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小故事
心理學小故事1
聰明的男孩
有個小男孩,有一天媽媽帶著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板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這個男孩卻沒有任何動作。幾次的邀請之后,老板親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親好奇地問小男孩,為什么沒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為我的手比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別人比自己強。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適時地依靠他人,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聰明。
心理學小故事2
機智的老爺爺
有一天,湯普森的老爺爺正在熟睡中,突然被窗外一陣陣尖銳的打鬧聲音給吵醒了,老爺爺不得不立即起床看看外面到底發生了什么事,以便確認自己是被怎樣煩人的“事件”給打擾了。
老人打開房門一看,才知道原來是幾個頑皮的小孩正在往他的屋頂上扔石頭,原來,小孩們似乎是在比賽看誰扔上屋頂的石塊更多一些。
湯普森老爺爺感到很氣憤,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對這些小屁孩發脾氣,因為那樣只能適得其反,說不定惹怒了這幫熊孩子以后,過幾天他們就會比賽用石頭打自己的窗戶玻璃。
湯普森老爺爺略微思索了一下,便踱著步子走到了小孩兒們面前,贊許道:小家伙們,你們真熱鬧,在玩什么呢?哦呵,扔石塊,“知道了還問?”一個頑皮的孩子一邊扔著石塊一邊接話道。
真棒!不過,這也算不得什么。我現在有一個更好玩的主意,不僅能比賽還能贏錢,不知道有人是不是感興趣?這下湯普森老爺爺成功的吸引住了小孩兒們的注意力,并成功的掉起了大家的胃口。
小孩們圍到他身邊,迫不及待的問道:是什么好玩的?快說、快說!
湯普森老爺爺微笑著從自己兜里面掏出一個硬幣,說到:誰能夠把石頭屋頂而不掉下來,我就給他一個50美分的硬幣。
湯普森爺爺剛說完,小孩兒們就開始興致勃勃的往屋頂扔起了石頭,在扔了一會兒之后,終于有兩個高個子的小孩兒挑戰成功,湯普森老爺爺把硬幣給了他們。
之后,又從兜里面掏出了一個10美分的硬幣,說道:現在規則改了,誰成功的往屋頂扔上石塊而不掉下來,給10美分。
小孩們有些遲疑和不解,但是還是繼續的.往屋頂扔石塊,過了好一會兒之后,小孩們已是大汗淋漓,終于又有兩個小孩挑戰成功,獲得10美分。
湯普森老爺爺這次又從兜里面掏出來一個5美分的硬幣,對著大家說,聽著,現在規則又改了,現在大家只要挑戰成功我就會給他5美分,大家繼續挑戰吧!
這一次,小孩們,不樂意了,“憑什么獎勵又變少了?”
湯普森爺爺微笑著說:雖然是少了點,但是也是獎勵嘛!你們快扔吧,我很喜歡看到你們挑戰成功的樣子,快扔給我看!湯普森老爺爺后面的語氣幾乎變成了一張央求。
但是小孩們并不買賬,“憑什么扔給你看?規則說改就改,你還一次獎勵比一次少,”
湯普森老爺爺接口道:也許是大家都累了,要不,明天再來?”
偏不扔給你看,不玩了,沒意思,你不講信用,還要我們明天來?你休想!以后我們都不來”小孩們七嘴八舌的說著,很快就一起悻悻然離開了。”
從此,那幫小孩果然不再來了,湯普森老爺爺終于重新獲得了安寧。
這個心理學故事成功的揭示了:人類從來沒有絕對的滿足感,人的滿足感都是在對比當中獲得的;而且相對于得到的,我們更在意自己失去的。
正如星期天湯姆在路上撿到兩百元錢,開心了一整天;而杰克則在路上撿到了一千塊,中途弄丟了百八,只剩下兩百塊,最后郁悶了一整天。
按道理發生在湯姆和杰克身上的都是同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都額外的獲得了一筆200塊錢的好運氣,但是杰克顯然因為一開獲得的是一千塊這個相對事實而破壞了獲得感,變得好像真是他自己原有的錢丟了一樣。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處于這樣一種狀態。我們只會去比較自己應該獲得什么,并只會通過比較去進行簡單的判斷,而很少注意到應該的背后的根本事實是什么。
于是,這個心理學現象被大量無良的商家反向運用到了打折的問題上,一件原本賣500元的衣服,商家提到1200元,然后再打5折,賣600,卻讓很多消費者覺得自己占了大便宜而趨之若鶩。
心理學小故事3
聽的藝術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有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后想要當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伙。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心遠非筆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么你要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這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這就是"聽的藝術"。一是聽話不要聽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要學會聆聽,用心聽,虛心聽。
心理學小故事4
兩個和尚
有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的廟里。兩山之間有一條溪,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不以為然。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直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當他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羅漢拳時。他十分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喝水嗎?"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后,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如今,終于讓我挖出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時間練我喜歡的羅漢拳了。"
我們常常會忘記把握下班后的時間,挖一口屬于自己的井,培養自己另一方面的實力。這樣在未來當我們年紀大了,我們還依然會有水喝,而且還能喝得很悠閑。
心理學小故事5
學會舍棄
有兩個人相約到山上去尋找精美的石頭,甲背了滿滿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個他認為是最精美的石頭。甲就笑乙:"你為什么只挑一個啊?"乙說:"漂亮的石頭雖然多,但我只選一個最精美的就夠了。"甲笑而不語,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負擔越來越重,最后不得已不斷地從一筐的石頭中挑一個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時候他的.筐里結果只剩下一個石頭!
人生中會有許多的東西,值得留戀,有的時候你應該學會去放棄。
心理學小故事6
露出馬腳的間諜——無意注意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都十分重視間諜機構的活動,都希望在情報方面戰勝對手,以利于在整個戰爭中獲取主動。同時,反間諜機構也都在積極活動。一次,盟軍反間諜機關收審了一位自稱是來自比利時北部的“流浪漢”。他的言談舉止使人懷疑,眼神也不像是流浪漢特有的。因此,法國反間諜軍官奧克多認定他是德國間諜,可是他沒有更有力的證據。奧克多決定打開這個缺口。
審訊開始了。奧克多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會數數嗎?”這個問題很簡單。“流浪漢”用法語流利地數數,沒有露出一絲破綻,甚至在說法語最容易說漏嘴的地方,他也能說得很熟練。于是,他被押回小屋去了。
過了一會兒,哨兵用德語大聲喊;“著火了”“流浪漢”仍然無動于哀,似乎真的聽不懂德語,照樣睡他的覺。
后來,奧克多又找來一位農民,和“流浪漢”談論起莊稼的事,“流浪漢”談的居然也并不外行,有的地方甚至比這位農民更在行。看來奧克多憑外觀判斷的第一印象是不能成立了。于是奧克多又想出了一個新的辦法。
第二天,“流浪漢”在被押進審訊室的時候,顯得更加沉著、平靜。奧克多非常認真地審閱完一份文件,并在上面簽字之后,抬起頭突然用德語說:“好啦,我滿意了,你可以走了,你自由了。”“流浪漢”一聽到這話,長長地松了口氣,像放下一個沉重的包袱。他仰起臉,愉快地呼吸著自由的空氣,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流浪漢”露出的欣慰的表情,雖然是一剎那間發生的,但這個表情卻透露出他懂德語這一信息,從而使他露出了馬腳。經過進一步的審訊,“流浪漢’最終承認了自己是一個德國間諜。
注意是一種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為指向與集中。它包括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所謂有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無意注意是指事先沒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奧克多運用的是心理戰。他利用人的潛意識心理,轉移德國間諜的`有意注意,忽然用德語說釋放他,'從而他的無意注意讓他在不經意間露出得意忘形之色,暴露了自己。
興趣是培養有意注意的重要源泉。有興趣的事情吸引著一個人的注意。幾是那些與人的生活、當前的任務、從事的工作密切聯系著的東西,都是人們容易感興趣的事物,因而人們便對它們集中注意。由此看來,我們應該培養廣泛的興趣。
人的心境對有意注意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什么事物容易引起注意。疲勞或精神健征的狀態也對注意有重大的影響。一個人在過度疲勞的情況下,常常不能覺察到那些在精神健旺時很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人在精神健進狀態下最容易對新鮮事物引起注意,注意也能持久。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快樂、積權的精神狀態,以便能引起我們的有意注意。
心理學小故事7
馬戲團里表演的大象,都是從小就開始訓練的。小時候的小象很調皮,玩性又大,故用繩子把小象栓在木樁上,由于小象力量小,經過很多次的試驗都無法將木樁拖出來,當時間久了之后,只要把象系在木樁上,象知道自己無法掙脫,也就很安分了。
小象長大變成了大象,在馬戲團中可以做很多的表演。大象力大無窮,可以搬很多東西,但在表演后,卻很安分的被栓在木樁上。
大象的力量其實是很大的',但是它因為從小的經驗,覺得木樁的力道比自己大,是唯一可以栓住自己的東西,使得它不敢去移動木樁。
心理學小故事8
人生如茶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他說:"人生總不如意,活著也是茍且,有什么意思呢?"
釋圓靜靜聽著年輕人的嘆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稍傾,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茶葉放進杯子,然后用溫水沏了,放在茶幾上,微笑著請年輕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浮著。年輕人不解地詢問:"寶剎怎么用溫茶?"
釋圓笑而不語。年輕人喝一口細品,不由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呢。"釋圓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嘗,然后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稍傾,小和尚便提著一壺冒著濃濃白汽的沸水進來。釋圓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再放在茶幾上。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望而生津。
年輕人欲去端杯,釋圓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裊裊升騰,在禪房彌漫開來。釋圓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終于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釋圓笑著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什么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沖沏的水不同。"
釋圓點頭:"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清香?沸水沏茶,反復幾次,茶葉沉沉浮浮,終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和冬的清冽。世間蕓蕓眾生,又何嘗不是沉浮的茶葉呢?
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就像溫水沏的茶葉,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櫛風沐雨的人,如被沸水沖沏的釅茶,在滄桑歲月里幾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浮生若茶,我們何嘗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命運又何嘗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熱的沸水呢?茶葉因為沉浮才釋放了本身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才激發出人生那一脈脈幽香。
心理學小故事9
買煙
甲去買煙,煙29元,但他沒火柴,跟店員說:"順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員沒給。
乙去買煙,煙29元,他也沒火柴,跟店員說:"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這一毛買一盒火柴。
這是最簡單的心理邊際效應。第一種:店主認為自己在一個商品上賺錢了,另外一個沒賺錢。賺錢感覺指數為1。第二種:店主認為兩個商品都賺錢了,賺錢指數為2。當然心理傾向第二種了。同樣,這種心理還表現在買一送一的'花招上,顧客認為有一樣東西不用付錢,就賺了,其實都是心理邊際效應在作怪。
變換一種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很多事情換一種做法結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
心理學小故事10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曾經用小白鼠做過一個有趣的走迷宮實驗。
實驗之初,他把一群小白鼠分成3組,分別配給A、B、C三組實驗人員,然后告訴A組:“你們真是太幸運了,配給你們的小白鼠是經過幾位教授特意挑選并精心訓練的。它們血統高貴而且非常聰明,智力幾乎接近人腦,所以你們一定要好好對待它們,努力使它們發揮出最棒的水平來。”
告訴B組:“你們的運氣很一般,這些小白鼠只是很普通的一組。它們血統一般,智力也一般。你們用最常用的方法訓練它們即可。”
告訴C組:“你們非常地不幸,這組小白鼠簡直糟糕透了。它們血統低劣,智力也很差,簡直就是白癡。你們隨便用什么方式訓練它們都行,反正它們的本質已經注定了。”
3組實驗人員按照“指示”各自訓練了小白鼠一個月之后,教授分別對3組白鼠進行了測試,最終的結果表明:A組小白鼠果然最為聰明,不但都走出了迷宮,還縮短了專家們預計的時間;B組白鼠則表現一般,只有一半走出了迷宮,所用時間也比專家預計的稍長一些;而C組最為糟糕,只有兩只成功走出迷宮,而且所用時間之長簡直令人無法忍受。
實驗完畢之后,羅森塔爾很平靜地告訴各組實驗人員:其實這些小白鼠根本沒有什么血統以及智力的區別,它們都是普通的白鼠,是我把它們分成了3組而已。
實驗人員瞠目結舌的同時,不由得想起自己一個月以來對待白鼠的態度:A組人員非常珍愛自己的白鼠,他們不但很悉心地照顧它們,還用最積極、難度最大的方法訓練這些“智力超常”的小家伙們,甚至會定期和它們進行“語言交流”;B組人員則像對待普通動物那樣對待自己實驗對象,按照普通的方式去訓練它們;而C組人員呢?他們每個人都在嘆息自己運氣不好,竟然攤上這么幾只蠢笨的東西,恰巧訓練過程中又有很多跡象表明這伙白鼠的`確“愚蠢無比”,比如不聽指揮、沒有紀律性等等,所以,他們常常打罵這些可憐的小家伙,有時還會以“忘記”喂食的方式來懲罰它們。
羅森塔爾教授從這個實驗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里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長期消極和不良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贊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通過上述實驗,我們體會到即便智力相差無幾,被對待的方式不同,結果也會分出個優劣高低來。我們自身,乃至整個世界,往往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而改變。所以,如果你想成為聰明人,就要以聰明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心理學小故事11
搜索落點
雪地行軍是樁危險的事,它極易使人患上雪盲癥以至迷失行進的方向。但人們感到奇怪,若僅僅是因為雪的反光太刺眼,為什么戴上墨鏡之后,雪盲癥仍不可避免呢?
最近美國陸軍的研究部門得出結論:導致雪盲癥的并非雪地的刺眼反光,而是它的空無一物。科學家說:人的'眼睛其實總在不知疲倦地探索世界,從一個落點到另一個落點。要是連續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個落點,它就會因緊張而失明。美國陸軍對付雪盲癥的辦法是,派先遣部隊搖落常青灌木上的雪。這樣,一望無垠的白雪中便出現了一叢叢、一簇簇的綠色景物,搜索的目光便有了落點。
心理學小故事12
火帽子得意地叫:“飛機起飛嘍!“可他剛一振翅膀,還沒飛起來,邊歪倒了。原來小紐扣滑到了耳朵深處,小珠子滑到了鼻孔深處。他的耳朵和鼻子都被堵住了,耳朵好疼,鼻子好疼。火帽子著急地用手去摳。
紅袋鼠來了,忙說:“不能摳,不能扣,越摳會越往里,還是快去醫院吧。“
最后,紅娘子這個“飛機“還得做”跳跳車“去醫院。
講給寶寶聽:小朋友,如果玩玩具、衣服上有小紐扣、小珠子之類的東西掉下來了,記住千萬不能把這些小東西塞到鼻子或耳朵里。如果耳朵、鼻子里有東西,一定不要用手摳,也不要用尖銳的東西掏挖。鼻子里有異物時,要用手指摁住沒有異物的那個鼻孔,用另一個鼻孔用力呼氣,把異物呼出來;耳朵有異物時,要把頭歪向右異物的一側,側著身子單腳蹦跳幾次,讓塞入的`異物掉出來。如果這些方法不行,就要趕緊到醫院去,讓醫生用專門的工具把異物取出來。
心理學小故事13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
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于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
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
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心理學小故事14
最近我聽到一個有關史蒂芬·葛雷的故事。他是個曾經取得過重要的醫學成就的科學家。有個報社記者采訪他,問他為什么會比一班人更有創造力,是什么因素讓他超乎凡人?
他回答,在他看來,這都與他小時候他母親給他的.經驗有關。有一次他嘗試著從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他失手把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濺得滿地都是——像一片牛奶海洋一樣!
他的母親來到廚房,并沒有對他大呼小叫、教訓他或者懲罰他,她說:“哇,你制造的混亂還真棒!我幾乎沒有看見過這么大的水坑。反正損害已經造成了,在我們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幾分鐘?”
它的確這么做了。幾分鐘后,他的母親說:“你知道,每次當你制造這樣的混亂時,最好你還是得把它清理干凈,讓物歸原處。所以,你想這么做嗎?我們可以用一塊海綿、一條毛巾或一只拖把。你喜歡哪一種?”他選擇了海綿,于是他們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他的母親又說:“你知道,我們在如何有效地用兩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經做了個失敗的試驗。讓我們到后院去,把瓶子裝滿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得動它。”小男孩學到了,如果他用雙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不會掉。這堂課真棒!
這個知名的科學家說,那一課使他知道他不需要害怕錯誤。除此以外,他還學到,錯誤只是學習新東西的機會,科學實驗也是如此。即使實驗失敗,我們還是會從中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如果每個人的父母都跟他母親的反應一樣,那不是很好嗎?
心理學小故事15
兩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個性和缺點,然后湊合在一起才完整。如果沒有相互的忍讓和包容,最終兩個人很難成為一體。
32、這樣的心理調節你做的到嗎?
①把看不順的人看順;②把看不起的人看起;③把不想做的事做好;④把想不通的事想通;⑤把快罵出的話收回;⑥把咽不下氣的咽下;⑦把想放縱的'心收住。其實你不需每時每刻這樣做,但這樣多做幾回,你就會:①情商高了;②職位升了;③工資漲了;④朋友多了。
33、七種夢境可能預示疾病
①夢到有人敲打你的頭:與腦部神經系統有關;②夢中聽到怪響:與聽覺中樞有關;③夢到氣管被卡住窒息:與呼吸系統有關;④夢中被追逐:與心臟供血有關;⑤夢中走路不穩:與心絞痛有關;⑥夢到從高處墜落:與心臟病有關;⑦夢到水的場景:與肝膽腎臟有關。
34、貝勃規律
原本1塊的報紙變成了10元一份,你定會感到無法接受;相比較而言,原本5000元的電腦漲了50元,你一定不會有這么大的反應。貝勃規律表明,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35、其實人生只有900個月!
事實上,你可以畫一個30×30的表格,一張A4紙就夠了。每過一個月,就在一個格子里打鉤。你全部的人生就在這張紙上。你會因此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你的人生將是如何度過的?
36、胡鬧有時候是一種依賴
心理學上說,人們大多數只對有安全度的人發脾氣因為在那個安全度之內。你潛意識知道對方不會離開你。胡鬧有時候是一種依賴。
37、戀人矛盾應對策略
①不要凡事分出對錯,先換位思考,體察對方的潛在動機,相互理解。
②平時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靠得太近會審美疲勞。
③別習慣相互抱怨并形成消極定式,嘗試在嬉笑打鬧中解決問題。
④寬容為上。我們都不是圣人,沒必要為對方的一點行為舉止過分挑剔。
⑤尊重對方,給對方愛你的理由。
38、一流女人的八大特征
①有大女人素質,有小女人情懷;②大事清楚,小事糊涂;③自強自立;④能溫柔似水,也能堅強如鋼;⑤喜歡孩子;⑥上得廳堂,入得廚房;⑦愛美,會美;⑧擁有浪漫情懷。
39、男生和女生分別有6種基本的愛情需求
男生需要的愛的形式:信任、接受、感激、贊美、認可、鼓勵;
女生需要的愛的形式:關心、理解、尊重、忠誠、體貼,安慰。
40、男女心理
如果某個男人主動替你拎包,把你放在道路的里邊走,主動為你拉椅子,不要因此而感激涕零。這只能說明他之前有無數個女朋友教過他這一點。而能讓他記住的女人,永遠是改變了他的那個女人,而不是你。所以,越是細節完美的男人,對女人而言越是挑戰。
心理學小故事16
從前有一只龍,他只有一只腳。它好奇的問蜈蚣:我用一只腳走路,已經覺得忙不過來了,你有那么多只腳,又是如何安排她們之間的出腳順序呢!
蜈蚣答道:說實話,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只是自然的行走。有位女學生問于右任老先生:您的'胡子這么長,睡覺時,是放在棉被里!還是棉被外!
于老回家后,一個禮拜都睡不安穩。
心理學小故事17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有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以后想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伙。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心遠非筆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么你要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這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聽話只聽一半,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到別人說的話上。我們要學會聆聽,用心聽,虛心聽。你聽到別人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嗎?如果不懂,就請聽別人說完吧,這就是聽的藝術。
心理學小故事18
何謂"自然"
做為一個中國人,大部分都聽說一句古話:“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個說的是一種叫蜈蚣的昆蟲。
蜈蚣是用他那成百條細足蠕動前行的。可是有一天哲學家青蛙見了蜈蚣,他久久地注視著蜈蚣,心里很納悶:四條腿走路都那么困難,可蜈蚣居然有成百條腿,它如何行走?這簡直是奇跡!蜈蚣是怎么決定先邁哪條腿,然后動哪條腿,接著再動哪條腿呢?有成百條腿呢!
于是青蛙攔住了蜈蚣,問道:“我是個哲學家,我被你弄糊涂了,有個問題我解答不了。你是怎么走路的?用這么多條腿走路,這簡直不可能!”蜈蚣說:“是啊,我生下來就一直這么走路的,從來沒有想過呢?現在既然你問了,那我得想一想才能回答你。”
這一念頭第一次進入了蜈蚣的.意識。事實上,青蛙的問題是對的?該先動哪條腿呢?蜈蚣站立了幾分鐘,動彈不得,蹣跚了幾步,終于趴下了。它對青蛙說:“請你再也別問其他蜈蚣這個問題了,我一直都在走路,這根本不成問題,現在你把我害苦了!我動不了了,成百條腿都需要考慮好了才能移動,我該怎么辦呢?”
心理學小故事19
把心徑擴大1毫米
有一家牙膏廠,產品優良,包裝精美,受到顧客的喜愛,營業額連續10年遞增,每年的增長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業績停滯下來,以后兩年也如此。公司經理召開高級會議,商討對策。會議中,公司總裁許諾說:誰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公司的業績增長,重獎10萬元。
有位年輕經理站起來,遞給總裁一張紙條,總裁看完后,馬上簽了一張10萬元的支票給了這位經理。那張紙條上寫著:將現在牙膏開口擴大1毫米。消費者每天早晨擠出同樣長度的牙膏,開口擴大了l毫米,每個消費者就多用1毫米寬的牙膏,每天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裝。第14年,公司的營業額增加了32%。
面對生活中的變化,我們常常習慣過去的思維方法。其實只要你把心徑擴大1毫米,你就會看到生活中的變化都有它積極的一面,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心理學小故事20
小豬太胖了,圓滔滔的身體讓它不能跟同伴們一起玩,連走路都吵著說累,小豬決定減肥,朋友們也資助小豬一起減肥,各人決定用跳繩的要領來資助小豬減肥。
小狗和小貓展示著給小豬看,它們一上一下的跳的'特別漂亮,小貓還跳了個花樣呢!小豬看著也覺得特此外好玩,急遽湊上前去說:“我也要玩、我也要玩。”
可小豬從來沒跳過跳繩,剛一蹦起來就被繩子纏住,“撲通”一聲摔在了地上,“哎呦——哎呦——疼死我了。”小豬哀嚎著。
坐在地上的小豬說什么也不愿起來,小豬說:“我可不想在被繩子絆倒,疼死我了。”
小豬不愿意在去學跳繩,朋友們對小豬說:“如果你做事情因為受一點苦就中途而廢,那你永遠都只是一只肥胖的小豬,我們可不愿意和一只胖豬做朋友。”
小豬可不想失去朋友,更不想成為一只被人譏笑的胖豬,在朋友們的勉勵和資助下,小豬學會了跳繩,現在小豬不僅是一個跳繩妙手,照舊一只漂亮的小豬,小豬在朋友們的資助下,減肥樂成,而且這次加入的運動跳繩角逐上還獲得了第一名。
【心理學小故事】相關文章:
心理學小故事08-02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經典)09-21
心理學小故事經典01-22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經典01-14
心理學小故事[精選]11-22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09-27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優秀11-22
心理學小故事(必備)11-23
【精品】經典心理學小故事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