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小數加減法》評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編寫評課稿是必不可少的,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那要怎么寫好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數加減法》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數加減法》評課稿1
今天聽了曾老師執教的《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節課,能感受到曾老師備課充分,較好地把握了教材的編排特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例題進行改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曾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習過小數的初步認識及簡單的一位小數加減法,四年級下學期學習這一內容之前學習了小數意義和小數的基本性質。在此基礎上,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是比較輕松的。曾老師在本課的教學中較好地把握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起點,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本節課主要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嘗試歸納算法以及師生有針對性的講解、評議獲得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因此在教學上體現以下三個亮點:
第一,能聯系生活,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雪狐,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的教學相機結合。在探究新知環節,曾老師借助較為直觀的紙帶,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入小數加減法,使學生以較好的狀態進入解決問題的探究新知活動,主動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在鞏固應用環節第2、3題的設計,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學生更能體會出學習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意義,感受數學的價值。
第二,教師基本能做到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去解決問題,嘗試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活動將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進一步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第三,注重學生學情反饋,多讓學生板演,做到因材施教。現在的課堂提倡的是高效課堂、有效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曾教師在教學中能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反饋給教師,及時調整教師的教學行為,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對于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我認為不管是在新課教學,還是在練習鞏固階段,都要多讓學生上臺板演,讓學生板演代替教師板演。通過板演不斷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矯正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的錯誤和問題,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提高了學習效果。同時,曾老師在板演過程中能特別強調書寫格式,如小數點對齊,進位作記號,時時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不足:
1、面對“列豎式為什么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應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學生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些在傳統的教學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
2、曾老師在新知的探究環節創設的情境只是較為直觀,生活氣息還不夠。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創設情境,使數學充滿生活氣息是數學課堂教學前進的方向,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有力體現,它有利于還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利于學生在愉悅中學數學、用數學,從而真正地掌握數學知識。
《小數加減法》評課稿2
今天為我們數學組聽課日,通過這種形式,大家一起交流,討論,共同學習,互相促進,提高。一天內,我聽了將四節數學課,受益匪淺。老師們的教學環節設計,教材處理,教學語言等許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借鑒和學習的。我們四年級盧老師展示的是《小數加減法》,這是整個小數計算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下面我就結合盧老師的這節課,談一談我的一些感受。如有不妥之處,還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小數加減法是在學習了整數加,減法的意義及小數的意義基礎上教學的,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和自己的方法。盧老師在預習作業中設計了,兩道整數加減法的計算題,并復習了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很好地把握了學生學習的起點,預習目標得到了有效的落實這節課體現了以下幾大亮點:
一、體現了以自學為主的課堂模式
在課前讓學生先進行預習,在課堂上進行了預習反饋,在預習反饋過程中,盧老師是充當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新課標》中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老師在教學中,要學會使用啟發性的語言,巧妙的.設問和提問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盧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通過了這種及時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了重點和突破了難點。例如:在教學"小數加法"時,通過學生獨立嘗試板演后,老師提出了三個有價值的問題。
1、豎式計算時你是怎樣對齊數位的?
2、小數加減法關鍵是什么?
3、比較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你發現了什么?正是這三個問題的設計,讓學生領會了小數計算的重要方法,即相同數位對齊,按照整數計算法則進行計算。
二、設計的練習形式多樣,有層次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形式多樣體現在設計的練習有基本的豎式計算,找錯,解決問題以及拓展題,同時也體現了練習的層次性,設計的第二題練習先找出錯在哪里,再改正,這三道題目的設計讓學生明白計算小數加減法中容易出現的三種情況:
1、漏寫小數點;
2、整數沒有與小數的整數部分對齊;
3、當兩個小數相減時,整數部分為0,但0漏寫了;這里把小數減法的重難點得到落實和突破。
新課標中有提到讓學生學會自己歸納。盧老師如果把自己小結小數加減法的方法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歸納總結是否會好點。這樣有利于學生歸納能力的培養。
以上是我個人膚淺的看法,有不對之處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小數加減法》評課稿3
今天聽了《小數加減法》這一課,讓我受益匪淺。,既有知識技能目標又有過程性目標,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
《小數加減法》這樣一堂課對于很多教師來說都會覺得沒什么好教的,無非就是講清計算法則然后進行大量的練習到熟練為止。執教者讓我看到了怎樣從簡單的課中挖掘思維含量,拓展延伸學生的思維空間。不只讓學生知其然,更讓學生自主探究出所以然,引導學生探究出法則背后的知識。學生的思維總是在老師的'設疑中步步深入,學生經歷了刨根問底、追本溯源的思考過程,這就是科學的探究過程,就是在研究科學、自主建構知識。在本節課上學
生完全成了主題,成了學習探究的主人。執教者完全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去研究、思考、發現。沒有經歷學習的過程,所獲得的知識必然膚淺的、機械的,思維并沒有得到啟發和鍛煉。數學不在于學到多少知識,而在于真正使學生思維受到鍛煉和啟發。
本節課,老師幾乎沒有講,她所做的只是在關鍵處設疑和恰當的總結,引著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學生始終處在探究的主體地位,所以,學生真正得到了鍛煉。老師講得少,學生得地反而多。做計算題時,類型十分全面,包括兩位小數減一位小數,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兩位小數相減,兩位小數相加,相加減之后的小數末尾有零的小數加減法等。題目不是非常多,但是卻能在練習中見識到不同類型題型形成解題技能技巧。
她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學生的自主探究上,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情況問題,教師能引導學生有條理的呈現、解決。所以,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就把眾多的情況問題都見識、解決了,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鍛煉。所以在練習時,教師只出了很少量卻有代表性的、針對本課重點的練習,學生很輕松就鞏固了知識,效果很好。
【《小數加減法》評課稿】相關文章:
小數的加減法評課稿08-27
小數加減法評課稿02-02
《小數加減法》評課稿10-15
(優選)小數的加減法評課稿10-09
《簡單小數的加減法》評課稿11-17
[優秀]小數的加減法評課稿07-15
小數加減法評課稿優秀08-21
小數的加減法評課稿[實用]07-13
小數的加減法評課稿(優)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