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學設計(經典)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舞蹈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舞蹈教學設計1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觀察、體驗、探究、合作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的學練為主旨,重點體現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興趣性、探究性和特色性、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和練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體能動性,學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突出合作學習、在學練中為每位學生提供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位學生在學練中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自信心和愉悅感。
二、教材內容
1、民族傳統體育:竹竿舞
2、現代舞:街舞
三、教學對象:
水平四(八年級)
四、教材分析
依據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充分利用和開發寶貴的民族民間體育類項目資源,民族民間體育教學模塊的教學要求,結合云南少數民族比較多的特點,選擇黎、(苗)族竹竿舞健身舞蹈作為主要學習內容。在以往教學基礎上,發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同時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和靈敏性。
本課通過竹竿舞基本動作教學,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編能力。教材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選定,突出了八年級學生的體育健康目標要求,符合本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兩種地域性民族運動項目的技能技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竹竿舞基本節奏學習
2、教學難點:竹竿與跳桿的協調配合
六、學情分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文化源遠流長,云南省是少數民族比較集中的地區,學生應適當學習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發揚本地文化。本課教學對象為八年級學生,學習水平在水平四。初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初步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等能力,通過多年的體育課訓練,身體鍛煉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運動能力。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把動體與動腦很好地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科學學習民族文化、以及創造性應用所學動作的機會。
七、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竹竿舞的學習,增強學生民族傳統體育知識,拓寬視野,了解竹竿舞的基本動作。
2、技能目標:學生通過學習竹竿舞的基本動作,掌握竹竿舞的動作要領,發展學生合作創編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參與民族傳統體育積極性和創造性,體會民族傳統體育帶來的樂趣,增強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品質。
八、教學設想
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權,學生可以盡情地表現自己,展現自己。教師只是提出一些基本的活動要求,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動作,掌握技術,教師只起到組織引導作用。這些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體育實踐能力,又使學生獲得運動基礎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
全課教學的內容及手段采用循序漸進,整體、個人和小組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互評與自評,既引起學生興趣又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于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
九、學法指導
。ㄒ唬┙虒W方法
采用指導法、激勵法、合作法、 嘗試法、 體驗法、 討論法和互評法。
。ǘ⿲W法設計:
1、鼓勵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2、加強對學生技能動作的指導,提倡小組合作學習。
3、發揮體育骨干的作用,加強協作能力的培養,增強競爭意識。
十、教學流程
本課采用“導入---嘗試---比較---討論---創造---練習---展示--評價---鞏固”的學練流程,同時滲透德育內容,讓學生充分領會主動學習的方法。在體驗、實踐、演示、分析比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積極參與到民族傳統體育的學習當中。
十一、教學過程
。ㄒ唬┦招囊
課堂常規,提出“云南省有多少個少數民族” “同學們了解的少數民族健身和娛樂項目有哪些”的問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
。ǘ┯鋹偵硇
結合黎、(苗)族舞蹈《竹竿舞》進行拉伸操幫助學生活動身體各關節,預防傷病的發生。
。ㄈ┖献鲗W習,掌握技能
1、教師講解示范竹竿舞基本動作要領,學生跟隨學習。
2、學生分小組進行竹竿舞基本動作的練習和串連。
3、學生進行小組展示和評價。
4、游戲:喊數抱團游戲。
提高學生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活躍課堂氣氛,培養集體榮譽感。
。ㄋ模┨找鼻椴,整理與評價
1、背景音樂讓學生進行自由的身心的調整與放松。
2、課堂小結,師生互動,學生和教師共同評價總結本節課學練情況。
3、收拾器材。
十二、學生身心狀態預計
整堂課練習密度約為:55--65%,練習強度為中等強度。
十三、課堂情感氛圍
1、激發興趣;
2、積極思維;
3、協作互助;
4、守紀、緊張、奮進、活潑。
十四、場地器材設計
1、音箱一個
2、籃球場一塊
3、竹竿20根
民族傳統體育課
教學內容
1、竹竿舞 2、街舞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竹竿舞的學習,增強學生民族傳統體育知識,拓寬視野,了解竹竿舞的基本動作。
2、技能目標:學生通過學習竹竿舞的基本動作,掌握竹竿舞的動作要領,發展學生合作創編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參與民族傳統體育積極性和創造性,體會民族傳統體育帶來的樂趣,增強學生團 結協作意識,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竹竿舞基本節奏學習
2、教學難點:竹竿與跳桿的協調配合
場地器材1、籃球場
2、音響設備
教學
步驟時間教學內容
預設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組織形式次數強度
收心引趣2分鐘
一、課堂常規
目標:學生精力集中,
提高學習興趣
1、師生問好
2、通過提問與學生交流,導入課的教學目標、內容。
3、安排見習生
1、學生成四列橫隊集合,動作快、齊、靜。
2、積極回答問題,認真聽取教師講解本節課教學目標、主要內容。
愉悅身心4分鐘
1、喊數抱團
目標:學生充分熱身,
對本節課學習產生興趣,期待學習
2、徒手操練習
1、示范領做
1、集中注意力練習。
2、充分活動開身體各 關節,以更好的預防傷病。
教學步驟
教學內容
預設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組織形式
興趣培養6分鐘
一、街舞
目標:通過街舞練習,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增強學生的集體感。
1、組織
2、播放音樂
1、集中注意力練習。
2、享受街舞帶來的快樂。
1、步法練習
2、敲竹竿練習
3、步法和竹竿結合
4、音樂配合完整跳好竹竿舞
1、教師示范動作練習
2、指揮學生練習,監督指導,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做的好的語言鼓勵,充分調動學生在練習中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3、及時點評,表揚優秀。
4、和學生一起展示竹竿舞的跳法。
要求:和學生互動,有活力、有激情。
1、注意力集中,積極參與到練習中去,認真練習團結協作。
2、認真聽老師點評。
3、積極參與練習,樂意接受教師指導。
4、主動展示,認真聽教師的點評,學會自評、互評。
5、和老師一起展示竹竿舞的跳法。
要求:團結協作、積極參與游戲活動。
舞蹈教學設計2
一、教學思路與設計
傣族舞蹈是民族民間舞蹈重要組成部分,是傣族人民以舞蹈的特殊語言直率、真摯反映他們生活、勞動、風俗、娛樂場景及思想感情,實現他們審美要求和表現形式,滿足他們自己的精神生活藝術形式。傣族舞蹈以其鮮明的特點和風格,獨特的韻味美和藝術魅力,為廣大人民喜聞樂見。因此,傣族舞成為各類各級學校教學的重要部分,特別是孔雀舞更是倍受女生喜愛。根據我校幼師學生水平特點、專業特點及學生培養方向確定。
。ㄒ唬┙虒W思路
。1)教學中學習傣族舞蹈,注意了解和掌握傣族舞的動律和舞蹈特點外,更重要的是要學生領悟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地區具有豐富的民族民間舞藝術,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我們不僅要很好地了解熱愛和珍惜保留,還要更好地學習、繼承和發展。
(2)通過學習和掌握傣族舞的動律和舞蹈特點,以知識技能為載體,鼓勵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編排舞蹈作品方法,培養學生編排創編舞蹈作品的熱情和信心,逐步引導學生創新作品的能力,為學生順利走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通過教學傣族舞蹈,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環境、習慣、服飾、音樂等相關的人文知識,培養民族情感和尊重各民族文化。擴展知識面,提高鑒賞、審美、表現能力。
(二)教學設計
根據幼師專業教學大綱要求和教材安排及學生實際水平各類民族舞安排在二年級下。本學期將學習藏、新疆舞,傣族舞。在這之前學生通過學習藏、蒙、新疆舞各種能力都有較大的進步。因此,本節內容設計為兩節連堂課。
1、第一節了解傣族人民的生活、環境、習慣、服飾、音樂等相關知識,主要目的是學習和掌握傣族舞(孔雀舞)的動律和舞蹈特點,解決各動作的難點,領會知識技能要領。
2、第二節學生在學習和掌握傣族舞的動律和舞蹈特點,解決各動作的難點,在領會知識技能要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基本技能,再根據音樂特點,選擇主題進行編排簡單的作品,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舞蹈創作、創新能力和表現力。
二、學生學情分析
15級幼師(2)全班26人,原來學生對舞蹈的興趣狀況(興趣、無所謂、不興趣各占1/3),通過近二年的教學工作學習,學生部分對學習舞蹈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通過近2年的教學,校藝術節、校藝術團的演出,市中小學生舞蹈比賽等實踐活動中,不斷得到鍛煉,學生有了新的認識,上課積極性大大加強,學習基本上都能積極主動參加舞蹈學習。通過本章的學習,藏、新疆、傣族等民族民間舞的特點和風格,欣賞優秀的'各民族作品,了解一定的人文知識,將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三、說教材
。ㄒ唬┙滩牡匚蛔饔
1、民間舞是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對學生系統學習舞蹈的知識技能,增強表演能力,擴大創作范圍,培養熱愛各民族情感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傣族舞鮮明的特點、獨特的視覺美、韻味美,增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表現美的欲望。通過學習促進學生鑒賞、審美和表現美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2、通過辯析幾個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舞的異同,了解與其它相關的知識。通過學習傣族舞的基本手型、手位和腳位,以及手、頭、肩的基本動作和基本舞步的學習及將它們進行結合,克服機械地、單純的訓練動作的教法,學會運用掌握的知識技能,進行簡單的舞蹈編排創編,培養創新意識,發展能力。
。ǘ┙虒W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傣族舞的特點、風格、表現手法,了解傣族人民生活、勞動、音樂等人文知識和專業知識,了解中國歷史悠久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
2、技能目標:學習孔雀舞的基本手型、手位和腳位,以及手、頭、肩的基本動作和基本舞步,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風格和動律特點。培養學生編排、創編創新能力,為今后能更好地成為一名優秀有創新意識的幼兒教師奠定良好的基礎,
3、情感目標:發揮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主動參與活動,提高自信心,引導學生在基本動作的訓練中注意滲透情感的表達,創造“情、韻、美”境界,感受學習舞蹈的愉悅心情。通過民族舞的學習培養民族的自豪感。
。ㄈ┙滩牡闹、難點及處理
1、重點:
①掌握傣舞的基本動作、動律特點、風格。 ②學會簡單的舞蹈編排創編方法,培養創新意識。
2、難點:
①傣族舞蹈“三道彎”的體態造型(臂部、腰部講求曲線美),身體的斜靠感,動作協調與韻律美。
②學會簡單的舞蹈編排創編方法,培養創新意識。
3、解決重難點辦法
、俨捎靡浴翱、練”的訓練方法通過老師具體的示范、比喻、講解、對比、模仿練習來體會三道彎等動作的形成特點并逐個糾正動作準確位置。 ②采用集體、分組、個人相結合的訓練方法,讓學生感知到傣族舞的風格及動律特點,鼓勵學生大膽做動作,感知動作形成要點,學會學生之間相互糾正動作,提高學生的觀察、表現、審美的能力。
、蹖W生編排、創編的作品展示,師生的點評,提高了創作的信心,學會合作。
四、說教法與學法
1、根據教學目標要求,結合學生能力水平及舞蹈專業的特點,采用面對面示范,直接面授與學生練習相結合。采用“示范——講解——模仿練習糾正——練習觀賞”相結合的動作訓練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動作的要領,解決動作規范問題。教學中教師注意讓學生多提問、多觀察、多動腦、多練習,教師多鼓勵、多引導、多幫助的互動方式,激發學習的熱情和信心,克服傳統的一味“傳授式”“訓練式”的教法。根據教學內容、目的、方式、時段的不同采取相應的較法。如示范、講解、比喻、對比、啟發、討論、提問、練習等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特別強調對不同能力的學生,要求應有所不同。對學習領悟慢的學生要及時的給以幫助和肯定。
2、在教學中學生以“動”為主,充分感知肢體的感覺(由內而外的感知),在練習中通過觀察、模仿、對比、思考、提問、幫助等方法領悟知識技能要點。運用所學的知識,感悟新的知識,如蒙古舞與傣族有什么不同?(同樣都有掌形),不同何處?特別是難點,教師要應鼓勵學生大膽做動作,正確評價學生的問題,尤其讓差生多鍛煉,多給機會,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及時糾正表揚,共同進步。教師要面向全體同學,分層提高。創編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及時肯定學生的能力。
3、根據教學內容、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等方面的要求及班級學生特點、能力的分析,教師在課前進行相關知識的指導,主要通過多媒體展示西雙版納風光和風土人情,了解地域特點,傾聽傣族各種樂器演奏的作品,培養美好情感。欣賞《孔雀舞》作品,由我國著名舞蹈家楊麗萍表演,讓學生觀察傣族舞的風格特點擴展知識面和思路。為學習傣族舞蹈打下基礎。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榫耙}:(2分鐘)播放“葫蘆絲”獨奏曲《月光下的鳳尾竹》,回憶課前學習過的知識,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激發興趣,采用提問方式鞏固知識,并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
(二)講授新課:(35分鐘)
1、由上引出課題——學習民族舞——傣舞。
2、明確不同的地域、地理環境、人文特點的不同,傣舞獨特的風格特點和藝術魅力。
3、詳細介紹傣族的基礎知識
。1)簡介傣族民間舞的風格和動作特點。(2)幾種傣族民間舞蹈形式和特點。如:象腳舞(男性舞)、蠟條舞是由女子表演的儀式舞等等、孔雀舞(女性舞)。
(3)重點學習傣舞。(重點介紹《孔雀舞》 l基本手形、手位和腳位。 l手、頭、肩的基本動作。 l基本的舞步。
l將手、肢體、舞步組合成協調的動作并進行練習l各動作與音樂節拍的關系(拍點)l全體學生進行練習,教師現場指導
l對掌握不同程度的學生具體動作展示,教師學生進行中肯的評議
。ㄈ┬〗Y:(5分鐘)對第一節課學習的情況進行簡單總結,提出下節課的教學內容。
。ㄋ模┦煜ひ魳罚海3分鐘)傾聽音樂《月光下的鳳尾竹》,討論、分析音樂的主題、結構特點。作品由三段組成:A—B—A。
A:描繪傣族村寨夜幕下,人們忙完一天勞做后,寧靜的村莊鳳尾竹輕輕搖擺,月光朦朧的情景。音樂緩慢、優美、抒情。
B:描繪一群青年男女來到鳳尾竹下,歌唱、嬉戲、娛樂的畫面。音樂起伏,情緒較激昂,進入高潮。
A:村莊回復寧靜,人們進入夢鄉,一片吉祥,月光下的鳳尾竹訴說情長。音樂平穩、寧遠的感覺。
第一節課下課休息。教室繼續播放音樂。
。ㄋ模┚幣排c創編組合:(25分鐘)
1、教師根據學生水平編排與創編的情況,提出要求(1)動作運用銜接自然、流暢。(2)作品能表現一定的主題思想。(3主題與音樂吻合。
2、編排與創編:把已掌握的傣族舞的基本知識、手形、腳位等等技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設計,進行組合編排與創編
3、三組學生分別編排音樂中的一段,教師巡視指導。注意學生強、弱搭配,共同進步。
。ㄎ澹┓纸M展示編排的作品:(8分鐘)由學生說明編排理由,教師、學生共同討論各組編排的優、缺點,提出修改的意見,滲透專業編排創編的方法,達成共識,形成一個較好的作品
。┤w學生練習完整作品:(15分鐘)
(七)總結:(2分鐘)今天我們學習了傣族舞的基本內容,它只是傣族舞蹈中的一小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傣族人民生活的變化,大眾鑒賞水平的提高,傣族舞將會有更大的創新發展。我國民族民間舞更是我們教學、表演、創造的源泉。布置作業:復習本課傳授的內容。
舞蹈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1、 復習游戲中跑動、跳躍、前踢和后踢的基本舞步。
2、 引導幼兒創作短小、歡快的舞蹈,具有一定的意義。
3、激發幼兒積極參與舞蹈活動的欲望,體驗舞蹈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一面鼓,兩根鼓棒,錄音機和磁帶。
2、 學習各種舞步。
。ɑ顒舆^程)
1、 幼兒園通過教師鼓點的變化來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老師:“孩子們,你們愿意和我一起打鼓嗎?”
第二,游戲“快樂的腳步”。
老師:孩子們表現得很好。你的腳步是如此快樂。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快樂的足部運動,好嗎?
老師:“老師的兩只雞腿,代表著孩子的兩只腳!崩蠋煹墓拈城媚囊贿,你的小腳跳哪一邊!保ń處煾淖児拈车奈恢脕頁艄模⒆觽冸S著鼓槌位置和擊鼓速度的變化一步一步地跳舞。)
過渡:孩子們累了!我們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吧!有這么多快樂的步驟,我們可以做美麗的舞蹈與各種快樂的步驟,手和身體的運動。今天,老師做了一個非常美麗的舞蹈與快樂的步伐,手和身體的.運動。現在讓我們邀請孩子們來享受它。
3、老師示范舞蹈,孩子們模仿動作。
1、 老師聽音樂跳舞,孩子們欣賞舞蹈。問題:
你剛才看見老師在跳什么?
(2)教師用快樂的腳步、手和身體的動作來編排展現快樂動物的舞蹈。他們跳舞時用什么快樂的腳步?(幼兒說出一個動作后,教師讓幼兒集體練習難度較大的動作。)
2、 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學跳舞。
老師:我知道你想和我們跳舞,是嗎?讓我們一起來。ɡ蠋煂⒚艽a和語言技巧結合起來,讓孩子們一起跳舞。)
讓我們再做一次。(老師和學生又跳舞了。教師對有困難的兒童將鏡子演示改為相同方向的演示。)
小結:剛才我們學了一種表達快樂動物的舞蹈。這種舞蹈是由快樂的腳步、手和身體動作組成的。下一位老師想跳舞。它也由快樂的腳步、手和身體動作組成。這支舞和以前不一樣嗎?看它。
第四,教師變換舞步,啟發幼兒創作。
1、 老師們變換舞步。問題:
老師剛剛用快樂的舞步和手與身體的動作做出了什么樣的舞蹈?
。2)老師用快樂的腳步加上手和身體的動作,編織出一段體育鍛煉舞蹈的表演,老師用了什么快樂的腳步呢?
你能用你的大腦來改變你快樂的腳步嗎?你不能嗎?讓我們聽聽音樂,想一想。
2、 孩子們創建的腳步。
問:“想出來嗎?”讓我們聽聽音樂吧!保▋纱危
3、邀請個別的孩子表演他們的腳步,并一起學習他們。
總結:你認為什么是偉大的。老師有一個建議。你可以用你剛剛邁出的快樂的步伐和你的手和身體的動作組成一個快樂的舞蹈。如果你想找到一個方法來證明一個人不夠好,你可以讓你的好朋友幫你。來幾個好朋友編一個快樂的舞蹈怎么樣?讓我們來討論它。
第五,孩子的編排。
1、 孩子們聽音樂和跳舞。(兩次)
2、 每個孩子都被邀請表演。
3、集體的表現
6、 結束。
老師:孩子們太棒了。他們用快樂的腳步跳了那么多快樂的舞蹈。讓我們給其他孩子看看。
舞蹈教學設計4
開發的背景和依據:
隨著素質教育浪潮的高漲,學生的各方面素質的培養,就顯的尤為重要。現在的家長,已經不再象過去那樣,只要求孩子學習好,其他方面不用管。他們已經完全轉變了觀念,更注重的是孩子的能力培養,修養培養,以及興趣培養。所以,家長們都給孩子選擇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比如:舞蹈班,美術班,寫字班,英語班等等。針對這種狀況,我們學校專門為學生們提供了發揮才能,培養興趣的機會,開設了舞蹈班。對于女孩子來說,氣質是尤為重要的,不管以后是否能在舞蹈方面有成就,增加一下修養,參加這個班也是不錯的選擇。
一、課程目標
1、倡導體驗、實踐、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2、訓練學生的肢體,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性,能夠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基本舞步。
3、在培訓期間,能夠學會至少三種舞蹈:健美操、民族舞、現代舞。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舞蹈的快樂。
二、課程形式安排
每周三下午第三節課,針對愛好舞蹈的中學生,開設了“舞動奇跡”舞蹈班。
其理論依據與方法手段如下:
1、理論依據:全體學生強調自主合作交流,一切以學生發展為出發點,切實重視所編學校課程的基礎性、興趣性、合作性、交流性。
2、方法手段:
第一:以自編教材為載體,開設一周一節的舞蹈班
第二:發揮學生的優勢,也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根據學生特點靈活處理。
三、課程內容安排:
1、基本功練習
2、基本功練習
3、基本功練習
4、健美操基本舞步練習
5、健美操基本舞步練習
6、健美操基本舞步練習
7、健美操
8 、健美操
9、健美操
10、健美操
11、民族舞基本步練習
12、民族舞基本舞步練習
13、民族舞基本舞步練習
14、民族舞
15、民族舞
16、民族舞
17、現代舞
18、現代舞
19、現代舞
20、匯報演出
四、課程實施建議:
1、讓學生在自由、民主、寬松和諧的環境中,感受舞蹈的魅力。
2、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主的活動中體驗,探究,創新,以獲得真情實感。
3、將肢體語言和藝術緊密的結合到一起。 4、師生共同合作,一切從學生出發。
五、課程評價
通過校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比以前更自信,能勇敢的在眾人面前盡情的表演、表達自我,而具有藝術或體能天賦的學生,因此有較多的機會去嘗試,所以更有機會使自己的潛能得到發揮,而不至于被埋沒。不僅是學生得益,對教師而言,校本課程的開發,不僅擴大了教師的視野,提供教師一個反省個人教育理念的機會,并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課程開發的能力,改進了教師的教學技巧,而且對學生的看法和對待學生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同時也使人際溝通互動與自我反省能力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許多教師從心里形成了一種自我向上的需要,自我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不僅看重教學這份工作,而且熱切地想把這份工作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使師生共同受益。
舞蹈教學設計5
活動目標
欣賞樂曲,理解 ABA 的曲式結構,感知音樂歡快的情緒和節奏特點。
2.嘗試有控制的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的速度、節奏。
3.體驗隨音樂玩游戲的樂趣。
活動重點
欣賞樂曲,理解 ABA 的曲式結構,感知音樂歡快的情緒和節奏特點。
活動難點
學會有控制的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的速度和節奏。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了解鍵盤是用來打字的,有觀察使用鍵盤打字的經驗。
2.物質準備:《打字機》音樂,《打字機》視頻,樂曲圖譜,鍵盤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觀看打字機視頻,引發幼兒活動興趣。提問:視頻里的人在干什么?出示打字機圖片,引發已有經驗。
小結:很多年前沒有電腦,人們就是用這種老式打字機打字。在美國有一個叫安德森的音樂家,他用這種打字機打字的`聲音寫了一首有趣的樂曲,名叫《打字機》,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音樂。
二、幼兒欣賞樂曲,初步感受樂曲節奏、內容及結構1.幼兒欣賞樂曲提問:聽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覺?心情怎么樣?2.再次欣賞樂曲,理解其中打字、叮的聲音含義。提問:你聽到了什么聲音?叮的聲音代表什么意思?
小結:原來打字員在工作的時候會發出“噠噠噠噠”的打字聲,當出現“!钡穆曇魰r,是打字機在提醒我們,這一行打滿啦,該換下一行了。
三、結合圖譜理解音樂,用動作表現樂曲節奏和內容1.結合圖譜,感知樂曲結構。剛剛有人給我們發來一份新文件,希望打字員們又快又好的打出來,你們想不想接下這份工作?一起來看!(邊看圖譜邊聽音樂)提問:文件有點長,聽了音樂后你覺得可以分成幾部分?你還發現什么了?2.分段欣賞,用動作表現樂段內容
。1)欣賞 A 段,對應圖譜符號與聲音。
提問:你覺得文件上的符號代表什么聲音?最后一句和前面一樣嗎?哪里不一樣?樂曲里叮了幾下?叮的時候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示?幼兒完整表現 A 段,教師根據幼兒表現點評。
(2)教師帶領幼兒邊看圖譜邊做 B 段內容提問:眼睛代表什么意思?當我們停下來檢查的時候可以做什么動作?你還發現什么不同了?幼兒練習做兩遍,第一遍看圖譜做,第二遍加入第三段的內容。提問:最后的手勢代表什么意思?
3)幼兒用動作完整表現音樂3.引導幼兒利用小椅子開展游戲。提問:用小椅子當打字機,你會在哪里打字?
四、出示游戲道具,嘗試有控制的表現音樂。教師示范打字機游戲,幼兒認真觀察。提問:我是什么時候抽的文件?每次抽多少?
課后延伸:在表演區投放音樂和道具,鼓勵幼兒自主創編動作聲音,嘗試加入碰鈴,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舞蹈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在基訓中運用呼吸,以更好地訓練學生軟開度。
2)學習舞姿組合《大海啊,故鄉》(A)讓學生體會呼吸對舞蹈動作的修飾作用。
教學重難點:
呼吸與動作的協調配合。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導入新課,授新課。
1.舞蹈是以肢體語言塑造藝術形象的一種表現美的藝術。俗話說:“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沒有”,所謂“有沒有”是指舞蹈有沒有藝術性和規范性,今天我們來學習影響舞蹈藝術性和規范性的重要因素——呼吸。舞蹈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后者平穩均勻,而前者是有彈性,有韻律,有節奏的,有時長,有時短,有時平穩,如何掌握運用呢?是一個堅持不懈的訓練過程,現在讓我們在壓腿組合中初步體會一下在基訓中如何運用呼吸。
2.把桿組合《壓腿》。
預備:45度面對把桿單手扶把,單背手,小八字腳位。
前壓腿:動力腿外開,雙腿繃直,身體正對,脊柱拉直,肩線與動力腿成90度,前壓時以胯為軸心,上體保持平直,向動力腿折疊。用前額觸腳背。
旁壓腿:在前壓腿的基礎上,換手扶把,轉體180度,身體與兩腿成一個水平面。旁壓時,以胯為軸心,上體保持平直,向動力腿折疊。用耳觸腳背。
體會運用呼吸:壓、呼氣;立、吸氣(反復練習、體會)。
作用:身體線條更易拉長,動作具有彈性,避免了僵硬和拉傷肌肉,提高了動作質量,更有利于軟開度的`練習。
3.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同樣起著巨大的作用。它使我們的動作更具有了延伸感、韻律感,更富有藝術表現力,下面學習的舞蹈組合《大海啊,故鄉》會讓大家學習到舞蹈表演中如何運用呼吸。
1)身體的呼吸(吸氣時身體拉長展開,呼氣時身體收斂內含)。
2)頭的呼吸(指頭時吸氣,低頭時呼氣,轉頭時先吸后呼)。
3)手臂的呼吸(手臂波浪時以肩為軸,肘、腕依次向上帶動吸氣,向下帶動呼氣,體會手臂連綿不斷的延伸感)。
4)造型時的呼氣(造型時,身體姿態不動,然后氣息流暢自然,不僵硬)。
訓練步驟:
1.教師完整示范,并且邊示范,邊講解呼吸的運用。
2.訓練學生:
a.雙跪坐,雙背手,聽音樂,節拍練呼吸,找呼吸時身體的韻律感。
b.練習單一的頭的呼吸,然后與身體配合。
c.先練習單臂波浪時的呼吸,再練習雙臂波浪時的呼吸,呼吸越深,動作越大,情緒越高。
d.大呼吸后雙晃手造型體會該動作的延伸感(眺望遠方),雙繃腳坐地展胸腰氣息流暢。
訓練時先把動作揉碎,分解練習,再教單一動作,然后與身體配合,最后配音樂練習組合。
小結
今天學習的只是對舞蹈中呼吸的初步了解,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要反復練習,不斷深入,直到大家熟練掌握,運用自如。當然這還需要大家的課后練習、鞏固。
舞蹈教學設計7
托班舞蹈設計:
熊熊舞
活動目標:
1.能初步跟隨節奏做動作。
2.樂意參與活動并大膽表現小熊的可愛形象。
活動重難點:
重點:樂意參與活動并大膽表現小熊的可愛形象。
難點:能初步跟隨節奏做動作。
活動準備:
舞蹈音樂、熊大熊二玩偶、地墊、幼兒盤腿坐地圍成半圓。
活動過程:
一、激趣。
出示熊二玩偶談話,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寶貝們,你們看老師請誰來我們班做客呀?(熊二)你們知道熊二最喜歡吃什么嗎?(蜂蜜)那你們知道熊二是怎樣吃蜂蜜的嗎?
二、感知體驗。
教師引導幼兒模仿熊二吃蜂蜜的樣子。
教師:寶貝們,如果你是熊二你會怎樣從蜂蜜罐里拿出來蜂蜜又要怎樣吃蜂蜜呢?(幼兒扮熊二吃蜂蜜)老師也想學熊二吃蜂蜜,寶貝們看老師學得像嗎?(教師示范動作:擴指手心向下碰地再向上抬起,折腕,同時曲臂添手心,做吃蜂蜜狀。)
三、音樂表現。
1.今天我們一起來聽一個關于熊大熊二吃蜂蜜的故事。
2.教師邊講述故事邊做舞蹈動作。
動作分解:
前奏:盤腿坐地,右手撐頭成睡狀,左手扶膝蓋;伸懶腰,表現睡醒的熊二;上身直立雙手扶膝蓋。
第一段音樂:(表現熊二睡醒肚子餓,去找到蜂蜜,找到蜂蜜的開心)上身前腆,身還原;上身含胸,身還原;上身前腆,身還原,右手指點,左手扶膝蓋,點點指指出右手經上弧線;雙手擴指,交替拍膝蓋左右各三次;左右傾身,聳肩兩次。
第二段音樂:(表現熊二找來熊大一起分享蜂蜜的快樂)跪地爬成圓圈,盤腿坐,旁按手;左手扶地身向后靠,右手擴指手心向上抬起,折腕,上身前傾同時曲臂做添手心狀,表現熊大熊二開心吃蜂蜜;身向后靠,右手手心向外經上弧線落下,左手重復右手動作,雙手同時重復做;身前傾,雙手交叉碎拍地,表現熊大熊二吃得好盡興;雙手扶膝蓋,左右傾身聳肩兩次并做打嗝狀。
3.教師進行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記憶。
熊二醒來的時候是怎么做?(伸懶腰)
熊二醒來感覺肚子怎么了?(肚子餓極了)
熊二怎么吃蜂蜜的?
熊二開心時是怎么做的?
……
4.引導幼兒進行動作表演。
5.初步跟隨音樂做動作。
四、活動結束。
1.寶貝們,今天我們通過舞蹈《熊熊舞》呀知道了熊大熊二是怎樣吃蜂蜜的',現在我們這個舞蹈表演給其他小朋友看看,也讓他們知道熊大熊二是怎樣吃蜂蜜的。喔,熊大熊二吃完蜂蜜又睡著了,我們悄悄離開吧,不要打擾它們。
2.帶幼兒安靜的離開教室。
舞蹈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能用油畫棒的形式表現出舞蹈者的優美姿態。
2、學生能在快樂的音樂舞蹈聲中畫一幅快樂舞蹈的圖畫,并在繪畫中感受舞蹈的快樂。
教學重點:
將快樂的舞蹈用油畫棒的形式表現出來,在繪畫中體驗舞蹈的快樂。
教學難點:
能用馬克筆或油畫棒的形式表現出舞蹈者的各種優美姿態。
教學準備:
1、教具:教學課件、一張8K彩色卡紙、一支黑色馬克筆。
2、學具:彩色卡紙、油畫棒。
教學過程:
一、欣賞感受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舞蹈嗎?
生:喜歡。
師:老師準備了一段舞蹈視頻,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墒窃谛蕾p之前我想對同學們提個小要求,在看的過程中請同學們記下一種你認為最優美的舞蹈姿勢或者回憶一下你跳過的或看過的最優美的舞蹈動作。(播放視頻:兒童舞、古典舞、民族舞、芭蕾舞、藏族舞、拉丁舞等)
二、引導回答
1、師:舞蹈可以很好的將我們內心的快樂表達出來,可以作為我們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可以給我們美的享受。同學們在欣賞的過程中,有什么樣的舞蹈姿勢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
師:那你能給我們模仿一下嗎?
。ㄉ脚_上來模仿圖片上的舞蹈動作。)
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他的姿勢,一個舞蹈姿勢的形成主要是看手和腳的動作。
師:你的姿勢真優美!
還有誰能模仿一下其他比較優美的舞蹈姿勢嘛?
(生模仿)
三、綜合體驗
1、師:同學們的舞蹈姿勢都很優美,老師已經記住了他們每一個人的舞蹈姿勢,現在老師畫下一個你們猜猜老師畫的是哪一種舞蹈姿勢。(邊示范邊講解)
生:......
師:像老師這種用簡潔的線條勾畫出來的畫,叫速寫。這種繪畫的方法對于五官不要求畫得很象,重點在于人物的動作。
說到畫舞蹈的人老師知道有兩個人非常厲害,你們想認識一下嘛?
生:想!
。ǔ鍪井嫾易髌罚ǚ▏嫾业录印段枧_上的舞女》、畫家趙士英的速寫)趙世英的速寫也是用簡潔明了的線條表現了舞蹈者優美的姿勢。
小結:這也是我們繪畫的第一步,畫出人物的舞蹈動作。
。ò鍟翰襟E 第一步:畫出人物的舞蹈動作)
四、賞析評述
1、老師示范的舞蹈動作基本完成了,但是老師覺得畫面中只有一個舞蹈演員顯得很孤單,同學們來幫老師想一下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使畫面顯得熱鬧些呢?
生:(添加舞伴、添加背景等)
師:同學們都說得不錯。我們可以添加舞伴,還可以添加背景。這也就是我們繪畫的第二步。
(板書:第二步 添加舞伴、背景)
2、師:你們想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樣表現舞蹈的場面的嗎?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課件學生作品)
師:比較一下這幾幅畫跟我們的畫有什么不同?(兩幅畫他們的色彩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生:(紅色為主的這幅感覺很熱鬧很喜慶,藍色這幅感覺很清新很優雅)
2、小結:同學們的.觀察能力都非常強!你們在畫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色彩的運用,要大膽豐富。我們繪畫的第三步也就是涂上漂亮的顏色。
。ò鍟旱谌 涂色)
我們的畫如果少了色彩、背景和舞伴的話,就少了些快樂了。這三步都做到了,那我們的畫就基本完成了,現在我們來看看,老師這副畫完成之后的效果是不是會熱鬧快樂很多!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拿起你們的畫筆把你認為最優美的舞蹈動作畫下來呢?
生:能!
(播放音樂,學生繼續作畫)
五、交流評析
1、師:誰畫的舞蹈動作表現的最棒?
生:......
師:誰的構圖飽滿色彩豐富?
生:......
六、小結
師:同學們都畫的不錯!今天我們學到的速寫,不僅僅可以用來畫跳舞的人,大家平?吹狡恋臇|西也可以用上速寫,將它畫下來!
舞蹈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少兒舞蹈與成人舞蹈有相同的規律,都是以人體為工具,通過人體動作的語匯,表達一定思想感情的動態藝術。但與成人舞蹈相比,少兒舞蹈的動律更為歡快明朗,它包容青少兒的“童心”與“童趣”,蘊含著孩子們對于“真善美”的感受與親和力。通過簡單的舞蹈動作、組合,使學生直觀形象的感知少兒舞蹈特點。簡單的了解藏族舞蹈的特點及其民族特點。
2、學生能夠結合自己平常上課的情況描述少兒舞蹈的特點并能模仿所觀看的簡單的少兒舞蹈、藏族舞蹈動作。而這些動作又能激發、啟迪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開拓創造性的思路。
3、能夠在整個舞蹈課程學習中,體驗舞蹈帶給我們的熱情與合作學習的歡樂,通過這種步調一致的訓練,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養成一種自覺守紀律、主動關心幫助他人、注意集體協作的行為習慣。經過刻苦的訓練,他們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煉,并喜歡上舞蹈熱愛上舞蹈。教學重點:能完整表演藏族舞
二、教學難點
藏族舞中的顫膝、拉直臂及舞蹈中常要注意的節奏把握等。
三、教學過程
。ㄒ唬⿲霂煟和瑢W們,你們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嗎?(56個)那你們知道藏族嗎?
師:藏族人民主要居住在西藏自治區,其余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肅、云南四省和其他地區。
藏族聚居在高原,那里海拔較高,幅員遼闊,雪峰連綿,山巒起伏,風光神奇而壯美。藏族還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同學們,今天老師就準備教大家跳藏族舞,你們想學嗎?
。ǘ┙M合學習
1、示范:先由老師給大家表演一支完整的藏族舞,讓學生有一個整體感知。(配上音樂)
2、教藏族舞的`基本動作。藏族舞蹈上肢動作類
(1)齊眉晃手規格及要領:雙手下垂,動作時曲腕,屈肘,以腕帶動,兩手于胸前交替晃動。右手順時針劃圓,左手逆時針劃圓。此動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齊眉;大于前上方。
。2)晃蓋手規格及要領: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經上弧線從旁及里,形成上弧線的流動。單手的晃蓋亦常見多出現于腰旁,腹前。
。3)髖前劃手規格及要領:雙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髖前從內向外至旁劃圓。右手順時針,左手逆時針在平面上劃圓。髖前劃手和齊眉晃手屬規律性連接。
。4)前后擺手規格及要領:兩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擺動,手腕主動。
。5)橫向擺手規格及要領:兩手下垂于身旁,多為單手的橫向擺動,手腕主動帶動小臂,大臂附隨。
(6)平面擺手規格及要領:兩手下垂于身旁,單手起至旁,從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擺動,手腕帶動,臂附隨。
。ㄈ┎刈逦璧赶轮珓幼黝
1、顫膝規格及要領:弱拍雙膝下沉,膝蓋顫動,顫時保持上身的穩定、松弛。
2、退踏步規格及要領:動作腿后撤半步,腳掌著地,同時支撐腿微離地面,da拍支撐腿踏地,再動作腿踏地顫膝。動作時,它具有退顫分離顫,踏地后順勢滑的特點。
(四)分組表演
。ㄎ澹┛偨Y評價,給那些表現好的同學一些小獎勵。
舞蹈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舞蹈中運動形象的觀察、記憶和表現能力;
2、初步了解舞蹈及舞蹈動作的形成,并大膽表現;
3、讓學生體驗、感受舞蹈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
了解舞蹈動作的形成是靠身體各部位和諧優美的運動產生的。
教學難點:
大膽表現出各種優美生動的舞蹈動作。
教學具準備:
油畫棒、彩色砂紙等。
教學過程:
一、 音樂欣賞,導入新課。
1、教師播放音樂《春之聲圓舞曲》,學生欣賞后談自己的感想。
2、揭示課題:《快樂的舞蹈》。
二、 初步感知,認識舞蹈。
1、師生互動,簡單介紹舞蹈的由來。
2、教師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有代表性的中外舞蹈。
3、介紹兩位擅長表現舞蹈人物的畫家:法國的德加和中國的趙士英,讓學生初步感知繪畫中舞蹈的美。
三、 游戲引領,嘗試表現。
1、教師趣味示范,用骨架圖3秒鐘畫出站立的人物。
2、學生模仿表演教師出示的各種舞蹈動作圖片,體驗、感知舞蹈動作的形成。
3、通過課件展示各種舞蹈形象,用游戲“定身法”將優美的舞蹈動作“定住”,讓學生嘗試用骨架圖畫出幾個舞蹈中的'人物。
四、深化認識,自主表現。
1、如何在骨架圖上畫出完整的人物形象?
A、課件展示各種舞蹈中的頭飾、服飾、道具等,啟發學生思維;
B、教師示范演示,將一個骨架人物添畫成完整的舞蹈人物。
2、作業要求:
A、選擇練習作業中自己最喜歡的一個骨架圖動作,畫在作業紙上,并將形象表現完整;
B、構圖要飽滿;
C、注意畫面上色彩的搭配。
五、交流評析,欣賞提高。
1、欣賞學生作業,并用各種方式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
2、師生互動,手拉手圍成圈,一起跳著圓舞曲結束新課。
舞蹈教學設計11
第一章:舞蹈基本理論(共一課時)
教學目的:通過本節課讓同學們知道什么是舞蹈和舞蹈的類別
教學重難點:舞蹈的定義與舞蹈的種類
教學課時:一課時,總第一課時
第一節:舞蹈的定義和特性
一、舞蹈的定義
舞蹈是一種空間性、時間性、綜合性的動態造型藝術。舞蹈是一種以經過提煉、組織、韻律化了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運用人體動作的姿態、表情和動作流程等構成畫面,創造形象,從而表達某種思想情感的藝術。
二、舞蹈的特性
(一)形體表現性:就是舞蹈用形體語言來傳情達意的特征。
。ǘ┲庇^動態性:就是舞蹈的一切創意都要通過觀眾現實直觀感受到的舞蹈動作來被感知。
。ㄈ┚C合展演性:包含舞蹈音樂、舞蹈燈光和舞蹈布景。
第二節:舞蹈的分類
一、根據舞蹈不同的風格特點來劃分
。ㄒ唬┕诺湮瑁1.中國古典舞2.芭蕾(Ballet)
。ǘ┟耖g舞:1.以反映該民族風土人情為主的`民間舞 2.借用某民族的舞蹈元素,表述特定藝術構思的民間舞
(三)現代舞:反對古典芭蕾因循守舊、脫離現實生活和單純追求技巧的傾向,主張擺脫古芭蕾過于僵化的動作程式的束縛,以合乎自然運動法則的舞蹈動作,自由地抒發人的真實情感,強調舞蹈藝術要反映現代生活。(包含1.美國流派2.德國流派.)
二、根據表現形式的特點來劃分
。ㄒ唬┆毼
(二)雙人舞
(三)三人舞
。ㄋ模┤何瑁海ㄖ饕δ埽1.塑造群體形象 2.營造意境背景 3.外化主要人物內心的一種表現手段。
。ㄎ澹┪鑴。菏蔷C合了舞蹈、戲劇、音樂、舞臺美術等綜合手段的舞臺表演藝術。
第二章:舞蹈基本訓練(共四課時)
教學目的:通過本節課讓同學們熟悉一些舞蹈基訓的內容
教學重難點:舞蹈基訓的地面訓練
教學課時:一課時,總第二課時
第一節:舞蹈基訓常識
一、舞蹈訓練的基本方位:
以舞者所面對的方向來確定的,通常以舞者為中心點,面向正前方為起點,每向右轉45°為一個方位,共分為八個方位(稱1~8點)。即正前方為1點,右前方點,右方為3點……
二、舞蹈常用術語
1.主力腿:指在動作過程中 或造型時支撐重心的一條腿,它對舞蹈過程中的穩定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動力腿:是與主力腿相對而言的,指非支撐重心的一條腿,在動作過程中可做各種動作,如抬腿、踢腿等。
3.韻律:是指舞蹈中的感覺和規律。它需要舞者在動作時把握這種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的韻律感覺,才能把舞蹈跳得富有美感。
4.節奏:是音樂旋律的骨干,是樂曲結構的基本因素,也是舞蹈動作的基本要素之一,如何舞蹈動作都是在一定的節奏規范中進行的。
第二節:地面訓練
一、腳——繃腳、勾腳、半勾腳
。ㄒ唬┛嚹_:動作做法:腳背繃緊,腳尖用力下壓,腳底形成弓型,初學者可以通過外力施壓來訓練。
(二)勾腳:動作做法:腳背收緊,腳尖向上勾起,腳跟用力前伸。
。ㄈ┌牍茨_:動作做法:在繃腳的基礎上,腳尖勾起,腳背保持原樣。
(四)環繞腳:動作做法:(八拍完成)準備姿態,繃腳尖,雙腿并攏,直腿坐地,雙手體側扶地。做法①(由里向外環繞):1-2雙腳勾起;3-4腳跟不動,腳尖分開;5-6雙腳在分開的基礎上繃直;7-8雙腳尖并攏,還原到準備姿態。做法②(由外向里環繞):1-2雙腳尖繃直分開,腳跟靠緊;3-4雙腳尖分開勾起;5-6在勾腳的形態上雙腳并攏;7-8雙腳繃直還原到準備姿態。※訓練要求:勾腳要求力量到腳跟。繃腳要求力量到腳尖,并盡力向遠處伸展。半勾腳應注意力量到前腳掌,大腳背用力繃直。
二、腿——壓腿、抬腿、踢腿
。ㄒ唬┳鴫呵巴龋簞幼髯龇ǎ簻蕚渥藨B,繃腳并腿,上身垂直坐地,立腰、挺胸抬頭,雙手體側扶地。做法:上身垂直下壓貼近腿部,雙手經體側至頭頂扶腳尖。上身抬起后,還原到準備姿態。
(二)坐壓旁腿:動作做法:準備姿態,坐地右腿體側伸直,左腿體側屈腿,右手扶地,左手托掌。做法:上身向右腿下壓,左手扶右腿。壓左腿時動作相反。
(三)坐壓后腿:動作做法:準備姿態,雙跪坐,雙手扶大腿。做法:壓右后腿時,右腿向正后方伸直,雙手體側撐地,上身向后下壓,注意盡量用后腰,頭靠近右腿,還原姿態時,上身要垂直。壓左腿時動作相反。
。ㄋ模┨缮硖巴取⑻咔巴龋簞幼髯龇ǎ簻蕚渥藨B,繃腳尖直腿躺身,雙手小七位。抬前腿的做法:繃右腳慢慢向上抬起,注意力量伸展到腳尖,腳尖領先抬起,落地 時要輕。抬左前腿動作相反。踢前腿的做法:在前抬腿的動作基礎上加速踢起落下。
。ㄎ澹﹤忍缮硖酝、踢旁腿:動作做法:準備姿態,繃腳尖雙腿并攏,側躺身,面向7點,左手頭頂伸直,右手屈肘撐地。抬旁腿的做法:右腿繃直慢慢抬起,抬 腿時右腿背對右耳。踢旁腿做法:同抬旁腿的路線,向耳旁快速踢起。左腿動作同 右腿相反。
。┕蛱Ш笸、踢后腿:動作做法:準備姿態,雙腿跪地,上身稍前傾,雙手撐地。抬右后腿做法:右腿向后伸直繃腳尖,慢慢抬起,注意抬腿時開胯、用腰、腳尖領先上抬。左腿動作相反。踢右后腿做法:在抬后腿的基礎上,快速后踢。
※訓練要求:腿的訓練要保持姿態的準確性。壓腿要注意直膝。身體要伸直,頭手盡量向腳尖靠近;踢腿注意踢起時要迅猛,落地時要輕緩;旁腿動作注意側躺身時腰挺直,臀部收緊,不可低頭,翹臀。
三、胯——開小胯、開大胯
(一)坐開小胯:動作做法:準備姿態,雙腿屈膝,膝底相對坐地,上身垂直,雙手扶膝,立腰、挺胸、抬頭、兩眼平視。做法①:雙手用力壓膝,使膝蓋接近地面。可按節拍上下顫動。注意雙腳開始靠近臀部,訓練中可逐漸響前伸出,擴大角度。做法②:上身垂直向地面下壓,盡量使胸脯貼近地面。團身慢起,團身時頭向腹部 靠,腰椎盡量彎曲,由后背肌椎一節節向上挺直,還原到準備姿態。
。ǘ┳_大胯:動作做法:準備姿態,雙腿繃直兩側打開,上身垂直坐地,雙手腹前扶地。做法①:上身垂直向地面下壓,雙手向前伸出,原路線返回。做法②:上身向右(左)下壓,右手扶地,左手托掌,隨身體側壓,左手扶右腳,此動作可 反復進行。四拍一次,兩拍一次均可。
(三)胯環動:動作做法:(八拍完成)準備姿態,仰臥,雙腿并攏繃腳,雙手小七位扶地。做法①:(內環動):1-2雙腿并攏繃腳抬起90°;3-4雙腿分開向兩側地面靠近;5-8貼地面兩腿向內移動回到準備姿態。做法②:(外環動):1-4 雙腿繃直貼地面分開;5-6從體側面向上并攏呈90°;7-8并腿慢落下到準備姿態。
四、腰——上腰(胸腰)、旁腰、中腰
。ㄒ唬┳斏涎簞幼髯龇ǎ簻蕚渥藨B,綁腳并腿坐,上身垂直,手指尖體側著地。做法:頭、頸、肩、胸腰盡力向后下。
。ǘ┕蛳屡匝簞幼髯龇ǎ簻蕚渥藨B,雙跪坐,上身挺直,雙手背后。做法:臀部慢抬起呈跪立,同時雙手由左下方向右雙晃手,呈順風旗,下旁腰。此動作左右均可訓練。
。ㄈ┕蛳轮醒簞幼髯龇ǎ簻蕚渥藨B,雙腿并攏跪坐,雙手扶大腿。做法①:臀部抬起跪立向右后下腰,同時雙分手抓住腳踝。做法②:雙手經分手叉腰,向右后下腰。
。ㄋ模⿺Q腰:動作做法:準備姿態,雙跪坐,雙手扶大腿。向右擰腰,雙手向前方伸出同時提臀,上身稍前傾,再劃向右側,上身隨雙手向右側擰腰,眼看右側,右手撐右腳腳踝,左手頭頂上方自然下垂。向左側擰腰動作相反。
。ㄎ澹╀萄簞幼髯龇ǎ簻蕚渥藨B,雙跪坐,雙手山膀按掌。做法:雙手與肩同寬向前伸出,上身前傾(前腰),手帶動上身和頭一起移動到右側(右旁腰),再移動 到后方(中腰),移動到左側(左旁腰),再還原到準備姿態。向左涮腰動作相反。
※訓練要求:下上腰時,中腰垂直,不能塌腰,胸腰向上頂,頸部放松,不可憋氣。下旁腰時胯部不能移動,向右側下腰,左側腰向上挑,姿態腰舒展。下中腰時氣息 放松,盡量用中腰、上腰,頭向臀部靠近。涮腰時,頭、手、上身要一致,盡量用到每個部位的腰。
教學目的:通過本節課,讓同學們能掌握把桿訓練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舞蹈基訓把桿訓練
教學課時:一課時,總第三課時
第三節:把桿訓練
一、扶把方法
扶把方法:有兩種。第一種:雙手扶把,身體面對把桿,距把約 20 公分,雙手輕放再把上,兩手間距與肩同寬(男生略寬一些),肩肘自然下垂。第二種:單手扶把,側身站立,單手輕扶把桿,扶把得手放在身體前側。扶把時手不能用力揪把桿,以免影響身體重心的穩固。
二、把桿軟度訓練
(一)壓腿——壓前腿、壓旁腿
1.把桿壓前腿:動作做法:以右腳為例。面向把桿站立,先將右腿放在把桿上,直膝、勾腳(或繃腳),左腿直立與地面保持垂直,雙手扶把桿,上身正對把桿,用上身貼向右腿。壓左腿,動作同上。
節奏8拍一次、4拍一次、2拍一次、1拍一次均可。
2.把桿壓旁腿:動作做法:以右腿為例。右側對把桿,右腿側放把桿上勾腳(或繃腳),左腿直立。右手扶把,左手上舉。側身向右腿下壓,左手經頭上方碰到右腳尖。壓左腿,動作同上。
節奏8拍一次、4 拍一次、2 拍一次、1 拍一次均可。
※訓練要求:把桿壓腿時軟度訓練的一種方法。 可以與地面軟度訓練結合起來有選擇地進行。訓練的節奏可以慢快結合。在做各類壓腿動作時要注意:壓前腿時動力腿收胯使兩胯平行,上身挺直向前伸展,不能駝背,下壓時上身要用力。壓旁腿時,腿不能彎曲,下壓一定要正側身,上身伸展,用耳去貼腿,臀部不能后翹,不能扣胯。
舞蹈教學設計12
活動目標:
1、樂意和小班弟弟妹妹一起跳舞,嘗試教他們跳簡單的`集體舞。
2、體驗大帶小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磁帶及錄音機
2、大班幼兒已學會朋友舞,并能自哼自舞;小班幼兒熟悉此音樂
活動過程:
1、通過邀請《朋友舞》讓大班和小班幼兒相互問候。
2、大班幼兒表演《朋友舞》,小班幼兒欣賞。要求:一遍音樂交換一個朋友。
舞蹈內容:
前奏4小節:幼兒聽音樂邊走邊拍手,到第4小節時能找到朋友面對面站立。
樂曲1—4小節:
1、2小節雙方用雙手合音樂拍對方的雙肩;
3、4小節雙方擁抱、合音樂拍對方的背。
5——8小節:
5、6小節雙方敬禮致意;
7、8小節雙方握起合拍上下晃動。
9—12小節:
9小節雙方握手蹲下。
10小節雙方握手站立并將手舉高。
11—12小節重復9——10小節。
13—16小節同前奏。
3、大班幼兒與小班幼兒一一結伴,教小班幼兒舞蹈動作。
分散練習:
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大班幼兒運用語言、動作等,提示鼓勵小班幼兒進行學習。
集中展示:
請幾組比較成功的對子朋友進行展示。
3、集體跟音樂練習。
4、集體進行朋友舞:一遍音樂交換一個朋友,要求大班幼兒主動尋找小班幼兒做朋友。
舞蹈教學設計13
目標:
1、學習壓腿的輔助動作,及繃腳動作。2、拉伸幼兒的腿部韌帶。準備:磁帶。
過程:
1、復習站姿、手位練習及頸部動作。
2、學習新內容:1)、繃腳。要求:腳尖盡量向地面壓,腿不能彎曲,像個“挖土機”。2)、 壓腿:幼兒坐在地上,雙腿并攏前伸,然后身體盡量去貼雙腿。
要求:繃腳,直腿,上身不能拱起。
3、配樂練習。
目標:
1、復習鞏固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2、學習新內容:波浪手
準備:磁帶
過程:
1、復習鞏固上節課的學習內容,接糾正部分幼兒的錯誤動作。
2、學習新內容:波浪手
動作:以肩帶動肘、腕稍屈,手指放松下垂,接著肩膀稍稍下壓,肘、腕、指關節依次伸直至惻舉。
要領:由肩部開始發力,使肘、腕、指關節由屈至伸,形成依次連貫的推動運動。
3、配樂練習
4、開胯練習:青蛙趴
目標:
1、復習手臂波浪。
2、學習劈叉
準備:磁帶
過程:
1、開始部分:
1)活動關節——站立姿勢及手位練習
1) 腳步練習
2、學習新內容: 劈叉
動作規格:兩腿伸直完全至支撐地面,成一字形。
保護與幫助:1)、握住幼兒上舉的`手臂或肩部,幫助下滑成叉。
2)、在幼兒的臀部或髖關節處稍加力下壓。
3、復習波浪手。
目標:
1、學習仰臥起坐。
2、復習劈叉。
準備:磁帶
過程:
1、開始部分:
1)活動關節——站立姿勢及手位練習
2)腳步練習
2、學習新內容:仰臥起坐
動作要領:身體平臥地上,兩手上舉貼地,上體收腹上立,成直角坐。
常見錯誤:屈膝,上體不直,借助兩手向前揮力上立上體。
輔助練習動作:兩手抱頭,由同伴固定下肢做仰臥起坐。
3、復習劈叉
目標:
1、學習新動作“橋形”
2、復習壓腿、波浪手及踢腿。
準備:磁帶
過程:
1、開始部分:配樂練習“站立姿勢、手位練習”,活動各關節。
2、學習新內容:橋形的輔助動作
1)動作規格:手與腿盡量靠近,兩臂與兩腿完全伸直。
2)肩、胸柔韌性練習:手握把桿直臂壓肩、胸;背靠把桿兩臂上舉下腰。
3)保護與幫助:教師兩手扶住幼兒腰、髖兩側。
3、復習壓腿、波浪手及踢腿。
目標:
1、繼續復習鞏固壓腿、波浪手、踢腿及橋形輔助動作練習。
2、繼續感受體操的樂趣。
準備:
過程:
1、開始部分:活動各關節,頭、頸、肩、腿,配樂練習。
2、復習
1)壓腿:重點是要直腿
2)波浪手:重點是肩部發力,肘、腕、指關節由屈至伸,形成依次連貫的推動運動。
3)踢腿:重點是直腿,突然發力。
4)橋形輔助動作練習:仰臥在墊上,兩手撐在頭兩側,抬頭,挺胸、髖,同時手臂推直,腿逐漸伸直,并縮短手與腿之間的距離,成橋形。
目標:
1、學習壓腿的輔助動作,及繃腳動作。
2、拉伸幼兒的腿部韌帶。
準備:磁帶
過程:
1、復習站姿、手位練習及頸部動作。
2、學習新內容:
1)、繃腳
要求:腳尖盡量向地面壓,腿不能彎曲,像個“挖土機”。
2)、 壓腿:幼兒坐在地上,雙腿并攏前伸,然后身體盡量去貼雙腿。
要求:繃腳,直腿,上身不能拱起。
3、配樂練習。
目標:
1、繼續鞏固正確的站姿,學習頸部動作。
2、學習手位動作五位手——八位手
3、學習踢腿
準備:磁帶
過程:
1、復習站立姿勢及手位練習,糾正部分幼兒的錯誤動作。
2、學習新內容:手位練習5——8位手
3、學習踢腿
動作要領:左腳尖放在右腳膝蓋旁,向上踢出。三步一踢。
4、配樂練習
舞蹈教學設計14
一、指導思想
1、以“健康”和“快樂”為指導思想,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注重學生個性發展,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全面發展。
2、為學生創造和諧、平等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
二、教材分析
韻律活動和舞蹈教材是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中限選教學內容之一,包括律動組合、舞蹈基本動作、集體舞和韻律體操等內容。它能很好地反映兒童的學習、生活,表達思想情感,對鍛煉兒童身體,培養正確優美的身體姿態和韻律感,陶冶美的情操,發展想象力和表現力,培養文明行為和創造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次課,教材依據單元教學計劃,安排3個課時完成,本次課是第一課時,主要學習集體舞的基本舞蹈動作和各種姿勢的走。
三、學情分析
1、學生心理特點:三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且善于模仿,喜歡新穎的、有一定難度的.、多人或集體參與的活動,有較強的表現欲望,注意力不太穩定。
2、技術技能特點:其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在一、二年級通過教學初步得到鍛煉,但多是模仿或自發形成的,技術要領還未形成較正確的理解。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集體舞中的舞步方法,記住接力跑的術語名稱。
2、技能目標:通過觀察、體驗,掌握歌曲的基本舞蹈動作;使學生在游戲中、活動中掌握接力跑的方法,上下肢得到很好的鍛煉,提高協調性、奔跑能力。
3、情感目標:對學習集體舞有濃厚興趣,并樂于重復練習,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發揚學生相互學習及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舞蹈的基本動作。
教學難點:上下肢的協調配合。
六、教法學法
運用模仿法、情境法、競賽法、游戲法等......
七、教學內容:
1、韻律活動;
2、走:各種姿勢的走;
教學目的:
1、通過本次課的教學,使學生學會簡單的韻律活動,發展學生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和審美能力。
2、通過學習走的正確方法,培養學生走的正確姿勢,發展學生走的能力除盡下肢和內臟器官的發展。
舞蹈教學設計15
教學背景
傣族舞蹈是民族民間舞蹈重要組成部分,是傣族人民以舞蹈的特殊語言直率、真摯反映他們生活、勞動、風俗、娛樂場景及思想感情,實現他們審美要求和表現形式,滿足他們自己的精神生活藝術形式。傣族舞蹈以其鮮明的特點和風格,獨特的韻味美和藝術魅力,為廣大人民喜聞樂見。
教學思路與設計:
(一)教學思路:
。1)教學中學習傣族舞蹈,注意了解和掌握傣族舞的動律和舞蹈特點外,更重要的是要學生領悟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地區具有豐富的民族民間舞藝術,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我們不僅要很好地了解熱愛和珍惜保留,還要更好地學習、繼承和發展。
。2)通過學習和掌握傣族舞的動律和舞蹈特點,以知識技能為載體,鼓勵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編排舞蹈作品方法,培養學生編排創編舞蹈作品的熱情和信心,逐步引導學生創新作品的能力,為學生順利走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通過教學傣族舞蹈,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環境、習慣、服飾、音樂等相關的人文知識,培養民族情感和尊重各民族文化。擴展知識面,提高鑒賞、審美、表現能力。
。ǘ┙虒W設計:
傣族人民生活在亞熱帶地區,由于天氣濕熱,又生活在“寧靜的田園”中,人們不喜歡激烈的活動,所以舞蹈動作較為平穩,儀態安詳,跳躍動作較少,節奏大都為2/4拍連綿不斷的節奏型,舞蹈基本動律多為腿保持半蹲狀態,重拍向下,雙膝在彎曲中屈伸、動作,以屈伸帶動身體顫動和前后輕擺;腳多為腳后踢,踢起時快而有力,落地時輕而穩,這種律動不僅模擬孔雀行走時的步態,還頗像大象在森林中的漫步,具有一股內在的含蓄健穩的力量美。本課教學設計選用了以聆聽音樂——欣賞舞蹈——體驗動作為主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舞蹈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色彩斑斕的藝術世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少數民族舞蹈藝術的魅力,進而激發他們愛好音樂與舞蹈的興趣以及主動參與舞蹈表演的熱情。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傣族舞的特點、風格、表現手法,了解傣族人民生活、勞動、音樂等人文知識和專業知識,了解中國歷史悠久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
2、技能目標:學習孔雀舞的基本手型、手位和腳位,以及手、頭、肩的基本動作和基本舞步,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風格和動律特點。培養學生編排、創編創新能力,為今后能更好地成為一名優秀有創新意識的幼兒教師奠定良好的基礎。
3、情感目標:發揮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主動參與活動,提高自信心,引導學生在基本動作的訓練中注意滲透情感的表達,創造“情、韻、美”境界,感受學習舞蹈師:這是一首傣族的歌曲,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間的歌舞藝術淵源流長,絢麗奪目。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去領略一番獨具魅力的傣族舞蹈。
(三)、欣賞與分析
1、教師展示(使學生對傣族的民族特點有一個初步的直觀的感受。)
教師示范傣族舞蹈《月光下的鳳尾竹》(要求教師事先經過精心編排與反復練習)
設計說明:課堂就象一個舞臺,教師在這個舞臺上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樣的。既要有“演員”的魅力,又要有“導游”的能力,還得要有“導演”的實力。在傣族舞蹈欣賞環節中,如果再讓學生看舞蹈視頻來進行賞析,會讓學生在教學形式上產生疲勞。新課標強調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活潑多樣的教學形式是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持久而穩定的`興趣的關鍵。教師自己表演舞蹈,配合舞蹈的又是學生所熟悉的具有傣族典型節奏特征的旋律,這種面對面直觀的教學方式,不僅充分調動了課堂的學習氣氛,更為學生后續的舞蹈動作學習與特點歸納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2、設計問題:(使學生試分析傣族舞的風格特點)
師:剛才的舞蹈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動作?
生1:孔雀手
生2:一邊順
生3:身姿優美
3、分析總結:(使學生對傣族舞的風格特點形成初步概念)
師:大家觀察的很仔細,傣族舞蹈舞姿造型的“三道彎”和“一順邊”兩者融合后形成多種柔媚線條的組合,體現出傣族舞蹈特有的安詳、舒緩的規律特點。這個體態要貫穿舞蹈始終并形成傣族舞蹈風格特點。
4、技巧性學習的導入(教師在介紹時穿插動作示范,與學生互動,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ㄋ模⒓记尚詫W習
1、單一的體態控制訓練(“三道彎”)
教師示范:體態強調 “三道彎”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第一道彎從立起的腳掌至彎曲的膝部,第二道彎從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彎從胯部到傾斜的上身。手臂的動作也是三道彎: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動作還是呈三道彎:立起的腳掌至腳跟,腳跟至彎屈的膝,膝至胯。
2、舞姿造型上的體態控制訓練(選用幾個代表性手位輔助訓練)
教師示范:傣族民間舞蹈的基本手型有:掌型、曲掌型、冠形(模仿孔雀頭)、嘴型(模仿孔雀嘴)、爪型(模仿孔雀爪)等;基本腳型主要有形成三道彎的勾繃腳;基本手位有:“低展翅”、“平展翅”、“雙合翅”、“抱翅”等。
3、舞姿造型上的動律
教師示范:舞蹈基本動律多為腿保持半蹲狀態,重拍向下,雙膝在彎曲中屈伸、動作,以屈伸帶動身體顫動和前后輕擺;腳多為腳后踢,踢起時快而有力,落地時輕而穩。
4、動作連接中的體態控制訓練(用“風格性短句” 進行訓練)
教師示范:用“情景式”啟發 注意強調體態的保持。
5、步伐中的體態控制訓練(用走步進行流動訓練)
教師示范:注意走步的同時強調上身舞姿的保持。
。ㄔO計說明:學生學習動作的過程是一個審美體驗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感受、鑒別、判斷、創造、表現和享受舞蹈美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除了自身的動作示范要到位,還要積極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舞姿的形態,體會動作的風格,讓學生對傣族舞蹈動作的基本特征有深刻的印象。)
6、學習與創造(分小組進行創作)
運用已學知識編排 4個八拍的流動動作。
7、整合組合 加強練習(在學生的基礎上整合訓練組合)
教師協助引導
(設計說明:這個環節是師生雙邊活動的環節。在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既讓學生鞏固了所學的舞蹈動作,又培養了學生的表演力、創造力,真正突出了新課標中所強調的“以學生發展為本,師生共同參與,共同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和創作潛能”。
。ㄎ澹┱n堂小結: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今天我們學習了傣族舞的基本內容,它只是傣族舞蹈中的一小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傣族人民生活的變化,大眾鑒賞水平的提高,傣族舞將會有更大的創新發展。我國民族民間舞更是我們教學、表演、創造的源泉。
教學反思:
舞蹈雖然是動作的藝術,但不僅僅只是做做動作而已,更重要的是體現一種民族的風格特點。本課時我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傣族舞的體態風格,并且靈活運用傣族的各種手形手位。學生做動作往往是單純的模仿,有時候還模仿的不像,再加上這節課的內容較多,要力求使他們把動作掌握好,因此,這節課的重點就放在對傣族舞基本動作的教授上。為了學生能夠更準確的抓住傣族舞的風格特點,攻克舞蹈的重點和難點,我主要運用了以下的方法:
1、視覺圖像法:
傣族的風土人情、文化內涵等對于我們這些漢族的孩子來說不那么了解,為了學生能更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我通過視覺的刺激和對傣族姑娘服飾的講解,逐漸的引出傣族舞蹈的體態特點,使同學們在欣賞中接受知識,使本來抽象的內容更加形象化。
2、語言啟發法:
教師的語言是最直接對學生產生影響的,教師的語言生動,學生就會很容易接受。在這節課中,我不斷的用語言來啟發學生,讓她們轉化角色,把自己轉換成一位美麗的傣族少女,或者把自己想象成金色的孔雀,這樣她們做動作會顯得比較自信,對于我們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是很有幫助的。
3、創編實踐法:
創編實踐是本課的難點,在學生創編之前教師帶頭編了一個舞蹈,讓學生一邊看一邊學,以便帶著問題:老師在這個舞蹈當中用了那些手形手位,老師是怎樣進行編排的?讓學生首先明白創編是怎么回事兒。然后,教師要做的就是鼓勵她們大膽的創編,活學活用。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具備人文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潑的教育方式,為我們的教育開辟了一片新天地,一節好的舞蹈課應該體現“課堂教學生活化”,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與活力,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互動的交流,使學生在饒有趣味和充滿情感的情景中輕松愉快的接受美的熏陶。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存在,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今后,我將繼續努力,轉變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打破原來的“言傳身授”的古老教育模式,使舞蹈教育開辟一片新的天地!
【舞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舞蹈教學設計08-07
舞蹈教學設計01-17
幼兒舞蹈教學設計01-21
優秀舞蹈教學設計08-07
《快樂的舞蹈》教學設計12-13
舞蹈課教學設計02-07
舞蹈教學設計15篇01-17
舞蹈教學設計(15篇)01-17
舞蹈教學設計14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