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文明家庭事跡材料范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許多人都寫過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那么什么樣的事跡材料才是規范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十佳文明家庭事跡材料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十佳文明家庭事跡材料范文1
來到滄縣崔爾莊鎮老莊子村,干凈整潔的街巷、錯落有序的民房讓人眼前一亮。說起這幾年村里日新月異的變化,鄉親們都會提到村里的“當家人”、村黨支部書記史澤川。
“以前村里道路高低不平,垃圾隨處可見,環境差,連個活動的廣場都沒有。”這是村民們對之前村子的印象。那時,老莊子村基礎設施落后,各項條件設施都不齊全,村民農忙之后的業余文化生活十分受限。
村里道路難走,大車進來都困難,嚴重制約了村里棗品銷售。為了暢通村里的公路,打通銷路。史澤川一方面組織村民們集資,另一方面多方奔走,積極聯系鎮上和村里的企業家募捐籌款,經過不懈地努力,終于籌到了足夠資金。修路時,為了節省人工成本,他組織村民義務出工,硬化了村里公路街道7000米,讓村民們徹底告別了坑洼路。
史澤川還帶領村民們修建了廣場,增添了健身器材,開設了棋牌娛樂室,將村里原來的臭水坑改造成垂釣池塘,豐富了村民們的業余文化生活。為了美化鄉村環境,他每年都帶領村民植樹種花,增加綠化面積。
20xx年,滄縣實施“紅棗品質提升”項目,史澤川積極爭取,使這一項目落戶老莊子村。他組織村里進取心強、有干勁的年輕人,按照項目要求,邀請專家輔導,積極改造棗林,村里的紅棗品質得到了明顯提升,并被命名為“滄州金絲小棗品質提升基地”。
為了切實幫助村民增收,將項目成果轉化為助農增收的新動力。20xx年底,史澤川組織村民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流轉村里近300畝土地,統一管理,規模化經營。村民們的`收入穩定增加,而且還有富余時間外出打工。對于因家庭困難不方便出去打工的村民,吸納他們進合作社務工,守著家門口掙錢。
50多歲的史澤新家是村里的貧困戶之一。此前,他與兒子生活在一間破舊的土坯房里。合作社成立后,史澤川第一個想到了他,不僅流轉了他家里的土地,還讓他到合作社里工作。合作社里引進黑山羊養殖項目后,他安排史澤新在養殖場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兒。幾年下來,史澤新告別了土坯房,搬進了新瓦房。
十佳文明家庭事跡材料范文2
一、尊重老人,孝敬父母。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xxx的岳父2012年患肺癌,沒有任何生活來源,他們自己貼醫藥費,陪同岳父多次去廣西、長沙求醫問診。不但從生活上關心老人,給老人買衣服和禮物,更從精神上關心他們,一有時間就陪陪他們散步、聊天、外出旅游。在老人生病的最后20個月期間,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也不能控制。但他們從來沒有怨言,從不對老人發脾氣,而是默默地給老人換衣服,幫他洗臉、梳頭、擦背、剪指甲、洗弄臟的衣褲,陪同岳父睡。鄰居們都說這個女婿比兒子還要親啊。他們夫妻倆悉心照料,盡量滿足老人的要求,讓老人感受到幸福和臨終關懷。他岳父2013年4月去世后,岳母患有嚴重的腰間盤突出、頸椎病、冠心病、鼻竇炎炎等,苦不堪言。他平時每個月第一件事就是到藥房購買對癥治療的藥,一年陪她去市醫院體檢兩次,檢查看病的費用他一個人承擔。
xxx生母已經77歲,身體健康,和一個50歲弱智的弟弟一起住在農村,做一些身體力行的勞動。他們兩口子每逢節假日或他們的生日,總是買些水果、肉食,帶上孩子去農村看望他們,過年過節了接她到城里來。每年都給他們生活費,生日、節日了送禮物,真正做到了常回家看看。街坊鄰里,親朋好友對xxx的孝心無不嘖嘖稱贊,都說在我們這一方xxx是一個真正的孝子。
二、呵護子女,不離不棄。
為了培養子女成長,他們夫妻倆重視對子女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大女兒周曉穎,雖然是他與前妻生的(前妻已再婚)。但做后媽的視如己出,從不嫌棄她。從她讀大學開始就百般呵護,時時刻刻關心她的成長,一直她承擔學費、生活費,在市中心醫院參加工作,現在還與他們住在一起。母女感情融洽,親情暖暖,由開始叫阿姨,后改口叫媽媽。他們結婚后按照計劃生育政策,2013年8月生育一個女孩,2016年5月生育一男孩,女方已經于2017年4月在市中心醫院做了絕育手術。該夫婦不僅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子女的.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時時教育子女沿著正道走,鼓勵子女刻苦學習。
三、愛崗敬業,為人師表。
xxx曾被當選為冷水灘區第六屆人大代表、多次榮獲“市先進教育工作者”、“區綜治先進個人”、“區人民政府嘉獎”等榮譽稱號。妻子是區林業局干部,多次被評為省林業系統先進個人,多次榮獲“區人民政府嘉獎”。xxx2017年3月加入永州市綠色環保協會,參加了“魚人節”的放生等綠色環保活動,為瀟湘河環保工作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在工作中他顧全大局,敬業愛崗,深得師生和家長的好評。他好善樂施,有愛心。關心愛護學生,經常將自己孩子的舊衣服送給生活困難的學生穿。自己帶頭,還多次發動、倡議社會各界人士捐款,扶貧助學,讓貧困孩子圓了讀書夢。
他從不把工作中的壓力帶回家,也從不把生活中的煩惱帶到學校,總是以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師生。他的堅強,他的執著,他的敬業,他的孝順,他的善舉,都是師生們學習的好榜樣。
四、勤儉持家,鄰里和睦。
在處理家庭的重大事項時,夫妻倆平等對待,互相溝通,共同商議決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議,求大同,存小異,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心情舒暢。他們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家庭經費,從不鋪張浪費。夫妻倆面對困難,面對挫折,兩人攜手相伴,從沒紅過一次臉,從沒斗過一次嘴。在小區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沒有不羨慕她們這對夫妻的。鄰居家有了事他主動過去幫忙,誰家有事相求,只要自己能辦到的便盡力去辦,從不推諉,大家相處在一起,彼此感到心情舒暢。
十佳文明家庭事跡材料范文3
山東棗莊供電公司山亭供電部一名普通的女工,優秀共產黨員邱丙霞,用無私的愛暖熱了9個孤獨的心靈,傾情演繹出了一段“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愛心曲,充分展示了電力女工的優秀品質和動人風采,贏得了企業和社會的廣泛贊譽。其本人也先后榮獲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感動國家電網十大人物”、山東省“三八”紅旗手、棗莊市“十佳代理媽媽”、首屆“感動棗莊十佳人物”等多項榮譽稱號。今年3月,又榮獲了“棗莊市五一勞動獎章”和“棗莊市十佳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兩項榮譽。 20xx年邱丙霞因工作出色,被評為“山東省三八紅旗手”,并得到了一筆獎金。拿到獎金后她直接去了區婦聯,又代理了2名貧苦兒童。20xx年4月份,在棗莊市開展的“救助困難兒童”活動中,邱丙霞又資助了一名失去父母的孤兒——7歲的小雷暢。
羊莊鎮中頂山村的張成軍,由于從小就缺少父母的關愛,形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特別是入學后,生活更加困難。善良的大娘雖然收留了他,解決了他吃飯的難題,但每當學校通知交費的時候,小成軍就羞愧的三天五天、甚至十天半月不敢去上學。邱丙霞了解這一情況后,主動與小成軍結成代理對子,成了悉心關懷小成軍的`“代理媽媽”。邱丙霞每年兩次帶著學費、衣物和生活用品到小成軍的學校看望他,現在小成軍的學習成績也比以前提高了。今年,他還被評為“棗莊市十佳好少年”。
劉莊村15歲的沈芳,自幼失去了父親,母親體弱多病,家庭生活困難,考入初中后,品學兼優的女孩因交不起近千元的學費和寄宿費面臨著輟學,邱丙霞得知后,到了小沈芳家里,將學費和生活用品交給沈芳的媽媽,圓了小沈芳的上學夢除了當“愛心媽媽”外,邱丙霞還熱衷于其他的公益事業。每年都積極主動的參與社會福利事業、希望工程和災區捐獻等各類獻愛心捐款活動。在引領社會道德風尚、促進和諧社會與和諧企業建設上做出了積極貢獻,發揮了道德模范的榜樣作用。
十佳文明家庭事跡材料范文4
在縣中樓鎮,提起一家,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最讓四鄰八方津津樂道、贊嘆不已的,是一家子女個個成材的成功經歷和那種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四個兒女個個成材
全家有7口人,一個老母親,四個兒女。她精心培育子女成才的事跡感動了千千萬萬個家庭,堪稱為教子有方、精心育才的典范。她經常教育孩子做人要心胸坦蕩,忠誠老實,要善于分辨真善美與假丑惡,不斷提高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要有疾惡如仇的愛憎分明的感情,不與壞人為伍,不參與“黃、賭、毒”等危害社會、危害人民的犯罪活動。不要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在與同學交往中,他常常這樣告誡孩子,對于學習落后或品行差的學生,不要冷落他們,不要蔑視他們,要主動與之交往,誠懇地幫助他們找出自身的閃光點,學人之長,補己之短。通過良好的家教和學校教育,四個兒女相繼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大兒子陳維斌今年39歲,92年去美國芝加哥大學讀完博士后,在西亞圖大學任教兩年后去波士頓一科研單位,從事生物化學研究,發表論文38篇。
大女兒陳維芹,今年36歲,山東文心正律師所副主任,縣婦女兒童維權中心主任,縣唯一女執業律師。現在縣法律援助中心承擔全縣法律援助工作。共為10余家企事業單位及行政機關擔任常年法律顧問,為當事人挽回和避免經濟損失500余萬元,是全縣網歷年辦理援助案件最多的執業律師。多次被評為“省婦女維權先進個人”、“市法律援助先進個人”、“人民滿意政法干警”等榮譽。
二兒陳維武今年33歲,89年考入北京中醫大學,在校學生會任學習部長,94年畢業后在科技大學讀研,現在北京市奇正藏藥集團新產品市場部任醫學經理。
二女兒陳曉燕今年27歲,1996年考入廈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任學生會副主席,9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7月畢業后被廈門市選用到廈門郵電縱橫集團通訊發展有限公司工作,提任市場部經理,同年又考取廈門大學業余讀研,任學習班長。
教子有方的事跡在全鄉被傳為佳話,成為各個家庭學習的榜樣。
為圓老人金鑾殿之夢
的婆婆今年已經93歲了,多年來她為老人生活的愉快、身體保健積極努力,群眾稱她為“大孝媳”。為了照顧老人方便,她始終和老人住在一起,把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老人這么大年紀了仍然紅光滿面,精神矍鑠。子女在父母的影響和潛移默化下,也非常孝敬老人,以老人生活的歡樂為歡樂,一切圍繞老人的喜愛轉。大女兒在縣城,相對離家近一些,每年不斷地為家中送吃送喝送保養精品,每到初冬就把祖母接到縣城過冬,春暖才回家。
“十一”期間,老人在看電視“慶國慶”場景時說:天安門真漂亮,北京的金鑾殿真美,這是皇帝當時坐的地方嗎?是真的嗎?慈禧太后坐的'地方也是這樣的嗎?看到老人這份期盼的神情,她立即決定帶婆婆到北京去看看,但老人畢竟已92歲高齡,身體是否吃的消,撐的住?他及時與兒女們商量,兒女們都非常贊同。大女兒為確保安全,專門將奶奶接到醫院進行全面查體,在奶奶身體健康一切正常的情況下,為奶奶購買了輪椅、氧氣袋,并與從醫的女婿請假一起陪同父親將奶奶送到北京,到北京后,兒子也請假專車拉著老人看天安門,游覽故宮、頤和園、天壇等,所到之處輪椅不能推的地方,都由兒孫背著,用二十天的時間,帶老人看遍了北京的名勝古跡,老人所到之處兒孫相擁的情景,使很多游客都投來羨慕的目光,特別是老人那雙見證歷史的小腳及精神矍爍、容光煥發的笑容引來很多游客爭先恐后與她合影,回來后老人高興的逢人就說:北京真大真美啊,真好看啊!我逛了北京,該看的我都看了,過去皇帝吃的我都嘗了,是我這么好的兒孫、媳婦讓我圓了金鑾殿之夢,我真幸福啊!
【十佳文明家庭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十佳文明家庭事跡材料十佳最美家庭事跡材料05-15
十佳文明家庭事跡01-06
文明家庭的事跡材料06-09
文明家庭事跡材料06-09
十佳文明家庭事跡(10篇)01-06
十佳文明家庭事跡精選10篇01-06
十佳文明家庭事跡10篇01-06
農民文明家庭事跡材料12-10
農村文明家庭事跡材料03-08
鐵路文明家庭事跡材料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