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心得體會【精品15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1
清明節是人們祭祀先祖或亡故親友的節日。故鄉的清明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人們的臉上不像喜慶節日里的樣子,臉上掛著的是對故人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節被國家列入了法定的節假日,前一天的晚上,攜妻兒往家趕,一進大門,院子里干干凈凈的,黃黃的土地上一塵不染,星星點點地灑上了清水,屋頂的炊煙正緩緩地飄著,母親舉著兩只沾 著面的手從屋里迎了出來,兒子從院心飛進了母親的.懷里,驚的落在房檐下的燕子“騰”地一聲竄上了布滿紅霞的天空。不用問,母親在蒸祭祀用的供饃和面做的燕子。祭祀用的供饃和燕子是用發酵的 面粉蒸的。供饃像大一點的象棋般大小,出籠后還要在上面用筷子蘸上水紅色的顏料,點上一個圓圓的點。一份供饃四個,一個墳墓就要擺上三份,一共十二個。每家都要蒸上幾十個,因為哪家也有幾 個老祖宗的墳墓。我小的時候,物資匱乏,農民自己種的白面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頓,但每逢清明,母親總要把攢下來舍不得吃的白面拿出來蒸上祭品供奉先人。
為什么一份不是三個或五個?我在小的時候就多次問過母親,母親總是一邊捏著供品一邊警示我,不要亂問,但她又總是要告訴我,“人三,鬼四,神仙五”,每逢這時,我總不再多問,感覺到這就是 一項很嚴肅的大事業,因為母親親手蒸的饃要供奉給鬼神享用,自然感到有了一種神秘的感覺。而那些用面做下的燕子,則可以說是母親的工藝品了,你看那燕子的形態各異,或飛或站,或張嘴鳴叫, 或回眸張望,更讓人感受到一種親情的是一只大燕子的背上還背了一只小燕子。母親說,河里的冰化了,燕兒們從南方回來了,老遠呀,小燕子飛累了,媽媽就背上他吧。
這些供品和燕子蒸好后,要有家里的男人們裝在一只竹籃子里,連同炒好的各種菜肴和酒,還有各種水果,再把香燭和專供亡人用的冥幣裝好,扛一把鐵鍬到墳地里祭供先人。到了墳前先要把祭品擺好 ,點了香燭,敬了酒,焚化了紙錢,然后再用鐵鍬鏟上新土輕輕攏在墳頭上面。每到清明,小孩子們就要嚷著跟大人們去上墳,但不過十二的小孩是決不會讓去的。至于什么原因,我沒有問過父母親, 估計這中間還有些迷信的色彩吧。我從十二歲那年起,父親就主動叫上我去上墳,我儼然一副大人的模樣,扛上鐵鍬,提上祭品,不是跟在父親的后邊,和父親并排相跟著祭祀長眠在墳地里的祖父、祖 母、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
后來參加工作后,若能碰到星期天是清明節的,我一定要回家培著父親去為祖先們上墳,但長大后的我已經覺得這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雖然母親的供饃照樣蒸,燕子照樣做,各種各樣的菜肴照樣烹炒 ,我也附和著總是在路上買上些花花綠綠的冥幣,父親看見后就笑著說:“若能花上這錢,倒好了,嘿嘿,哄鬼了。”但他們照樣一絲不茍地上墳、燒紙。
從墳地回來,父親總要用鐵鍬折上一截酸棗樹枝,把母親做的燕子細心地扎上去,舉回家中,把它別在窗戶上面。一時間,就會感到一種春和景明,燕語呢喃的景象。
晚上,和父母親睡在暖暖的土炕上,心里有一種別樣的踏實,我問他們,那死去的爺爺奶奶真能吃上你們蒸的饃,花上我給他們的錢么?
父母親相視一笑,很爽朗地笑了道:“哈哈哈……兒子,你是記者,還不知道這?這就是孝心啊!人死如燈滅,就不存在了,但作為兒孫后輩卻要記住前人的養育之恩啊!”
夜里,春雨瀝瀝拉拉地下,我想起兒時母親對我說的一句話:孝敬大人有飯吃!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的祖先用幾千年的民俗文化流傳給了我們的道理,那就是把“孝”字意義代代傳下去!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2
清明節小長假期間,爸爸媽媽帶著我一齊去郊游,感受春天的氣息。
帶著對踏青的渴望,興奮的一家人,收拾好必備品,一早出發。
踏著輕快腳步,哼著熟悉的曲調,翹望著向郊外走去。在路上首先和我打招呼的是“春風姑姑”,她用略帶濕潤的氣息,輕輕的吹拂著我的臉,頓時感到無比的舒服;她手撫摸著我的頭,微笑的告訴我歡迎來到春的世界。
太陽公公今日顯現出他久違的慈祥與光輝,片片金光灑向人間,撒進了每個人的心里,讓春的暖意融入世界每個角落。正在我感受陽光沐浴的時候,銀鈴般鳥兒的叫聲叫醒了沉醉的我,好像在和我說“快啊!跟我來,前面的景色更完美!”
跟隨著鳥兒的歌聲,不一會就來到了目的地。果然和城市里的喧囂相比,那里的自然景色顯得異常的清晰,祥靜。原本澎湃的心境,瞬間平靜了下來。沿著路邊走,一棵棵的'小草隨著我們的步伐偷偷的從地里鉆了出來,仿佛迫不及待的要和我們一齊分享這美麗的景色。放眼望去前面是一片青綠的草地,風一吹,沙沙響,“春天好,春天好”。草地兩旁的柳樹,蒙蒙綠了,柳枝隨風擺動,擺擺手,向春天致敬。柳樹下翠綠的小草叢中,小野花露出笑臉,紅色的,白色的,黃色的,五顏六色點綴在綠色之中,格外好看。
抬頭往上看去,天邊飄過幾朵白云,在向我們招手,在向我們微笑。藍天、白云、金色陽光,映照著綠地和我們幸福的笑臉,時間美景可是如此啊!
我想世上還有什么能比大自然更美呢?能比我們此刻更幸福呢?珍惜此刻,我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3
古今同此時,山水共清明。既是踏青季節,又是祭掃季節,清明時分我們走近自然,體驗青山隱隱、綠水悠悠的詩情畫意,感悟先人“托體同山阿”的物我一體。我們與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不僅在地理空間意義上是這樣,在歷史時間意義上更是如此。我們熱愛的.水,仍然是李白詠過的長江與黃河;我們崇敬的山,還是杜甫唱過的西嶺和東岳。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因為創造了燦爛中華文明的列祖列宗,化身綠水青山與我們同在。
我們有義務與責任守護好從先秦兩漢隋唐宋明綿延而來的美麗山河。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不能成為傳說;長江之水天際流,要千秋萬代奔騰下去。清明前后,植樹插柳,就是要認識并體驗這綠水青山是我們從祖宗傳承而來,不僅是當代人的金山銀山,還要完美無缺交付給生生不息的炎黃子孫。像一代又一代先人一樣,我們都將化身赤縣神州的綠水青山。踏青祭掃,要領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并決心身體力行,讓天更藍、山更青、水更綠。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4
清明,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節日,對于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說,或許是一個初次接觸但充滿新奇的節日。作為老師,我有幸與孩子們一同度過這個特殊的日子,并深感其中的教育意義。
活動中,我們首先向孩子們介紹了清明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如掃墓、踏青等。看到孩子們認真聽講,好奇提問,我深感傳統文化的魅力。隨后,我們組織孩子們制作了清明節的傳統食物——青團。孩子們親手揉面、包餡,雖然過程中有些小插曲,但大家都樂在其中,體驗到了傳統手藝的樂趣。
活動結束后,我深深感受到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這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清明節的意義,更讓他們體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我也認識到,作為教育者,我們有責任引導孩子們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讓他們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發揚者。
未來,我希望能夠組織更多類似的.活動,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5
當今,主流社會倡導的是“厚養薄葬”,主張在生前給足尊嚴,善待處之,使之生活幸福;提倡在死后喪事從簡,生態入葬,留下環保風范。這是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對人類賴以生存地球的高度負責,沒有哪一個人可以逃離生生死死的規律,更沒有哪一個人能夠改變“赤條條地來,空蕩蕩地去”的現實。生態,才是維系人類生存的重要密碼,對待逝者,需要用生態的觀念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在公眾吐槽大氣污染時,很多人習慣性地把矛頭指向各大涉染企業的煙囪、馬路上汽車尾氣的排放,甚者來自西北區域的沙塵暴,這些都是公認的公共生態環保責任,唯獨沒有想到與己相關的應擔責任。在一些地方,親人離世還保留著土葬的做法,占用大量農地耕地;運靈車一路拋撒冥幣,既不雅觀又給環衛工人添累;高高的墳頭前,燒化的是祭奠用品更是新的污染源……特別是清明節期間,各種汽車開進山野,你追我趕,喇叭聲此起彼伏,打破山村的安祥與靜謐,活脫脫地演繹成一場車展秀。這與生態祭掃先人的要求相差甚遠,離傳統的清明祭掃愈行愈遠,繁華落盡是空虛,心靈的哀思何以寄托?
清明節,是中國人們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央文明辦力推的“我們的節日”。國家文明需要社會文明來詮釋,社會文明需要公民文明來體現。作為新時代的國人,身上理當充裕著時代文明的風范,能否讓清明節成為展示文明的一扇窗口,從這個窗口望去,滿眼的.生態文明應當成為一景。如果說,一堆紙錢化作升騰的青煙,能夠寄托后人的哀思,那么,一束鮮花清新高潔敬獻先人,不也能代表晚輩的追思嗎?在祭奠先人的問題上,與占地土葬及烏煙瘴氣地亂燒一通相比,海葬、河葬、樹葬等充滿環保理念的生態殯葬,則更加順應潮流,倍受推崇。
生態殯葬靠公民的自覺,更要靠法律法規等硬約束增強執行力。教育只能起到宣傳引導的作用,但不是根治意識形態領域問題的萬能藥,必須依靠強有力的法規作后盾。在推進生態殯葬管理方面,僅僅依靠沒有約束力的說教和制度是遠遠不夠的,應當讓公民知道破壞生態殯葬的嚴重后果和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生態文明不是軟綿綿的說教,而是需要國家、社會、公民各個層面實實在在地落實各自的責任,把擔當的精神寫在盡職盡責中。
生態祭掃,是緬懷先人的最好方式,也是改善子孫后代生存環境的最佳選擇。故人離去,留下的是精神財富,激勵后人以科學的精神繼續創造劃時代的輝煌。作為后人,理應接住優秀傳統文化的接力棒,把先人的創新創業、勤儉節約等精神發揚光大。由此,方能告慰先人,昭彰后人,不負做人。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6
清明時節,開展形式多樣的祭英烈活動,追思先烈,緬懷英雄,不僅是一次莊嚴的思想洗禮,更是一次傳承愛國情懷、激發強國之志的精神動員,其積極意義無需贅言。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瀏陽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優秀的瀏陽兒女,為了救亡圖存、振興中華,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英勇奮戰,用自己的鮮血甚至生命譜寫了豪邁悲壯的'人生篇章;在和平年代,一個又一個英雄挺身而出,沖鋒陷陣,為改革發展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先烈們的犧牲和奉獻,歷史永遠不會忘記,我們這座城市永遠不會忘記,瀏陽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一塊塊雕塑,一座座豐碑,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譜寫了一曲曲蕩氣回腸的英雄贊歌。今天,或到烈士墓前敬獻花圈、鞠躬致敬,或在網上烈士紀念館獻上一束鮮花、點上一支香燭,或進行演講抒懷……無論以什么形式、何種載體,在紀念與緬懷中,就是要得到心靈上的洗禮、思想上的凈化和行動上的鞭策,讓英雄的事跡銘刻于民族記憶,讓英烈的精神激蕩在人們的內心深處,進一步在全社會形成銘記英烈、崇尚英烈、學習英烈的清風正氣。
“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在英烈們身上,集中體現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閃爍著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展現了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所有這些,是我們不忘初心、接續奮斗的動力源泉。清明祭英烈,就是要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進行“反思”和省察,飲水思源,汲取力量,既激勵瀏陽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昂首疾行,也成為時刻秉持憂患意識的理性提醒。
不忘本來,才能面向未來。“振興國家,我能做點什么?瀏陽發展,我能做成什么?”一個個字重千鈞的問題,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做出響亮的回答。瀏陽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更需要我們用英烈精神來激發斗志、鼓舞干勁,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到工作實踐中,循著英雄的足跡走下去,承著英雄的事業干下去,以改革發展的新業績、勵精圖治的新風貌告慰先烈英靈。
一言以蔽之,清明祭英烈,既寄托著對先烈的追思與感恩,更是為了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為砥礪前行、再創輝煌積聚力量,這理當成為每個瀏陽人應有的價值選擇與責任擔當。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7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重要的祭祀節日。為了加深學生對清明節的了解和體驗,學校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清明節團課活動。下面我將用五段來表達我在這次團課活動中的所思所感。
在這次清明節團課活動前,學校組織了一次主題講座,老師詳細介紹了清明節的起源和傳統習俗。我們也收到了老師發放的一些資料,可以對清明節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每個班級都組織了小組活動,同學們合作寫作“清明節”主題的小短文。這個準備階段為我們對清明節的認識做了很好的鋪墊。
在團課活動當天,學校為我們搭建了一個特別的展示區。每個班級根據自己的短文內容,展示了不同的民俗活動和習俗,比如清明祭掃、踏青、插柳等。我們可以親自參與這些活動,并且有老師和家長的.指導。通過親身體驗,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清明節的莊嚴和濃厚的民俗文化。這樣的傳統文化展示讓我更加珍惜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在展示區的最中心,學校為我們準備了一個祭祀儀式的區域。我們可以為先人祭奠,燒紙錢、上香等。同時,老師還誦讀了一些家人的祭文,我們則默哀并跟隨老師的節奏祈禱。在這個莊嚴肅穆的氛圍中,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清明節是一個對先人懷念和懷戀的日子。祭祀儀式的參與讓我明白了家人的重要性,也更加懂得了感恩之情。
除了傳統文化展示和祭祀儀式,學校還特意安排了一個環保倡議的環節。在清明節,我們應該保護環境,不亂扔死者的紙錢,不燒毀花草樹木。因此,學校提醒我們要倡導綠色環保,提倡不浪費,不亂扔垃圾,愛護自然。在團課中,我們每人都種下了一棵樹苗,象征著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承諾。
通過這次清明節團課活動,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意義。清明節不僅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節日,更是一個反思和尋找自我的時刻。它提醒我們要感恩前人的勞動和奉獻,也讓我們反思自己對親人的關愛和家庭的重視。同時,清明節還告訴我們環境的重要性和保護的必要性。通過這次團課活動,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要學會珍惜生命,尊重傳統文化,保護環境。
總之,這次清明節團課活動讓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體驗。通過親身參與,我對清明節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加深了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我將會牢記這次團課的所思所感,更加珍惜每一個與我有關的人和事,并且積極投身到環保行動中,為創造美好的家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8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祀節日,它不僅是對先人的緬懷,更是對家族文化的傳承和尊重。今年清明節,我參與了家族的祭祀活動,深刻感受到了這份莊重與肅穆。
在祭祀的過程中,我們按照傳統習俗,準備了香燭、紙錢等物品,并在祖先墓前恭敬地獻上了這些供品。整個過程中,我始終保持肅靜,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當我看到家族中的長輩們虔誠地祈禱,我的心中也充滿了敬意和感激。
這次祭祀活動讓我更加明白了家族的重要性,以及我們作為后代對祖先的責任和義務。同時,我也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些傳統習俗不僅僅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和對過去的尊重。
未來,我希望能夠繼續參與這樣的活動,傳承家族的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同時,我也將以此為契機,更加珍惜當下,努力前行,為家族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9
每到清明時節,綿綿的細雨,就像天空被一張灰色的大網給蓋住了,不僅限制了整個城市,也限制住了每個人,心情也隨著天氣由熱情轉為悽涼。難怪詩人杜牧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說得真是恰當啊!
一大早,便把我從睡夢中挖起來,要我立刻刷牙洗臉準備出門,看著爸媽一會兒弄早餐,一會兒準備水果、鮮花,還有一大堆祭品,兩人忙得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而我卻像丈二金剛完全摸不著頭緒。心想:不過就是清明掃墓嘛!何必那么大費周章的準備一大堆祭品呢?原來,清明節中除了要掃墓外,還有“祭祖”、“掛紙”、“培墓”......等形式要做呢!一路上,爸爸像個導游似的滔滔不絕,說個不停,接著還說明了有關五色紙的故事跟中國傳統寒食節的習俗及典故,亦吟了一首黃庭堅的詩“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一展爸爸博學多聞的知識。
經過漫長的國道風光,我們全家終于來到了目的地。下了車,清新干凈的空氣撲鼻而來,讓人頓時,從陽明山高處眺望整個城市,因連日來的陰雨綿綿,一放晴后,每棟大樓就像被洗凈似的,棟棟都清晰明亮,美麗極了!回過神來,才發現我們的墓已干凈的一株雜草也沒有,其實早已有人來幫我們掃好墓,我們只需負責“祭祖”就好了!最后,爸爸靈機一動,決定帶大家到風光明媚的河濱公園“踏青”。面積廣大、風景漂亮的河濱公園是一個出外郊游、騎自行車的好去處,我們在這兒又跑又跳的,玩得不亦樂乎,雖然天空灰的好像隨時都會下雨,但我的心情卻是個大晴天。啊!今天真是個既充實又愉快的一天!
清明節是中國掃墓祭祖的.重要節氣,不僅讓我們的祖先能夠安祥于舒適的環境,也使我們養成飲水思源的美德,更能夠延續中國固有的傳統,讓它能一直傳承下去。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10
近日,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10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在清明節期間開展“傳承·清明祭英烈”宣傳教育活動的通知》,部署開展以緬懷英烈、傳承英烈精神為重點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時間總是在流逝,但情感卻是永恒。
清明時節,祭奠英烈,是緬懷、是追思、更是傳承。我們生活在和平幸福時期,但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這是老一輩革命人用鮮血換來的安寧。今天我們以清明為節點緬懷英烈,不僅是儀式,也是一次時代心靈的碰撞,一次隔空對話的震撼,更是想要通過這個儀式來追尋英雄足跡,激發起人們心中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讓我們的民族更加團結、奮進、向上。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遙思以往革命者,為人民解放、為民族獨立甘愿犧牲,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了無數侵略者的鐵蹄,這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號召。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與擔當。“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雖逝者遠去,但其精神卻得以永駐。
清明祭英烈,為人民奉獻的底色最值得敬仰。
我們國家一路走來,篳路藍縷,到現在的“中國車”跑出加速度、“中國橋”橫跨兩岸、“中國路”貫穿東西……現在的中國已然是烈士書中所述的`“可愛的中國”。而這一切,離不開革命先輩們的浴血奮戰,離不開革命先輩們的精神指引,離不開各族人民的團結一致,更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人的無私奉獻。
最近,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截至4月1日18點30分,已有30名失聯撲火人員的遺體被找到,包括27名森林消防隊員和3名地方干部群眾。災難面前,總是讓人感到沉重,但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我們更加了解到有這樣一批又一批敢于向前、甘愿為人民奉獻犧牲的英雄在守護我們的平安,在傳承先輩們的奉獻精神。
精神需要傳承,信仰需要延續。清明,不僅是因為節日與節氣,更是家國情懷的一次洗禮,更是告訴我們愛國主義是最核心的民族精神。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11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了解和傳承清明節的文化,學校組織了一次實踐活動,讓我們走進陵園,參與傳統祭掃儀式,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參與這次活動,我深刻體會到了清明節的意義,更加珍惜生活,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參與清明節的祭掃活動,讓我更加了解了清明節的起源和意義。原來,清明節是為了紀念去世的親人和祖先,表達對他們的追思和敬重之情。在陵園里,我們一同拜祭先人,給去世的親人獻上鮮花和食品。這種儀式讓我感受到了親人離去帶來的傷感以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通過這個活動,我深刻明白了清明節的寓意,強調了親情的重要性和對逝去親人的紀念。
其次,參與祭掃活動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走進陵園,看到被整齊劃一排列的墓碑,我想到每一個墳墓后都有一動人的故事,而這些故事都始于生活。站在自己親人的墳前,我不禁想起親人在世時的點點滴滴,感嘆人生的短暫和珍貴。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我們往往忽視了身邊的親人,只追求著名利和功成名就,而忘記了身邊的親人是我們最堅實的依靠。在這次活動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親情的'重要性,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此外,參與祭掃活動讓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祭掃儀式中,我們向親人行三鞠躬,向前輩行一拜,這是我們對先人的最高禮節。這種儀式給予了我深深的觸動,讓我明白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現代社會,科技的高速發展,讓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有所降低。通過這次活動,我不僅親身經歷了傳統祭掃的儀式,更深刻體會到傳統文化的底蘊和內涵。我們應該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讓我們的文化越來越有魅力。
最后,參與祭掃活動讓我更加明白要愛護環境,保護自然。陵園里的環境整潔,綠樹環繞,清新宜人。在清明節期間,人們紛紛前來祭掃,把鮮花和食品留在了墳前。我們注意到,一些人會將垃圾隨意扔在地上,這讓環境變得臟亂。這次活動讓我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愛護環境,更好地保護自然資源。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深刻體會到了清明節的意義,更加珍惜生活,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會將這次的體驗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關注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從點滴小事做起,保護環境,愛護自然。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中有所啟發,用心感受清明節的文化內涵,我們的生活將會更有意義,傳統文化將得到更好的傳承。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12
今年的清明節,我有幸參與了學校的掃墓活動,深感其意義之重大。
站在烈士墓前,我仿佛能感受到先烈們的英勇與無私。他們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和傳承。
活動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團結和尊重的重要性。大家整齊列隊,肅穆致敬,共同緬懷先烈。這種團結和尊重的氛圍,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也明白了要珍惜身邊的人和事。
通過這次掃墓活動,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我要以先烈們為榜樣,努力學習,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也要將這種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傳承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清明節,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個精神的傳承。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銘記先烈們的精神,我們的國家和社會一定會更加美好。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13
20xx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有喜有悲,南方的雪災、拉薩的暴亂、四川的地震,都牽動著每個中國人的心。之后,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也讓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為之驕傲。而20xx年我們偉大的祖國即將迎來她的xx華誕。
xx歲的中國,意氣風發、生機勃勃,但我們不能忘記那些革命烈士們,沒有他們的英勇,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戰爭的十幾年里,我們中華民族涌現出許多的烈士和英雄。這些真實的故事,就像一個個警鐘,時時告誡我們:心要有國、行要為國!但是戰爭結束時,他們已經走了,他們已經走遠,卻留下了無盡的思念。我們不會忘記,他們當年為了新中國的建立拋頭顱、灑熱血;我們不會忘記,他們當年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槍林彈雨中奮斗。讓我們把他們這不朽的精神世世代代地傳下去。
在我心中,革命先烈永遠是一顆顆亮閃閃的星星,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哪來今天的'美好生活?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哪來的和平自由?“烈士忠魂千秋在、英雄浩氣萬古存。”革命先烈們,你們用熱血譜寫的壯麗詩歌;用身軀建立的豐功偉績;用信念鑄就的萬里長城,將與日月爭輝,與山河永存!
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有資格,也有這樣的義務要學習英雄們的精神。我們要好好學習,珍惜一分一秒,學好本領,憑借我們自己的力量把國家建設得更美好!“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我堅信我們偉大的祖國終有一天將是世界的主人!
20xx年的10月1日,我要親手放飛一只和平鴿,紀念為國捐軀的英雄、悼念亡魂的英靈,祖國的xx華誕因為你們更精彩。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14
清明節,這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和深厚文化底蘊的節日。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會參加家鄉的清明節祭祀活動,以表達對先祖的敬仰和懷念。
今年的清明節,我如往常一樣回到了家鄉。在清晨的陽光下,我輔助家人準備好了祭祀的物品,擺滿了整張桌子。望著那些精心準備的佳肴和酒水,我心中不由得感慨萬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似乎與逝去的親人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祭祀活動開始了,家人們依次上香,向逝去的親人表達著敬意。我靜靜地站在一旁,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思念之情。在這個特定的時刻,我深刻地意識到,那些已經離開我們的親人,他們的精神和意志將永遠陪伴著我們,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最堅實的力量。
在祭祀的過程中,我想起了小時候的點點滴滴,那些與親人共度的美好時光。他們用無私的愛呵護著我,教導我如何成長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人。如今,雖然他們已經離開了我,但我知道他們的精神和愛將永遠與我同在。
參加這次祭祀活動,讓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了親情的珍貴和生命的可貴。在我心中,逝去的親人們就如同夜空中的繁星,雖然無法言說,卻用他們的光輝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同時,我也對祭祀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價值所在,它讓我們得以傳承和發揚先人們的精神,讓我們在面對困境時有了更多的勇氣和信念。
總的來說,參加清明節祭祀活動不僅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和思念的力量,更讓我對生命和責任有了新的認識。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的`挑戰,努力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的人。同時,我也會將這份對親人的愛和對生命的敬畏傳遞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了解并理解我們這個節日的含義和價值。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我想對我已故的親人說:無論你們身在何處,我都會牢記你們的教誨,讓你們的精神在我身上得到延續。我會盡我所能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成為一個你們引以為豪的人。
對于那些正在經歷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的人,我想說:讓我們一起面對生活,用愛和堅持去戰勝困難。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我們要珍惜每一個瞬間,用這些寶貴的生命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參加清明節祭祀活動,讓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我會將這份感悟帶入我的生活,讓每一天都充滿愛與關懷。我相信,只要我們珍惜生命,懷念那些已故的親人,我們就能在生活中找到那份最真摯的力量。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將這份對生命和責任的理解帶入我的生活。我會更加珍惜與家人的相處時光,用我的行動去表達對他們的愛意。同時,我也會更加尊重和珍視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我們的生活充滿關愛和理解。
在這個清明節,我想對所有的逝去親人說:感謝你們的陪伴和教誨,我會將你們的精神傳承下去。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會珍惜生命,堅持信念,成為更好的自己。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有愛,有責任意識,我們就能夠走得更遠更高。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15
每當到了清明,天空也會隨著人們的心情,下起杏花小雨。雨越下,人們的心情也越發悲傷。這時,我不禁想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詩。
清明下雨,這個概念已經深入人們的思維。在令人沉痛的清明日,春雨的出現似乎更增添了節日的氣息。雨水不停地傾瀉而下,洗滌著石級小路,使其變得干凈而光滑。
路旁的`竹子,被春雨罩著,很難看到遠方;山下的村子里,一片綠意,盛開的桃花,被藏在著四月的春雨中,顯出一番詩情畫意。這迷人的綠意,這朦朧的細雨,好似顏料滴在宣紙中,朝四周蔓延開來。
路上,有許多與我們同方向的車輛行駛在路上,但這其中,很少人是去游玩的。和我們一樣,只想著早些到達目的地。經過兩三個小時的奔波,終于看到了老家的標志性樹木。
大家從后備箱內拿出了幾袋掃墓用的物品,大人到以前的街坊鄰居家借來鐮刀和鋤頭后,就往山上前去掃墓了。我獨自一人扛著鋤頭,還拿著一包的祭品,輕快地走在隊伍的前面。大家在路上邊走邊聊,卻有著對長輩的無限遺憾。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看著遠方迷人的景色,感受林間清新的空氣,仿佛這次是來春游的。
來到墓前,成年人們揮舞著手中的鐮刀和鋤頭,清除著雜草和枯葉;我和媽媽將祭品擺放在墳前,點燃蠟燭,拿著香火輪流向祖先敬獻幾拜,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思念和祝福,并默默地祈禱他們在天堂過得幸福快樂。想到這些,我不禁流下了悲傷的淚水。大家都沒有說話,靜靜地完成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在思念已故的親人。墓旁傳來一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掃墓儀式也在煙花聲中結束了。
春雨依舊淅淅瀝瀝地下著,我的心情也隨之憂傷了起來,在這朦朧的雨景中,我們踏著一路凄清往回家的路上走去……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清明節心得體會02-05
清明節心得體會01-30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08-08
清明節心得體會(精選)04-12
清明節的心得體會09-30
清明節掃墓的心得體會06-28
清明節踏青心得體會02-19
關于清明節心得體會10-07
清明節心得體會【熱門】02-25
清明節心得體會【精】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