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音樂教學計劃范文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是時候開始制定計劃了。什么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音樂教學計劃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音樂教學計劃范文1
一、如何激發學生興趣:
1、視聽結合激發學生興趣:
如在教學《感受音的強弱》一環節時,可設計如下:多媒體出示一輛紅色小汽車從公路一端開過來,經過弱中強標牌時分別按一下喇叭,讓學生感受強弱的對比,經過三次不同體驗后,點按實踐按鈕,根據畫面中不同樂器的演奏,讓學生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樣把抽象枯燥的樂理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小常識,創造出了優美的音樂氛圍。使學生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愉快而積極地獲取知識,趣味盎然。
2、、啟發學生表現美,激發唱歌興趣
唱歌的最大目的是給人美的享受。我們不能滿足于教學生唱會一首歌。更重要的是要啟發準確的表達好歌曲的感情和藝術形象。進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體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唱出的歌聲真摯動聽、具有感染力、生命力。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使學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內容。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差,如果教師僅用抽象的語言理解歌曲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要把音樂同學生的生活、玩耍融為一體,結合他們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和詞語,作形象的比喻和講解,把歌曲中的藝術內涵挖掘出來,激發起學生深厚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將整個身心投入唱歌中去,正確的、創造性的表達出歌曲的感情和藝術美。
3、、引導學生歌表演,增強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每學一首歌曲,我都根據歌詞內容啟發學生進行律動或表演,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記憶歌詞。在啟發學生表演時,是這樣做的:(一)啟發學生進行即興表演。(二)教師根據學生表演編排一套好的動作教給學生。(三)個別檢查。在個別檢查時,學生常常會被一些漂亮的動作和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里會自發的爆發熱烈的掌聲。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加強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自制樂器練伴奏,提高學習興趣
學生打擊樂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養他們的節奏感和識譜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發動學生讓家長幫助自制打擊樂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裝入沙子做沙球,用鐵絲將酒瓶蓋兒串在一起當串鈴,用胭脂盒對擊做小鼓等。學生們用自制的樂器邊唱邊奏得意極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繪畫、故事、表演相結合,誘發欣賞興趣
欣賞音樂,不僅需要形象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而且更需要欣賞者用自己經歷過的生活知識和感情去體驗。但小學生閱歷淺,感情積累少,要是學生真正理解音樂,達到陶冶性情,培養情操的目的,就必須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通過形象活潑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簡短的啟發談話等形式,運用聽覺視覺同步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然后在讓學生在動聽的樂曲聲中自由廣闊的想象體驗,使其根據各自對音樂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間接的形象記憶,把自己對所聽音樂作品的理解用不同的顏色、線條、文字、動作表現出來。學生能聞其聲如見其形,從而更準確的把握作品,理解音樂,欣賞音樂之美。
二、注重個性發展,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
在音樂教學實際中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發展不同個性有機結合,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應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交流互動關系。
關于音樂教學計劃范文2
一、指導思想
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作用。以音樂素質的培養為目標,學生可以掌握一些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階段的音樂教學活動,學生可以在音樂的影響下萌發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情感反應能力,使他們中的大多數在未來成為音樂愛好者或質量好的愛好者。突出音樂學科特色,將五愛教育和活潑樂觀、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中,使學生成為“四有”,培養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初步接觸國外優秀音樂作品,開拓視野,使學生初步具備感受音樂、表達音樂的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基本情況分析:本學期一年級一班、二班、五班大約有58節音樂課。大多數學生對學習音樂課有濃厚的興趣。而且經過前一個學期的教育和生活中很多媒體有意無意的傳播,學生開始了解和熱愛音樂,做好這門學科的教育和教學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和制約,一些學生不僅對音樂知識和技能知之甚少,而且在思想認識水平上也過于“閉門造車”,即不愿意接受新的思想,對開設音樂課不感興趣。面對這樣的情況,這學期的音樂教育教學真的不容易達到理想的效果!
2、雙基情況:預計學生整體情況不平衡,不均衡。因此,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需要培養學生的特長,即“通用訓練,注重發展”。讓學生各方面都有提高。學生年輕活潑,這一點我會努力的。首先,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習慣,比如聽音樂會時要課前準備,聽節奏時要安靜,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重點發展舞蹈和節奏學習。增強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讓學生逐漸增強身體協調性和節奏感。
二,教材淺析
1、教材內容:高一第二冊有6個主題單元和一個唱功選段單元;緝热莅ǎ河新晞勇适、歌曲、欣賞、器樂、歌曲表演、群舞、音樂活動、音樂知識。
2、教材分析:作為一種全新的教材,在編寫中體現了以下基本理念:
。1)強調“以學生發展為基礎,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2)注重審美;
。3)以文化為主線(單元主題);
(4)加強實踐和創新。
新教材的曲目選擇要考慮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和民族性,注重歌曲的演唱能力和欣賞歌曲的可聽性。為了降低對語言識別的高要求和高技能,一年級主要采用圖集。在創作和活動過程中,開展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式豐富多彩。
教材是課后新教材,所以和以前的教材差別很大。
教材共有6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明確的主題,主題之間有有機聯系。教學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可以以單元的.形式靈活組合,這樣就可以用相對較長的時間完成一個教學內容的學習;在教材內容上,盡量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內容,如“紅燈停綠燈”、“小螞蟻”、“小雨沙沙沙”;在學習方法上,將音樂學習滲透到音樂活動中,設計豐富的音樂活動。比如《聲音的力量》《我家門前有條河》等等。在評價方式上,采用“五星照耀”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而不僅僅是音樂學科本身。
三、總體目標和要求
1、用音樂陶冶孩子的情操,開導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熱愛音樂,感受音樂的美,用音樂的節奏和旋律打動孩子的心靈,通過音樂教學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2、邊學歌邊學音樂的基礎知識和技巧。
3、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
4、陶冶情操,教育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
5、培養學生觀察生活中小事的習慣,并將其帶入音樂中,適當創作歌詞、節奏和舞蹈。
四、具體目標
(1)感受和欣賞
1、逐漸養成欣賞音樂的好習慣,進一步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會模仿。
2、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
3、聽不同風格的進行曲、舞曲、兒歌,做出相應的動作;
4、聽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兒歌、童謠、小器樂片段,進一步感受風格。
。2)性能
1、學會正確的歌唱姿勢,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學會自然呼吸,不聳肩,不出聲。
2、每學年唱6—8首歌回來;
3、認識或看到幾種常見的兒童打擊樂器,彈奏它們來伴奏歌曲。
4、能夠表演簡單的節奏和歌曲。
5、知道簡單的樂譜。
(3)創造
1、歌詞創作活動:歌曲可以根據音樂風格和歌詞結構進行再造。
2、音樂活動能力的培養:可以用音樂的不同情緒、節奏、節拍,做出節奏、模仿動作、即興發揮。
【音樂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音樂教學計劃02-02
音樂教學計劃模板10-25
小學音樂教學計劃02-01
中班音樂教學計劃11-23
中學音樂教學計劃12-17
音樂教學計劃15篇11-13
音樂教學計劃18篇11-13
音樂欣賞教學計劃11-23
初一音樂教學計劃02-08
高二音樂教學計劃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