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西方節日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沖擊
現在,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西方的節日如“圣誕節”、“情人節”備受年輕人的青睞。在一些商家、學者和媒體也紛紛參與其中推波助瀾,于是乎,大家一起忽悠,“情人”過節的話題,就像洶涌澎湃的大潮,有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一年比一年火爆。在這種浪潮下,一些民俗學家和傳統文化的守護者,面對著我們的一些傳統節日被冷落而西方節日卻備受寵愛,便順水推舟,也開始打“情人節”的牌子,把我們的傳統的節日不僅融進了“西方節日元素”而且干脆開始變換稱謂,打出了“中國情人節”的旗號。然而我們不禁要思考為什么年輕人喜歡過著這些“洋節”,這些西方節日將對中國傳統節日產生怎樣的沖擊和影響,怎樣才能讓青年人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為什么中國傳統節日遭遇冷落呢?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經濟的角度,是西方的強勢經濟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在其中起著微妙的作用;從民俗學的角度,西方的節日大多帶有狂歡的色彩,而中國的傳統節日更強調團圓,許多年輕人便覺得厭煩與累贅,像是一種負擔,并不能總真正意義上了解、體會、感覺這傳統節日;還有就是商家和媒體的炒作,認為是商家和媒體為了巨大的商業利益而不遺余力地洋節推波助瀾的結果。
歷史地看,還有一個原因,即我們在過去過分強調生活的政治內容,片面強化政治性節日,淡化了民族民俗的節日,如今人們的口袋和時間都寬裕起來,就需要一個個節日營造生活的高潮,這才發現我們的節日早已變得貧乏,難以應付人們的需求,出現了空白。
然而我們要知道傳統的民族節日被冷落和西方的洋節被追捧并非偶然事件,這說明我們對自己的傳統節日保護不夠,宣傳的不夠,尤其是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繼承和弘揚得不夠。特別是在年輕人中幾乎不知道中國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就很難激發起他們對傳統節日的興趣。
大多數的中國青少年過西方的這個“情人節”完全是形式大于內容,“絕大多數的中國年輕人都是在對西方節日文化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為了過節而過節,盲目地對其進行追捧,從而不自覺而愚昧地加入到情人節狂歡的行列,這是一種文化的不自信和集體無意識的表現,從某種程度上也證明了中外文化傳播的不對等,這種現狀亟需得到改觀。社會在發展,文化也要相應地發展,與時俱進,節日文化也是如此。西方節日之所以能在我國興起,其前提條件就是,我國的發展逐步趕上了時代的潮流,很多方面都與國際社會接軌,也只有這樣,西方文化才能傳到中國來。對于西方節日的“入侵”,我們沒有必要將它視為洪水猛獸,把它拒之于門外,以示自己的愛國情結。
對于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沒有必要妄自菲薄,自嘆不如,事實上,我們的傳統節日有它的優秀成分;但是,我們也不要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盲目地拒絕一切,反對一切。
【談西方節日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沖擊】相關文章:
萬圣節西方傳統節日10-10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03-12
【精選】中國的傳統節日作文08-31
中國的傳統節日作文[精選]09-05
中國的傳統節日的作文05-31
(經典)中國的傳統節日作文08-26
[經典]中國的傳統節日作文10-16
中國的傳統節日作文(精選)10-11
中國的傳統節日作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