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老愛親道德模范人物事跡材料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敬老愛親事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用到過事跡吧,事跡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事跡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敬老愛親事跡,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敬老愛親事跡1
真情無悔寫人生丹心一片獻夕陽
——XX縣城中心敬老院XXX敬老愛親事跡材料
(甘肅袁明章)
XXX,男,1950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XX縣中心敬老院副院長。自20xx年從事敬老院管理工作十多年來,該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為XX縣敬老愛親事業的蓬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在二十年村支書、十年企業管理、十年敬老事業的漫漫征途上以磨不碎的決心、摧不垮的信念,詮釋著自己大寫的人生,在社會上贏得了廣泛贊譽,也得到了市、縣民政部門及鄉政府的多次嘉獎。
一、重操舊業挑重擔
20xx年冬天,縣民政局研究決定,由十多年擔任過干城敬老院院長職務的XXX配合年輕的院長XXX做好縣城中心敬老院的管理工作。他只得重操舊業,默默地挑起了為老人服務這副沉重的擔子,無怨無悔地奉獻著自己的熱情和愛心。
為確保縣城中心敬老院順利完工、及時投用,與縣民政局工作人員一道頂寒風、冒暴雪,吃住在工地,不分白天黑夜,做計劃,拿方案,催進度,督促收尾工程順利進行。在籌建的3個月中,可以說三五天不回家是常事,一星期不回家不少見。身體健壯的他感到身心疲憊,整整瘦了十來斤。7月28日,隨著縣城中心敬老院正式揭牌投用,各項工作逐步步入正軌,他的精神壓力稍有緩解。
二、因勢利導抓管理
為加強敬老院的管理,使之有序運行,成立了院務管理委員會,落實了管理責任制,達到了“三個到位”。一是生活管理到位。征求大多數院民的意見,及時制定了食堂管理制度、衛生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值班制度、院規民約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定期組織院民學習討論,不斷完善,不斷補充。在老人之間,建立了互幫互助小組,相互之間開展幫護活動,使一些高齡、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能夠得到及時幫助。二是人員管理到位。為調動院內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嚴格落實考核責任制。三是運行管理到位。作為民政福利單位,始終堅持勤儉辦院的方針,扎扎實實地狠抓了敬老院的管理。
新入院的老人們,由于長期的孤獨生活造就了各類怪癖的生活習慣,不能一下子適應集體生活。老人之間容易產生摩擦、發生糾紛。XXX多次與院長XXX采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規”的方式,調解處理矛盾,逐步培養院民的規則意識和團隊作風。通過組織老年秧歌隊、舉辦象棋比賽、舉行院民互助行動,豐富了老年人文化生活,消除了孤獨和憂郁,增強了團隊意識。同時,采用會議、座談、交流、聊天等多種方式的教育,讓院民感受到,今天享受的這一切都來自黨和政府對鰥寡孤獨的關懷,培養院民感恩黨、感恩國家、感恩社會的“感恩心”,激發他們的“愛心”,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如今,敬老院的老人們吃得滿意、穿得體面、玩得開心、過得幸福,形成了一個老有所樂、
幸福美滿的“家庭樂園”。
院民大多都是來自農村的,突然脫離勞動,不同程度的產生體質下降的問題,XXX因勢利導,引導大家把院前院后的空閑地全部種上蔬菜,老人們隨時侍弄一下蔬菜,一則活動了身體、二則解決了綠色蔬菜的問題,同時增強了院民的“主人翁”意識,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下一步,XXX還建議院長探索艱苦創業,發展經營生產,不等不靠、積極創收,以院養院的辦院模式。
三、多管齊下強服務
為讓老人們度過一個歡樂的晚年,在加大硬件設施建設力度的同時,始終把服務工作放在第一位,主要強化了“二個服務”。一是社會化服務。這些年來,全縣上下尊老愛老已蔚然成風,學校組織共青團員定期上門為他們打掃衛生、表演文娛節目。二是親情化服務。教育工作人員要想千方設百計滿足老人們的愿望,從不把老人當外人看待,而是熱心、盡心、全心地做好服務工作,讓他們有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使老人們切實感受到“敬老院就是自己的家,院民都是自己的家人”。
每位老人生病,工作人員都能像親人一樣地熱心服務,在伙食上安排病號飯,不厭其煩地為他們端湯、送水、喂茶、灌藥,守候床前,精心侍候,周到服務。每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危老人都組織工作人員為其端屎端尿,沒日沒夜地照料。年逾80的老人吳朝食道癌病入膏肓,XXX顧不上家里生病的老伴,依然晝夜守候在老人身邊。從渴求的眼神里體會出老人“葉落歸根”的懷舊情
結,XXX馬上與院長孟輝商議,盡快聯系他的本家、親戚前來探望,從閃爍的淚光里無不折射出老人對敬老院所有員工無微不至關照的感激之情。從老人臥榻病床到病情惡化,XXX始終組織工作人員悉心照料,院民們不斷前來探望,陪伴著老人走過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
高位截癱的馮丹霞生活諸多不便,與同院的趙漢產生感情,XXX穿針引線,使她與趙漢喜結連理,院里簡單而又隆重的婚禮為他們點燃了生活的希望。
與眾不同的是院里還接收了8名孤兒的照顧任務,XXX積極出面協調了上學相關事宜,還為他們在早餐中增加了牛奶、雞蛋等營養成份,時常叮嚀他們好好學習,用知識改變命運,將來感恩社會、報效祖國。
四、真情無價講奉獻
無論是在干城敬老院擔任院長職務還是在縣城敬老院配合院長工作,工資待遇始終不過千余元,子女的勸阻、親人的說服都擋不住XXX對敬老事業的赤誠,他認為:美滿的家庭、幸福的生活、無私的愛心、真誠的奉獻,就是人生的一大筆財富!
老牛自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年已花甲的XXX就這樣用言行感染著老人,在困境中扶助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熾熱的思想、無私的行動、堅韌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生活摯友和堅實后盾,從平凡中體現了真誠,細節中傾注了關愛,譜寫了一篇感人至深的尊老詩篇,奏響了一曲令人欽佩的敬老樂章。
在他樸素的話語里折射著一種不懈追求、無私奉獻的精神,“敬老工作苦得其所,樂在其中,我所做的這一切,只有一個目的:真情無悔寫人生,丹心一片獻夕陽。”
敬老愛親事跡2
我的母親XX,女,生于1947年,現年64歲,云南省昆明市安寧市祿脿鎮祿脿村小組村民。
她家境貧困,早年喪父,丈夫在外,膝下共有六個孩子,在孩子們年齡都很小時,母親年邁。自農村包產到戶后,農務繁重,但她每天起早貪黑,拉扯孩子、撫養老人,經過她的辛勤勞作,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可在1990年時,奶奶不幸生病,雖然經治療,但最終還是雙腿癱瘓,一直臥床至今,現年99歲。日復一日,整整二十年,我母親始終用孝心守護著奶奶,以頑強的毅力坦然面對生活,二十年如一日,冬天抱她去曬太陽,每天端飯端水,倒屎倒尿,還定時用毛巾給她擦身,全身心守在母親身旁,精心呵護,照顧母親的飲食起居,還要做繁重的農活來維持家用。但不管多苦多累,護理老人是她每天必做的家務。
奶奶生活不能自理時,我母親每頓飯都要像喂小孩似的一勺一勺地喂她吃飯,一口一口地喂她喝水,在母親的精心照料下,奶奶漸漸的好了起來,能自己用勺子吃飯了。后來,又鼓勵奶奶試著走路,扶著她一步一步挪動。由于年齡大,奶奶拄著拐杖無法行走,又想辦法用一條輕便四腳凳子用手拄著走,為防止凳子滑倒,用舊布把四腳包住。奶奶終于能自己輕輕挪動了,但她的頭上又多了一絲絲的銀發,背也嚴重變形,腰椎突出,出現骨質增生。
讓母親最為受累的莫過于農忙季節和夜深人靜時,也許是因為奶奶人老年邁,神經系統控制力不夠,深夜會莫名其妙的自言自語,有時還不停的呻吟,母親以為奶奶生病了,顧不得自身的疲憊,趕緊起來問候,看看沒什么事才松了一口氣。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母親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子”,近幾年來,隨著奶奶年齡越來越大,耳朵也背,眼睛不好,偶爾有點小毛病,但在她精心照料下,精神不錯,街坊鄰居都說:“如果沒有她真誠至深的孝心、愛心,老人怎么能過上這幸福的晚年生活?”母親用她孝老敬老的美德,讓人們口碑載道,也為自己鑄就了做人風范。
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年紀,話多嘮叨是經常的。每當這時母親總是勸說家人不能和老人計較小節,尊重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雖然有些話讓人覺得不愛聽,但絕無惡意,我們要耐心聽,等聽后在作解釋,這樣就會化解某些誤會。在母親的精心經營下,一家人相處一直很融洽,如今孩子都已成人,兄妹六人雖然沒有分過家,但是各自有各自的家庭,每月都舉行一次家庭聚會,由母親主持,每當家庭有事或有困難的時候,就一起共同商量解決。這些年來之所以能處理好晚輩兄妹之間、妯娌之間關系,正是母親的高風亮節、大仁大義的作風,才使這個大家庭和睦幸福、讓鄉親們羨慕,并且得到了大家稱贊。母親經常告誡子女:“孝順父母不僅是為人子女應盡的責任,也是教育后代的重要方式,只有自己親歷親為,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做好孩子們的榜樣。
贍養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她長期的言傳身教下,子女們也懂得了孝老敬老的道理,有好吃、好用的都先讓奶奶享用。在母親眼里,她是一個孝順的女兒;在丈夫眼里,她是一個賢惠的妻子;在兒女眼中,她是一個善良、智慧的母親。
在日常生活中,母親在照顧好自家老人的同時,對有困難的鄉鄰也是給予熱情的幫助,村里不管誰家有事需要幫助,母親都會毫不吝嗇的伸出援助之手。這些年來,大家都本著和平共處、相互尊重的原則,一家有難多家支援,把鄰里關系處理的很好。有一次,在家中隱約聽到隔壁鄰居家里傳來痛苦的呻吟聲,她便推門進去,只見鄰居楊大媽躺在沙發上,原來是她老毛病又犯了,接著趕忙幫她穿上衣服把她送到醫院,接下來的日子為她送水、送飯。鄰里有什么小矛盾,也主動去調解、疏通。母親就是這樣一個熱忱待人,樂于助人,孝老敬老,與村民和睦共處的老人。
和諧社會不能沒有“孝”字,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當今社會人人以孝當先,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敬老愛親事跡3
敬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對一個人極大的考驗。胡兵同志就是一位值得大家學習的榜樣。XX,男,現年XX歲,上有接近七旬的父母,還有一個小他15歲的妹妹,妻子常年在XXX為念高中的兒子陪讀。多年來,他以贍養父母為先,并輔助父母培養妹妹直至其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其次才照顧個人的小家庭。
他深知父母給了他可貴的生命,辛勤撫養他長大的艱辛,成長過程凝結著父母的心血,隨著時間的流逝,歲月在父母的身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痕跡。父母都已邁入了老年的行列,雖然父母堅持鍛煉身體,但還是無法抵擋疾病的“狂轟亂炸”。20xx年一個夏天的清晨,在家休班的他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開門是樓下的鄰居,原來是他的母親在公園鍛煉身體時突然暈倒,口吐白沫,幾乎至不省人事,鄰居認出是他的母親后立即到家里告訴他。聽到這個消息,他惶恐的和妻子開車到公園,公園里的人已亂成一片,也有同時在公園里鍛煉身體母親的外甥女和好友都已哭的稀里嘩啦,大家都亂了分寸,不知道該怎么辦,有的建議原地不動,有的建議打120,看到這個情形后,他深吸一口氣,穩定了自己的情緒,不顧大家反對堅持自己的決定,讓周圍的人幫他將母親抬到車上,開到最近的衛生院,在醫生的極力搶救下,母親的情況逐漸好轉。后來,醫生說:幸虧病人被及時送到了醫院,否則病情可能無法控制,后果不堪設想。在母親生病期間,他們夫妻二人從未離開過母親身邊,用雙手替母親溫暖冰冷的雙手雙腳,用年輕的愛詮釋著子女對父母的愛。后來問起來,他說:當時看
到那樣的情形他也怕極了,可是作為家里的長子他必須做出決定,想著到最近的醫院控制母親的情況,力爭更多的挽救時間。他不僅對于自己父母照顧的盡心盡力,對待岳父岳母也是一樣,從不與妻子分你我,只要岳父岳母有任何需要,他總是第一個響應,心甘情愿的為老人做任何事情。
除了對父母,對妹妹他也是照顧的無微不至。現如今,妹妹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每當提到他,妹妹無不感慨:如果沒有哥哥的幫助,就沒有她今天幸福的生活;哥哥是她成長過程中的好榜樣,無論她在生活、工作或者家庭中遇到任何困難,只要和哥哥談過心之后,好像一切都迎刃而解被化解成了小問題;哥哥平時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她,哥哥的'積極樂觀、善解人意、樂心助人、孝順父母都成為她學習的好典型。
在他個人的家庭生活中,他和妻子二人總是相濡以沫,生活也是其樂融融,結婚二十年幾乎沒有紅過臉,他懂得尊重女同志,有事情總是與妻子兩人商量后再行事,從不大男子主義。正是這樣和睦的家庭,培養出了一個優秀的孩子,他的兒子于XX年以優秀的成績考入了XX市市一中。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他放棄了自己的生活,讓妻子到XXX為孩子陪讀,利用休班時間去XXX得到短暫的家庭團聚。即便如此,他從未有過一絲的埋怨,他認為,人活著就應該為他人著想而不是為自己活著。鄰居們每當聊起他的時候無不流露出欽佩的眼神,無不佩服他的無私奉獻和慷慨大義。
他孝敬父母,與妻子相濡以沫,與兄妹相互扶持,用真誠的心去關懷身邊的人,他用實際行動感動了許多人,他是周圍親朋好友學習的典范和榜樣。
敬老愛親事跡4
邢亞林,調度處安全員。父親患癌癥治療期間寸步不離予以照顧,每天都重復著洗漱、喂飯、燙腳這些繁瑣而又必須的護理步驟,母親輕微腦梗,他白天上班夜間醫院照顧母親,用自己的言行詮釋著新時代尊老愛親的含義。
郭杰平,農電處安全專責。父親病危昏迷3個月,他衣不解帶看護,正值夏季,病人每逢5小時要翻一次身,直到父親去世也沒得一點褥瘡。母親身患多種疾病,常年住院治療,他抽出所有時間守候母親,直至母親病情轉好。
賈曉玲,輸電管理處黨務專責。身為女兒、人妻、人母和人媳,精心愛老護幼,父親心肌梗塞時精心看護,直至安好。多年來一直精心照顧孤身的`婆婆,無怨無悔。她深刻體味著“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滋味——累并快樂著。
亢利軍,信息通信處技術專責。母親患20多年糖尿病引發并發癥,父親已近八旬并患有腦梗、白內障住院手術,他擠出所有空閑時間侍湯送飯、照顧父母。他說:“順者為孝”,我們要把孝心埋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上” 。
李樹森,電力設計院設計專責。父母親因患結核病、腦梗先后多次住院,他恪守孝道,無怨無悔地侍奉體弱多病的父母雙親,給他們無微不至的感懷和照料,用自己的言行在兄弟姐妹中樹立了榜樣,也贏得了同事和鄰里的贊譽。李興君,大用戶管理處安全專責。他始終奉行孝敬父母是兒女應盡的孝道。多年風雨無阻從未間斷地照顧著年邁的雙親。作為長子,家中的大小事情他勇于擔當,工作上也兢兢業業,是領導放心,同志信任的好員工。
王才,供應公司倉庫管理員。常年守候在父母身邊盡孝道,父母家中的大小瑣事他事無巨細全部包攬。丈母娘家有事也是他跑前跑后,他始終堅守著“愛就是意味著去做”的人生準則。
郇瑞萍,綜合管理處事務專責。母親曾患病7年,直至生活不能自理到去世,她精心伺候身邊。如今婆婆重病住院,她送飯買藥不顧疲憊往返單位、家庭和醫院之間,毫無怨言,她就是這樣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孝道,印證著孝心。
鄭利寧,調度處調控中心班長。侍奉父母竭盡孝誠,經常回家陪老人聊天,噓寒問暖,看病買衣。每年為父親訂閱報刊,并資助父母外出游覽,鼓勵兩位老人參加各類社區活動、強身健體。
張東寧,機關事務管理局醫務室藥劑師。父親突發II型呼吸衰竭,心衰入院重癥病危監護50多天,她每日配合醫院治療并精心照料,直至父親病危去世。她愛崗敬業,工作耐心細致,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敬老愛親事跡5
xx,12歲,蓋洋中心小學五年級(1)班學習委員。她心地善良,獨立自強,尊敬師長,勤奮好學。一直來,她本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關愛親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努力做好自己,把自己打造成爸爸媽媽的好女兒,爺爺奶奶的好孫女,也是老師的好幫手,同學們的好榜樣,新時代的好少年。
打小起,她就是大人眼里最為懂事的孩子。上小學后,她越來越懂事了。她把爸爸媽媽對她的愛轉化成刻苦學習、勤儉節約、尊老敬老的動力,深受鄰里、親友的夸獎。懂事的肖婷每天一放學回家就認真地做作業,不讓媽媽操心。做完作業就開始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洗菜,燒火,掃地,收拾房間,帶妹妹玩。晚上,媽媽做完了一天的活,累得腰酸背痛,她就拉媽媽在沙發上坐下,先送上一杯杯熱騰騰的茶水,再幫媽媽捶背揉肩,讓媽媽的勞累因為有了她的關心而減輕了許多。一次,媽媽生病了,晚飯也沒吃,就躺下睡,她立即煮了碗面,送到媽媽床前,看媽媽吃了才又拿了自己貯錢罐的錢到村里的衛生院給媽媽抓藥。然后為媽媽端上開水,看媽媽把藥吃了,又搬來凳子,一邊做作業,一邊守著媽媽,直到媽媽感覺好多了熟睡過去后,肖婷做完了作業后才安心去睡覺。
她的爺爺,奶奶年事已高,生活起居很不便,肖婷又成了他們的好幫手。首先是三餐之前,肖婷都要為他們備好碗筷,親自請他們吃飯,然后親自為他們裝飯、添飯。有段時間,爺爺臥病不起,肖婷又總是和媽媽輪流前去送飯送水送藥。也會像陪媽媽那樣陪爺爺奶奶講故事,唱唱歌,逗爺爺奶奶開心。
不僅如此,在生活中,她還是個勤儉節約的好孩子。她從不吵著鬧著要媽媽給她買新衣服。衣服舊了她照樣高高興興地穿著上學。媽媽的朋友家小姐姐的衣服穿小了送給她,她也都不嫌棄。每當取得好成績,爸爸媽媽說要獎勵她,她從不像別的孩子開口要錢或要什么貴重禮物,而只讓爸爸媽媽買一本她喜歡的書作為獎勵。
在學校里,她總是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處處為樹立良好班風、班紀的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學習上,她刻苦勤奮,她說要用優
敬老愛親事跡6
尤啟剛,女,現年54歲,中共黨員,秭歸縣泄灘鄉萬家村三組人。該同志性情率真,熱情開朗,樂于助人,是一位值得我們學習的敬老孝親、和睦鄰里的好榜樣。
一、她是一位愛生如子的好老師
尤啟剛同志1977年高中畢業后即參加教育工作,當上了民辦教師。這一當就是25年,直至20xx年我市民辦教師全體辭退。在這無私奉獻的25年里,她把滿腔的熱忱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把母親般的愛都奉獻給了她的學生。
在張家灣教學點,學校離家近,每逢自家殺年豬,學生娃們都會被尤老師請到家里吃年豬肉。
學生胡紹玲,6歲時母親去世,家里還有一個弟弟。該生從1995年起跟著尤老師吃、住、讀書3年,直到去學堂坪讀書為止。
學生彭準,家境困難,后來被宜昌體校舉重隊選中。尤老師多方為其聯系資助,該生受到縣質監局XX長期資助,順利完成了體校學業。
二、她是一位恪盡孝道的好兒媳
1988年,年邁的公婆癱瘓在床,公公也疾病纏身。尤老師的老公有9兄妹,當時尤老師的兒子才滿周歲,但尤老師不等不靠,主動挑起贍養老人、服侍公婆的重擔。公婆癱瘓臥床整3年,當兒媳的端茶送飯,洗衣漿裳毫無怨言。尤老師說,我老公是醫生,老人住我家照料方便一些,老人辛苦操勞一輩子不容易,能讓他們安度晚年,幫
他們減輕痛苦,我愿意。就這樣,直至老人先后入土為安。
三、她是一位樂于助人的好鄰居
尤老師與妯娌之間,和睦相處,親如姐妹,自不必說。對待鄰里鄉親,尤老師也是樂于助人,親如一家。有一次誰家想包餃子吃,可買皮兒又不方便,尤老師說,我家昨天從集鎮買回了幾斤,拿去吧。
尤老師的老公是鄉村醫生,以前村衛生室就設在家里。父老鄉親來看病,常常需要輸液治療。餓了,管飯;冷了,找一件衣服給病人穿上,走時也別脫,您穿上得了,不嫌棄的話送您了。在物質貧乏的年代,哪怕只是一頓飯、一件衣的付出,也實實在在的溫暖了許多病人的心。
1990年,村里還沒有自來水,彭樹佩、寇大香夫婦由于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子女在外地生活,吃水困難。尤老師每逢星期天,便主動為老人挑水,后來又從微薄的民辦教師工資里擠出錢來買來膠水管,幫助兩位老人吃上了自來水。
村民盧某炸魚失手,落下殘疾,生活難以自理,一度想輕生。尤老師多次去探望,不僅給予物質上的幫助,更多的是從精神上進行安慰、鼓勵,幫助盧某重拾生活的信心。盧某曾感慨道:我不想活了,是怕成為家人的`累贅。親人們勸我,那是人之常情;像尤老師這樣非親非故的人多次翻山越嶺來勸我,難得啊,人落難時最能見人心!
尤老師家還是免費客棧。在
八、九十年代,交通不便,干部下鄉的,教師走訪的,人口普查的,每當走山路肚子餓的時候,趕不回去天快黑的時候,只要是經過尤老師的家,尤老師一家人總會盛情款待。
這些,不少老干部、老教師閑談時都會對常常提及。
四、她是一位貼心辦事的好干部
20xx年,被辭退的尤老師當上了村里的計生專干,也就是村婦女主任。官兒雖小,可要辦的事卻多,且比較難辦。10多年來,萬家村沒有一例超生的,這成績是尤啟剛同志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實際行動,貼心貼意的為老百姓服務換來的。
萬家村山大人稀,交通極為不便,自然條件惡劣。為了做好計生工作,10多年來,尤啟剛同志走遍了萬家村的每家每戶,為育齡夫婦登記造冊,發送宣傳資料,比如準生證,獨生子女證,雙女戶父母光榮證,辦好后再親自送上門。曹家埡的吳某,大埡豁的尤某,計劃外懷孕,想超生,尤啟剛同志多次上門做耐心細致的工作,宣講政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于做通了當事人及家屬的思想工作,及時終止了妊娠。
由于村中外出務工人員多,流動幅員廣,外出時間長,信息變動頻繁,給計生工作帶來了諸多困難和不便。尤啟剛同志總是想千方設萬計獲取外出人員信息,經常保持聯系。10多年來,該村村外出人員中也無一例計劃外生育。
除了做好計生專干的本職工作以外,尤啟剛同志還把作為一位基層村干部的溫暖,一個共產黨員的關愛送到困難群眾手中,為老百姓辦實在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給低保戶送錢送物,送醫送藥成了家常便飯。低保戶彭恢周、周祖英就是她幫助最多的對象。行動不便的老人周祖英,出于信任,連砍肉、購物之類的事兒,也常由她無償代
辦并送至家中。
尤啟剛同志敬老孝親,且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與老公相濡以沫、夫唱婦隨,與妯娌和睦相處,用真誠的心去關懷身邊的人,她用實際行動感動了許多人,也感染教育了許多人,成了十里八鄉敬老孝親的楷模,帶動了一方敬老孝親的社會風氣。
【敬老愛親事跡】相關文章:
小學生孝親敬老事跡01-19
尊老愛親個人事跡10-02
孝親敬老最美家庭事跡(通用8篇)03-17
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跡01-05
愛親孝老先進模范事跡09-22
孝老愛親先進事跡06-29
尊老愛親典型事跡材料05-19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事跡09-25
孝老愛親先進事跡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