾?我是可愛的點點并且比較三個鐘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經過比較,學生完全理解了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之后還設計了師說時間讓學生撥,同桌互撥鐘表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
認識鐘表評課稿模板2
我是可愛的點點認識鐘表我是可愛的點點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此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再認識鐘表表面上的整時數。我聽了徐老師執教的《認識鐘表》一課,我覺得徐老師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整節課的設計與課堂教學實施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創設教學情境,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課一開始老師說這節課我們要認識一位新朋友,通過一個小謎語猜猜新朋友是誰,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并巧妙地過渡到鐘面的認識,并圍繞我是可愛的點點鐘面上有什么?我是可愛的點點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鐘面,學生交流發現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對鐘面及時針、分針的認識。
2.以活動為主線,關注經驗,注重提升。認識鐘表這一內容在課堂里是第一次接觸,但大部分學生有認表的經驗,已成為普通的常識。這節課教師充分利用這些經驗,引導學生通過認一認、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等活動,將普通的常識總結為數學化的規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操作能力、總結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養。例如:在教學中,老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認識鐘表、撥整時,由感性到理性。但是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老師出示四個表示不同時刻的鐘面,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后達成共識:這四個表示不同時刻的鐘面的分針都指著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的認讀方法。
3.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源于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徐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如利用真實、具體的生活場景,鞏固認整時的方法,也使孩子感受到時間和生活緊密相連。再如:徐老師創設了一路跟動車撥時間情境,使學生入情入景,激發學生撥鐘熱情,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比如出示小明上午8時做功課,晚上8時睡覺,同一個時刻卻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兩個8時。既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4.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滲透數學文化及品德教育。
在最后一個環節,教師用課件演示介紹古人是用日晷、沙漏等來記時,現在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鐘表來記時,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使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受到文化熏陶。最后還對學生進行惜時的思想教育。
值得探討的是:眾所周知,要讀出一個時刻,得根據時針和分針的位置來共同確定。我覺得學生對時針、分針能否清晰區分,將直接影響鐘面時刻的認識,徐老師在教學認識鐘面這一環節,學生說出鐘面上有時針、分針,師問:你知道怎樣的是時針,怎樣的是分針?根據學生回答得出:長的針是時針,短的是分針,這樣對已經會認鐘面時刻的小朋友來說是不成問題的,但對于部分沒有接觸過鐘面或接受能力慢的小朋友來說可能還不能清晰地區分時、分針,這里是否可以借助學具鐘,讓同桌小朋友互相指指時針與分針,同桌互當小老師檢查,以鞏固時、分針的認識。
認識鐘表評課稿模板3
黃文靜老師在執教《認識鐘表》一課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情況下學習新知識。又能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理念。整節課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施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創設教學情境,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黃老師結合教學內容,使用了許多直觀教具,創設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導入時利用猜謎語的方法很快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把藍貓開鐘表店的故事貫穿在整節課堂中:如逛藍貓鐘表店初步認識各種鐘表;設計闖關游戲招收鐘表修理工等。
二、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究等方式來獲取知識。
黃老師在這節課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觀察、操作、探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導入新課后讓學生玩一玩桌子上的鐘面模型,仔細看看,看看會有什么發現,進而認識鐘面。在認讀整時時刻時,讓學生探究幾個鐘面的共同特點,進而總結出認讀的方法。在認識大約幾時這一難點時,黃老師借助多媒體課件,讓靜態的數學動了起來。讓學生在觀察中比較,在交流中發現,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認識大約幾時,較好的突破了難點。為了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黃老師還設計了師說生撥,同桌互撥鐘表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源于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黃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床,幾時睡覺,早上8時升國旗等,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比如出示小明早上8時讀書,晚上8時睡覺,同一個時刻卻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兩個8時、7時、9時等。既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精心設計練習,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
在練習的設計上,黃老師能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設計相應的鞏固練習題,讓每個孩子都能吃的飽,吃的好。如認整時,撥整時,認識大約幾時,全體學生都會;根據時刻畫時針或分鐘,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本畫的很好;觀察鐘面上的時刻找規律,則滿足了三分之一左右學生的智力發展需求。而這些對于打造高效課堂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在學生自己操作時沒能一一照顧到,少數學困生感覺吃力;不能怕學生說錯,讓孩子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評價性的語言太過單一,課堂教學重在語言激勵。
【認識鐘表評課稿】相關文章:
《認識鐘表》評課稿05-20
《認識鐘表》評課稿02-01
認識鐘表評課稿03-22
【精】《認識鐘表》評課稿03-10
《認識鐘表》評課稿【熱門】03-10
《認識鐘表》評課稿通用10-05
《認識鐘表》評課稿[通用]10-15
《認識鐘表》評課稿(實用)07-05
《認識鐘表》評課稿【實用】07-27
【優選】《認識鐘表》評課稿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