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精選19篇)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圣”之稱,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下面給大家分享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歡迎閱讀!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1
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子,官至黃門侍郎。性愛竹,嘗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邪!”。《晉書·王徽之傳》里記載著一則他“雪夜訪戴”故事,歷來為文人所稱道。
王徽之在山陰縣住的時候,一天晚上突降大雪。他看到皚皚白雪心生感慨,立刻叫下人斟了酒來,一個人在屋里躑躅彷徨,吟誦左思的《招隱詩》。忽然,王徽之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戴逵。戴逵(?~396年):字安道,東晉學者,著《釋疑論》反對佛家因果報應說,擅雕塑、書、畫、鼓琴。屢征不仕,《晉書》卷94有傳。戴逵當時在剡縣,離王徽之那里還有很遠的距離。王徽之根本就不管這些,他命令下人備船,深夜冒雪向剡縣前進。
經過一個晚上的'水陸跋涉,第二天早晨來到剡縣。到了戴逵家門前,王徽之突然停住了,他告訴下人,不和戴逵見面了,原道回到。下人很是不解,就問他原故。王徽之說:“我本來是乘興而來,興盡而返,見不見戴逵根本就無所謂。”
王徽之的行徑,任性隨意,曠達通脫,顯示出魏晉時期,名士們任性適情的生活態度。不失清高和風雅,因而“雪夜清興”之事歷來很為后人稱道。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2
王右軍的字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出眾,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當過右軍將軍(人們也稱他王右軍)。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經過勤學苦練,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么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著急。
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么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
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
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3
鵝
許多藝術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
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后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了一批品種好的`鵝。
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里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閑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
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看,簡直舍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
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
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4
吃餃子
一天,王羲之路過集市,見一家餃子鋪門口,人聲喧嚷,熱鬧非常。尤其是門旁的那兩幅對聯,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寫著“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十個字,橫匾上寫的是“鴨兒餃子鋪”。但是字卻寫得呆板無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罷,心中暗想:這樣的賴字,也配寫匾?又一琢磨:“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好家伙!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買賣,竟能如此夸口?
走近一瞧,見鋪內有口開水大鍋,設在一道矮墻旁邊。包好的白面餃子,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鳥,一個接一個地越墻飛來,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滾沸的大鍋。一鍋下滿,不用招呼,“小鳥”就停飛了。等到這鍋餃子煮好,撈完,“小鳥”又排隊一樣飛來,準確無誤。
王羲之十分驚奇,就順手掏出一些散碎銀兩,要了一大碗餃子,然后坐下。這時他才發現,餃子個個玲瓏精巧,好象浮水嬉戲的.鴨兒,真是巧奪天工的奇貨!他用筷子將餃子夾起,慢慢地送到嘴邊,輕輕地咬了一口。頓時,清香撲鼻,鮮美滿口。不知不覺間,把那一大碗餃子,全吞到了肚里。
一頓飽餐之后,王羲之對自己說:這鴨兒餃子果然不錯!只是門口那副對聯的字寫得太差,與這美味餃子實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機會為他們另寫一副對聯,也不辜負我來此一場——想到這里,他便問店伙計:“請問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計用手指著矮墻說:“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墻后。”
王羲之繞過矮墻,見一白發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個人搟餃子皮,又包餃子餡,轉眼即成,動作麻利極了。更令人驚奇的是,包完之后,白發老太婆便隨手將餃子向矮墻那邊拋去,鴨兒餃子便一個一個依次越墻而過。
老人的高超技藝,使王羲之驚嘆不止。他趕忙上前問道:“老人家,象您這深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老人答道:“不瞞你說,熟練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
聽了這話,王羲之沉默了一會,好象在品嘗這句話的滋味。然后又問:“您的手藝這樣高超,為什么門口的對子,不請人寫得好一點呢?”
老人氣鼓鼓地說;“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請,只是不好請啊!有的人寫字剛有了點名氣,就眼睛向上,哪里肯為我們老百姓寫字。其實,照我看,他們寫字的功夫,還不如我這扔餃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聽了,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羞愧難當。于是,他特意寫了一副對聯,恭恭敬敬地送給了這位老人。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5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鍥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于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書圣”。
王羲之出身于一個書法世家的門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
王羲之七歲那年,拜女書法家衛鑠為師學習書法。王羲之臨摹衛書一直到十二歲,雖已不錯,但自己卻總是覺得不滿意。因常聽老師講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使他對東漢“草圣”張芝的書法產生了欽羨之情,并決心以張芝的“臨池”故事來激勵自己。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后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于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王導與王敦十分器重羲之。當時陳留人阮裕名聲很大,做王敦的主簿。王敦曾對羲之說:“你是我們王家最優秀的子弟,你的成就應當不比阮主簿差。”阮裕也對王羲之有美譽,將其與王承、王悅并稱為“王氏三少”。周顗是當時人物品鑒的.專家,經他品評給予肯定的人物,身價倍增。十三歲那年,王羲之去拜見名士周顗。王羲之位次在眾人之末。周顗觀察王羲之后,覺得他是個奇異的人物。當時以牛心為貴,眾客人都還沒吃呢,周顗先割下一塊牛心,給王羲之先吃。于是王羲之名聲大噪,開始為世人所知。
為了練好書法,他每到一個地方,總是跋山涉水四下鈐拓歷代碑刻,積累了大量的書法資料。他在書房內,院子里,大門邊甚至廁所的外面,都擺著凳子,安放好筆,墨,紙,硯,每想到一個結構好的字,就馬上寫到紙上。他在練字時,又凝眉苦思,以至廢寢忘食。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6
王羲之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叔父王導為司徒,伯父王敦為揚州刺史,叔祖父王澄為荊州刺史。他父親這一輩人都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所以他有很好的學習條件。
王羲之小時候少言寡語,誰也看不出他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但他熱愛學習,喜歡鉆研,遇事機智有心計。他7歲開始臨池學書,到10歲時,字寫得已很有水平,他的叔叔伯伯都十分喜歡他。
王羲之到了11歲,很想學一點關于書法方面的理論著作,用來指導自己。有一天,他在父親王曠的枕頭里發現了一本叫做《筆談》的書,講的都是有關寫字的方法。他高興得如獲至寶,便如醉如癡地學起來。正當他興趣正濃時,被父親發現了,問他:“為什么偷讀我枕中秘本?”王羲之只是望著父親傻笑。母親從旁插話道:“他恐怕是在揣摩用筆的方法吧!”父親說:“你現在年齡太小,等長大了,我自然會教給你讀。”
王羲之急不可待,不高興地說:“如果等我長大了才講究筆法,那不成了日暮之學,青春年華不就白白浪費了嗎?”王曠十分驚奇兒子的這番議論,認為兒子少有大志,應該從小好好培養,于是便將《筆談》的內容認認真真向王羲之作了講解。羲之有了扎實的臨摹功夫,又有了《筆談》的理論指導,幾個月的功夫,書法便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以后,他又拜當時的女書法家衛夫人為老師,在衛夫人的'悉心指導之下,練習書法,有了更長足的進步。王羲之跟衛夫人學了一個時期,書法已十分圓轉成熟。連衛夫人也不得不驚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孩子將來一定要超過我了!”
王羲之的書法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同他轉益多師,刻苦磨礪分不開。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7
王羲之寫春聯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有一年從山東老家移居到浙江紹興,此時正值年終歲尾,于是王羲之書寫了一付春聯,讓家人貼在大門兩側。對聯是:
“ 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 ”
可不料因為王羲之書法蓋世,為時人所景仰,此聯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訴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氣,又提筆寫了一付,讓家人再貼出去。這付寫的是:
“ 鶯啼北里,燕語南郊。 ”
誰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了春聯,惟獨自己家門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個辦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付,寫完后,讓家人先將對聯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張貼于門上: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夜間果然又有人來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見這付對聯寫得太不吉利。盡管王羲之是書法名家,可也不能將這付充滿兇險預言的對聯取走張掛啊。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即親自出門將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別貼好,此時已有不少人圍觀,大家一看,對聯變成:
“ 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
眾人看了,齊聲喝彩,拍掌稱妙。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8
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里洗毛筆和硯臺,后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叫做“墨池”。長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
有一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催著他吃,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的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著一個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
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眼睛還看著字的時候,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你要保重身體呀!你的字寫得很好了,為什么還要這樣苦練呢?” 王羲之抬起頭,回答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于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的新字體。大家都稱贊他寫的字像彩云那樣輕松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為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書法家之一。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9
王羲之天臺山拜師
王羲之在蘭亭修禊之前來到天臺山,被神奇秀麗的天臺山風景吸引住了,便在華頂住了下來。他盡情欣賞日出奇觀和云濤霧海,這些山光勝景使他的書法也得到潤色。他不停地練字,不停地洗筆洗硯,竟把一個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這樣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燈下練字,練呀練呀,白紙寫了一張又一張,鋪得滿地都是。夜深了他還逐個字逐個字細看著,思考著。對自己所寫的字,他還不滿足,又看又練,實在練得太疲倦了,握著筆伏在案上。忽然,一陣清風過處,一朵白云飄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鶴發銀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著他說:“你的字寫得不錯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一邊讓坐,一邊謙虛地回答。他見這位老人仔仔細細地觀看自己寫得字,便請教說:“老丈啊,請您多多指正。”
老人見王羲之一片誠心,說道:“你伸過手來。”
王羲之心里納悶,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見老人一本正經,不像開玩笑,便慢慢地伸了過去。老人接過筆,笑容可掬地說:“我看你誠心誠意學寫字,讓你領悟一個筆訣,日后自有作用。”老人說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寫了一個字,然后點點頭說:“你會更快進步起來的。”說罷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處?”只聽空中隱隱約約地傳來一聲:“天臺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個“永”字,他比呀劃呀,寫呀練呀,終于領悟了:橫豎勾,點撇捺,方塊字的筆劃和架子結構的訣竅,都體現在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筆訣!此后,王羲之練得更勤奮了,他的書法也更加灑脫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紹興,與文友在蘭亭歡聚時,揮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書法珍寶《蘭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臺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筆訣,誠心誠意地寫了一部《黃經洞》,放在山頂一個突兀峭險的巖洞里,后人就叫它“黃經洞”。今天,有些膽大的旅游者,還要爬上黃經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還藏著王羲之的《黃庭經》呢!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10
王羲之自七歲起練習書法。他勤奮好學,為了能夠融合百家之長,獨創一體,每天都坐在池子邊練字,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筆,天長日久竟將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據說王羲之任臨州太守時,村民在城西北處興建了一座“飛云閣”,請王羲之書寫橫額巨匾。王羲之在紙上寫了幾幅,都覺得不滿意。此后,王羲之廢寢忘食,專門練寫“飛云閣”三個字。一天,他練字入了神,忘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假思索地用饅頭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道。當家人發現時,已經是滿嘴墨黑了。
就這樣,三個月過去了。王羲之覺得將“飛云閣”三個字練得滿意了,便將字題寫在匾額上,后來刻字的'木匠師傅依字鐫刻,發現墨跡竟然印到木板里有三分之深。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11
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當時,有一位大官,名叫郗鑒,他是個很愛才的人,為了給女兒選擇一個合適的對象,郗老大人動了不少腦筋。后來,他打聽到王家子弟一個個相貌堂堂,才華出眾,就想縮小范圍,在這幾個青年人當中選擇一個做他的女婿。消息傳來,王家子弟一個個興奮而又緊張,他們早聽說郗小姐人品好,有才學,誰不想娶她作妻子呢?于是,一個個精心修飾一番,規規矩矩地坐在學堂里,表面上是看書,心兒早就飛了。
可是東邊書案上,有一個人卻與眾不同。只見他還象平常一樣隨便,好象壓根兒沒有這回事似的,仍在聚精會的地揮筆寫字。這天,天氣并不熱,可是這個青年人卻熱得解開了上衣,露出了肚皮,也許是早上沒來得及吃飯吧,他一邊寫字,一邊抓起冷饅頭咬一口,無拘無束地咀嚼著,眼睛還一個勁地盯著面前的毛筆字,那緊握毛筆的右手,一時一刻也沒有松開,有時還懸空比劃著寫字,那一副認真的'神態,使人禁不住發笑。
郗鑒派來了自己的代表在學堂進行了一番觀察了解后,就回去了。在他看來,王家子弟一個個都不錯,彬彬有禮,年青英俊,才華洋溢,簡直沒法說哪個最好,哪個較差。不過,要說表現不那么使人滿意的,倒有一個。他坦胸露腹,邊寫字還邊啃饅頭,樣子太隨便了,好象對于老大人選擇女婿這么一件大事,一點兒也沒放在心上……
這郗大人聽了回報,恰恰對那位舉止“隨便”的青年有興趣。他詳細問了情況,高興地將兩個手掌一合,說:“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這是怎么回事呢?郗老大人認為,這個青年不把個人的事兒放在心上,而是集中精力于書法事業,這正是有出息的表現,有這樣的鉆勁、迷勁,是不愁不成才的。
你猜這位青年是誰?不是別人,正是王羲之,后來他真的成了杰出的書法家。這說明,郗老大人是有眼力的。這里還順帶說一句,王羲之的夫人、郗鑒的女兒,她也是個書法家,對王羲之的幫助可大了。她的兒子王獻之,后來也成了有名的書法家,這里面也有她的一份功勞呢。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12
王羲之寫字換鵝
許多藝術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
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后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了一批品種好的鵝。
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里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閑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
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看,簡直舍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
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
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13
王羲之幫老太太賣扇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出眾,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當過右軍將軍(人們也稱他王右軍)。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經過勤學苦練,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么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
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么樣?”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
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14
王羲之教子習書法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夸贊道:“此兒后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后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后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并說:“我又練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么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后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后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后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15
王羲之賣當
東晉時期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很愛游山玩水,走進自然景物之中。那年春天,他去杭州探訪好友,走到蘇州地面,步上一座石橋,舉目四望,見前邊有一座小村莊,飄揚的酒旗在落日的余輝中閃光,裊裊的炊煙從茅屋頂上緩緩升起,三三兩兩的農人向村莊走去,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圖畫呀,他有些流連忘返,在橋邊停下,月亮升起的時候,村莊一片朦朧,更是一番景致,沽來一壺清酒,買了幾
盤小菜,自斟自飲起來,夜半時分,帶著幾分醉意,漸漸睡去。
第二天醒來,忽覺頭上沉重,回到館舍躺下就病了,書童請來了蘇州的名醫為王羲之診治,王羲之整整病了一個月。出門時身上所帶的盤費也已用光,要到杭州看朋友也不能了。這怎么辦?他想了想,忽然記起,在他住的旅館對面有一個當鋪,他記得那個“當”字已經破舊不堪了,我何不寫個當字去當了?這是個好主意,于是就叫書童鋪紙磨墨。他寫好一個當字,叫書童拿去當了,價格是30兩銀子,少一個子兒也不當。
書童來到當鋪,展開王羲之的字,老板一看,果然是個好字,就問當多少錢,書童說30兩銀子,少一個子兒也不行。老板端詳著,說:“好字是字,只是帶著病容,不值不值。”書童回來把老板的話說給王羲之,王羲之說:“嘿,我看得起你你倒牛起來了,好!我就再寫一個。”王羲之又寫了一個字,讓書童拿去,老板一看,說道:“這個當字比那個有力多了,只是帶著孤氣和怒氣。就這吧,我要了。”交給書童30兩銀子。王羲之有了錢,又可以上路了。
他來到杭州,見了朋友,朋友設了一桌好酒招待王羲之,在座的有一位朋友的親戚,開著一個當鋪,想求王羲之寫個當字,當做招牌,王羲之說:“我已經寫好了一個當字,你去取回來就是了。”王羲之把當票掏出來,交給那人。那人帶著銀兩就望蘇州而去。到了蘇州,見了當鋪老板,就要回當。老板聽他不是本地人,跑這么遠要回當,以為他是個瘋子。一看當票是真的,老板想坑他一家伙,算盤子一撥拉,連本帶利開口要他40兩,那人掏出40兩給了老板。老板有點納悶,明顯是坑他,他卻喜滋滋地掏出40兩銀子贖當。就問他:“請問,這個字有什么珍貴的?”那人說:“這是當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真跡。你老先生有眼不識金鑲玉,哼!再會!”老板急了。喊道:“你回來,我拿50兩銀子要了你的當字,要不100兩,100兩!”那人聽都沒有聽,回到杭州,見了王羲之,交出了那個當字。
王羲之接過來看都沒看,“嚓嚓”兩下把那個字撕了個粉碎。那人可惜得不得了,一步晚了,沒能救出那個當字。王羲之笑笑說:“生意人最重要的是一個‘和’字,和氣生財么,這個字是我病好后心情不好的時候、在發脾氣的`時候寫的,帶著幾分怒氣,不好,我現在再給你寫一個,包準你掛出去能發財。”于是,杭州的朋友展紙磨墨,王羲之運氣著力,揮筆寫下一個很大的‘當’字。在場的朋友們無不稱奇,人人都夸這個當字極好極好。這個當字經高級工匠刻制,掛在杭州城的通衢大道處,非常顯眼,生意也非常熱鬧。從此以后,杭州城的當鋪成了全國最出名的鋪。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16
裝醉脫險
東晉有個大將軍王敦,執掌朝政,驕橫跋扈,殘暴兇狠,被人稱為殺人不眨眼的魔王。想不到,這個王敦,對王羲之倒是很喜歡,常常邀他同床而眠。
有一天,王羲之酒足飯飽之后,與王敦睡在一起。半夜,王敦被一個心腹叫醒,連忙起床跟他密謀。只聽王敦說道:“我叫你準備的兵馬和武器怎么樣了?你計劃何時動手包圍王宮……”王敦同那心腹越談越興奮,以致忘記了王羲之還在睡覺。
其實,王羲之早醒了,他們的談話也全聽見了,頓時覺得自己處在險境之中,十分著急。有道是“情急生智”,他用手指往喉嚨里死命地摳,立時將酒飯嘔吐了一床。接著又閉起眼睛,裝作熟睡的`樣子,還微微打起鼾來。
王敦跟心腹談了很久,忽地想起自己背后的床上還睡著王羲之呢,不免大為驚恐,急忙抽出劍,一把掀開帳子,準備殺人滅口!可一看王羲之“大醉”的樣子不覺大笑起來,一把捂住自己的鼻孔,自言自語地說:“簡直像頭死豬,難聞死了,難聞死了!”
王羲之運用自己應變的智慧,逃過了魔王殺人滅口的災禍!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17
巧治鄉紳
王羲之做太守時,有個青年來狀告本地鄉紳錢萬貫。原來青年的父親病故,求錢萬貫賞給荒地一塊,以便安葬,言明只需一壺酒的謝禮。事后,錢萬貫上門索要“一湖酒”,他故意把“一壺”訛成“一湖”。青年哪里償還得起?故而告到官府。
王羲之聞述,很是生氣,便先打發青年回去,然后親自來到錢萬貫家。錢萬貫一見王羲之親自上門,大喜過望,趕緊迎接進來,以禮相待。談話中,錢萬貫多次懇求墨寶,王羲之慨然答應。錢萬貫好不開心,忙問以何為潤筆之資?
王羲之爽快地道:“我平生最愛鵝,只要給一活鵝即可。”錢萬貫立時應允。王羲之當即寫了一幅中堂,錢萬貫言明次日交鵝。
次日,錢萬貫提了一只活鵝上門。不想王羲之見了,勃然大怒,斥道:“昨日言明‘一河鵝’(當地方言‘河’與‘活’同音),為何只送來一只鵝?”錢萬貫急了,辯道:“大人,這鵝是論只的,或十只,或百只,哪有論‘河’的道理?”王羲之一拍驚堂木,喝道:“大膽錢萬貫,還敢在此詭辯!鵝不論河,難道酒可論湖?”
錢萬貫自知理虧,連忙叩頭認罪。當地百姓齊聲稱贊王羲之是個賢明的'好太守!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18
題字報德
有一次,王羲之從龍游城去游覽真武山。回城時,已是半夜,腹中饑餓難忍,便想找個飯店進食。可是,街上飲食店都已關門打烊,跑了一條街,才看見一家燒餅店的門還敞著,便上前問道:“老板,還有燒餅嗎?”
老板見他是個秀才打扮的外鄉人,便道:“客官要幾個?”
王羲之應道:“十個。”他一邊說著,一邊向身上掏錢。忽聽他驚叫一聲:“哎呀不好!我的錢包沒了!”
老板也是一驚,接著又體諒地說:“客官快吃燒餅,錢丟了沒辦法,人餓壞了是大事,我就不要你的錢了,快吃燒餅吧。”說著,送上十個燒餅。
王羲之見店老板如此忠厚,心中感嘆這里民風純樸。
吃完燒餅,王羲之告別出店而去。老板也轉身關上了門。王羲之走了幾步,心里總是過意不去,他停了下來,思索了一下,遂即回頭,取出隨身帶的筆墨,在店門上方白墻上,題了“龍游燒餅店”五個大字,這才安心地離去!
翌日清晨,行人路過燒餅店門前,見到門楣上那五個剛勁強健的字,無不稱贊:“好字好字!”
眾人正議論紛紛,店老板聽到門外人聲嘈雜,連忙打開店門觀看。眾人見了老板,齊聲相問,弄得老板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時,有個書生說:“昨天,我在真武山看到過王羲之,一定是他寫的!”眾人一聽,也道:“對!這個字別人是寫不出來的!”消息傳開,轟動整個龍游城。從此,“龍游燒餅店”的燒餅便出了名,四面八方的.人都涌到這里買燒餅,欣賞王羲之的書法,致使燒餅店生意興隆。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19
書壽添壽
過去有個甄秀才,喜好收藏歷代名人書畫,尤喜字帖,只要發現哪里有名人字帖出售,即使傾家蕩產,亦在所不惜。日子一久,家藏字帖漸豐,頗為自得。但是,所藏字帖中,惟獨沒有王羲之的墨寶。這成為他最大的憾事,以致吃不好,睡不安,朝思暮想,憂思成疾,不久便命歸黃泉了。
甄秀才的妻子見丈夫憂郁而死,悲痛欲絕,伏在棺材上嚎啕大哭:“該死的王羲之呀,是你害死我家男人的,我恨不得抽你的筋,扒你的皮……”
她哭的傷心,罵的狠毒,不料,被門前經過的'一位清矍老者聽見了,不由大吃一驚,心想,我王羲之又不是本地人,與這戶人家素無瓜葛,為何要如此罵我呢?為了弄清事情的原委,王羲之問道:“請問這位大嫂,你丈夫死了,與王羲之有什么關系?要這樣罵他?”
甄妻長嘆一聲,把自家男人平日如何敬慕王羲之的字,又如何求之不得,最后竟積郁成疾,以致病死的事,述說了一遍。之后說道:“你說這個王羲之該不該罵?”王羲之聽了,又感動又難過,只是不便明言自己的真名實姓。但想到甄秀才既是為自己的字而死,我何不還他一個“壽”字,以表歉意,也了卻秀才生前的愿望。于是,他叫甄秀才之妻拿來文房四寶,提筆在棺材檔口上寫了個斗大“壽”字。
說也奇怪,壽字剛寫完,棺材里的秀才便悠悠醒轉來,長長地出了口氣,大叫一聲:“悶殺我也!”秀才的親人一聽見棺材里死人講話了,都嚇得面如土色,以為要詐尸了,慌忙往外跑。幸好棺材尚未釘死,甄秀才在內用力一頂,掀掉棺材蓋,爬了出來,大喊道:“大家不要怕,我是活人,沒有死啊!”
秀才妻子大著膽問道:“夫君不要嚇我,你真的是活人?”秀才笑道:“不信你摸摸我的手,還是熱的呢!”妻子一摸,果然熱乎乎的,便高興地嚷了起來:“我男人活過來啦!”
王羲之覺得這真是天下奇談,便過來向甄秀才慶賀道:“甄秀才,恭喜你死而復生呀!”
甄秀才興奮地說;“我睡在棺材里,迷迷糊糊地向陰曹地府走去,忽然聞到一股墨香,我朝著墨香處走去,見一老者送了我一個壽字。這時,幾個拿我命的小鬼見我手里的‘壽’字,高興地說:‘閻王爺大壽之日快到了,你這個壽字寫的特別好,拿去送給閻王爺,讓他老人家高興高興。’說著,奪了我手里的壽字就跑,留我一個人站在那兒。我一見沒人管了,就悄悄地回來了。”說罷,他四下巡看,見棺材檔口上果然有個斗大的壽字,不禁大喜道:“哈哈,就是這個‘壽’字,此乃右軍之筆也!我終生能得右軍一字,也心滿意足了!喜也福也!閻王爺有了這個壽字,也不會再來索我的命了。”
大家這才知道,過路老者就是王羲之,齊道:“奇跡奇跡!”甄妻激動地說:“怪不得我男人喜歡你的字,原來你的字這樣神奇呀!他為得不到你一個字而死,又為得到你一個字而生,真是死也由你,生也由你呀!”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相關文章: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09-25
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12-01
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精選)06-26
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必備]07-01
(優選)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07-04
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精選12個)11-29
[優選]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6篇07-04
古代著名書法家的故事(精選)11-21
古代著名書法家的故事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