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時代楷模黃文秀的事跡優秀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要用到事跡的地方還是很多的,事跡可以起到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事跡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時代楷模黃文秀的事跡優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時代楷模黃文秀的事跡優秀1
黃文秀是北京師范大學哲學院碩士畢業生,面對精彩的世界,這個從山村走出來的女孩作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選擇,她決定回到家鄉支援建設,20xx年擔任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親身患重病,重重壓力之下,黃文秀總是樂觀開朗、積極向上。
從進村開始,黃文秀就努力融入當地生活,挨家挨戶走訪,學會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時間,她幫村里引進了砂糖橘種植技術,教村民做電商;協調給每個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黃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戶貧困戶順利脫貧88戶,村集體經濟項目收入翻倍。
黃文秀駐村筆記中寫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樂。”20xx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遭遇突發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
時代楷模黃文秀的事跡優秀2
暴雨如注、電閃雷鳴,洶涌的洪水漫過道路,眼前是黑壓壓的模糊世界……這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白坭村第一村書記,30歲的壯族女干部黃文秀生前傳回的最后視頻。
來自廣西百色一個貧困家庭的女孩黃文秀,從石頭村里一路考入北京師范大學。20xx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她回到家鄉工作,響應號召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但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讓她30歲的年輕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
在黃文秀的駐村日記里,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她對工作的認真投入,對駐村百姓脫貧致富的期盼,對幫助村子發展電商,讓砂糖橘等土特產遠銷全國各地;
為了做好扶貧工作,黃文秀傾盡心力,克服困難把發展基層村莊的黨建水平作為突破口和抓手,強化村黨支部建設,強化黨員隊伍建設,強化思想政治建設,用實際行動和成果,提高人民群眾對黨的信賴程度。她積極鉆研和實踐,探索“黨建+產業”的發展路子,謀劃產業發展的路子,加強基礎設置建設,加強產業的推動發展,不斷提高貧困群對脫貧致富的思想意識和行動質量,凝聚力量,一起努力改變落后現狀。
駐村滿一年的她,汽車儀表盤上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她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跑完了長征,確因意外戛然而止。“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錚錚誓言,是扶貧干部們不忘的初心,黃文秀以生命赴使命,以忘我的.情懷燃燒出信仰的火光,她用短暫而優秀的一生詮釋了一名年輕干部的擔當和作為,詮釋了人生的價值和追求,是新時代以實際行動堅守共產黨初心的典范,是新時代牢記使命為民服務的榜樣。
向榜樣學習,不忘初心,每一名黨員都要永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時刻謹記為人民服務,在工作崗位中愛崗敬業,克己奉公,強化責任意識,同時,要以榜樣為力量,牢記為人民謀幸福的使命,牢記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富裕的偉大使命。
生命寬度更有價值。一個人的一生也許很漫長,之于人類歷史長河而言,卻是極為短暫的。有的人渾渾噩噩過完一輩子,有的人勤勤懇懇干了一生,無疑,勤奮者的人生更加絢爛。作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就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就是要沉下心來干工作,心無旁騖地鉆業務,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鐵、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撐得住,關鍵時刻頂得住,扛得起重活,打得了硬仗,經得住磨難。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的要義深刻領會并認真踐行。
時代楷模黃文秀的事跡優秀3
她放棄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決定回到革命老區百色,在自己接受教育資助走出大山的貧困家鄉繼續追夢;
她毅然接受組織安排的任務,奔赴偏遠的貧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將扶貧當作自己“心中的長征”,帶動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
她忍痛告別患癌癥剛做完手術的父親,深夜冒雨奔向受災群眾,不幸在途中被突發的山洪奪走了寶貴的生命……
黃文秀,壯族,廣西百色市委宣傳部干部、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這個4月18日剛過完30歲生日的姑娘,將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用短暫的一生書寫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壯鄉內外,人們深情緬懷這位年輕的第一書記。
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追授黃文秀為“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
雙腳走在泥土里:將扶貧當作“心中的長征”
進入雨季的百色,暴雨說來就來。距離百色市區160多公里的樂業縣至今未通高速公路,一逢大雨,蜿蜒的山路更加危險難行。
這條路,年輕的黃文秀走了很多遍。20xx年,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的她毅然返鄉,作為優秀選調生進入百色市委宣傳部工作。20xx年3月26日,黃文秀響應組織號召,到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
百色市委宣傳部干部科科長何小燕回憶起黃文秀淚流滿面:“去年單位就駐村工作征求她意見時,她毫不猶豫答應了。她父親患癌癥病重的事也沒提,當時我們都不知道�!�
石山林立的百坭村是個深度貧困村,全村472戶中有貧困戶195戶,且全村11個自然屯位置分散,多個屯距村部都在10公里以上。
為了能盡快進入工作狀態,出發前的黃文秀總是往有駐村經歷的同事那里跑,請教工作經驗和方法。
然而,初到村里,她還是碰了“釘子”。
“我們這里窮了那么多年,真的能脫貧嗎?”“你一個女娃,能行嗎?”一些村民議論紛紛。黃文秀一開口就是普通話,她走村串戶訪問貧困戶,有的村民甚至不讓她進門,好不容易進去了,打開筆記本想記錄點什么,群眾卻不愿多說。
“她那時壓力很大,但沒有聽到她叫苦抱怨。”新化鎮脫貧攻堅工作隊分隊長周潔記得去年的情景,“她背起包就扎了下去,白天遍訪貧困戶,分析致貧原因,晚上與‘村兩委’研究脫貧對策,夜深了,一個人孤零零住在村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
為了拉近與群眾的感情,黃文秀到了村民家不再直接問東問西,而是脫下外套,要么幫助掃院子,要么到地里做農活,幫他們摘砂糖橘、收玉米、種油茶等等,一邊干農活一邊商量脫貧之計。
黃文秀熱情陽光的性格和樸實的作風打動了村里的父老鄉親,群眾很快就接納了她。有的老人開玩笑說:“你這個女娃娃還真的很能‘纏’哩!”
“我的方言進步了,可以和貧困戶用桂柳話交流了。”
“貧困戶住房和飲用水問題都達標了,十分開心�!�
“貧困戶黃仕京的兩個孩子都在讀大學,幫他們申請了‘雨露計劃’。老人家激動得哭了,說這一切都感謝黨,讓我無比動容�!�
……
——在扶貧日記里,黃文秀記錄了自己的進步,也記錄了貧困山村點點滴滴的變化。她還繪制了百坭村“貧困戶分布圖”,每一戶的住址、家庭情況都記得一清二楚。
山路太遠,她常常要去鎮里、縣城開會,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黃文秀將私家車開到村里當工作用車。到今年3月26日,駐村一年間汽車行駛里程2.5萬公里,當天她發了一個微信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
6月16日,黃文秀利用周末回家看望做完第二次手術的父親后,就急著返回百坭村。病床上的父親忍不住擔心,“文秀,天氣預報說晚上有暴雨,現在開車回村里不安全,明早再回吧?”“正因為有暴雨更得趕回去,怕村里受災,我馬上得走了�!泵鎸Ω赣H的挽留,黃文秀叮囑了一句“按時吃藥”后,啟程回村。
看著雨勢越來越大,黃文秀心急如焚,在途中不斷關注著村里的災情和群眾的安危。
一路風雨,一路艱辛。在她最后用手機拍攝的`視頻里,山路上電閃雷鳴,暴雨如注,洪水淹沒路面。危險正在靠近,但黃文秀選擇向著自己牽掛的群眾前進。
心中裝著群眾:村民用熱淚給了答案
20xx年底,百坭村貧困發生率22.88%,目前貧困發生率已下降到2.71%。這一年多的時間內,在年輕的第一書記帶領下,這個邊遠的貧困村究竟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村民用熱淚給了答案。
在者樂屯,53歲的壯族漢子韋乃情說起黃文秀,馬上紅了眼眶。“前幾天黃書記還來我家取走我孫子的住院報銷材料,現在錢到賬了,她卻再也回不來了�!�
聽到消息后,貧困戶班氏會當晚整夜無眠�!皾M腦子都是她的笑臉,她幫我申請低保的情景,到醫院看我兒子的情景�!�
為了解決道路對村里發展的制約,黃文秀實地勘查,帶著村干部和群眾做方案、拿對策,積極申請、推進項目。
為了解決山里缺產業問題,她帶領村干部和群眾學經驗、找路子,立足當地資源,大力發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產業。
為了打開銷售渠道,黃文秀帶著全村發展電商,僅砂糖橘去年在電商上就銷售20000多公斤,銷售額22萬元。
為了解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問題,黃文秀帶著大家修建蓄水池、渡槽……
百坭村駐村工作隊員黃韋程記不清黃文秀在村里熬了多少夜�!八恢碧嵝盐覀�,要時刻把群眾的困難放在心里,把工作做在前面�!�
如今,百坭村道路通了,產業旺了,用水方便了,山上果實累累,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整村脫貧指日可待,而斯人已去。
面對記者,村委會主任班智華幾度哽咽�!拔男闶且粋非常好的第一書記,為村里做得太多。”
韋乃情說:“真希望文秀書記能看到我們今后越來越好的日子,可是她看不到了�!�
初心不改:青春為黨旗增光
6月22日上午,在百色市殯儀館,黃文秀同志的骨灰安放在鮮花翠柏叢中,上面覆蓋著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在現場人們眼含淚水,網絡上一條條深情緬懷的留言,記錄著黃文秀短暫卻光輝的一生。
走訪中,人們用一段又一段回憶,勾勒出一名年輕共產黨員的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
此前很少有人知道,在這個愛笑的姑娘背后,是才脫貧的家庭。當年因家境貧困,她曾得到教育扶貧資助,感恩在心。20xx年讀大學本科時,表現優異的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碩士畢業后,面對多種就業選擇,父親的一席話讓黃文秀投入故鄉脫貧事業的決心更加堅定:“你入了黨,要為黨工作,回到家鄉做一個干干凈凈的人民公仆�!�
貧困戶黃仕京記得自己曾問過黃文秀:“你是從北京畢業的研究生,為什么到我們這么邊遠的農村工作?”黃文秀回答,百色是脫貧的主戰場之一,我沒有理由不回來,我們黨是切實為群眾謀發展謀福利的黨,怎么能不響應黨的號召呢?老人聽罷肅然起敬。
了解黃文秀情況的親友知道,黃文秀事業心太強,總擔心工作做不到位,連終身大事都沒有顧上。她對關心她婚戀問題的同學和朋友說,等脫貧攻堅任務完成以后再說。
“是黨培養了她,黃文秀的姐姐黃愛娟說,妹妹雖工作忙常不能回家,其實內心非常關愛家人。上學時,她勤工儉學掙錢接父親去北京圓了老人家“看看天安門”的愿望;她給患先天性心臟病的母親送了一個禮物,那是一只刻著“女兒愛你”四個字的銀手鐲。
黃文秀是一個好學生、好同事、好女兒、好妹妹,更是一名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堅守初心、擔當使命的共產黨員。她生前曾說:“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有信心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黃文秀把群眾的利益看得最重,把自己的責任看得最重,她的事跡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
記者在黃文秀的宿舍看到,書桌上除了成堆的扶貧工作材料,還有她的書法和繪畫習作,一幅是父親背著女兒的素描稿,另一幅是水彩畫:向日葵正燦爛地開放……
時代楷模黃文秀的事跡優秀4
近日,以全國優秀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同志為原型改編創作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在央視一套熱播。她的動人故事,深深地震撼著我,在黃文秀短暫的一路旅途中,她寸草銜結,在基層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她一心為民,在工作中與群眾將心比心,打成一片;她奮勇當先,在脫貧攻堅戰中堅守崗位、恪盡職守,用青春和生命踐行了為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她以感恩為“犁”耕鋤“希望的田野”。央視《感動中國》欄目組給黃文秀的頒獎詞這樣寫道:“有些人從山里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里回來,卻再沒有離開�!背錾趶V西百色的黃文秀,2016年研究生畢業后毅然決然回到家鄉,2018年3月,她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黃文秀短暫的人生中有很多次出發。她從鄉村出發去山西、北京讀書,改變了她的人生。但在前進的道路上,她依然不忘家鄉“哺育”的恩情,雖經歷“萬水千山”,卻依然不忘來時路,所以她的出發是往返的,她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選擇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她的情感一直貼著養育她的土地和人民,不離不棄。在脫貧攻堅這場戰斗中,她本著“不忘本”“不忘恩”的初心,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用短暫的一生來回報故鄉的養育恩情。
心系群眾、銳意進取。
她以真心為“種”播撒“豐收的希望”。黃文秀在她日記中寫道:“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2015年,百坭村尚有103戶沒有脫貧,貧困發生率達22.88%。如何精準施策、順利脫貧?她白天遍訪貧困戶,晚上與村“兩委”研究脫貧對策。村屯分散,山路太遠,她選擇吃住在村。駐村兩個月,她走遍全村貧困戶,在扶貧日記里繪制了百坭村“民情地圖”,在她的帶領下,百坭村2000多畝砂糖橘爆火大賣,八角、板栗、獼猴桃等特色產業百花齊放。她不怕苦、不怕累,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堅持在百坭村豐收的田野上,承載著的是她那顆赤子之心,群眾臉上綻放的笑顏,更是黃文秀傾力奉獻、苦干實干的真實注腳。
生命不止、奮斗不息。
她以擔當為“肥”滋育“青春的花朵”。她說,“扶貧之路只有前進沒有退路,只要確定了就義無反顧”。2019年6月,她利用周末的時間回家看望重病的父親,天氣突變,突降暴雨,她惦記村里的防汛抗洪工作,便急著返回百坭村,最后被那場山洪奪走了年輕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走在扶貧的路上。一個人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可以做很多事情,黃文秀恰恰選擇了最基層的脫貧攻堅事業。在百坭村,不懂方言、年齡較小、經驗不足都是她前進的“攔路虎”,但是她沒有絲毫害怕,為了見證黨和國家越來越好,為了不辜負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她選擇了實干與拼搏。那本厚厚的駐村日記,是她為青春寫下的與眾不同的答案。在脫貧攻堅戰中,她發揚釘釘子精神,立足崗位,咬定目標不放,鍥而不舍,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奮斗精神,以實干拼搏為“肥”滋育出新時代的“青春的花朵”,讓自己的青春在不懈奮斗中綻放出“別樣芳華”。
時代楷模黃文秀的事跡優秀5
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6月17日凌晨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職。這名將3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的駐村第一書記,受到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懷。黃文秀的先進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熱烈反響,看完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發布會,我深受感動。黃文秀同志是在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涌現出來的時代楷模和先鋒模范,是用生命堅守初心使命的優秀青年共產黨員,是所有駐村工作隊員學習的榜樣。
人生有很多選擇,在面對選擇時,不同的人會作出不同的決定,走向不同的人生軌跡。黃文秀同志碩士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奮斗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面對百坭村這個貧困村,她沒有想到退縮,而是真心實意地想為老百姓干實事。她時刻牢記黨的囑托,立下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誓言。黃文秀同志事跡讓我看到了一位優秀第一書記、優秀共產黨員的擔當和奉獻,這激勵著我在扶貧任務上要勤于實踐、不斷奮斗,肩負起這要立足工作職責,在察民情、聽民聲、匯民意、解民憂上下功夫,深入到群眾中,了解群眾真正所需所盼所求,切實在聯系群眾中找到工作的切入點和落腳點,把工作做細、做深、做到實處。
長期幾個星期不回家,一年二萬五千公里的里程數,動用自己各種資源千方百計推動村里發展,直至生命最后時刻還始終牽掛著村里災情,這些日常點滴讓大家真實地看到了脫貧攻堅一線無私奉獻、全力以赴的`“第一書記”。脫貧攻堅以來,像黃文秀一樣把年輕的生命定格的扶貧路上的基層干部很多,他們為了黨的扶貧事業,用生命詮釋對黨絕對忠誠,樹立了扶貧路上的豐碑。
100年前的1919,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李大釗曾寫下詩篇“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100年后的20xx,黃文秀說“做人要有價值,不能光為自己活,還要為民族活、為國家活”。黃文秀同志的在平時的駐村工作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獲得村民支持的唯一辦法就是始終保持為民情懷,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把村民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來辦。
如今,脫貧攻堅戰已進入到最后的緊要關頭,在這樣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為自己是脫貧攻堅戰線中的一員而感到驕傲。作為一名和黃文秀同志有著同樣身份的駐村第一書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心系人民,扎根基層,自覺肩負起歷史賦予的偉大使命,積極投身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沉下身子抓落實、耐住性子謀發展,全心全意為村民辦實事好事,努力在平凡的崗位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力量。
時代楷模黃文秀的事跡優秀6
一、一心為民,敢于擔當時代使命
榜樣力量催人奮進。觀看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對我觸動很大,她放棄大城市的優越工作機會,義無反顧地來到農村,甘愿把自己的青春和熱情奉獻給農村,一心想要改變當地農村的落后面貌。她時刻牢記黨的囑托,傳承紅色傳統,立下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她自覺踐行黨的宗旨,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裝在心間,帶領群眾發展多種產業,為村民脫貧致富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
二、腳踏實地,干事創業為民謀利
榜樣力量促人實干。黃文秀同志回到家鄉真正踐行了為民謀利的初心,干在實處,積極改善村里基礎設施,在關鍵時刻沖得上前,踏實做事,帶領百姓脫貧致富。同樣作為一名第一書記,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深知基層工作的不易,在工作中要學習她扎根基層、心系群眾,學習她胸懷大愛、無私奉獻,學習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真真正正干實事、全心全意為民解難題,真正將工作做到滿足百姓的美好需求上來,切實為民謀利。
三、守牢初心,做好住村幫包工作
榜樣力量踐行為民初心。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在工作中撲下身、扎下根,和群眾打成一片,謀劃發展致富路,勤走動,多跑路,爭扶持,牽好村與派出單位這根線,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困難。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積極幫助幫包村解決村級班子建設的問題,努力提升兩委班子凝聚力、向心力;同時,大力發展養殖業,以養殖業為龍頭達到集體增實力、農戶增收益和產業增效益的有機統一,實現村集體和農戶的共贏。
向黃文秀同志學習,就要學習她甘于奉獻、勇于實干的精神。作為住村第一書記,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在平凡崗位上努力實現人生價值,努力把幫包村建設成富裕、美麗的新農村。
時代楷模黃文秀的事跡優秀7
近日,他強調,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我們一定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一書記”黃文秀在從百色返回樂業的途中遭遇洪水,不幸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將30歲的青春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對于人生而言,30歲正是擺脫稚氣、心懷壯志、舒展才華的黃金時節,而黃文秀義無反顧放棄城市的繁華,選擇將青春安放在扶貧一線,帶著為家鄉群眾謀幸福的初心,為村莊發展和百姓致富揮灑汗水、釋放激情,扶貧路上的一言一行、點點滴滴都鐫刻出初心的印記。
人生往往于無聲處聽驚雷,我們惋惜黃文秀的不幸離去,更感慨有一種力量溫暖了我們跋涉的腳步,這種力量不永不凋零的初心猶如點亮迷茫的方向燈,當青春與初心相遇,在歷經坎坷艱辛、風雨洗禮后,我們依舊擁抱初心的起點與棲所,造就出更加成熟和堅定的自我,不負年華韶關、似水流年。對于年輕干部而言,從黃文秀事跡中應學會聆聽初心的`召喚、感悟初心的力量,在基層的摔打中尋找一份屬于自己的堅守,在為群眾的無私付出中定格最絢爛的年華。
青春可以放飛夢想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心在哪里安放,青春就在哪里綻放。我們要向黃文秀那樣,一路風雨艱辛,毅然選擇向著自己的初心前進。
心之越堅,行之越遠。堅守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斷擦拭自己的堅守和初心,靠著理想信念指引導航,通過持之以恒的付出成就一番無悔的事業。黃文秀研究生畢業,身為黨員的她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毅然選擇回到家鄉投身脫貧事業,來到了偏遠的農村山區駐村工作。環境的艱苦沒有讓她望而卻步,學方言、解民憂、促發展,脫貧的“長征”路上留下她執著篤行的身影,讓人體悟到什么叫“最是堅守動人心”,也鼓勵著年輕干部不囿于一時環境的掣肘,保持澎湃的熱情、向上的沖勁、原初的本真,勇于向上攀登,做時代的“勁草”與“真金”,以青春之我鐫刻無悔初心。
時代楷模黃文秀的事跡優秀8
黃文秀作為一個普通黨員、一個駐村第一書記、一個市級機關工作人員,其因公殉職之后被駐村干部群眾、單位同事、所讀大學師生、家人以及全黨、全社會的普遍關注、高度評價、由衷佩服、深情緬懷,被授予各級各類崇高榮譽。所以如此,是因為黃文秀同志具有如下令人感佩之處。
�。ㄒ唬⿲h忠誠,政治堅定
政治上的清醒堅定,是對一個黨員、一個領導干部的基本要求,是一個黨員、一個領導干部健康成長、有所作為的根本保證。政治上的清醒堅定集中、突出表現為對黨忠誠。黃文秀同志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由于家境貧寒,她是在黨和政府的關懷資助下得以完成學業,她的家庭是在黨和政府的關懷資助下得以如期脫貧。因此,她對黨心存感激、無比熱愛、熱切向往,以至大學就讀期間堅決加入黨,以示對黨的堅定信念。在駐村工作期間,她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脫貧攻堅以及其他決策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進而確保駐村脫貧攻堅以及其他工作的推進、落實、完成。
�。ǘ├硐脒h大,具有境界
一個人要有境界,一個黨員、一個領導干部更要有境界。一個人沒有境界,不可能有遠大出息,不可能獲得人們的崇尚尊敬;一個黨員、一個領導干部沒有境界,不可能成其為黨員和領導干部,不可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持續不懈努力奮斗,不可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歡迎、擁戴和支持。具有遠大理想,是具有境界的根本表現和標志。黃文秀同志就是具有遠大理想的人。黃文秀同志自小家境貧寒,經歷飽嘗了人生的貧寒痛苦,很希望、很期盼通過奮斗改變家庭現狀、追求美好生活。黃文秀同志的不同之處、不平凡之處,在于她不滿足、不陶醉、不停留于追求個人人生目標、人生理想,而是把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人民命運緊密結合,通過致力改變國家民族人民命運去改變個人命運。她曾經說過,一個人要活得有價值,不能光為自己活著,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黃文秀同志從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以后,原本可以留在北京或其他大城市從事待遇優厚工作,最終還是毅然選擇考取廣西選調生,返回家鄉百色市工作,矢志為改變家鄉面貌作出貢獻。矢志為改變家鄉面貌作出貢獻,這就是黃文秀同志作為一個黨員、一個駐村第一書記、一個市級機關工作人員的初心和使命。正是因為胸懷上述遠大理想和初心使命,黃文秀同志在家鄉市級機關工作以及駐村工作中,才能不斷迎難而上、勇往直前、開拓進取,取得明顯成效、驕人業績,受到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廣大干部群眾的高度肯定和由衷稱贊。
�。ㄈ⿶蹗従礃I,不甘平庸
一個人要有事業心、進取心,一個黨員、一個領導干部更要有事業心、進取心。一個人缺乏事業心、進取心,必將陷于平庸、碌碌無為;一個黨員、一個領導干部缺乏事業心、進取心,不僅自身陷于平庸、碌碌無為,還會損害黨的形象、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影響黨的事業發展。黃文秀同志不論作為學子還是參加工作,都愛崗敬業,具有強烈的事業心、進取心,因而都不甘平庸、不甘落后,位居先進優秀行列。作為學子,她熱愛學習,肯下勤奮刻苦之功,從而學業優秀,得過無數榮譽獎勵;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她把駐村工作不是當作走走過場、鍍鍍金,而是胸懷強烈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決心駐村期間改變全村面貌以及使群眾脫貧致富,以至立下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當初她是這樣立下志愿、下定決心的,最終她也努力去實現這樣的志愿和決心。駐村一年多,在她的帶領下,經過全村干部群眾的共同奮斗,全村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以及群眾脫貧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發生了很大變化,獲得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肯定,提升了群眾滿意度。
(四)公而忘私,甘于奉獻
公而忘私、甘于奉獻,是一個黨員具有境界的一個重要表現和標志,是一個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一個重要要求和必要表現。黃文秀同志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原本可以留在北京或其他大城市從事條件好、待遇優越的工作,最終返回家鄉工作。這意味著她必將失去良好的工作環境、優越的收入待遇、寬裕的物質生活。然而,為了返回家鄉工作,以回報家鄉、建設家鄉,她還是毅然放棄個人利益。在組織上安排她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之前,她父母年老患病需要照顧,她年紀漸大需抓緊解決個人問題,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個人問題需解決。一旦組織上決定她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愉快堅決服從組織安排,把面臨個人問題完全淡化忘掉,絲毫不向組織上強調提出。為了黨的扶貧事業,她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這是她對黨和人民的最大奉獻。
�。ㄎ澹﹫砸悴磺峦鼻�
一個人、一個黨員、一個領導干部在前進道路上,在實現夢想、初心、使命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輕而易舉,難免遭遇面臨各種困難、阻力、風險、挑戰、曲折。這就需要培養具有堅毅不屈、勇往直前的寶貴特質和優良作風。頑強不屈、勇往直前,由初心使命決定,又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及實現夢想的必然要求、重要保證。駐村工作之初,由于黃文秀同志給人以瘦小、文弱、秀氣的印象,絕大部分村干和群眾都陷于“以貌取人”的思維定勢,質疑她擔當駐村第一書記的能力、初衷、決心,因而都不愿意配合支持她的工作。對上門走訪調研開展工作的黃文秀同志,有的群眾干脆閉門不見、躲得遠遠的,有的就是見著了也不屑不愿溝通、多談情況想法,有的甚至當面講風涼話、不給好臉色。面對村干和群眾的質疑、不信任、不配合,面對駐村工作的開局之難,盡管毫無思想準備、出乎意料之外,盡管深受委屈打擊,但黃文秀同志沒有絲毫畏難退縮之意,反而更激發堅定她搞好駐村工作的初衷、意志和決心。她在虛心求教問計所駐村老支書的基礎上,采取軟磨硬纏、主動幫干農活、打親情牌等方式手段,拉近與群眾距離、消除群眾疑慮、培養與群眾感情,最終獲得了群眾的接納信任和配合支持。
�。┥顟迅卸�,懂得回報
我國自古就崇尚追求“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道德情懷和優良傳統。一個人、一個黨員、一個領導干部不深懷感恩、懂得回報,甚至以怨報德、以仇報恩,那就有背道德、有背情義、有背天理,進而無以立足家庭、無以立足社會、無以立足黨。一個人必須深懷感恩、懂得回報,一個黨員、一個領導干部就更必須深懷感恩、懂得回報。黃文秀同志就是一個深懷感恩、懂得回報的楷模和典范。黃文秀同志子妹三人,作為在農村務農的父母把他們養育成人實屬非易,付出了許多辛勞和代價,對此她深切感知、一輩念懷、總欲報答。黃文秀同志自小就深知父母的辛勞不易、體諒家庭的貧寒困苦,生活上不提過多過高要求,崇尚節儉樸當讀研究生以及參加工作之后,隨著父母年事愈高以及具有一定經濟能力,她對父母的關心照顧、孝敬報答更全面、更細心、更溫馨。黃文秀同志對內深懷父母養育之恩,真誠極力予以回報,對外深懷黨、政府、社會幫助脫貧、資助就學之恩,真誠極力予以回報。她不留戀北京以及其他大城市,毅然返回家鄉工作,就是對黨、政府、社會之恩的最好回報。
【時代楷模黃文秀的事跡優秀】相關文章:
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事跡09-02
學習時代楷模黃文秀先進事跡04-12
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事跡10篇(經典)09-02
學習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心得11-29
[實用]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事跡10篇09-02
黃文秀事跡10-04
黃文秀典型事跡06-21
黃文秀事跡簡介07-04
黃文秀的事跡簡介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