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計劃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1
九年級歷史是整個初中歷史教學的首要任務。我今年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在高中入學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數千英里的旅程始于足夠。從現在起,我將積極為高中入學考試做準備。為成功完成學校交付的任務,制定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具體內容如下:
一、指導思想
歷史課程的教學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對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本學期主要學習世界歷史。因此,只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們才能事半功倍。
二、教材分析
每本教科書分為八個單元。結合歷年高中入學考試的要求,重點關注現代史以后的內容。每門課的內容多,知識點多,容易混淆,記憶圖形多,教師應教學生理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具體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
要做好歷史教學學工作,我們需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深入挖掘教科書,學習教科書,深入理解教科書的本質,以便更好地適應考試的靈活性。
2、認真,全面備課。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尤其是九年級的歷史。面對早期日益靈活的歷史高中入學考試,我將充分發揮導師稿在教學中的優勢,深入挖掘教科書,全面了解教科書,靈活教授教科書,仔細計算課堂上的每一分鐘,認真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在準備教材的同時,也要準備好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備課時,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學生在這一時期的心理,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3、注重課堂效率和知識落實。
九年級學生課業負擔重,課余時間背歷史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他們在課堂上保證課堂效率,在課堂上努力掌握知識。我努力:講座內容少而精,線索簡單清晰,課堂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在課堂上消化這門課的知識
充分利用早晚自學,檢查學生掌握情況。
初中生大多死記硬背知識,不太懂,這就要求我們在他們面前不斷提醒和重復。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加強檢查,這意味著學生的腦海中總是有歷史的。選擇每個班組的組長,組長負責提問,老師利用自學時間抽查。
九年級學生由于學習壓力大,情緒更容易波動。在這方面,我們應該聯系其他教師,始終掌握每個學生的情況,并及時應用適當的藥物,努力不失去任何學生。
三年級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2
新的學年馬上開始了,為了在有效的時間內有目的、有計劃的搞好歷史學科教學,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計劃為指導,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重探究性學習,倡導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初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處于變化時期,其思想波動幅度大,對于世界歷史的學習缺少一定的心理準備。從上學期的學生學習狀況來看,大多數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比較好,但不同班級的學生在個性、學習風格等方面截然不同。面對新學期學習方式的進一步改革、學習內容的深入,學習任務的加重,加之有些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不夠,教師應幫助他們正確自身實際,激發學習興趣,分析其學習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要學習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下冊,復習《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可讀性強,圖文并茂,且有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的內容包括:西方文明之源、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英法美日俄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及資本主義的發展、兩次工業革命、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等。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的'內容包括: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及挫折、國際關系格局的發展演變、亞非拉美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等。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的復習內容包括: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戰國大變革的時代、秦漢大一統等內容。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于與歷史發展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
教材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4、內容分析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原始社會逐漸被階級社會所代替,從五六千年前開始,在亞非的大河流域、歐洲的希臘和羅馬相繼誕生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出現了國家,進入了奴隸社會。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紀前后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社會形態醞釀、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在這一歷史階段中,人類逐漸步入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世界一體化階段,進而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
世界現代史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進程。進入現代以來,世界日益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在經濟全球化推動下,形成了世界各國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的復雜局面。
中國古代史開始于我國境內人類產生,結束于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前夕,歷經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發展階段。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戰國,社會發生了劇烈變革。前220xx年秦兼并六國,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秦漢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初步鞏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綿延不斷,成就輝煌,對人類進步做出了偉大貢獻。
四、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培養運用歷史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各方面素養。
五、主要措施
1、細讀中考說明、課程標準,進一步分析歷年來的中考試題,拓展視野,把握中考脈搏。
2、全面完整的閱讀全套教材,理清教材體系安排,找準重點、難點、考點、熱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3、 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系,尊重學生的差異,鼓勵探索整理,啟發、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認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以
4、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及時鞏固所學內容,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5、針對學生特點,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對關鍵學生要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更要注重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緩解壓力。
六、教學進度安排
教學時間及內容地 具體安排:
第一周《世界歷史》上冊第2、3課
第二周《世界歷史》上冊第8、9課
第三周《世界歷史》上冊第10、11課
第四周《世界歷史》上冊第12、13課
第五周《世界歷史》上冊14、復習測試
第六周《世界歷史》上冊第17、18課
第七周《世界歷史》上冊第19、20課
第八周《世界歷史》下冊21、22、23課
第九周《世界歷史》下冊復習
第十周《世界歷史》下冊復習測試講評
第十一周《世界歷史》下冊第1、2課
第十二周《世界歷史》下冊第3、4課
第十三周《世界歷史》下冊第5、8課
第十四周《世界歷史》下冊第9、10
第十五、十六周11、14 、15、16、17對《世界歷史》上、下冊進行綜合復習
第十七周復習《中國歷史》第一冊第4、6、7課
第十八周 復習《中國歷史》第一冊第8、9、10課
第十九周 復習《中國歷史》第一冊第12、15、16課
第二十、二十一周復習《中國歷史》第一冊測試、講評
三年級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加強素質教育,推進新課程改革,努力培養學生的歷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歷史課程的教學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分析技能,對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理解和感受,用一半的努力達到兩倍的結果。
二、基本情況
本期我教九年級xx歷史課。各班學習基礎不平衡,部分學生基礎差。因此,在本期教學中,我們應該努力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使他們順利畢業。過去,一些學生不重視歷史,基礎差,學習不扎實。他們對記憶力強的科目有點懶。然而,只要教師有方法和耐心,他們就會生動生動地學習枯燥的歷史知識,輔以豐富的教學手段,牢牢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就能學好歷史知識。因為是畢業班,為了提前進行中考總復習,贏得越來越寶貴的復習時間,教學進度要大大加快,讓世界歷史第二冊授課后有足夠的時間復習。
三、教材分析
結合歷年高中入學考試的要求,重點關注現代史以后的數據。每門課都有很多材料,知識點很多,很容易混淆,有很多圖形需要記住。教師應該教學生理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學期教授的《世界歷史》第二冊的剩余材料。
xx年xx自二戰結束以來,是世界兩極格局向多極化過渡的時期。這一時期:兩極格局構成—演變—解體,然后向多極化過渡。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強。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和世界經濟的發展。也加強了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和全球化趨勢。這給各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兩個主題。
四、教學目標
本學期學習歷史學科后,培養學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比較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差異,增強愛國主義。
五、教學措施
1、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歷史教學環境。
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理解、分析和回答問題,倡導學生參與教學,探索探索性學習方法。通過各種課堂培訓,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制作歷史課件,輔助歷史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開展自主、合作、探索的歷史教學活動。
5、認真復習中考歷史,確保學生取得夢想成績。
6、加強課外輔導和晚自習指導,協調班級發展,讓每個學生順利畢業升學。
修改、調整和實施歷史專業教學計劃是一項系統工作,系統中所有因素的變化都會帶來全局變化。在系統方法論的指導下,采用非線性設計和開發思維,不斷進行構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以整體、局部、個人、局部、整體的綜合整合方法進行修改和實施,螺旋前進,促進歷史學科建設和物質、人力、事理和諧發展,真正建設學科、專業,為社會培養更高標準的人才,為學科體系的建設做出貢獻,創造具有國際和國內歷史影響力的教育技術學科,結合社會需求和個性化學生需求的教育技術專業。
【三年級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歷史教師教學總結12-01
歷史教師教學感悟07-18
歷史教師教學總結10-03
歷史教師教學隨筆05-15
歷史教學教師心得01-05
歷史老師教學工作計劃01-08
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精選16篇)05-17
初三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10-31
高中歷史教師教學工作計劃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