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集合7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作文 篇1
轉眼間,春節已經過完,再過3個月,就是端午節了。想一想去年的端午節,真的很期待。
端午節,又稱“端陽”“重午”等。相傳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日子,到了端午節,人們就用粽子等方式來祭祀屈原。
端午節在農歷的五月初五。大約在初二或初三人們就開始籌備過節所需的用品,做粽子的棕葉,肉餡……
到了端午節,早上人們就去包粽子,包粽子是很難的.。包完了粽子,還得把粽子拿去煮。真是麻煩。
差不多到了中午的時候,人們就通通祭祀祖先,祭祀品最多的就是粽子。
吃完了粽子,人們就都去看賽龍舟。這時到處鑼鼓喧天,彩旗飄揚,龍舟賽開始了,一條條龍船在大江里游,龍船各種各樣,五顏六色,有黃色的,粽色的,紅色的,藍色的……比賽開始了,賽龍舟的人都用盡了全力劃船,都想爭奪第一名,大江兩岸人山人海,觀眾在岸邊大喊大叫,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他們在為船隊加油;聽奶奶說,每年舉行龍船賽是我們潮州人的民俗文化,它是潮州人民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象征。這樣的龍舟賽既好看又有意義,真讓人喜歡至極。
端午節還有三個月就到了,大家都來看我們家鄉的賽龍舟哦!
這就是我記憶里的端午節,同學們,你們記憶里的端午節又是怎樣的呢?美滿的,還是……
端午節作文 篇2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粽葉飄香,而且我是最喜歡吃粽子的,看到家里包了那么多的粽子,所以我更加開心了。在吃粽子是爸爸告訴我端午節的來歷和為什么吃粽子的原因。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因為屈原是在農歷5月5日投河死的,所以后人為了紀念屈原就把農歷5月5日這一天就作為紀念日,稱作端午節。因為屈原是投河死的,當時的人們怕河里的魚蝦吃屈原的尸體,所以包了好多粽子扔到河里給魚蝦吃,久而久之人們慢慢地就把粽子給自己吃了。
端午節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懊慨斘页疬@首兒歌,便仿佛聞到了粽子的香味。
你知道粽子的來歷嗎?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傳說他在楚國的戰爭時期因為救國無望,所以他跳江自殺。他跳江自殺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午,從此也就定為端午節。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把粽子投入江中,生怕屈原的身體被魚蝦等海里的動物吃掉,F在,雖然我們不扔了,但人們卻永遠記住他的。
每到這時候,媽媽總會扎一把艾草合倒掛到我的床前,傳說這樣小孩會一個夏天不會出痱子。
端午節是一個令人回味無窮的節日。
端午節作文 篇4
端午節少不了的一項活動就是劃龍舟,很多人都會趁熱鬧,頂著烈日看這一年一度的賽龍舟盛況,其實賽龍舟的習俗早在先秦就已經有記載。而且賽況并不亞于現代的龍舟的比賽。
龍舟一詞,最早見于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于大沼!鳖A《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與拋蹤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肚G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侨,競渡,競采雜藥!
此后,歷代詩賦、筆記、志書等記載競渡就數不勝數了。龍舟,與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如廣州黃埔、郊區一帶龍船,長33米,路上有100人,橈手約 80人。南寧龍舟長20多米,每船約五六十人。湖南汨羅市龍舟則長16—22米,撓手24—48人。福建福州龍舟長18米,撓手32人。龍船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扎、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并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閩、臺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于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而湖南汨羅市,競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布于龍頭上,再安龍頭于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祭屈原之俗,在《隋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云!碧苿⒂礤a《競渡曲》自注:“競渡始于武陵,及今舉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義!笨梢妰珊貐^,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當地人民也曾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又如浙江地區,是以龍舟競渡紀念曹娥。《后漢書·列女傳》中載,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間則傳說她下江尋找父尸。
浙江地區多祭祀之,《點石齋畫報·虔祀曹娥》即描繪會稽地區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清嘉錄》中記吳地(江蘇一帶)競渡,是源于紀念伍子胥,蘇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舊習,并于水上舉行競渡以示紀念。另外還有廣西的紀念馬援、福州的紀念閻王王審知等儀式。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無非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劃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競渡開始時,氣氛十分熱烈。唐代詩人張建封《競渡歌》:“……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端午節作文 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彪S著孩子們歡快的笑聲,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
啊!粽子蒸好了!咦?雄黃酒也釀好了。遠處,吶喊聲,鞭炮聲響成一團,猜猜他們在干什么?嘻嘻!量你也猜不出來,那是在賽龍舟哩!賽龍舟是為了撈救愛國大詩人屈原,撒白糖扔粽子是因為魚蝦們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體。
講了這么多關于屈原的.事,你知道屈原是為什么投江自殺的嗎?其實,秦國與楚國實力相當,秦國想讓楚國歸順于自己,使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強大,便用金錢買走了楚王的手下,并讓他勸楚王投降。終于,楚王無可奈何,只好被迫投降,可屈原反對投降,自己也不能為國家做出貢獻,只好投汨羅江自刎了。
如果想知道更多資料的話,那就上網查查吧!
端午節作文 篇6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河南南陽,家鄉有獨特的端午習俗,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喝雄黃酒,還有熱鬧的龍舟比賽。
每到端午節,最有意思的是包粽子。媽媽會提前準備好粽葉和材料,我們自己動手包粽子,包粽子也不容易,看著媽媽熟練地包著粽子,我也想動手包一個,我拿了一個粽葉,放點米和紅棗,拿著繩子綁呀綁,費了好大勁才包好一個,雖然沒媽媽包的好看,但這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還是很高興。
每到端午節的早上,我會早早的起床,用媽媽提前準備的水洗洗臉,據說這水頭天晚上已被嫦娥下了藥,洗過臉后一年都不會得病。
餐桌上早已擺滿了熱氣騰騰的粽子、雞蛋、鴨蛋、大蒜等,我趕緊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
這就是家鄉的端午節,給我帶來了許多喜悅和歡樂,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7
“端午節,艷陽照,家家門上插艾蒿。掛絲線,戴香包,娃娃樂得蹦又跳。吃粽子,劃龍船,紀念屈原永記牢!币荒暌淮蔚亩宋绻澯值搅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的楚國詩人——屈原。除此之外,也有著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人的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叫做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具有賽龍舟、掛艾草與菖蒲、端午食粽等習俗。
傳說,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但卻被奸人所害,慘遭流放。隨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始終不忍舍棄祖國的屈原選擇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投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卻沒能將其救起。為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了“龍舟競賽”。
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這是為了讓魚蝦吃飽,而不會啃食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而且在端午節的時候不能和別人說“端午節快樂”,只能說“端午節安康”因為端午節是一個祭祀的節日,并且五月五在古時候是一個惡日,因此用“快樂”來作為端午節的祝福是不恰當的。
周三晚上我寫完作業,媽媽就帶著我和妹妹去超市買包粽子的材料。晚上媽媽拌好了餡,準備早上在包粽子。
一大早我就聽見了外面有腳步聲,我出去一看,所有人都在包粽子。我收拾好了,就讓媽媽教我包粽子,媽媽對我說:“首先,要選兩片大小像同的粽葉,把粽葉折成一個圓錐形;放進淘好的糯米,再放進調好的料,再蓋上糯米。再用凸出來的竹葉向下折蓋住糯米,用手捏住中間。然后用麻繩扎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完媽媽包粽子我也逐漸的摸索中熟練,我包了8個粽子。
粽子的味道美極了。箬葉散發著清香,咬一口餡子,甜而不膩。它既是驅邪消暑的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
每逢端午節,人們用吃粽子的形式來緬懷這位偉大的詩人,傳頌他那偉大的愛國主義懷。
【端午節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04-20
悠悠端午節_端午節作文03-25
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推薦)10-25
端午節的作文04-21
端午節作文04-22
端午節作文04-23
端午節作文04-23
端午節作文04-24
端午節的作文04-24
端午節的作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