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反思2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歷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1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完善自身的教學方法,也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制定個人反思制度
個人反思制度是教師對自我的一種約束,教師可以通過不斷完善反思制度,來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和教學水平,以及課堂教學效率。主要實施措施體現在:一是教師互評。在開展歷史教學活動時,可以邀請其他教師來聽評課堂教學,因為其他教師能夠更加客觀地點評各個教學環節的優缺點,從而促進教師素養的不斷提高。二是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教學反思的關鍵前提。教師應該正視自己的'教學過程,客觀全面地評價自身的教學過程和方法,從而確保教學反思工作的順利進行。三是學生評價。學生是教學的直接接受者,教師應該勇于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積極聽取并接受學生的反饋和建議,從而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學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改進,以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
二、教學內容方面的反思
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思教學內容是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關鍵環節。具體措施為:一是根據歷史知識提出相應問題。教師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和探究問題,并試著總結問題的解決方法和答案,并從中總結更深層次的問題,以增強成就感和學習興趣。二是要把握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延伸知識的尺度,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展規律。
三、教學方法方面的反思
首先,教師必須合理使用教學工具。當前,很多教師為了順應時展的需要,盲目使用現代媒體技術,卻往往難以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開展歷史教學活動時,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和教學的實際需要慎重選擇教學工具。其次,教師要注重教學氛圍的營造。教學氛圍的好壞對課堂教學效果有直接的影響,教師要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以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2
對高中歷史教學的反思來源于對目前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深刻認識。當前我國的高中歷史課堂整體效率有待提升,新課程標準中對于學生的要求不再只是知識的學習,還要完成思維的創新發展、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一、高中歷史課程的現狀反思
(一)制度的不完善。高考問題是學生、學校以及家長在高中階段關注的最重要問題。目前我國高考采取的是應試教育制度,以分數論英雄。與此同時教育部提倡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其創新思維。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想要大量的招生,需要以升學率來吸引家長與學生的注意力,而升學率的決定性因素就是成績。所以學校會對成績有尤其重視。相對語文、數學等主要課程,歷史課太不顯眼。所以在課程安排上大都課時較少,教師每節課的教學量很大,光是講完課本知識都已經竭盡全力了,如何使學生在實踐中完成創新思維的鍛煉及綜合素質的發展。
(二)教師教學理念有待改進。歷史課程的學習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對過去進行反思,讓他們深刻的知曉“落后就要挨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等道理,在今后的生活、學習及工作中能有遠大的理想及積極的態度。目前許多教師將歷史課程當做語文課,在課堂上讓學生背誦大量的教科書內容,這種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是不可取的。歷史教學始終要堅持的是對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只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歷史是非常不明智的。
(三)教材內容政治色彩濃厚。歷史上發生的事情多種多樣,需要學生對此有全面的了解最終形成自己的判斷。這是鍛煉學生思維及綜合素質的高效方式。但是從當前的高中歷史教材中,可以看出帶有明顯的政治傾向,其中存在很多思想灌輸內容,這對學生的未來思維發展十分不利。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的發展對策
(一)貫徹落實“人本”思想。“人本思想”的核心是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具體需求為基準實施教學工作。并通過引導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歷史課堂中來,自主自發的完成歷史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想要貫徹落實“人本”思想,就需要教師充分認識新課程標準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在課堂上要相互尊重,在課堂下還可以互為好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為己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課堂設計、選擇課堂內容。無差別的看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注重對其的差異性培養。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工作要有足夠的重視,充分認識到教學工作對學生的重要影響。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自主性的培養,尊重學生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完成自身的基礎引導工作。并做到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二)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對歷史教育來說是影響教學工作開展的核心因素,且是對課堂的有效性評判的基本依據。新課改中對學生的要求不再是以分數論英雄,而是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的培養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在歷史教學工作中也要貫徹落實該項政策法規,不僅僅重視在課堂上對學生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需要注意的是許多教師在解讀新課標思想時,認為當前知識的傳授已經不重要了,這是錯誤的。知識是學生取得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只有學生在不斷獲取知識的途中產生疑惑后,在尋求疑惑的'解答方法是才能達成對學生思維及能力的鍛煉。
(三)科學利用教材。我國高中歷史教材的使用范圍廣,需要顧及的因素有很多,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此時就需要教師合理的利用教材,將教學內容與自身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教師本身要對教材進行透徹的分析、研究,通過自身對教材的不同解讀方式,完成對教學內容的確立。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尊重教材的本意,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延伸。例如在講解《理性與自由的啟蒙》與《在民的政治啟蒙》是,由于這兩節內容有許多的相通性,教師可以將其聯合開展教學工作,加深學生對啟蒙運動的整體印象,使學生對啟蒙運動有清晰的概念,提升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四)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當前科技的發展十分訊速,我們歷史教學工作也要對科技進行合理的利用。例如使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直面歷史,直觀的感受到我國歷史的發展進程。一定程度上來說,多媒體技術起到的作用是教材不能比擬的。例如,在講解相關內容時,教材上只有圖片與數字,這不能讓學生有清楚的概念,明白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影音資料,通過聲畫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到的實況,感受到這份屈辱,銘記恥辱,奮發圖強。
結束語:綜上所述,我們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上,要正確認識歷史課程的作用,讓歷史的作用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還要注意創新,與學生同等的發展自身創新思維,使高中歷史教學工作進行的更加深入、更加高效。并同時完成對歷史課程本身問題的思考,推動我國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04-24
【經典】高中歷史教學反思09-25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精)06-13
關于高中歷史教學反思06-22
(優秀)高中歷史教學反思09-24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精選15篇)07-04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經典(15篇)06-20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15篇)01-28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精選20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