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教師的小隨筆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精選】幼兒教師的小隨筆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了解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教師的小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教師的小隨筆1
三月初,晴好無雨,乍暖還寒。如同往常一樣,在升完國旗以后,我和孩子們一起在幼兒園里散步。這次,我們停在了矮矮的樹叢前。孩子們也跟往常一樣,到處摸摸、看看、聞聞。忽然,豆豆大聲說:“老師你看,長小芽芽了!”為了表示綠芽兒很小很小,豆豆在比劃時食指和拇指都快粘在一起了。順著豆豆手指的方向,我看見前面一排小葉黃楊都已經冒出小小的綠芽兒了,便順勢問孩子們:“小樹都已經冒出尖尖的小芽兒了,什么季節來臨了?”孩子們開心地說:“春天來了!”帶著找到春天的喜悅,回到活動室后大家仍在討論今天的新發現。
豆豆說他要用圖畫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發現。他先畫了一排矮矮的深色樹干,然后,在樹干的頂端畫了些小小的點表示新長出來的小芽芽,細心的他還選擇淺綠色的水彩筆來畫小芽芽。我想,正是因為有了親身的感知和體驗,孩子才會有如此靈動的表現與表達。
小哲問,為什么樹會長出這些小芽芽?它們還會再長嗎?我把問題拋給了孩子們,并請他們猜一猜小芽芽未來會長成什么樣。孩子們有的說會長成花,有的說會長成葉子。最后大家決定持續觀察這些小芽芽。
接下來的.幾天里,孩子們每天惦記著小芽芽,經常圍在那一排小葉黃楊邊觀察。有一天,很多孩子說小芽芽長大了,顏色淺綠淺綠的,與下面的葉子顏色不一樣,下面的葉子顏色是深綠的。“你們看它變得像小雨滴一樣了,只是它的中間有一道小小的口子!”只見浩浩一邊說一邊將他的兩只手緊緊合在一起。我明白了他要表達的是小芽芽緊緊抱在一起,頂上尖尖的,下面鼓鼓的、圓圓的,像小雨滴一樣。我一陣感動,浩浩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平時主動發言較少。今天他不僅主動和大家分享了他的發現,而且展現了如此美妙的想象,用詩樣的語言給小芽芽取了新的名字。
又過了幾天,嘟嘟忽然跑來跟我說小芽芽變成了小花兒了,像玫瑰花。我一時還沒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嘟嘟就急切地拉著我來到那排小葉黃楊前,我立即明白她所說的“玫瑰花”是什么了。原來,浩浩眼里的“小雨滴”長大了,緊緊抱在一起的葉子變得蓬蓬松松的,一片包著另一片,像是朵玫瑰花。靠近下面的葉子也都已經長大了,左邊一片,右邊一片,像是襯在花朵邊上的綠葉。在這一天的觀察記錄中,嘟嘟畫了許多綠色的小花兒,淺綠色的花心,左右對稱的綠葉,看起來很美、很特別。
到了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綠柳垂絳的時候,當我們再一次來到那排小葉黃楊前,孩子們說所有的小芽芽都變成葉子了,新長的葉子跟原來的葉子是有區別的,新長出來的葉子顏色亮,原來的葉子顏色深。這次,有孩子還隨身帶了放大鏡。他們用放大鏡觀察葉子的紋理,啦啦說:“新葉子和老葉子雖然紋路是一樣的,可是新葉子摸起來軟軟的,老葉子就要硬一點�!�
在這一系列的觀察記錄活動中,我并沒有給予孩子們過多的引導。孩子們總能敏銳地發現小芽芽每一次細小的變化,又能充分發揮想象,把小芽芽比喻成小雨滴、玫瑰花。多么富有詩意的想象和語言,孩子是有巨大的學習潛能的。教師要做的就是耐心傾聽,敏感地察覺他們的興趣和需要,支持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
幼兒教師的小隨筆2
最近我們開展了科技節系列活動,其中有一項活動是親子科技小制作的比賽,我們豆豆班的孩子和家長積極參與了活動,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制作了很多漂亮有趣的科技小制作。接下來我來簡單介紹幾樣。
1.飛機
陳沐陽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小飛機,是和媽媽一起制作的,材料就是鉛絲和雪碧瓶,用鉛絲膠水等把雪碧瓶串聯起來,手工剪裁都非常精致,特別是輪子和螺旋槳部位更是動了一番腦筋,做成了活動體。寶寶有十足的信心要得比賽的第一名。
2.汽車朋友
季欣怡小朋友帶來了兩輛小汽車,做法其實比較簡單,用盒子包一下表面,然后貼上了用鉛絲穿過盒子,裝起來四個輪子,車身上畫上了簡單的窗戶。兩輛汽車在大小上面有些區別。其他都一樣。這個汽車是寶寶和爸爸一起制作的,汽車的輪子也是可以活動的.。
3.帆船
王鴻睿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漂亮的帆船,主要的材料也是雪碧瓶,讓我感到最最亮點的地方是帆船上面插了一面五星紅旗,這里可以讓孩子在感受科技活動的有趣同時做一些簡單的愛國教育。寶寶平時比較內向,各方面能力也不是很突出,做事的積極性也很普通,這次和爸爸一起制作了漂亮的小帆船,我乘機大力鼓勵和表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寶寶最近干什么事情都很有動力,做得也很好。
還有許多小制作也十分漂亮,像陸煒航小朋友和媽媽制作的水泥攪拌車也很有趣,陳奕冰帶來了一對塑料瓶和雞蛋殼制作的小娃娃,宋子禾帶來了用光碟制作的毛毛蟲和小蝸牛,還有李智博和張天宇帶來了用牛奶瓶和小盒子制作的飲水機等等。
可以看出來孩子和家長的參與性比較高,我們還請孩子一起給這些小制作分分類擺在了作品區展示,并且利用課余時間請孩子來介紹自己的作品�;顒雍苡幸饬x。
幼兒教師的小隨筆3
一天午餐時,我正在給小朋友盛飯菜。今天,孩子們吃的是紅燒粒肉和番茄蛋湯。盛到飯菜的小朋友開始吃飯了,紅燒粒肉孩子們都很喜歡,看他們吃得可香了。這時,只聽見恒恒大叫:“老師,你看呀,他把這些肉都扔在我的碗里,我回頭一看,只見軒軒把自己碗里的一些小肥肉都放在了恒恒的碗里,見我來了,他低下了頭。我問道:“你怎么能把肥肉放到別人的碗里呢?”他搖著頭對我說:“老師,我要吃瘦肉,不要吃肥肉。”我忙問:“那肥肉給誰吃呢?”軒軒不情愿的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旁邊的恒恒說:“在家都是我爸爸吃肥肉的。”
類似這樣的例子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還有很多,如:搭積木時為爭搶一塊積木而面紅耳赤、吃水果時總是先挑大的、排隊時總想著插隊……。追究其原因,可能是平時家長在家中過于溺愛。有些家長會把對孩子的愛狹義的理解為保證孩子的物質需求,用物質上的滿足,來表示自己對孩子的愛,想方設法去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卻忽視了如何從情感上給孩子以愛撫、同情、體貼和鼓勵�?赡苡械募议L只注重對孩子的“養”,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這就會導致孩子情感體驗貧乏,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出現麻木、無知的狀況。所以,作為成人的`我們應注意與孩子多進行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及時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并從孩子發展的角度出發,科學的教育孩子。讓幼兒學會如何與別人友好相處、學會謙讓等良好的品質。
作為教師的我們關心幼兒還不夠,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明確一點:我們的教育應該培養的是一個能感受關心并學會關心的人,而并不是一味地接受關心,包括關心自我,關心身邊的人,關心陌生者和遠離自己的人,關心動物、植物和地球……從而讓幼兒在“關心”與“被關心”中健康成長!
幼兒教師的小隨筆4
小朋友們非常喜歡活動區的游戲,尤其是其中的角色游戲,我認為,角色游戲,反應的是孩子們最真實、最本真的游戲狀態,所以,我在小朋友們進行角色游戲的時候,都會細心地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不僅有趣,而且會很有收獲。
游戲開始十多分鐘,點心店里傳來了兩個孩子的爭論聲�!皼]有,真的沒有�!薄坝械�,你看這兒就有胡蘿卜。”“沒有,你看菜單上沒有胡蘿卜面�!薄翱墒悄忝髅饔泻}卜啊,為什么不肯賣�!薄翱墒遣藛紊蠜]有啊。你看看真的沒有�!�
原來是兩個孩子為了一碗“胡蘿卜面”爭論了起來。小顧客想買一碗胡蘿卜面,收銀員告訴她沒有,小顧客不服氣,指著儲物架上一籃子的胡蘿卜提示收銀員“這兒有�!倍浙y員堅守自己的“原則”,只要是菜單上有的都能買,反之只要是菜單上沒有的就不能買。小顧客非常納悶,雖然菜單上沒有,但確實有胡蘿卜,為什么還不肯賣呢?對此我也感到非常的奇怪,于是介入了兩人中間,對小顧客說:“你先不要著急,我們一起問問收銀員為什么有蘿卜還不肯賣?”小顧客接受了我的提議,于是問了收銀員,而收銀員的回答非常簡單:“因為菜單上沒有,都不知道多少錢,怎么賣�。俊痹瓉硭毁u是有原因的。
從這樣兩段對話中,我們能夠讀到什么?
首先,進入中班后,孩子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仍然比較強,爭論源自于各自的堅持,小顧客堅持著自己的需要——“我”要買胡蘿卜面;而收銀員也堅持著自己的“原則”——菜單上沒有“我”不賣。他們的對話其目的不是解決問題,因為還沒有解決問題的意識;他們的對話是為了不斷重復和強調自己的需要和想法,這也從另一側面說明了他們沒有協商的意識。
其次,材料準備的細節問題,是導致爭論的間接因素。在《指南》和《綱要》中都強調了環境對幼兒發展的重要作用,它的作用既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潛移默化的。在兩個孩子的爭論中,我們不難發現,問題間接來自“環境”——墻上掛著的價目表和櫥柜上成列的各種食品之間不對應,有的食品沒有標上價格,使收銀員不知道該如何出售。
價目表的制定明確標出了不同物品的價格,便于游戲中幼兒間的買賣,同時還滲透了點數和計算,對中班的幼兒來說,既有符合其發展水平的可操作的材料,又有拓展其經驗和能力的材料。但同時也局限了孩子們的自主選擇和決策,他們沒有機會來隨意組合套餐、沒有機會來標定價格,久而久之,使他們在一種墨守成規的情境中游戲,所以導致當遇到價目表上沒有的食品時,他們會束手無策。
這就提醒我們在給孩子們創設游戲環境、提供材料的時候,一定要給他們自主選擇和決策的機會、權利,讓他們習慣于自己選擇和做出決定,以解決一些問題。
第三,孩子們缺乏解決問題的意識,以及基本的與人協商的方法。這時需要老師的介入,將他們的注意力從爭論引導到想辦法解決問題,再用自己的經驗去影響幼兒,比如可以由收銀員給胡蘿卜定一個價格。游戲中,孩子們在老師的建議下參照其它蔬菜的價格自己給胡蘿卜定價格�?梢�,對于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們是有能力將這個問題解決得很好的。因此,在日常游戲的.組織中,教師不要過早、過多介入游戲,有意識的讓孩子們自己將問題暴露出來,并將解決問題的機會留給他們,逐漸萌發解決問題的意識,提高與人協商的能力。
在角色游戲的指導中,給予幼兒的支持策略是多元的,有環境的、材料的、情境的、語言的,有時甚至需要多媒體。因此,我們不能拘泥于貫用的某一種或幾種,而要根據游戲中的實際問題靈活運用,關鍵是不能剝奪幼兒的自主權。
幼兒教師的小隨筆5
再讀《窗邊的小豆豆》,讓我有了不一樣的思考,同時了解到“窗邊族”在日本往往是被大人冷落的孩子們的稱號,窗邊好似即將被排除,不被關注。這些孩子們并沒有什么缺陷,卻被認為不適合過學校的集體生活。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接受事物和表達的方式,只不過窗邊的孩子往往接受和表達的方式與常態不同,所以才會與集體格格不入,十分凸顯。
每個老師都會遇到這樣的孩子,我也不例外。幾年前我教過一個中班,班上有個叫多多的男孩。動手操作能力強,可做起事來總是三分鐘熱度,脾氣急,習慣用拳頭解決問題,心情不好時拒絕和任何人交談。記得十月初,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商量布置自然角后,小朋友紛紛把植物、動物帶來,放在自然角精心照料,很多孩子還為烏龜、君子蘭等動植物做了圖文并茂的愛心卡片,提示大家每樣動植物的喜好。冉冉小朋友和爺爺一起把家里養的金魚帶到幼兒園來,冉冉爺爺囑咐了我很多遍如何給魚換水、如何喂食,看得出這是老爺子的寶貝。班里的孩子們也喜歡得不得了,他們一下就被金魚鼓鼓的大眼睛和在水中搖曳的尾巴吸引了,一個上午好多孩子爭著去自然角看金魚,冉冉別提多得意了。下午戶外活動回來后,突然聽到小朋友大叫:“不好了,老師,多多把魚扎死了!”我趕忙來到自然角,好好的金魚肚子中間橫著一支鉛筆,另一頭還能看到尖尖的筆尖。小朋友七嘴八舌:“是多多扎的�!薄八詺饬恕!比饺娇吹阶约旱聂~死了,急得哇哇大哭,班里亂作一團。我找到了多多,他憋著紅彤彤的臉,手里拿著一張被戳破了的紙,眼淚就在眼眶里打轉。
我的血騰地一下涌了上來,魚死得這么慘,怎么和冉冉爺爺交代!這也太殘忍了吧,怎么能發生這樣的事呢?我忍住怒火,問:“多多,你為什么要這么做?”雖然是問話,可現在回想,語氣里更多的是責怪�!八蟿�!我畫不好!”多多說完這句話,眼淚也就跟著下來了。教室里一片寂靜,我開始沒愣過神,然后才一下子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我的語氣緩和了,摸著他的頭說:“想把金魚畫下來是件好事,讓小魚不動也確實不容易,可用鉛筆固定小魚,雖然它不動了卻再也不能游來游去。”我把冉冉也摟在懷里,“多多,你瞧冉冉哭得多傷心啊,她舍不得小魚。”多多紅著臉小聲說:“我也舍不得,冉冉對不起�!蔽铱戳丝创蠹�,小朋友也不像剛才那么氣憤,大家商量把小魚的尸體埋葬在幼兒園的柿子樹下,為小魚畫了一塊小小的墓碑。小金魚逐漸淡出了孩子們的視線。
當幼兒對動態物體感興趣想要臨摹或寫生時,教師又將如何支持呢?我為孩子們從市場上買回了兩條不同的金魚,用拍照片的方式把金魚的各個側面一一記錄,和孩子們一起整理小魚相冊,這下可解決了愛畫畫的多多想畫金魚的難題。我鼓勵他用水墨、水彩、水粉、油畫棒等多種材料再畫金魚,他用稚嫩的手筆畫出了一條條機靈可愛的魚。和他的父母多次溝通后,我們決定以強帶弱,塑造他回歸集體的`信心。我讓多多媽媽支持他每天做一件美工作品——繪畫、橡皮泥,媽媽還帶他去海洋館參觀臨摹。一個月后,我們幫他舉辦了“多多個人作品展”。小朋友在區角游戲中爭先恐后地模仿他的作品,在區角評價時,他收獲了自信,得到了小朋友的認可。從那以后,他用拳頭解決問題的現象少了,成為了受大家歡迎的孩子。
小小的金魚風波雖然過去了幾年,但我仍時常想起,尤其是再碰到那些“窗邊”的孩子,我不再誤解他們非常態的表達方式,而是讓自己真正去理解每個獨特的個體,陪伴并鼓勵他們不在集體的邊緣徘徊。自那以后,“天大地大,孩子最大,我堅持給性格內向的李心悉、不敢和伙伴交往的王涵予、熱愛讀書的李紀宣、喜歡橡皮泥的錢子涵、迷戀拉丁舞的金奕飛、喜歡擺弄相機的遲玉川、熱愛運動的姜異同等許多孩子舉辦了個人畫展、剪紙展、建筑展、攝影展……鼓勵他們展示自己的舞蹈、運動項目等,讓每個孩子收獲被關注的幸福,體驗成為焦點的喜悅,贏得大家的認可,找到適宜自己的發展途徑。
“窗邊”的孩子時常提醒我們保持冷靜,需要我們動用更多教育智慧去幫助他們,更需要我們用心去尊重和呵護,讓他們自信、快樂地成長!
幼兒教師的小隨筆6
早晨,琪琪一進班就大聲問:“小朋友,你們知道今天中午吃什么嗎?”孩子們都把目光投向琪琪,她激動地說:“哈哈,我和媽媽看食譜了,今天吃——珍珠丸子!”孩子們一陣歡呼,糯米包裹的小肉丸,晶瑩剔透,一直都是孩子們的最愛。
中午,金醫生進班午餐巡檢,我打趣地問:“金醫生,又來突擊檢查呀?”她笑著說:“我來看看孩子們吃飯的情況,今天這珍珠丸子孩子們愛吃嗎?”沒等我說話,孩子們都搶著回答道:“愛吃!”
“小一班的寶寶們真棒!”說完,金醫生回過頭笑著對我說:“成功了!”
“成功了?什么意思啊?”金醫生一臉神秘的樣子,引起了我的好奇:“金醫生,到底有什么秘密啊,你快告訴我吧!”
金醫生崔我耳邊悄悄地說:“今天肉丸里有豆腐!”
“什么,有豆腐?不可能吧?我們斑有一半的、孩子不吃豆腐的啊!”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肉丸里有豆腐的事實。原來,金醫生針對孩子不愛吃豆腐的情況,和伙房師傅絞盡腦汁,想出了這個巧妙的主意。豆腐還是原來的豆腐,孩子們卻由不喜歡到喜歡,只是更換了一種做法。
我豁然領悟: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換種思維,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豆腐就這樣變成了孩子們喜歡的“珍珠肉丸”!很快,細心的家長就發現了食譜中肉丸配料的變化,紛紛提出要向金醫生學做珍珠肉丸。于是,我們在家長接待日舉辦了一個“巧做珍珠肉丸,寶貝健康成長”的專題家長會�!懊朗称穱L——過程演示——細節答疑”三個環節,伙房師傅將珍珠肉丸的制作過程教給大家。小小的珍珠肉丸,包裹著不是秘密的秘密,包裹了多少對孩子們的愛和期待!
幼兒教師的小隨筆7
沒有驚天動地,沒有氣吞山河,沒有令人羨慕的財富和權利,沒有顯赫一時的聲名和榮譽,也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得近乎瑣碎,這就是很多幼兒園教師的真實寫照,就在這平淡、瑣碎中,就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一位老師,經常會聽到她的名字被老師叫得最響亮,頻率最高,可以說老師都離不開她,為什么這么說呢?你看了就知道了。
去年11月,我因身體原因,住院治療,丹丹就來做我班的代班老師,一開始我真擔心班上那些小搗蛋們不聽話,我班孩子的頑皮可是不一般的呀。搭班陸老師來看望我的時候,告訴我,丹丹上課也不乏幽默風趣,妙語連珠,孩子們可喜歡她了,帶班的時候丹丹知道怎樣和頑皮的孩子打交道,怎樣和文靜的孩子玩游戲,雖然她只是一位專任網絡信息管理、圖書管理的老師,而且還是一位工作2年多的新教師,但是在帶班上,一點也不輸于專業出身的教師。當我身體恢復回到工作崗位上后,每天孩子都念叨:"丹丹老師怎么不來呀,我們想她了""去找丹丹老師來跟我們做游戲吧。""丹丹老師上次講的故事可好聽了。"我只能告訴孩子們,丹丹老師很忙,她現在在**班呢,因為**班的老師生病了,丹丹老師要去帶她們班的小朋友。
在實驗幼兒園老師的眼里,丹丹是大家的"貼身小棉襖",哪里需要她,她就往哪里去,哪里有困難,她就會出現在哪里,總帶給大家舒心和放心。而有時,丹丹又象"消防員",哪里有情況,她又會在第一時間趕到,幫你"救場"。
中午12點,我剛坐在電腦前開打印東西,"卡卡卡……"打印機一陣亂叫,又卡住了,搗鼓了半天,那個打印機就象跟我作對一樣。沒辦法,我只好拿起電話:"喂--丹丹啊,幫我來弄一下打印機吧,又卡住了。""好的,馬上來。"不出5分鐘,丹丹就出現在無助的你的面前,經過她耐心細致的檢查和心靈手巧地撥弄幾下,很快問題就迎刃而解。接著丹丹還會耐心地跟我講,到底是什么問題,以后紙要怎么放置,卡紙了怎么辦?指示燈閃爍了表示什么等等。臨走的時候,丹丹會說:"有問題再打電話給我哦。"。打印機卡紙還只是一件小事情,有很多時候,是電腦和打印機一起出現問題,這時候,丹丹就要做很多事情,比如重新啟動,或者重裝程序,這種技術上的問題,往往一折騰起來,就要半天,把丹丹自己的工作都耽誤了,有時連加墨水這樣的小事情,我們也要麻煩丹丹,雖然有點依賴丹丹,但是更多的是信賴她,好象她不來監督和把關,我們就不能放心大膽地做。而丹丹自己呢,為了盡快地讓大家可以用上電腦和打印機,她連飯也顧不上吃,對我們的呼喚和請求,從來都只說"YES"不說"NO",自己有好多事情都只能利用休息時間去完成,而這些,我們老師又有幾個人知道。
丹丹在大家心目中就是一個美麗的"神",在今年的專題小結的撰寫中,她仔細地回顧和分析了打印機使用中的一些問題,并找出了很多的'實用的策略,當她的文章在我們實幼自己的博客上一出現,后面就跟了一大批的擁護者,成了點擊率最多、評論率最多、呼聲最高,人氣最旺的文章,大家對她封了"貼心小丸子"、"貼身小棉襖"、"百分百顧問"、"超級后勤、微笑"答應""消防員"、"救火車"……
當物質世界如洪水猛獸一般,侵蝕著我們的心靈,而我們的丹丹正如清新脫俗的米蘭花,她不是為爭春才開花,而是默默的把芳香撒向幼兒園的每個角落。
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在實幼這片凈土上,每天都上演著這樣的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這些故事感動著孩子、感動著老師、感動著每一個人。
幼兒教師的小隨筆8
我們班上有個小男孩,名字叫陳星橋,今年4歲,背地里我們都叫他“小啞巴”。
為什么我們會叫他“小啞巴”?是因為他自從入園到現在從不跟班上的任何一位老師講話,也不會跟小朋友講話。
從早上入園開始,爸爸、媽媽或是爺爺、奶奶就鼓勵他說:“星星,快快給老師問好。”可是他就會一臉無辜地望著你,一動也不動地站在那里,下午放學,家長來接的時候,又告訴他說:“星星,快給老師說再見�!彼仓粫䲟]揮手就離開了。
平常,如果他被別的`小朋友欺負了或者是摔倒了,你去問他怎么回事?他只會哭,什么也不會說,吃午飯或早點的,如果他還要添,你假裝不知道,他就站在原地,呆呆的看著你或者把碗放回桶里不吃了。
面對這樣的他,我們十分擔心,于是想方設法幫助他,引導他說話,可是,他一如既往,至到有一天,我們上美術課畫小雞,他畫完以后,來到我的身旁,高興的說:“老師,我畫好了。”我一聽,非常高興,于是順勢引導他說話。
從那次開始,我們的“小啞巴”開始說話了,我們大家都為他高興。
幼兒教師的小隨筆9
“一個好的環境就像充滿交流和互動氣息的豐富多彩的樂園,置身其中的人們能其樂融融地表達與創作,彼此悅納、相互欣賞�!蔽覀儼l現,為孩子提供這樣的環境,突出的特點是“變”,核心是“趣”。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環境中的材料操作性強、易于變化,能吸引幼兒主動探索。二是環境中的材料支持合作的需要,個人作品集體展示,能引發幼兒思辨與創造。三是作品展示富于變化,能引導幼兒多樣的創作方向。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與興趣,自主參與、自由結伴、自定主題、自選材料、自發交流、積極表達情感、共享快樂。在我們幼兒園,教師就支持幼兒創設了這樣的環境。
中秋過后,班級藝術畫廊的一角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紙盒子。這些盒子都是小朋友從家中收集來的,長方形的月餅盒最受老師、小朋友的歡迎,很快變成了有趣的故事盒、漂亮的展臺、多種玩法的棋盤……只有那大大、方方的盒子一直靜靜地躺在那里,無人問津。
秋游回來后,孩子們興奮地討論秋游中發生的趣事,王老師提議:“好朋友一起創作一幅秋游趣事連環畫吧。”教師的適時引導,將孩子們的興趣、零散的經驗轉換為主題形式的繪畫。依依、桃桃、點點、新新這四個好朋友,選擇了四張最有趣的秋游照片,用抽簽的方法決定了彼此的繪畫內容。她們興沖沖地來到美工區,忽然發現沒有了繪畫的地方,于是徘徊起來。“請你們找一找哪里能繪畫啊?”王老師的話引發了孩子們主動解決問題的愿望,孩子們觀察起來。“那有地方�!表樦姨沂种傅姆较颍门笥芽吹搅嗽诿拦^一角的桌子上,擺放著大大的紙盒子。欣欣說:“那里的盒子可真漂亮,能用嗎?”點點說:“那個黃黃綠綠的盒子我喜歡,因為它像秋天的色彩�!碧姨艺f:“我也喜歡�!币酪勒f:“我們在盒子上畫吧�!蓖趵蠋熧潎@地說:“你們的主意真新奇,怎么能同時畫啊?”欣欣想了想說:“一人畫一面吧�!薄罢媛斆�,我喜歡你�!碧姨矣H了欣欣一下。王老師也為欣欣鼓起掌來,并問到:“欣欣,你是想直接在盒子上畫嗎?”欣欣說:“是啊,盒子的顏色正好可以當背景啊�!秉c點說:“那就不是連環畫了吧。不對,我說錯了,是,可就是看——不太方便。”王老師走到盒子前,用手一掀,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盒子的四個面掉了下來,變成了長長的、空空的畫卷�!袄蠋�,這是你弄的吧,你真聰明。”看著可愛的孩子們,王老師說:“謝謝!請小創作家們商量一下畫的順序吧。”“好咧!”四位好朋友按照秋游的時間順序開心地創作起來,依依畫搓玉米,桃桃畫制作便簽夾,點點畫推小車比賽,新新畫采摘芹菜。繪畫中孩子們有商有量,互相出謀劃策,“搓玉米的時候外面還灑了好多玉米粒呢”,“那天我們拔的芹菜比我還高”,“點點,別忘記推小車比賽女孩子是第一名,我們在前面啊”……繪畫完成了,她們將作品掛在墻上,在欣賞中不斷修改著:發現推小車的女孩子跑得不夠快,就添畫出飛起來的小辮稍,還添上了幾道風速線;桃桃將她搓玉米的好方法用提示語的形式添加到了依依的畫面上……最后,她們一起商量剪了四種形態、不同顏色的葉子做了畫框�!爱嬁蛟趺床幻黠@啊,咱們用紅色可能就好了。”“明天咱們用水彩紙畫水粉畫吧,比一比哪個效果好�!彼膫好朋友用水彩紙給盒子穿上了外衣。
就是這樣,孩子們給盒子穿上了一件件外衣,一件件外衣又在孩子的筆下變成了一幅幅裝點環境的藝術品,靜態的盒子變成了促進幼兒發展的材料,孩子在創作中感受著作品組合變化的形式美,迸發出進一步創造的愿望與需求,體驗著環境的藝術美、人際的和諧美。
在幼兒園里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區域就是美工區,他們能運用各種材料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用不了幾天美工區的展示墻面就被貼得滿滿的了。新作品沒有地方貼,這可怎么辦呀?小朋友的小嘴撅得老高!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想辦法制作了屏風。有了屏風孩子們可高興了,爭著七手八腳地把自己的畫貼在了屏風上。不僅小朋友的作品有地方展示了,屏風也變漂亮了,孩子們非常自豪。可屏風畫展示了沒幾天,有的`孩子不滿意了。添添說:“王老師,這屏風亂七八糟的,不好看!”聽了添添的話,又有幾個孩子嚼起了舌頭, “亂七八糟!亂七八糟!”地喊起來。王老師學著一休的樣子,說: “怎么才能讓屏風畫不再亂七八槽呢?’’孩子們安靜了下來,積極想辦法。有的說少貼一點,有的說要貼得整齊一點,有的孩子注意到了屏風長長的、一頁一頁的特點,說能不能畫長長的畫貼上去。王老師肯定了他們,并提議畫“長長的畫",小朋友感到新奇又有趣。孩子們積極創作,有的畫了長長的頭發——一個小姑娘長著長長的頭發,頭發的一頭系著大氣球,一直飄到天上;有的畫了長長的風箏——小朋友在放風箏,手里拿著長長的風箏線;有的畫了長長的腿——自己長著長長的腿,這樣就可以成為跑得最快的孩子……孩子們把一張張長長的畫貼在屏風的每一頁上,組成了長長的屏風畫Q。
作品的特點和屏風的特點交相輝映,給孩子帶來了新的繪畫體驗。孩子們樂此不疲地將日常生活、大自然、藝術作品中蘊含的各種長長的事物和現象表達出來,共同品味、共同分享。同時美工區又多了不同特點的屏風支持幼兒創作的需要。
最近,然然在美工區迷戀上了畫兔子,活動區結束了,然然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小朋友。她介紹得可真好——把一張畫面創編成了一個小兔子的故事!“小兔子起床要去找他的朋友小青蛙……可是小青蛙卻不在荷葉上……"根據然然的介紹,老師鼓勵她繼續畫,把下面的情節也畫出來。在第二天、第三天的區域活動時間,她畫起了故事連環畫。很多小朋友看到然然的作品,也要和她學一學比一比�?墒呛⒆觽兊膮^域活動時間有限,往往不能完成好一個主題幾幅作品的連環畫。怎么辦呢?在討論中,小杰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咱們用環把畫串起來吧——就像做拉花似的。"原來小杰看到環境中的紙環拉花受到了啟示。 “怎么穿啊?"“用曲別針吧�!剧f著就做起來,他用一個曲別針別在一幅畫的下面,再用一個曲別針別在另一幅的上面,然后再用一個曲別針費勁地把兩幅畫連在一起。真高興啊,鏈接連環畫誕生了。在教師的啟發下,孩子們想出了鏈接作品更簡單有效的方法,那就是事先把兩個曲別針連起來。然然首先動手把自己的作品接起來,得意地講給小朋友聽。這樣,小小的曲別針成了孩子們繪畫游戲的材料,促進孩子們的想法不斷延續。
以上無論是“盒子變畫卷"、 “實用屏風畫",還是“鏈接連環畫’’,都體現了教!f幣的實踐智慧,契合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實施細則提出的,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環境創設,使每個幼兒都有表現和表達的機會,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發展的要求。 “凡是幼兒能做的,應給幼兒機會做,凡是幼兒能想的,就給幼兒機會想。"我們教師所做的就是關注幼兒發展的需要,追隨活動的進程,給予幼兒更大的創作空間,讓環境材料更富有彈性,讓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幼兒教師的小隨筆10
在幼兒園,我們為了提高小朋友們的手眼協調能力,總會用各種各樣的運動,來輔助幫忙!磊磊這幾天在練習乒乓顛球的時候很認真,因為是這學期新教的乒乓動作技能,有些孩子因為動作協調能力弱所以有些跟不上腳步,可磊磊并沒有因此而放棄。
今天,磊磊仍舊在練習“小青蛙跳荷葉”,可是小青蛙總是會掉下來,磊磊看看我,一臉的無奈有些無助,我鼓勵他:“你的小青蛙可真調皮,總是喜歡跳到地上去做游戲,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讓它跟乒乓板做游戲呢?”磊磊很肯定的告訴我:“把他粘在乒乓板上就不會跳到地上去了!”“可是粘住它的話它就動不了了,還怎么做游戲呢?你再想想我們平時顛球念的`要領�!崩诶诤芤苫蟮目粗遥萑肓顺了贾校缓笪揖腿ブ笇渌暮⒆宇嵡�,過了一會兒,當我再轉回來再看磊磊時,他已經能顛三兩個球了,我為他的堅持不懈感到高興。
磊磊雖然一開始沒有學會顛球,但他有一股不氣餒、堅持不懈地精神,我覺得這是當前孩子們要學習的精神。在磊磊沒有領會顛球要領時,只是一味地嘗試和練習,在與老師的交談后,記起來平時在與小朋友學習顛球時一直念的動作口訣,這讓磊磊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覺,在堅持的練球和嘗試中,磊磊的耐心戰勝了挫折,終于初步地掌握了顛球的技巧。
在這個案例中,讓我有一個思考,那就是在平時的顛球練習中,有許多的孩子在面對困難時不能做到磊磊的耐心和堅持。在抗挫力好的孩子面前,我們給與鼓勵和表揚,并讓他繼續保持這種做事堅持不懈的精神。當面對抗挫力不好的孩子時,我們又該如何教育呢,這是我在磊磊身上陷入的思考。在面臨顛球總是失誤的孩子時,我覺得及時的疏導是非常必要的,幫助孩子分析失誤的原因,找出失敗的根源,當然鼓勵也非常重要,孩子對認清了失敗,但老師若不及時鼓勵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從而放棄學習時間長了就會越來越軟弱。孩子們都希望得到老師更多的鼓勵和表揚,所以也都會以磊磊為榜樣,從而自我培養堅持不懈的精神,提升自信和自我的抗挫能力。
幼兒教師的小隨筆11
我們的陶泥活動開展起來了,孩子們第一次玩的時候,不熟悉泥性,不停地揉搓,好多的孩子摁來摁去沒有捏出造型,卻讓泥塊干了起來,但活動時間卻要到了,我只能匆匆收起陶泥。怎樣才能讓孩子很快熟悉泥性,又不讓泥塊干掉呢。我想出了一個主意。
第二次陶泥活動時,我把公用的泥塊放在中間,又用一塊濕毛巾蓋住,我告訴孩子們:這是大家一起用的泥,你需要多少就取多少,取完就把毛巾蓋住。我又示范捏泥,放在桌上拍打幾次之后,馬上翻過來再拍打,不能長時間拍打,以免泥黏住桌子�;顒娱_始后,孩子們按照我的方法去操作了,有幾個粗心的男孩子忘記了蓋毛巾,但會有細心的女孩子提醒他。周墨小朋友第一次拍打泥塊時間長了,拿不起來,我提醒了他,他自己嘗試幾次后,就掌握了其中的技巧。
簡單的陶泥常規建立起來之后,我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技巧,先是盤條,一圈一圈,有粗有細,然后是粘接的技巧。盤條掌握還是比較快的,就是遇到了細條會斷的問題,我就提醒孩子注意觀察泥條,搓的時候盡量用力均勻,發現有裂痕的時候可以直接在裂痕處把泥塊分開,如果已經出來造型,泥盤斷了,就要用粘接的方法,孩子們很喜歡拿著小湯勺拌泥漿,但是經常會抹得過多會過少,怎么會這樣呢?我反思了自己提供的材料,小湯勺的面比較大,很容易在取泥漿時取得多了,所以我后來改用了棉簽,這個現象就很快解決了。
以上這些基礎性的活動過后,我又開始和孩子們一起進行造型方面的學習。這個是最難的,捏茶杯的時候,整堂活動中成型的屈指可數,更談不上創意了。課后反思,我覺得自己的教學法有問題,泥塊成型是比較難的,而且給孩子操作的泥塊又很少,先應該有盤條杯子的活動打基礎,讓孩子有這個型的概念,再進行泥塊成型,泥塊成型的過程中,要重點示范泥塊的`粘接,還要再提供可以切分的刀具,可以用塑料片或者竹片代替,演示的時候最好是分班教學,讓每個孩子能近距離的看清楚過程,要開展第二次活動,是上次活動的鞏固。
陶泥課堂是一步步走的,只有每一步都走得踏實了,才會有精彩的作品出現,我要進行反思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做個有心人,多收集一些必備的小工具,讓孩子們在我的陶泥活動中盡情玩,玩得有收獲。
幼兒教師的小隨筆12
小柔的媽媽為小柔生了個妹妹,開始幾天小柔還很興奮,常常跟我說起妹妹可愛的樣子、有趣的事情,但是,大概一個星期過后,原本開朗外向的小柔變了,不僅不愛說話,還整天悶悶不樂的。我想這大概就是大家所說的二胎家庭老大易出現情緒波動的問題。其實在小柔媽媽懷孕期間,我就和小柔講過一些關于家有弟弟妹妹的快樂,還告訴她,有了弟弟或妹妹,爸爸媽媽會一樣愛她,而且會多一個人愛她。那時,因為妹妹還沒生出來,她還是比較坦然的。現在妹妹出生了,要真正面對了,她就害怕了、失落了。怎樣幫助她克服恐懼、放下壓力呢? 我班有5個孩子家中是有兄弟姐妹的'。于是,我組織孩子們分享與家中的兄弟姐妹一起游戲、生活的感受。小茜表達了和哥哥一起踢球的快樂,小宇展示了成長手冊上哥哥給他寫的話,小諾分享了妹妹有趣可愛的言行,小怡講述了哥哥照顧自己的情形和自己的幸福感……接著,我拋出了小柔最擔心的問題:“家里有兩個孩子,爸爸媽媽會只愛弟弟妹妹嗎?”小諾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樣愛我和妹妹,我奶奶還是每天都來接我,媽媽還是會給我買漂亮的衣服。”小宇說:“爸爸媽媽愛我也愛哥哥,哥哥愛我,我也愛哥哥。”小柔也參加了進來:“我小時候穿的衣服現在正好給妹妹穿,媽媽說我們兩個真像!”
我知道,光靠幾次分享、討論是無法消除小柔的顧慮的,所以我來到了小柔家,希望得到家長的配合。從小柔媽媽那兒了解到,媽媽生產后身體比較虛弱,加上要照顧新生兒,最近對小柔的關注少了些。我跟小柔媽媽說,這段時間可能是幫助小柔順利度過心理波動期的關鍵時期,希望媽媽能多關注小柔的內心世界,要特別用心,讓她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依舊。小柔媽媽也正在為這事擔心,所以我們一拍即合,約定以后相互配合,共同幫助小柔。在家園共同努力下,一段時間后,小柔的情緒明顯好轉了。
計劃生育的政策有所放開了,以后生二胎的家庭會逐漸多起來。作為第一胎的孩子,心理上可能會存在恐懼、嫉妒等現象。因為在一定時間內,二胎家庭還只是少數。所以身處這種家庭中的孩子會有疑惑:為什么我們家要有兩個孩子?也會有擔心:大人只愛弟弟妹妹不愛我了嗎?因此,如何幫助這些孩子克服心理障礙,快樂地與兄弟姐妹相處,是幼兒園和家庭需要共同面對的新問題。
幼兒教師的小隨筆13
怎么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合作,是幼兒未來發展、立足社會的重要素質�?墒�,在幼兒園里時�?吹接變翰欢门c人合作,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有以下五種方法:
1、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根據幾年的教育經驗,我發現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都比較強,這種良好性格包括開朗、自信、友愛、平等以及探索精神,具有這種品質的孩子會主動與別人合作,而且會合作得很好。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是促進幼兒邁向合作的必備條件。
2、教給幼兒正確的合作方法
合作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所以不能隨心所欲。在一次教學活動延伸中,我讓孩子們分組合作做畫,給一棵大樹添畫樹葉,結果只有一組孩子在真正地合作,他們在商量分工,分別完成大樹的.某一部分。而其余幾組幼兒雖然都在同一棵樹上做畫,但卻在各行其是,并未真正合作。我便讓合作得較好的孩子向大家介紹他們的方法,然后再進行示范合作,結果孩子們馬上明白應該怎樣和別人合作了。由此可見,教給幼兒正確的合作方法非常重要。
3、充分利用幼兒活動中的合作機會
幼兒在一起游戲、學習,所以彼此間合作的機會很多。但是教師如果不善于捕捉的話,就會錯失很多良機,比如孩子們都喜歡玩“貓捉老鼠”的游戲,這就需要每一個幼兒都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因為孩子們都喜歡扮演貓和老鼠,卻不愿意拉圈,我便讓孩子們換位,試一試別人不合作時,自己如何游戲,通過事實教育讓孩子懂得,游戲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大家的合作。此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為幼兒安排創造合作的機會。
4、幫助幼兒形成很好的合作態度
一般地,在體育游戲和角色游戲中,孩子們合作比較好,但是在建構游戲中,往往會出現合作的不愉快。究其原因,便是合作態度的問題,因為矛盾往往發生在游戲材料比較缺乏時,孩子們會將一部分游戲材料據為己有,擔心一合作,就沒自己的份了。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及時引導,幫助幼兒消除一些顧慮,必要時教師參加游戲,示范合作,引導拒絕合作的幼兒和老師一起游戲,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態度。
5、向幼兒充分展示合作的成果
教師要充分肯定孩子們的每一次合作,哪怕是一點點成果,也要展示給孩子們,讓他們體驗合作的快樂和成功,激發孩子們還想合作的愿望,在老師的積極引導和充分肯定中,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養。
幼兒教師的小隨筆14
對于插班進來的孩子來說,離開了熟悉的幼兒園,熟悉的老師,熟悉的小朋友,來到一個又要重新熟悉的新環境,對于這時的他們來說難免會有一點小情緒。就如我班今年插班進來的小女孩郁家寧,可以說她是感情很豐富的一個孩子,特別愛她的媽媽,記得那次上課,我讓孩子們對著媽媽的照片說一聲“媽媽,我愛你”,那時的她又一次哭了,我問她你為什么哭呀,她說:我想我媽媽了”。
一個多月來,媽媽每天送她來幼兒園她都舍不得媽媽離開,抱著媽媽不肯放手,觜里還不停的說:媽媽你早點來接我,媽媽你中午來看看我”。
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老師當然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愛,為了讓孩子盡快適應我們幼兒園的環境,熟悉老師,結識新的小伙伴,我選出幾名性格活潑開朗,有較強活動能力的幼兒幫助接待她,多主動和她交流,和她一起玩,讓她不會感到寂寞,感受到伙伴給與的快樂,而我也經常的抱抱她,和她說說快樂的.事,讓她感受到老師的愛。所以現在的她,早晨來雖然還是有點小情緒,但相比前一個月,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這讓我們老師很欣慰,因為看到了她的進步,她的改變,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她一定會很快樂。
幼兒教師的小隨筆15
益智區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過材料來實現的,幼兒是在不斷地、主動地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取信息、積累經驗和發展能力的。因此,選擇、投放、指導、觀察、調整益智區活動材料顯得尤為重要。
中班孫老師將十月份的益智區目標設定為“嘗試對5至10個物體按差異進行排序”,并投放了一系列相關的操作材料。起初,孫老師將完整的一套由十個小桶組成的套筒直接投放到區域中,原本以為幼兒操作起來難度不大,能夠直接按桶的大小進行排序。因為每個小桶上都有數字和相對應的點,有的幼兒可能會先按照數字排序,再觀察每個小桶之間的差異。但通過觀察幼兒操作情況,孫老師發現:大部分幼兒操作這個材料都有難度,只有個別幼兒能成功。在操作過程中,幼兒均采取試錯的方式,即在套的過程中一個一個試大小。由于不能很快體驗到成功,大部分幼兒都放棄了這個材料。
為此,園里就如何提高益智區材料“套筒”的有效性進行了一次教研活動。首先,教研組長根據幼兒對套筒的操作情況提出問題供大家思考:“為什么幼兒不能很快按套筒大小進行排列,均以試錯的方法操作?”有的教師認為由于每個套筒之間差異較小,幼兒不能準確目測導致了上述情況的發生;有的則以中班幼兒在排序活動中的發展特點作為理論支持,即“中班前期幼兒直覺形象思維仍占主導,對于差異較小的物體比較仍會采取試錯的方式”,提出應該根據幼兒能力提供具有層次性差異的材料供幼兒排序。于是,孫老師對材料投放進行了調整,具體如下:
第一次調整:從十個小桶里面隔著挑了5個小桶,套筒間的差異一下就加大了。孩子們在仔細觀察比較的情況下,能夠發現物體的差異,大多數幼兒可以完成正確的排序。
第二次調整:將5個小桶增加到8個,差異有所減小。由于幼兒前期的基礎,在仔細觀察后也能夠完整排序,只有個別幼兒對于相鄰的兩個小桶仍采用試錯的辦法。
第三次調整:將10個小桶全部投放,全班幼兒均可以正確排序,但方法不一。有的幼兒觀察到了小桶上面有數字,是按照數字排序的;而有的幼兒沒有發現數字的存在,證明他有了按差異排序的能力。
這次教研活動充分說明了益智區材料的投放一定要符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由淺入深,螺旋式上升,既要符合每名幼兒的原有水平,又能起到提升幼兒經驗、促進幼兒發展的.作用,這樣才能使每名幼兒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套筒的第一次投放,由于難度過大,超過了中班幼兒認知水平,幼兒在操作探索中屢屢不能成功,就失去了參與的興趣。經過三次層層遞進的調整,誘導了幼兒的進一步觀察,有效實現了“套筒”的教育目標。
為了深入挖掘“套筒”的價值,孫老師就“如何針對各年齡段幼兒特點,將套筒有效應用在大、中、小三個年齡班”這一問題進行了思考。她為小班幼兒設計了套筒游戲“可愛的長頸鹿”,即將套筒按大小疊放在一起組成一個長頸鹿的圖形,目標是在擺放過程中初步感受套筒的大小差異。而套筒應用在中班不僅可以按其大小排序,還可以讓幼兒按照套筒上的點和數進行數的實際意義的操作。大班則可以將套筒和科學活動中的測量相結合,利用套筒盛水或沙子,然后感知體積的大小等等。
每種操作材料都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同一種操作材料也有很多層次不同的玩法,關鍵是要看教師是否真正地去思考,去研究,去感受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需要。看似低結構的套筒,竟能挖掘出如此大的教育價值,真可謂“小套筒,大作為”!
【幼兒教師的小隨筆】相關文章:
幼兒教師的小隨筆12-07
幼兒教師隨筆08-16
幼兒教師的隨筆11-18
幼兒教師的隨筆09-30
中秋優秀的小隨筆06-23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大班 [關于大班幼兒教師教育隨筆]04-02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06-20
經典幼兒教師教育隨筆08-15
【薦】幼兒教師隨筆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