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作文通用(10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今天早晨,媽媽早早的就起床了,她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粽葉、肉、蜜棗、和糯米。媽媽一回到家,先把粽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后把蜜棗、肉與糯米放在一個鍋里,再把一些醬油倒入鍋里,緊接著把它們拌在一起,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后,媽媽便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媽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粽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接著放一些餡在里面,然后再用一片粽葉包起來,最后用一根線扎起來,這樣,一個粽子便包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也包起粽子來。粽子包好了,媽媽立刻把粽子放在鍋里煮,過了不久,粽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只粽子,剝開粽葉,細細地品嘗,我看著媽媽臉上的表情,忍不住笑了,媽媽見了,被我搞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看我高興的樣子也笑了。
這一天,人們不光吃粽子,還賽龍舟,插艾青……這都是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據說都是為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的`。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春節快要到了,包粽子是我們中國的傳統,那一天,姥姥早早地起了床,準備好了包粽子地材料,等我們都睡醒了便開始包了。
開始了,只見姥姥和爸爸先把粽子葉包成了一個簸箕地形狀,接著抓一手糯米,用手輕輕按平,再抓一塊豬肉和酸菜,然后在用手抓點糯米把菜蓋上,按平,接著手利索的把粽葉包上綁了起來,這樣一個過程看起來是這樣的簡單,這時一個美麗的糯米粽子就這樣被姥姥包好了,我在旁邊見了心癢癢的,也想自己試著包粽子,我開始學姥姥地樣子,先把粽葉包成簸箕的形狀,再弄點糯米、豬肉、菜,做完后再用一抓糯米把菜給蓋上,接著我把粽葉包上,可不管怎么樣,粽葉不是破了就是糯米掉出來了,我在次重新嘗試,可還是老樣子,我沒信心的正打算放棄時,姥姥笑著說:你包不好是因為你粽葉太小,而糯米卻抓的太多,你才第一次包。
挑大點的粽葉要好包點,在糯米放少點,在手把手的指導著我,在姥姥的`耐心解說下,我終于馬馬虎虎的有了一個勞動“成果”,而后慢慢的一個接一個的包了好多個,
晚上吃著自己包地粽子,心里比吃了蜜還要甜。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梅子熟透了以后,端午節的腳步款款走來。“它從柳暗花明、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茵如蓋、楊柳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的眼眸中走來。”這是當什作家豐華對端午節的贊美。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我們的家鄉也用獨特的方式過著自己的傳統佳節。
每當端午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前插上一枝艾草,我家也不例外。媽媽向我解釋:插艾草其實是我們這里的一種風俗習慣,艾草有一種特別的香味,放在門口是為了防蚊蟲避邪,保佑一家人幸福安康!
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粽子,我和奶奶一起包粽子。中午,粽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撕開它碧綠的外衣,顧不上斯文,狼吞虎咽的吃起了粽子。聽奶奶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志士屈原。屈:是楚國的'愛國大臣,他力主聯齊抗秦,卻慘遭南后等奸臣的陷害,蒙受冤屈。最終,秦國攻破楚國,他心如刀割,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抱石投汨羅江而死。老百姓愛戴他,向江中投放粽子,希望魚兒莫吃他的遺體。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粽葉飄香浸潤著濃郁的文化氣息!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一滴水中見大海,一粒米中見世界。
——題記
它從汨羅江的波浪里悄然走來,幾千年的那朵浪花猶如一滴水彩,把中華大地染成粽葉式的青綠,從此讓每一個角落都彌漫著旦古不變的艾香。
從小到大不知過了多少個端午節了,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就是吃粽子,賽龍舟。對我而言就不是那么新鮮了。但這節日畢竟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傳承,品嘗浸潤的歷史味道。所以對我來說“吃”就成了過傳統節日的重要內容。
清晨,我舒伸著懶腰來到母親面前,看著她手里拿著艾草,快速的卷成一個“三角錐”,左手伸進剛洗好的米盆里,抓一把米往“三角錐”里,聽著米粒互相碰撞的聲音,我心情格外舒暢,“母親我可以試一下嗎?”我望著母親滿眼期待的目光。“可以”,母親笑了笑,她手把手的教我,待我學的有模有樣后,我笑瞇瞇的望著母親,時不時的舔舔嘴巴,發出“巴巴”的聲音。母親一看我這樣,便知道是我嘴饞了,起身把剛做好的粽子輕輕的放在鍋上面,蓋上蓋子,又接著回來繼續做。我很熟練的包完一個又一個,時間隨著艾草的清香溜走了,一分一秒的過去了。
很快,半小時過去了,我漸漸聞到了粽子的'清香,我順著香味飄了過去,“哇,可以吃了耶。”我嘀咕道。“你打開的時候小心點,別燙著了。”母親笑笑。“呀,眼前大霧一片。”我摸尋著粽子的蹤跡。我小心翼翼的把粽子捧在手中,翻來覆去的吹氣。我拿到母親面前,像個小饞貓一樣盯著她。待母親點點頭,我才迫不及待的解開它的腰帶,扒開它的衣服,聞著它的清香,咬一口在嘴里軟軟的,令人回味無窮!我放在母親嘴邊,示意她也嘗嘗,“嗯,味道不錯。”
一點點的景象在我腦海中消失了,我不禁感嘆到,我是有多久沒和母親一起了呀?今年的端午節母親在那里,我在這里,沒有一起吃粽子……
“端午節快樂”我激動的給母親發著,“你也快樂”,收到母親的信息,我熱淚盈眶。我似乎又聞到了母親手中粽子傳來的清香。
粽香已然遠去,在我心中烙下一片揮之不去的惆悵……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端午節在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陽節,有很多奇特習俗,接下來,就讓我來為你們介紹介紹一些習俗吧。“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此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就是一首有關端午節的民謠。
全國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如今的粽子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此時至于內含的.東西,則根據各地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等等。此時到了端午節,我們可就能一飽口福了。
端午節的許多習俗與“五”這個數字緊緊地聯系在一齊。
比如說端午節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
端午節小孩要佩戴香囊,傳說有辟邪之意,實際就是用來當佩飾用的,以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扣成索,做出各種不同形狀,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南京過端午,每家都會準備一盆清水,在里面加兩枚鵝眼錢和一些雄黃,此時家里的大大小小每個人都要用這種水洗臉,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眼疾!
看了我的介紹,你們明白一些有關端午節的習俗了嗎?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回老家過節,一路上,金燦燦的麥田,綠油油的樹木,碧澄澄的小河都使人覺得心曠神怡。很快就到了老家,一進家門我就聞到了奶奶煮的粽子的香味,我饞得直流口水,好想立刻就吃到嘴里似的,我趕忙奔到廚房去拿,奶奶笑著說:再等一會,馬上就好,是不是餓啦?我是聞到香味饞了!我不好意思的說。難怪你爸爸媽媽都說你是饞貓,我們都笑了。不一會兒菜都上桌了,有紅燒野兔、老鴨湯、小雜魚、還有我最喜歡的咖喱土豆雞丁等等,菜真是豐富極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吃了起來,不一會我的肚子就鼓得圓乎乎的.,像個大西瓜。吃完飯我們就去釣魚、摸螺絲,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真是開心啊!
我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端午節,大家一定都開開心心地坐在餐桌前,美滋滋地吃著香甜可口的粽子。但是我在這個端午節,不僅吃了粽子,還體驗到了自己包粽子的樂趣。
昨天,我乘公交車來到外婆家,準備向外婆“討教”怎么包粽子。一跨進家門,就看見外婆站在桌子前,兩只手不停地上下翻動,不到兩分鐘,一個胖乎乎的粽子就在外婆手里誕生了。見此情景,我不禁兩眼放光,恨不得馬上包出個更“胖”的粽子來。
于是,我急忙對外婆說:“外婆外婆,快點教我包粽子嘛!”
外婆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說:“好好好,等外婆把這個粽子包好就教你噢!”
“嗯。”我興奮地點了點頭。
“好了好了,我來教你了!你想包白米棕還是肉粽呀?”外婆笑瞇瞇地問我。
“嗯……白米棕?肉粽?”我搓著手砸吧著嘴,暗暗地盤算著,“還是白米棕吧!”
“好。”外婆指指一鍋雪白的糯米對我說,“白米棕要用這種糯米,你先看我怎么包的,然后你再包噢!”只見外婆先拿起一張粽葉,輕輕一卷,使粽葉變成了一個拖著兩條“尾巴”的錐形,再往這個缺了底面的錐形里放進糯米和一顆紅棗,然后用那兩條“尾巴”蓋住錐形的缺口,最后,外婆拿出一根繩子把已經成型的粽子“五花大綁”,并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
“哦!原來那么簡單的!下面看本天才的吧!”看了包粽子的整個過程,我不禁信心大增。可是,這世上有些事情,還真是說說容易做做難!我信心滿滿地上了陣,拿起一張粽葉,猛地一卷,隨著“嘎嘣”一聲脆響,新鮮的粽葉斷成了兩截。“失誤失誤,一次小小的失誤而已嘛!”看到這個不應該發生的錯誤,我一邊用冰冷的手捂住臉頰,試圖讓自己臉上的紅暈退去一些,一邊自己安慰著自己。
說罷,我又拿起了一張粽葉,吸取了上次的教訓,輕輕地一卷,一個完美的錐形在我手中誕生了!“耶!我真是個舉世無雙的天才!”我得意洋洋地歡呼起來。接著,我學著外婆的樣子,用右手拿了一點糯米,放進錐形里,又拿起一顆紅棗使勁地塞進糯米里,誰知我塞得太用力,再加上原本就捏得不太緊,這個可憐的半成品粽子在我手中不幸“光榮犧牲”了。“Ohno!怎么可以這樣?”我看著粘了滿手的糯米,郁悶地抱怨著。
“哼,這點微不足道的.挫折,怎么打得敗本天才?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在一番自言自語后,我第三次拿起了粽葉,小心翼翼地把粽葉卷成錐形后,先往里面放了一半糯米,放進紅彤彤的紅棗后,再拿起另一半糯米蓋上。“嗯嗯嗯,很不錯很不錯!還有最后一……兩步就完成了!”最關鍵的一步到了!我左手緊緊地捏住尚未完工的粽子,生怕一不小心再掉了,右手拿著“尾巴”把錐形包裹起來,我伸出第三只手……咦不對,已經沒手了!“外婆,幫我拿條繩子過來!”我轉頭向正在忙碌的外婆提出要求。從外婆手里拿過繩子,用別扭而笨拙的手法勉強把粽子“綁”了起來。
把粽子捧在手里細細端詳,只見此粽身軀歪歪斜斜,瘦不禁風,讓人心生憐憫之情也。不過雖然丑了點,但畢竟還是我包的第一個粽子,可謂是嘔心瀝血之作!迫不及待地放到鍋子里煮了起來。十五分鐘后。啊嗚……砸吧砸吧……嗯嗯嗯……雖說外觀不怎么樣,但是味道還是很好!
在此,我鄭重推薦同學們:自己去包一下粽子吧,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今天是端午節,我約了蓓蓓下午去看音樂劇《美人魚》,故事講的是安徒生童話《美人魚》的故事,大概講的是生活在海里的美人魚和人類的王子相愛的.故事,童話劇非常好看,我們都非常喜歡。
晚上我去了蓓蓓家玩,蓓蓓的阿姨做了許多好吃的,我就喜歡吃肉,不喜歡吃香菇,呵呵,吃完飯,我們還一起畫畫,一起閱讀了,真是個快樂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的作文 篇9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后,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只粽子。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征,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一定的'位置。
我們家鄉包的粽子是海南有名的定安粽子,粽子里面是用咸蛋黃和肉做餡,吃起來香噴噴的;奶奶是包粽子的能手,每逢過節,她都為我們包粽子,可這次,因為媽媽太忙,所以奶奶沒有回老家包粽子。這幾天,奶奶準備了好多葉子,要包許多的粽子送給朋友們,希望他們收到后,會有人說一個“哇”字。
雖然今天是過節,本應該去泡“龍水”,可媽媽說:“今天是過節,我們不要去湊熱鬧”。因此,我還是象往常一樣,在家里做作業、上舞蹈課,我覺得今天既是個熱鬧的日子,又是個平常的日子。
端午節的作文 篇10
端午節在農歷五月五日,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天中節、五月節、女兒節、詩人節等20多個。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后,當地百姓知道此消息后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后來,漸漸發展成賽龍舟。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原因。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我映像最深的就是戴香包。香包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比如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等。戴香包很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雞趕免等。
由于相傳端午節是惡日。因此,端午節那天,家門口都要掛艾草、菖蒲或石榴。通常把這些東西綁成一束,然后掛在門上。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能治病的藥,插在門口可保健康。菖蒲等也各有寓意。
中國的文化真奇妙、豐富啊,吸引了多少外國人關注啊!
【端午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04-20
悠悠端午節_端午節作文03-25
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推薦)10-25
端午節作文04-12
端午節的作文04-12
端午節的作文04-13
端午節作文04-13
端午節作文04-13
端午節的作文04-14
端午節的作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