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9篇【精品】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1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貼對聯、皮影、年畫、吹糖人等等等等,今天我去廟會的時候,看見了吹糖人這種傳統文化。
正月初四,我們全家人去了隋唐遺址植物園,這里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河洛文化廟會。走進隋唐遺址的民俗街,我立刻被這里各種各樣的民俗文化所吸引。我穿梭在人流中間,眼睛都不夠看了。我們停留在一個攤位前,十二生肖的造型呈現在我的面前,一個個晶瑩剔透、惟妙惟肖。媽媽告訴我說這就是傳統文化藝術——吹糖人。吹糖人啊,我可沒見過。我看到這些可愛的小動物,纏著媽媽要買一個我的生肖——龍。媽媽看我喜歡就買了一個,接過錢的老爺爺就開始給我做。
只見他從面前的小鍋里拿出來一塊用各種糖熬成的糖稀,兩只手揉呀揉,揉成了一個里面是空的小球。然后從一頭拉開成一條“小尾巴”,去掉一部分后就把“小尾巴”放在嘴里吹,小球在老爺爺的手里開始變大。老爺爺的手和嘴配合著,嘴吹著,兩只手靈巧的捏來捏去,不一會,一個栩栩如生的.龍頭就出來了。這手藝也忒好了吧!在老爺爺兩只手的扭來扭去中,不一會龍身子也出來了,接著,他又拿了一根棍子,趁著糖稀還沒干,把糖稀龍粘到了棍子上。我把它舉到太陽下,好晶瑩剔透的龍啊!我在心里不由贊嘆這位爺爺的手藝可真厲害!
其實,吹糖人兒祖師爺是劉伯溫。據說朱元璋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傳下去,就造“功臣閣”火燒功臣。劉伯溫僥幸逃脫,被一個挑糖兒擔子的老人救下,兩人調換服裝,從此劉伯溫隱姓埋名,天天挑糖人擔換破爛。在賣糖的過程中,劉伯溫創造性地把糖加熱變軟后制作各種糖人兒,有小雞小狗什么的,煞是可愛,小孩子爭先購買。在路上,許多人向劉伯溫請教學吹糖人兒,劉伯溫一一教會了他們,于是,這門手藝就一傳十、十傳百的,傳到現在據說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吹糖人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已經不多見了,希望以后能夠受到更多人們的關注,讓我們中國古老的傳統手藝保存下去,流傳下去。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2
沒有核的果實自然無法在自然界生存,沒有粹的米粒總是揚著無知的頭顱。在這個日新月異,傳媒聲喧雜的年代,你是否也被繁花迷了眼,丟了心?
今天,我們只會坐在草地上用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郭敬明);當簡簡單單而又通俗的《老鼠愛大米》唱遍大江南北時,誰有能重拾昔日哲人心中那"青青子矜"那般泛黃的感動?無可否認,青春文學可以帶來夢幻般的感動,但倘若一個人的精神主體是這些,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很難想象他是一個成功的人士。在這個眾生傳媒的時代,我們看到了一些人為了一點點事斤斤計較,誰又能理解"大同世界"的美好呢?誰又能重拾昔日大教育家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度量。
翻開厚重的古典書籍,我們看到的是老子用了五千個字寫出的《道德經》,句句短小,卻又飽含真理,孔子與弟子言行在《論語》的二十篇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短短八個字,體現出的卻是何等的.重要。打開《三國演義》,是劉,關,張三人"不在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義氣;翻開《紅樓夢》,是林黛玉“紅藕香斷有誰憐"的惆悵;翻開《西游記》是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唐僧的執著;"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司馬遷用《史記》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翻開唐詩,是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懷念,是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放,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憂國憂民。
魂兮,歸來。
一個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需要擁有一個更為廣闊的精神世界!而對于每個炎黃子孫來說,中國的古典文化無疑是經典了。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3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都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還有許多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著它與眾不同的文化,比如春節,元宵節,臘八節,端午節等。但要數我最喜歡的,就是中秋節了。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中秋節當中的傳統文化吧!
每逢農歷的八月十五,我們便迎來了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中秋節。我問了見多識廣的姐姐,問她中秋節是怎么由來的,姐姐說:“是因為有嫦娥奔月這樣一個傳說。”“那嫦娥和中秋節之間有什么聯系呢?”我好奇地又問道。說完,姐姐便講起了故事:“傳說很久以前后羿到山里尋友訪道看見西王母路過,后羿便向西王母要了一包不死藥。回到家后,后羿舍不得撒下妻子嫦娥,就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但這正好被徒弟逄蒙看到了,他就起了壞心眼,便在后羿不在時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沒有辦法靈機一動,把不死藥吞了下去。嫦娥就飄了起來,飛到了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來后,發現嫦娥在天上對他說:”今晚月亮會變圓,你晚上做一塊面團放在屋子東北角,到了午夜便能與我團圓。”后羿照做了,到了午夜,夫妻二人終于團圓了。離別時,嫦娥對后羿說:“每年八月十五這天都要做好面團,等午夜時分我回來了之后再走。”后來,這個習俗就被后人傳承了下來,發展成現在的中秋節,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也由此而來。
聽完了姐姐說的,我被中秋節中的傳統文化深深震撼到了,原來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就在我身邊!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4
過年了,民俗又火了:扭秧歌,掛花燈,貼窗花……在諸多民間藝術中,民間剪紙可算是最易讓人接受的一張“喜慶貼”了。每每看到那一張張剪紙點綴、美化著人們的生活,對剪紙的那份愛又涌上了心頭……
我喜歡上剪紙,最早還得從美術熏陶說起。記得從四、五歲開始,多才多藝的爸爸經常給我畫小動物,寥寥幾筆就能將各種小動物勾畫得活靈活現,那時,爸爸在我心目中真是棒極了。后來,爸媽由于工作忙,將我送到奶奶那兒。奶奶有一雙巧手,常常是隨便幾剪子就能將一張紙鉸出不同的花樣來,那泛黃的紙,失去光澤的剪刀,精致的圖案,都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許從那時起,我就被藝術的魅力所征服,也許正是這種家庭氛圍,使我對美術有了最初的朦朧的.認識。
在我上高中時,偶然的一次機會,美院的朋友送給我兩本關于剪紙的書。我被書里的內容深深吸引住了。通過這兩本書,我比較全面地了解了剪紙,它那巧奪天工的表現手法徹底折服了我,于是我成了不折不扣的剪紙Fans。
因為我有美術基礎,學起剪紙來就如魚得水。不過剪紙是個細致活兒,心急的人做不來,往往一件作品馬上就要完工了,卻因為一不小心剪斷了一根線條而功敗垂成,讓人惋惜不已。所以要說起來,這剪紙還能修身養性呢。只有用心去體會其中的奧妙,才能使作品順乎自然,質樸清新,拙中見巧,粗獷處大刀闊斧,細微處行云流水。
對我來說,剪紙是一種享受。雙眼盯著花樣,一剪一剪,像是用剪刀剪出心里的話兒,那剪刀鉸紙時發出的輕微的聲音像美妙的音樂,在這美妙的音樂里,可愛的動物“活”了,美麗的花“開”了……以前好動的我總坐不住,自從喜歡上剪紙后,竟然可以頭也不抬地連續工作五、六個小時,朋友說我有點兒“癡”了。
時間長了,家里人也受了我的影響。有一次,一件作品才完成一半,我放下忙別的事去了。回來后發現不知誰動了剪紙,而且將作品弄得不成樣了。逼問小妹,小妹不招,媽媽倒招了,她說她試著刻了刻細微處,沒想到沒有掌握好輕重,真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盡管心疼自己的作品被損,但看到家人也被剪紙感染,心中卻充滿了喜悅。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5
中國的傳統文化猶如一條大河。里面有:中國結、臉譜、筷子、兵馬俑等。我最感興趣的是臉譜。
說起臉譜,它是中國的戲曲演員在演出時往臉上畫的繪畫。用來畫臉譜的'顏色與圖案豐富多彩,它的特點是人們一看臉譜的顏色,就知道這個人物的個性。
我非常喜歡臉譜,也想知道人們為什么一看臉譜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物的個性。于是,我便開始研究它。經過了一周的研究與上網查的資料,我終于揭開了這個秘密。
原來,臉譜的背后還有豐富的含義。紅色的臉譜表示忠勇義烈、赤膽忠心,如關羽、姜維等;黑色的臉譜表示正直、勇猛、粗率,如包拯、張飛等;黃色的臉譜表示陰險、兇狠殘暴,如典韋等;白色的臉譜表示多疑、奸詐,如曹操、秦檜等……
臉譜的圖案也豐富有趣。孟良的額頭上有一個紅葫蘆,意思是愛好喝酒;雷公的臉譜中有一道雷電紋;趙公明的臉譜上有一枚金錢,表示它是財神爺……
傳統文化真是有趣,我愛我國的傳統文化,我更愛智慧與勤奮的中國人民。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6
剪紙,是中華民族傳統的藝術,“臨海剪紙”始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年傳承歷史,20xx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帶著滿心期待與好奇,我們小組共5人一同來到紫陽街“張秀娟剪紙藝術館”,一進門,我們就被這些栩栩如生、形象生動、美不勝收的剪紙迷住了!每個生動的剪紙背后都藏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比如,魚就代表“年年有余”。
還沒等張老師介紹完畢,我們便急不可耐地想動手剪紙了。我們拿出剪刀、剪紙幅和紅紙,我們用剪刀最尖的部位戳進最小的白色部位,如果要剪很多白色部分的話,那要先對折,再剪下去,這樣不僅對稱,剪起來也好看一點。我們不僅要按照上面的步驟,還要一邊剪,一邊旋轉,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不僅剪得很干凈,而且很精致。我一下就發飆了,就挑戰有些難度的.剪紙圖案——龍,但是我有些后悔了,馬上我又鼓起勇氣了,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它剪好,我給其他人看,他們都夸我剪得很好呢!
剪紙藝人剪的圖案更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他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結晶。我喜歡剪紙!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7
中秋節是我最期待的節日。因為每年的這一天到處都充滿歡慶和團圓的氣氛,街上張燈結彩,人來人往,處處都籠罩在一片歡樂之中。
在每年的'這天我們全家人會一起到外面吃團圓飯。爺爺會給我挾美味可口的菜肴,奶奶會給我一個帶有祝福的紅包,爸爸會送我一只造型獨特的小燈籠。享受完一頓充滿歡笑聲的團圓飯之后,媽媽會拿出精心準備的月餅。有蓮蓉月餅、巧克力月餅、水果月餅,還有我最喜歡的冰皮月餅。看著那些香噴噴的月餅,我早已垂涎三尺了!
我給爺爺挾了一塊他最喜歡的蘋果味月餅。爺爺一邊吃一邊樂呵呵地說:“真好吃,真是甜到我心底啊!”聽到爺爺這么說,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吃完飯回到家后,我和同學三五成群在樓下花園玩起了小燈籠,還做各種各樣有趣的游戲,像老鷹捉小雞、貓捉老鼠、傳足球等等。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真希望每天都是中秋節啊!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8
星期六我們班十六、十七組興高采烈、熱血沸騰地走進孝義文化館,與剪紙名人郭潤芝奶奶“零距離”接觸,體驗傳統文化-----剪紙的魅力。
慈祥、和藹的郭奶奶耐心地告訴我們,剪紙藝術在她家代代傳承,分為政治類、日常生活類等等。最有意義的是郭奶奶還手傳手、口傳口的教我們剪紙了呢!奶奶還把剪紙的絕招,把剪刀當成筆,剪出自己的'心花。
奶奶先教我們剪蝴蝶,可是蝴蝶好難剪呀,我們都剪成了“四不像”的美麗圖案。郭奶奶說:“那就從簡單的學起吧!”于是奶奶教我們剪“喜”字,我們跟著奶奶一步一步地剪,終于剪好了,我們剪得好漂亮、好開心。隨后我們參觀了《孝河兒女》、《懸空女回娘家》《獅子鬧春》等許多作品,剪紙線條如同行云流水,讓人百看不厭!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學會了一些基本的剪紙技巧,提高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
家長評語:
這次實踐活動很有意義,對應的這篇習作更有價值,文中條理地敘述了活動的過程,實際剪紙的步驟,筆中洋溢著快樂。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9
一紅艷艷的太陽光在山尖上時,霧氣像幕布一樣拉開了,城市漸漸地顯現在金色的陽光里。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覺一暗藍色的高空中閃耀著一顆白亮耀眼如鉆石的星星——啟明星。青蛙碧綠的身體上布滿了墨綠色的斑點,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過了氣,一鼓一鼓的。秋雨洗刷過的天空,像大海一樣湛藍碧透。朵朵白云猶如揚帆起航的輕舟,在水面上慢悠悠地飄浮著。看他年紀不過二十來歲,臉色蒼白,像沒有睡好覺似的皮泡臉腫。他老是皺著眉頭,不大說話。笑紋幾乎在他的'臉上是絕了跡似的。他穿著一個褪了色的藍布大褂,好像永遠是穿著這么一個一樣。清瘦的下巴殼,亮聳的肩膀,顯得很沒生氣。天熱得連蜻蜓都只敢貼著樹蔭處飛,好像怕陽光傷了自己的翅膀。李阿姨快四十歲了,長年的辛勞,給她眼角留下淺淺的魚尾印跡。不過,她那濃密油亮的短發,仍是那么烏黑。眼睛雖是單眼皮,但秀氣、明亮。那高高的鼻梁下經常有力地緊抿著的嘴唇,顯示著青零星的活力。漸漸地,殘星閉上昏昏欲睡的眼睛,在晨空中退隱消失。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相關文章:
三年級傳統文化的作文12-17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04-09
[精選]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09-05
(精選)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08-25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經典)10-13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01-12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經典】10-01
【經典】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08-27
三年級傳統文化作文01-23
實用的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