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段的認識評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線段的認識評課稿通用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評課有利于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么什么樣的評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線段的認識評課稿通用,歡迎閱讀與收藏。
線段的認識評課稿通用1
起初,因課務安排未能聆聽黃老師執教《認識線段》,頗感遺憾。然而幸運的是,一周后的小學數學青年教師教學研討活動中,有了向黃老師學習的機會。隨后,蔡主任的'精辟解析又讓我收獲滿滿。
蔡主任認為一堂好課有三個標準:
第一,解讀教材——深刻理解,準確把握;
第二,教學設計——進退有度,左右有局;
第三,課堂調控——自然、及時、深入、激勵。而黃老師的這節課如果用以上三個標準來衡量的話,著實是一節好課。
在解讀教材方面,教者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被拉直的毛線來初步認識線段,并用圖表示,建立線段的模型。再通過觀察直尺、黑板、課本的邊線,欣賞生活中的線段,正方形紙對折后觀察折痕,以及沿直尺邊畫線段活動,讓學生直觀認識線段的特征。教者認真領會了教材編排意圖,并運用好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準確。在教學設計方面,教者能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學習,把學生推到了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通過拉出線段、畫出線段、折出線段一系列操作活動,將理解概念與數學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和合作探索能力。在課堂調控方面,教者也展現了自身內在的魅力。
線段的認識評課稿通用2
聽了二年級XX老師上的《認識線段》這一課,讓我感觸頗深。首先從課堂上來看,師生關系融洽,學生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厚,其次XX老師教學設計思路清晰,教態自然穩重,最后X老師講課過程中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并且讓學生自主學習,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比較容易,更能輕松愉快的掌握知識。所以總體來說,這是一節很成功的數學課。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X老師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體驗,能直觀形象地感受到知識產生的過程,進而理解并掌握知識。在認識線段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時,教師先示范操作,再放手讓學生人人操作體驗。讓學生在“拉線”的操作過程中,感受線段的特征,在這個環節中,老師能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線段,由摸一摸,指一指,有助于學生將數學與生活經驗及事物建立聯系。通過讓學生折出不同長短的折痕,引導學生體會“線段是有長短的”。
二、教學設計層次分明,形式豐富
練習形式多樣有趣,通過不同的途徑來豐富學生的認識,有效地鞏固了新知識。精心設計“畫線段——折線段——數線段——連線段”等練習來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考,來加強學生對線段特征的認識,并使學生在練習中感悟數學學習的'意義。
三、注重觀察比較,加深對線段特征的認識
線段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直的,二是有兩個端點,在教學中教師始終不離開這兩點。在練習中,判斷下面哪些是線段?教師除了讓學生找出哪些是線段,還要學生知道為什么是,而其他的又為什么不是。在畫線段這一過程中,展示了學生畫得兩張圖,其中一張沒有畫端點,一張在端點上也提了一些要求,通過觀察比較,從而深化對線段兩個特征的認識。
四、注重培養學生動手操作
整節課XX老師注重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從課一開始就讓學生找到桌面上的一個曲線進行拉,再拉的過程中感受一下線段的兩個端點,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知道線段的兩個端點,接著兩人同桌互相合作,這樣使課堂活動具有多樣性,并且整節課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互相合作的意識。
線段的認識評課稿通用3
戚老師通過三個環節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掌握他們各自不同的特征、表達方式等,發現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規律。在直觀感知、操作確認等實踐活動中,加強對線段、射線和直線的認識與感受,注意數學思想的滲透,初步學會數學說理。而我對于這節課在以下幾點有一些看法:
(1)第一環節:做一做。戚老師直接以開門見山的形式讓學生來畫這三條線,這里讓我很欣賞。因為學生對于三線在小學已經有過接觸,不需要過于細致的再去實例導入,這也恰恰體現了張于炎老師所說的`需要原則,學生已經認識了已經不需要導入了,我們老師又何必再去畫蛇添足呢。所以,我個人認為一節課的開頭不一定需要多么的花里胡哨,直截了當也是一種美。到了做一做的第二小題,戚老師給出了一些線讓學生去表示三線并讓學生交換檢查,這種設計確實體現了學生的合作交流;但是個人感覺給出的線都已經標好了字母只是
單純的讓學生按部就班的去說這些線是不是預設太強了?如果我們只給學生線而不帶字母來讓學生來表示這些線,這樣是否更能體現字母在表示線的過程中的重要性,也體現出了張于炎老師所說的需要原則;同時也能在這個環節讓學生來探討三種線有哪些不同的表示方式并總結,這樣就不需要在第三環節的練一練中來跟學生討論直線mB這種表達方式的正誤,也能讓整個流程顯得更加的順暢、不突兀。
(2)第二環節:畫一畫。這個環節中我感覺到了學生的需要。應該說明下線段、射線、直線他們之間的關系,說的白話文一點:線段是射線上的一小段,射線是直線上的一段,直線最長最大,射線第二,線段最小。說明了之后再讓學生去找有幾條線段,幾條射線,幾條直線,就不會有缺。當然戚老師的這種設計更讓人欣賞,先讓學生做,讓學生暴露出問題,體現出一種需要,然后再來解決,這樣讓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線段的認識評課稿】相關文章:
線段的認識評課稿09-25
直線、射線、線段評課稿04-05
直線、射線、線段評課稿(精選)10-08
直線射線線段評課稿01-09
直線、射線、線段評課稿(精選)10-07
直線、射線、線段評課稿07-27
線段、射線和直線評課稿07-25
(經典)線段、射線和直線評課稿07-25
《線段、直線和射線》評課稿10-30
《直線、線段和射線》評課稿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