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課心得體會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經典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學經典課心得體會1
中國國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規范和文學藝術,深深熏陶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近年來,國學熱的興起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國學的學習,然而,真正能夠將國學內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并以致用之態度來去感悟的人并不多。在我的國學學習過程中,我深深感悟到國學的神韻與思想的豐富性,正是這種感悟讓我對國學產生了更深層次的態度,將其運用到了日常生活中。以下是我在國學學習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首先,國學學以致用要源于對國學的深入理解和學習。國學學習不僅僅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學習國學的經典著作來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思想精髓。例如,我在學習《論語》時,不僅僅把它當作一本哲學著作來研讀,更注重將其中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通過讀懂孔子的思想,我明白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即對于自己所不了解或不懂的事物應持謙虛之態度。這種理解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一種身心的修煉和涵養。
其次,國學學以致用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其智慧。國學不僅僅是一種理論體系,更是一種智慧的運用。例如,孟子的“心正則理正,一正則天下正”告誡我們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有內心正直,才能有正常的思維和正確的`判斷力。在實際生活中,我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尊重他人,注重個人修養,并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正是這種運用國學智慧的態度,讓我在工作和學習中堅持不懈,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再次,國學學以致用要在人際交往中注重以德為本。中國國學注重的是道德的修養,強調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和社會責任。在我與他人的交往中,我始終秉持著仁義禮智信的原則,注重以德為本。通過學習國學,我懂得了待人以誠、寬以待人等待人之道。在團隊協作中,我主動與他人溝通協作,尊重他人的意見和價值觀,共同進步。而在處理矛盾和沖突時,我更加注重以誠待人,以寬容之心解決問題,努力維護團隊的和諧與凝聚力。正是這種注重以德為本的態度,讓我在人際交往中獲得了他人的認可和尊重。
最后,國學學以致用要在社會活動中追求和諧與進步。國學學習并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成長和進步,更是為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在我參與社會活動中,我始終心懷國家和時代的使命感,努力奮斗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深入了解中國國學思想的豐富性和智慧,我開始參與公益事業,為弱勢群體提供幫助和支持。同時,我積極參與社團組織和志愿服務,通過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來傳播國學的價值觀和精神。
總之,國學學以致用是一種追求實踐和思考的態度,是在國學學習過程中深刻認識到其思想內涵和智慧,然后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國學精神。通過將國學的智慧運用到工作、學習、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中,我們能夠獲得更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價值,同時也為自己的成長和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我相信,只有通過實踐和思考將國學學以致用,我們才能真正領會國學的內涵和智慧,實現我們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的目標。
國學經典課心得體會2
近年來,國學熱在我國掀起了一股學習熱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并將其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國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修身養性、感悟生活的方式。通過學習國學,我深深體會到了它的價值和意義,為自己的成長帶來了許多啟發。下面我將從國學學以致用的價值、心得體會以及對未來的展望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國學學以致用的價值不言而喻。在當今社會,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精神壓力倍增。而國學以其博大精深的內容,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返璞歸真的方式。通過學習國學,我們可以重新認識自己,找回內心的平和與安寧。國學注重修身養性,教誨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以及與世界的和諧相處。這種修養,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們的精神境界,更能夠使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更加從容自信。
同時,國學學以致用對于個人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影響。國學作為傳統文化的精華,積累了豐富的人類智慧和寶貴的歷史經驗。通過學習國學,我們可以獲得豐富的知識和智慧的指引。特別是對于中國人來說,學習國學是了解自己文化根源的一種方式,有助于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和自身的文化自信。
除了對個人的發展有益外,國學學以致用還有益于整個社會的.進步和和諧。國學倡導的以仁愛為核心的人倫道德觀念,為社會的和諧相處提供了重要的指南。在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尊重、公義等價值觀正在逐漸喪失,國學的精神理念對于糾正這種失衡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學習國學,我們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推動社會的進步和和諧。
我個人從學以致用的國學學習中受益匪淺。首先,國學使我對自己的身份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通過學習經典著作,我明白了自己身處于中華文化傳承之中。我開始關注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尊重并學習古人的智慧,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國學教會了我如何為人處世。在學習中,我了解到禮儀的重要性和仁愛的價值。這使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與人的交往,注重和諧共處。同時,也讓我學會用和平與寬容去對待他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加平淡地面對自己的成與敗。
最后,國學的學以致用給我提供了一個理想的人生目標和追求。經過學習,我明白了為人做事要有道義、有情懷、有堅持。只有在這樣的追求下,我們的生活才能真正具有意義。因此,我對未來充滿希望,希望能夠用學習國學的理念和智慧去引領自己的人生。
綜上所述,國學學以致用帶給了我許多寶貴的感悟和體驗。通過國學的學習,我領悟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獲得了一種返璞歸真的修身之道,并且這種修身之道對于現實生活、個人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和諧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為自己成為國學學習者而感到驕傲,并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將國學的智慧發揚光大,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國學經典課心得體會3
近年來,國學在中國教育領域逐漸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將國學教育納入課程體系,讓學生接觸、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國學教育課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受益匪淺,對國學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從中獲得了許多感悟和體會。以下是我對國學教育的感悟和心得。
首先,國學教育讓我更加了解和認識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積淀深厚且博大精深,國學教育正是通過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方式,讓學生們更加了解和認識中國文化的瑰寶。在國學課程中,我學習了經典著作如《論語》、《大學》、《中庸》等,從中領悟到了中國古代哲學家的智慧和思考方式。這些古代智慧的著作給了我許多啟示,讓我看到了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和智慧的精髓所在。
其次,國學教育培養了我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國學強調德行教育,通過學習和理解經典著作中的道德原則和價值觀念,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健康的價值取向。在經典中,我們可以看到對人倫關系、家庭和社會責任的思考和倡導。這些道德觀念對我的影響深遠,使我懂得如何尊重他人、關愛他人、理解他人。在與他人相處中,我能夠更好地踐行這些價值觀,成為一名更有品德和責任心的人。
再次,國學教育提升了我的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通過學習國學知識,我的文化素養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拓展。我不僅了解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歷程,也了解了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影響。在閱讀古代經典著作時,我需借助注釋和研讀,不僅提高了閱讀和理解能力,還培養了我深入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些綜合能力的提升使我能更好地應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為我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最后,國學教育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國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傳承和弘揚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國學,我看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獨特性和繁盛的歷史。我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而自豪,并對自己的祖國充滿信心。在國學教育中,我看到了中國文化的力量和未來的希望,這讓我倍感自豪和自信,愿意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綜上所述,國學教育給我帶來了豐富的知識和深遠的影響。通過學習國學,我更加了解和認識了中國傳統文化,培養了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提升了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我相信,在國學教育的啟發下,更多的青少年將能夠擁有更廣闊的視野,更深刻的思考,為建設美好的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國學經典課心得體會4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班的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及國學教育。一個學期的國學教育教學,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作為教育工作者肩上擔子的重大。回顧一學期來的國學教育教學,我的收獲很多。
一、備好課,讓學生享受國學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年級的孩子拼讀能力和識字能力低,我首先從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入手,以講故事等方式像孩子們介紹一些生動有趣,勵志的事例,使學生對國學有了新的`認識了,學生們產生了興趣之后,我就備好課,為上好課做準備。俗話說: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總是本著學習的態度多學習,多向他人請教,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加上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們接受了傳統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國學的美,讓他們感覺到,上國學課就是一種享受。
二、學以致用,落實生活
課上好了,學生也聽懂了,行了嗎?還不行!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學了這些傳統文化,學了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就得用它來指導我們的生活,指導我們的人生,要不學了也是白學,也是空喊口號,不能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學校設計印發了《弟子規生活力行表》,要求學生每天晚上睡前根據自己一天來的行為進行暮醒,我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實際,讓家長配合每天和孩子們一起完成表格評價,都要堅持落實。上面有家長們每周想對孩子或老師
說的話,教師對家長或是學生說的話,通過家庭和學校的聯系,家庭和學校的共同監督教育,這樣既指導學生如何改進,又肯定其獲得的進步。讓國學學習落實在學生的每一天,真正達到教書育人。使其懂孝道,懂得為孝順父母,為自己未來而努力讀書。
當然,要求學生做到,我們老師也要先做到,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比如說,要學生讀書,要他們背《弟子規》那我們老師先得能背出來,老師先背一次給他們聽讓他們來當考官,做他們的帶頭榜樣,這樣他們才敬佩,才有興趣去背好。每天早操后的讀國學時間,我也饒有興趣,搖頭晃腦地和孩子們一起讀背。走在校園的走廊,通道,每夜角落都有古詩、對聯,學生每天都生活在這樣濃濃的文化環境中,有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當然一門新的學科的成長,需要更多的是反復的實踐,在實踐中提高,在下學期的國學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
這就是我的一些教學心得,希望大家能多多批評指點!附送:
國學經典課心得體會5
國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學習國學知識,我深切感受到了其獨特的價值和深遠的影響。在接觸中體驗與領會中,我悟到了國學的魅力和智慧,也意識到國學對現代人的啟示和引導。同樣,國學也教會了我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困境,成為我的心靈寄托和精神支柱。
首先,通過對國學經典的學習,我領悟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獨特智慧。《論語》、《大學》、《中庸》等經典蘊含著深邃的思想和明晰的道德準則。這些經典作品以其豐富多樣的內容和獨特的敘事方式,讓我在閱讀中感受到了先賢們智慧的折射。例如,《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讓我明白了人際關系的處理和待人之道。《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告訴我了個人修養和家庭責任的重要性。這些經典作品中蘊含的智慧和道德準則,都給予我現實生活中的啟示和指導。
其次,國學對于現代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啟示意義。在面對日益增多的物質誘惑和精神困擾時,我們常常感到迷茫和無助。然而,國學中蘊含的智慧和哲學思想,卻能給我們提供答案和啟示。例如,儒學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協作和禮儀,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道家注重自然與人的和諧與平衡,可以引導我們向內追求心靈的寧靜與平和。佛教提倡“緣起”的概念,可以讓我們在面對困境時保持冷靜和超脫。這些國學思想和智慧,都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世界,并引導我們追求真理和美好的.生活。
再次,國學也教會了我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困境。人生充滿著各種挫折和困境,在面對這些困難時,我們往往感到失望和沮喪。然而,國學的智慧教導我們要堅持信念,并通過認真的學習和修行來克服困難。例如,在儒家學說中,荀子曾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堅持做善事、積累美德,才能獲得幸福和成功。另外,在佛教中,我們學會了“舍得”和放下,用平和的心態面對一切,這樣才能獲得內心的寧靜和平衡。這些國學中的智慧和心理學,都幫助我堅持信念,勇敢面對困難,不斷成長和進步。
最后,國學成為了我心靈的寄托和精神支柱。在現代社會的高壓力競爭中,人們常常感到疲憊和迷失。然而,國學卻為我提供了一種寧靜和慰藉。通過學習國學,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對于人們內心的凈化和修煉的重要性。國學中的儒家、道家、佛教思想,都可以幫助我找到心靈的寄托,并為我提供一種平衡和安寧的感受。例如,在學習佛教過程中,我明白了要少一些執著與貪欲,多一些修身養性與尋求真理的意義;在接觸儒學時,我深刻認識到要尊重他人,學會為他人著想的重要性。這些國學所蘊含的智慧,幫助我在困厄中保持平和的心態,為我提供了一種精神上的寄托。
總之,學習國學是一種寶貴的經歷,通過深入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意義,我們可以獲得智慧的引導和心靈的滋養。國學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困境,也成為了我的心靈寄托和精神支柱。通過國學,我不僅收獲了知識,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中華文化的價值和精髓,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國學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人生的方向和動力,抵達內心的寧靜與和諧。
國學經典課心得體會6
國學是我國獨特的一種文化傳統,它是我國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們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學習國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智慧和價值,讓我受益匪淺。
一、重拾經典蘊含的人生哲理。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基礎,它包含著豐富的思想精華和人生哲理。在學習中,我感悟到諸如《論語》、《大學》等經典中所蘊含的人生態度,包容之心,克己之道和心有所向的精神等等,都是我們當代人所需要學習和掌握的。例如《大學》中寫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僅是學習規律,苦練內功的哲學,也是實踐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時代價值的必然成果。)。
二、感知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國學作為中華民族的獨特文化傳統,凝聚了千百年來中國文化的精華和血脈。近年來,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全球化的影響下,文化的多元化和融合成為了必然趨勢,但國家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仍然是我們學習國學的一個重要目的。通過學習,我從不同的角度去感知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之處和與眾不同的`優勢,更加明確了傳承和發展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性,也更有信心和力量去推動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播和弘揚。
三、明確傳統文化的積極意義。
傳統文化是歷史的積累,它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精深的知識體系,深厚的歷史積淀等。在接觸和學習國學的過程中,我深刻領悟到傳統文化的積極意義。雖說現代技術迅速發展,社會快節奏,但是尊重傳統文化、傳承文化尤其是在傳統文化思想精髓和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精華這樣的方面仍然具有無盡的價值和意義。通過學習和將國學融入到現代生活中,我的心境得到了沉淀,行為得到了規范,思想得到了升華,生活品質也得到了提升。
四、追究文化背景的深入思考。
國學不僅是我們的文化基礎,也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和觀念方式。在學習國學的過程中,我的思維更加開放,對于文化背景的理解也越發深入。比如《論語》中所提及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道理,本著不斷學習,穩扎穩打的原則,精雕細磨自己的學習技巧和方法,是我們應該堅持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借此,國學的學習引導我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知識和探討價值的觀念,深度解析思想精妙和深處肥厚。
五、助力個人修養和道德教育。
傳統文化、道德教育和人文修養緊密相連,在現代社會中,道德退化和人文荒漠已經成為公認的問題。因此我理解國學教育的深刻意義,在學習國學的過程中,我不僅僅是通過文化財富獲取個人修養,同時也從國學的思想中獲取到了堅定的道德信仰、向上積極的力量等,讓我去體現更多人類的美好。順應國際趨勢,我將繼續堅持學習國學,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學習人類美好之道,做出應有的貢獻。
國學經典課心得體會7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也是因為國學文化一直貫穿于每一個中國人的成長歷程。
我學習《論語》的收獲是很大的。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熱愛學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鉆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意思是讀書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世俗所累。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教學中,我們更要鼓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但學生樹立志向后,又為這個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們是否只是鼓勵學生憑空說出的一種空想呢?這個恐怕有人很少考慮。遠大的志向誰都能說出很多,也能說得很大、很遠,但關鍵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諸實際行動!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卻對“遠大”的理想大加贊揚,對現實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認為這是學生胸無大志的表現,沒有出息的表現。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沒有什么舍己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內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現實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著邊際的。比如:我們教育學生愛國,怎樣做才是愛國?什么樣的行為是不愛國?學生心目中有沒有一個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專家提出:學生能主動撿起一片紙,這就是愛國!所以我們教育學生勵志,不妨把眼光收回來,放在眼下能付諸行動的,哪怕為了理想只邁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年代已經過去,勵志要切合我們的實際,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國學經典課心得體會8
國學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傳統價值觀念。在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深感國學的獨特魅力和深邃哲理,也收獲了許多心得體會和感悟。首先,國學教育培養了我的家國情懷和文化自信;其次,國學思維拓展了我的思維視野和思考方式;再次,國學給予了我道德修養和人生智慧;最后,國學在培養品格塑造人格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通過學習國學,我不僅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傳統,也更加全面地認識了人生、世界、宇宙的真正意義,這些都使我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體悟。
首先,國學教育培養了我的家國情懷和文化自信。國學強調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讓我意識到作為中國人的身份和責任。國學教育不僅使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我對自己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這些文化和價值觀念植根于我們的腦海中,深深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只有深入了解和傳承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面對現代化進程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沖擊和文化認同危機。因此,國學教育不僅是一種學術修養,更是一種心靈追求和人生態度。
其次,國學思維拓展了我的思維視野和思考方式。國學強調對經典的研究和思考,要求我們通過對古人智慧和哲理的解讀,來提高自己的綜合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國學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強調的是人倫和道德的義務,追求的是社會的和諧和人倫關系的協調。通過學習儒家經典如《論語》、《大學》等,我體會到了儒家思想中的“治國平天下”的重要理念,意識到個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偉目標。這種思想方式培養了我的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使我能夠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判斷問題。
再次,國學給予了我道德修養和人生智慧。國學注重的是道德修養和人格塑造。國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使人在成就自我之時,也能造福社會,回報人民。通過學習國學經典,我了解到了孔子倡導的“仁愛”的思想,體驗到了孟子強調的“性善”和“人倫”的理念。這些理念使我深刻體悟到做人的真正意義在于內心的修養和道德的追求。只有具備了高尚的道德和人性,“君子才之”的德行,才能在社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和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
最后,國學在培養品格塑造人格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國學注重言行一致和德行的.修煉,使人可以通過自我修養和自我教育達到高尚的境界。國學教育使我更加明白了凡事不能敷衍塞責,要格物致知,要有實踐和實踐的真實感,要學會如何言行一致和堅守原則。這種修煉意味著對自己的要求和對道德的堅守,意味著對真理的追求和對良善的向往。只有通過實踐和修煉,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國學教育的價值,使其成為我們成長的風向標和人生的指南針。
總之,國學教育是培養我們的民族認同感、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的重要途徑。同時,國學教育也是拓寬我們的思維視野、增加我們的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的有效方法。通過學習國學經典,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傳統價值觀念,從而更好地認識人生、世界和宇宙的真正意義。通過實踐和修煉,我們能夠培養高尚的品格和塑造卓越的人格。國學教育是我們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責任,也是我們追求人生意義和幸福的精神追求。
國學經典課心得體會9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后, 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并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國學經典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國學課心得體會03-13
國學養生課心得體會09-16
國學課心得體會4篇03-13
國學課教學總結02-02
國學課教學總結[集錦7篇]08-28
《國學》心得體會11-18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09-11
國學的心得體會08-30
國學心得體會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