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飄香》評課稿3篇(經典)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那么應當如何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花瓣飄香》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花瓣飄香》評課稿1
《花瓣飄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文章寫了一個小姑娘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情節(jié)簡單,語言平實,情真意切,宛如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詩。反思整個教學,顧老師注重了情感在此文中的滲透,讓學生精讀感悟顯性的語言文字,更讓學生領會到文字中隱性存在的情感、精神,圍繞一個“情”字,引領學生進行了聽、說、讀、寫多方面的訓練,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統(tǒng)一,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前賞花,引情入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很多人重視情感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所以常聽人說,成功的語文課,應在教學的一開始就牢牢吸引住學生,使他們的思維隨著老師的情感入境,激發(fā)起求知欲。但這“教學的一開始”是從何開始,是一堂課的開始嗎?顧老師是根據(jù)具體的課文內容來確定課的開始的.。在教學本課時,在授課前幾天顧老師就對同學們說:“春天到了,百花齊放,馬路邊、校園里、家門前、花店里,隨處都可以看到它們,聞到它們沁人肺腑的花香。讓我們做個有心人,好好地看一看它們,聞一聞它們,感受一下花香給我們生活帶來的美妙吧!”教學當天到校后,顧老師把自己準備好的幾朵美麗的月季花放在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玻璃杯里,擺放在教室的一角,只覺得教室里頓時因這花的存在有了生氣。課前,顧老師早早進教室,只見許多學生圍攏在鮮花旁,大家有說有笑的,有的還不時地湊近它輕輕地聞一聞,
有的小心地用手摸一摸它,正當孩子們還沉浸在花的幽香之中,滿心裝滿了對它的喜愛之情時,上課鈴響了。此時顧老師揭示課題,請學生讀一讀課題,很多學生都能將課題讀得很甜美,很溫情,帶著對鮮花的無比喜愛之情,愉快地進入到文章的學習中,可謂是水到渠成。
二、課中“摘花”,融情入文。
課文中小姑娘摘花的動作、神態(tài)及和作者的對話是本課教學重點。要緊緊抓住小姑娘摘花時的動作、神態(tài)及話語,引導學生體會小姑娘惜花愛母,懂事乖巧的美好心靈。為此,在教學文章第二自然段的時候,顧老師緊緊圍繞“摘花”一事,在學生與文本之間穿針引線,引領學生走近文本,走近人物心靈,產生情感共嗚。通過讀、思、議、寫、說等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滲透美好的思想情感。
三、課尾贈花,移情入心
師:柔柔的花兒如絨布般暖人心窩,淡淡的清香如甘泉般沁人心腑。小女孩贈花給媽媽,是因為小女孩有孝心,很懂事。那么,作者又為什么要贈花給小姑娘呢?
生:是因為作者被小女孩的孝心所感動,所以要贈花給小女孩,幫助小女孩完成送花給媽媽,讓病快點好起來的美好心愿。
陶行知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他還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為此,顧老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將三次贈花引導學生進行了討論,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以“與小女孩相比自己對媽媽怎樣?”的話題展開去,讓學生暢所欲言。在談說之間,逐漸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進一步感受到了母愛的魅力,從而感悟到:愛自己的媽媽不是掛在口頭上的空話,而應該像課文中的小女孩那樣,為媽媽做點什么。這樣一來,一方面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為學生進一步朗讀、感悟課文培養(yǎng)、積蓄了情感,另一方面拉近了學生與母親之間的距離,把母愛的種子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心里,生動的親情教育在語文的課堂上活躍。并進一步拓展范圍,懂得要關心身邊的所有親人長輩,做一個有孝心、有愛心的人。引領學生要為周圍的人貢獻出自己心靈的力量,讓他們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使學生懂得讓自己生活中接觸的每一個人從自己的心靈深處得到一點最美好的東西。那么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快樂的,美好的。
《花瓣飄香》評課稿2
今天聽了區(qū)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吳老師的兩節(jié)完整示范課《花瓣飄香》,感受很深的有以下幾個地方:
一、教研示范,勇氣可嘉,值得推廣。
從教這么多年來,這是我第一次聽教研員上示范課,而且是這么實實在在的、兩個課時的完整課。這一點讓我感到我們的教研室很了不起。紙上談兵的教研員見得多了,理論素養(yǎng)很高的教研員也讓我佩服,但是能夠走上講臺、走近學生的教研員卻更令人欽佩!印象中福州臺江區(qū)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員就是這樣一群實實在在搞教研的人。他們除了完成進校的事務性工作外,都在附近學校里一周兼2至3節(jié)的課。我很贊賞這樣的做法,教研員外出的學習機會多,聽的課多,審視課堂的角度更高,對課堂細節(jié)的關注也會更多,無形中積累的經驗相當豐富,可是這么多寶貴的財富僅僅通過口耳傳授是很難得以有效的傳播和運用。如果教研員都能將深厚的教育教學理論在活生生的課堂上真槍實彈地貫徹落實,那對于一線老師來說,無疑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提升,也是一種鼓舞和激勵。今天我們的教研員正在將這樣的一個理想境界化為現(xiàn)實,這使我感到很高興。
二、去盡浮華,倡簡務實,快樂扎實。
《花瓣飄香》這篇文章寫了一個小姑娘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情節(jié)簡單,語言平實,情真意切,宛如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詩。而吳老師的這兩堂課也如一枝清新淡雅的月季花,飄著清淡而雋永的香味。聽著吳老師的課,我仿佛又回到西安培訓會的現(xiàn)場,因為這兩節(jié)課以文為本,以生為本,以讀為本,真正落實了張慶主編提出的八字方針:倡簡、務本、求實、有度,同時又略帶于永正大師輕松、風趣、機智、扎實、有效的課堂風格,使聽者如沐春風。特別是以下幾點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1、目標整合,文本鉆研,訓練扎實。正如吳老師在教學反思中談到的,“精心鉆研教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吳老師對教材進行了充分的研讀,她說她至少讀了50遍課文,先讓自己被感動了,然后才能去打動孩子。因此在課堂上吳老師游刃有余,在學生與文本之間穿針引線,引領學生走近文本,走近人物心靈,通過讀、思、議、寫、說,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2、以人為本,關注學生成長。這是上好一堂閱讀課的關鍵。吳老師在這兩節(jié)課中十分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和閃光之處,運用多元化評價語言,使學生在課堂中體驗成功,充滿信心。教師的語言充分尊重學生主體。“你愿意嗎?”“可以嗎?”“你同意嗎?”諸如此類與學生商量的語言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譬如在分角色朗讀時老師讓學生給她分配角色,同學們一致推舉她演“小女孩”,因為之前老師示范朗讀已經深深地打動了他們,他們喜歡聽老師讀出小女孩的味道。對于這一意外的安排,老師欣然接受,積極配合。
3、面向全體,因材施教。這句老話在這堂課中得到新的詮釋。老師的心中裝著全班每一位同學,不止一次問道:“今天還有誰沒有發(fā)言,還有誰老師沒有請到你的?”而被叫起來的看來有幾個是屬于學習后進生的,老師非常舍得在他們身上花時間花力氣,她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地示范、鼓勵,慷慨地給予他們一次又一次進步的'機會,終使他們在語文課堂中感受進步,享受成功。
4、構思精巧,小小道具用處大。一枝小小的紅玫瑰替代了這個季節(jié)沒有的月季花,老師在上課伊始借助它向同學們介紹了月季花,并把它粘貼在黑板上,裝點了板書。此后,這枝玫瑰又在學生表演摘花瓣時、表演“我”送花給小女孩和“我的母親”時派上了用場,最后這枝玫瑰還被送給了愛動腦筋的聰明的同學們,送給了他們的原任老師林老師,林老師接過花后說了一番鼓勵的話,說回班以后要將這些美麗的花瓣送給可愛的孩子們。一枝并不代表愛情的紅玫瑰在課堂中卻傳遞著諸多愛的信息,無疑延伸了這一課的主旨:花瓣飄香,飄的不僅是淡淡的清香,更是對父母的孝心、對他人的愛心。
5、讀寫結合,讀說結合,拓展有度見匠心。在這兩節(jié)課中,有兩處的拓展可以反映出老師扎實訓練、拓展有度的教學理念,設計尤為巧妙:一是在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猜“不知所措、惶恐”的意思后,教師相機進行了習作方法的指導。她先是提示學生在意思不變的情況下,用自己的話來表達文中的意思,然后再引導他們比較原文,區(qū)分書面語與口語之別,學會欣賞有文采的語句,滲透寫作方法指導。二是在學完課文后,設計了一次口語交際的表演練習,引導學生想象:“我”買了一盆月季花送給小女孩,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親的陽臺上時,她們會說些什么?“我”和她們之間會有一番怎樣的對話?從而達到拓展延伸,深化主旨的作用。
《花瓣飄香》評課稿3
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通過一個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的事,贊美了小女孩愛惜花草,體貼媽媽的美好心靈。全文共有十一個自然段,依循事情發(fā)展經過以“花開———摘花瓣———談花————送花”為線索,層層敘寫,引人入勝。劉曉英老師上的《花瓣飄香》這堂課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扎實有效。讓我欣賞了一個懂事的小女孩,及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老師。
從劉老師的課堂中,我采擷了點點滴滴,與大家共賞。
1、散文詩的美。
清新淡雅的`小詩,猶如清晨的淡淡花香,飄進孩子們的心田,深入我們的心海。如此美麗,如此清新,如此恬靜,只為那摘花瓣的小女孩。
2、圍繞一個“情”字。
文章寫了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情節(jié)簡單,語言平實,情真意切。回顧整堂課,劉老師注入了深深的情感在課文之中,讓孩子們領會到文中隱存的情感,懂得小女孩的懂事,更在讀書中學會學習。
3、情境的創(chuàng)設。
劉老師溫文爾雅,娓娓道來,將孩子們帶入特定的情境中:“假如你是小女孩……”“假如你是媽媽……”學生們暢所欲言自己的感想。這樣一來,為學生進一步朗讀,感悟課文積蓄了情感,拉近了孩子們與小女孩的距離。
花瓣飄香,飄在了課堂的每個角落;花瓣飄香,飄在了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相信這堂課,帶給孩子們的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花瓣飄香》評課稿】相關文章:
《花瓣飄香》評課稿01-27
《花瓣飄香》評課稿06-13
《花瓣飄香》評課稿(熱)08-01
評王松執(zhí)教的《花瓣飄香》08-11
花瓣飄香教學設計05-20
《花瓣飄香》教學設計01-29
聽《花瓣飄香》有感10-04
(優(yōu)秀)《花瓣飄香》教學設計06-04
第二課花瓣飄香課堂教學實錄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