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熱門)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為了幫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隨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1
有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近年來許多關于人類腦潛能的醫學研究成果見于報端,形形色色的開發幼兒智力潛能的課程、方案、教學方法更是大行其道,他們沖進了毫無抵抗能力的幼兒園和家庭,侵占了幼兒潔凈的心靈,遮住了幼兒精神成長所需的自由空氣……
因為他們忽視了幼兒最需要什么,幼兒教育應該是根的培育與呵護,過早的剪掉了在他們看來是多余的大樹用來吸收陽光和水分的枝葉,結果播種并未最終獲得豐收。什么原因導致了這個結果?原來是因為他們忽視了幼兒成長過程中應有的關注和耐心等待,把幼兒過早的規定為某種模式違背了幼兒教育本質。
幼兒教育應是生活的體驗與創造,幼兒的'天性應是游戲的,好奇的,探索的和夢想的;幼兒的生活中應該有著足以滋潤幼兒生命的“養料”,有著幼兒健康成長的時機。
所以,把枝葉還給大樹,把大地還給幼兒,讓幼兒重新擁有本應屬于他們的天地!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2
我們班的孩子非常熱衷于建構區的材料,每每區域活動時間那里總是客流不斷,平日里短短的過渡時間,孩子們也總要去擺弄、欣賞一番。男孩子喜歡搭建不同款型的軍事武器、建構各種堪比著名建筑的建筑物,女孩子則偏愛搭建無所不能的魔法棒以及能夠捕捉美麗瞬間的照相機。
在開始玩之前,他們會為自己的創作“儲備”足夠多的材料;在玩的過程中,專注于兩手之間的作品,完全不在意自己是蹲著還是席地而坐。我常常會被孩子強大的興趣和專注度所折服,但是問題也由此產生:孩子們過于的專注常常忽略自己在搭建時碰掉的玩具、急于把作品移至展示臺卻忽略腳下被踢開的積木。在結束活動的時間,孩子們為了保護自己的作品都不舍得離開展示臺附近,根本就忘記了還有積木被遺留在建構基地上。“不是我玩的”積木便由此產生。
當面對如野花般零星在地的積木,我們很難再辨識出這是誰拿到這里來的,如果問“是誰玩的”,得到的答案無疑是“不是我玩的”,所以這樣的查案似的問題基本是過場話!前期,我們的策略是要求“但凡進入建構區游戲的幼兒都要一起收拾”,但時間長了,便發現每次在那里收拾的總是幾張同樣的臉孔,有時甚至他們沒有去玩過,也會因著“喜歡收拾”而積極的加入其中,而一些真的玩了卻不想收拾的孩子便理所當然的不收拾了。對于此可以看出隨著孩子的成長,收拾問題是有著不同原因的。那些“喜歡收拾”的孩子多半是基于小班時良好整理習慣的養成以及滿足當下被老師認可而獲得成長滿足感的心理需求,而那些不收拾并推脫說“不是我玩的”孩子,一是因為他們收拾物品的'習慣沒有養成,二是因為他們在對物品的歸屬意識上很明確,如“這不是我帶來的玩具!”,三則有可能是他們責任感的萌芽相對晚些。由此,我所想到并實施的策略基于“行為后果法”產生的——把沒有被收拾的玩具送走!目的是讓幼兒感受不收拾玩具,玩具會越來越少,以至于不能玩充分玩的后果。一些敏感的孩子很快就了解了教師行為的目的,表現出不舍之情,但一些男孩子更關注教室里還有幾箱玩具,這一點也體現出了幼兒思維方式的差異。所以,我意識到這一行動需要持續一段時間來進行!接下來,我期待著孩子們良好行為的出現,能夠有多一點對集體物品的責任感!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3
當年幼的孩子有點滴進步時,我們—定不要忘記夸獎他,這樣會給孩子增強自信心,讓孩子獲得成就感——這是在我工作以來給我觸動最大的一點。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擁有八種智能,每個孩子的優勢智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說每個孩子學習方式的差異是由其優勢智能決定的。比如,有的孩子語言智能突出,有的孩子空間視覺智能突出,有的運動智能突出,所以我們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通過鼓勵、表揚、引導克服不足,盡力彌補他的短處。
記得我們班有這樣一個女孩子——不敢看著老師的眼睛說話;當老師一靠近她時她就會緊張,從來不舉手回答問題。因此,語言表達、音樂表現等方面的能力也都比其他孩子發展的'要慢一些,看到這樣的孩子,我很心疼、糾結。是什么造成了現在的她,我們已無從去追究,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給她新的教育,新的起點。于是,我們關注她的一舉一動,希望捕捉到她的亮點和進步的地方,給她鼓勵,給她贊美,給她機會和希望。當我們發現她在繪畫和運動方面很出色時,就在全體孩子前面表揚她,并讓她做示范。當她在老師的引導下和老師打招呼的時候,我們會抹抹他的頭,給他一個贊許的微笑;當她在老師的要求下能簡單地回答老師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給她鼓勵的掌聲以及一個小粘紙……在這些不同的贊許、鼓勵下,她漸漸大方起來,眼睛也敢正視老師了,這些進步就是簡簡單單的鼓勵與夸獎就能改變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對未來的希望。”而我們給孩子希望的一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夸夸他們,鼓勵他們——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4
今天上午我組織小朋友們玩橡皮泥,讓小朋友們喜歡捏什么就捏什么,看著小朋友們認真的樣子真的是很可愛,我一個個看過去,有些小朋友在捏蘋果,而有些在捏動畫片中的人物。雖然他們還只是小班的幼兒,但捏出來的橡皮泥像還真有幾分相似,走到胡城小朋友的旁邊,我迷茫看,看不懂他捏的是什么,便問:“胡城,你捏的是什么呀,告訴老師。”“老師你說像什么?”我假裝說“老師猜是一只小貓。”“是的,就是只小貓。”“也像蘋果”,“對對對,就是個蘋果。”我一時不接,又問:“那到底是什么呢?”“嗯......嗯......嗯......”他支支吾吾說不出來。旁邊有幼兒說道:“老師,他亂捏的。”
頓時他便放下了手中的橡皮泥。我說:“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捏的呀,老師相信胡城小朋友一定很棒的,能夠捏出很多漂亮的東西,對不?”只見他坐著不肯動手。
經過反思,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要做到老師的要求和家長所要求,確實不易,凡事都要慢慢來,先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才是一個好的開始。而要留點時間和機會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發現,首先要發展他們的思維,而思維要借助于詞來實現,與語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時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的關鍵是幼兒語言水平的培養,通過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可以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5
又是新學期的開始,幼兒園教師教育擁有新的面貌、新的氣象、新的渴望,幼兒園教師教育再次迎來了活潑天真的孩子們。剛開學的這周里,上學期經常接的聰聰還不算太適應全托的生活,有時會悄悄的.留下那不算堅強的眼淚。而這時幼兒園教師教育便會走到他身邊對他說一些鼓勵和安慰之類的話語,而他也很聽幼兒園教師教育話懂事,馬上就會像一個男子漢一樣收起自己懦弱的眼淚,用那天真的眼神望著幼兒園教師教育,每次都是好像要和幼兒園教師教育說些什么,而幼兒園教師教育也明白他那眼神背后的語言。
那天是星期三,聰明早上看到幼兒園教師教育,對幼兒園教師教育說:陳老師,今天幼兒園教師教育的父親來接幼兒園教師教育。”幼兒園教師教育會意的笑了笑,對他使勁的點了點頭,示意“嗯,一定會來的。”半天過去了,都到了晚上睡覺洗腳的時間了,聰聰的爸爸還沒有來。幼兒園教師教育也逐漸感到他的期待和興奮的眼睛也悄悄地爬上了不安。看著他含有復雜心情的眼睛,幼兒園教師教育的心情悄悄地產生了不可思議的感覺,幼兒園教師教育并沒有打擾太多,只是在遠處默默地用愛的眼睛看著他,遠遠地投入了關心的話語。幼兒園教師的教育很高興,也很高興。幼兒園教師的教育從那個詞中看到了對幼兒園教師教育的信賴,看到了他的喜悅,看到了幼兒園教師教育在他心中所占的分量。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6
隨著學期末的來臨,漸漸發現幼兒在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發展,特別是自我服務能力,但大部分幼兒缺乏責任意識和為集體服務的意識,為了發揚幼兒的主人翁意識及責任意識,讓幼兒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我們開展了“做值日生”活動。
在剛開學時,有一節社會活動《值日生》,目標是讓幼兒知道值日生的任務,明確值日生的分工,增強責任意識。在此活動中,我和幼兒一起商討了如何做值日生?怎樣安排值日生工作?為了讓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其中,我設計了一張值日生安排表,將幼兒的名字貼在表中,每天都安排兩名幼兒來做值日生,負責游戲區的整理,桌面的清理等工作,并對幼兒表現進行評價,誰表現得好則在他的“值日生”名字欄中貼上一朵小紅花。這樣的目的是要調動起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讓幼兒認真做好值日生工作。剛開始,有部分幼兒做值日生的意識并不強,每次總要老師或是同伴提醒,不僅如此,有的幼兒做值日生時不認真,如:擦桌子時三兩上就完了,總是很急躁,于是,我讓小組長進行監督,這樣一來他們就認真多了,時間一長,幼兒就養成了做值日生的習慣,現在我們班的孩子基本能明確自己的值日生工作,并自覺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每個幼兒經過一個學期的鍛煉,都表現十分出色,十分積極,相信我班的值日生工作將越做越好。
都棒,回答問題積極,聲音又響亮,小朋友們說是不是啊!"其他小朋友都齊聲回答:"是!"這時,朱楓杰的臉上開始有些不好意思了,我趁機又說:"如果你能夠安靜地,不影響他人,等老師分飯的時候,請你來當"小老師"。這個大蘋果也歸你,好不好?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夠得到這個大蘋果的`。"我又對其他小朋友說:"朱楓杰能不能做得到?"其他小朋友都異口同聲地回答:"能!"在后半節課上,朱楓杰都能夠認真聽講,并且積極配合老師。
在以后的活動中,我都及時地將老師的期望告訴他,并能給他表現的機會,投其所好,要他遵守集體規則,不讓大家失望。慢慢地朱楓杰小朋友的自控力增強了,成績也比以前進步了!
經過這件事,我覺得要正確對待班上那些調皮的孩子,分析原因進行教育,多些耐心和細心,在觀察的基礎上機智地予以引導,使其成為乖孩子也不是一件難事。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7
早上入園時,孟鑫瑩小朋友的媽媽說昨天穿的那件新衣服上有許多漂亮的金星星,昨天晚上回家后媽媽才發現衣服上的金星星都掉了,問她是怎么弄掉的,她吱唔著一會兒說是國振娟小朋友給我摘掉的、一會兒又說是王麗斐小朋友給我弄掉的。孟鑫瑩媽媽這一說我忽然想起昨天早上孩子們入園后,我晨檢時注意過她的新衣服,我還夸獎她,說她的衣服真漂亮。沒想到一件衣服就穿了一天就弄壞了、不漂亮了。
可是孟鑫瑩說是國振娟和王麗斐給她把衣服弄壞的,我怎么也無法相信,因為無論是在活動時還是在寢室孟鑫瑩離她們兩個人都很遠,怎么會是這兩個孩子給她弄壞的呢?我決定先了解一下再說。 我用嚴肅的口吻問孩子們:“是誰把孟鑫瑩小朋友衣服上的金星星弄下來的.?”活動室里頓時鴉雀無聲。我又說:“誰給她弄壞的主動承認錯誤。老師原諒他。”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出聲。我有點生氣了,決定把這件事情查個水落石出,于是我想先單獨和孟鑫瑩談談。我盡量用最溫和的語氣問她:“是誰給你弄壞衣服的?”她看著我,吱唔著沒說話。我接著問:“你自己弄壞的是嗎?”她點了點頭,接著又搖了搖頭,她一下子慌張起來。這時我已經有了答案。于是,我換了一種方式問她:“是你自己摘下金星星給了好朋友是嗎?”這次她點點頭。我說:“知道改正錯誤就是好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都是不小心犯錯誤,而當成年人嚴厲的批評時,他們會因為害怕被批評而撒謊。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8
尊重兒童的權利
有的家長對孩子有求必應、百依百順,以為這是對兒童的尊重;有的家長放任自流、不管不顧,也以為這是對孩子的`尊重;還有的家長見孩子有錯也不指出,深怕傷了孩子,還以為是對兒童的尊重;……其實,這種種做法,都誤解了尊重兒童的內涵。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9
“聰聰,來尿到這兒,快點,多尿點兒”。這是森森的聲音,稚嫩中帶些沙啞。每次戶外活動時,森森、小雨和童童都會一起跑到院子中的梧桐樹下,三個人對準同一處尿。有時尿的少,便會叫來別的小朋友幫忙,然后他們便忙碌起來。有的去撿樹枝;有的去撿樹葉;有的'去別處捧土。森森一邊拿著一根小棒不停地攪動,一邊還念念有詞,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他們忙碌了一陣之后,森森歡快地跑到我面前:“李老師,快看,我的蘑菇湯做好了”。他們特有成就感的表情,讓人又好氣又好笑,而純真、期待的眼神,又讓你不忍破壞他們的情緒。我笑著說:“好!你們做的蘑菇湯真好。”聽到了我的贊美,孩子們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他們又繼續忙碌起來,不知又會做出什么“美味佳肴”……
每次看到這個場面時,我常常擔心太臟而想上前阻止,可看到他們那么投入、專注的樣子,又有些于心不忍,便由著他們去玩。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好奇心,你越是不讓他干的事,他就偏偏要干,還干得特起勁。只要不吃到嘴里,傷到身體,不妨玩一玩, 好奇心得到了滿足,他自然會自己停止。您說呢?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10
首先你要能夠與孩子相處,這樣孩子才會親近你,才會愿意與你溝通。放開老師的態度,平等地與孩子交流,自由活動時與孩子聊天,關注孩子喜歡的電視頻道,一起談論心中的`“偶像”;玩耍時,不再是旁觀者,而是無憂無慮地與孩子玩耍;討論問題時,傾聽孩子的意見,接受孩子的合理建議,而不是用老師的標題壓制他們。這樣,孩子們就會愿意來找你,愿意喜歡你。第二,做一個孩子喜歡的老師需要真誠的平等和愛。都說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但其實孩子什么都懂。有些事情他可能不會說,但他會以其他方式感受和展示。你身邊的一群孩子,有時會情不自禁地喜歡和不喜歡,但其實,你靜下心來看看每個孩子,會發現他們的可愛和精神,也會看到他們的智力和能力,每個孩子都不一樣,給予每個孩子同等的關注,會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也能得到孩子的愛。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11
如果說幼兒園的點名只是為了核對人數,或打發時間,那真是放棄了一個大好的教育機會。點名的學問深不可測。點名有助于培養幼兒常規。點名前必須讓幼兒明確,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小朋友必須安靜,該是誰就是誰,像那種老師只管叫著名字,不管孩子亂喊一氣的點名不要也罷。點名有助于促進孩子間的友愛情感。點名時不妨跳過請假幼兒的名字(誰來誰沒來,不需要依靠點名來確定,老師應該時刻做到心中有數),點完后,問幼兒:“誰沒來?”培養幼兒對他人的關注情感,同時還可通過點名鼓勵堅持入園的幼兒。
點名可以滲透數的概念。小班幼兒可以要求他們點數自己組多少人,練習5以內點數。中班可要求多數幾個,大班則可要求全數,還可練習默數,自己報數,進行偶數,奇數,相鄰數等概念的`滲透,并且也可以適當的滲透乘法概念。
點名可以幫助幼兒形成時間概念。年月日,星期,以及昨天,今天,明天等。每次點名前告訴幼兒日期,有沒有特殊性,借以進行人文教育。點名可以促進師生感情。采用豐富多彩的點名方式,如被點到名的小朋友模仿小動物叫,或是用特別的方式與小朋友老師打招呼等。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12
在幼兒園中經常聽到有的老師說:某某小朋友不許打架,某某小朋友不許爬那么高,不許和小朋友摔跤,不許倒爬滑梯,不許……
殊不知,越是老師禁止的事,孩子越是感興趣,而且還是屢禁屢犯。
以前我也跟其他老師一樣,經常對孩子們下不許這樣,不許那樣的“命令”。直到發生了“爬大門”事件以后,我才對自己的有些做法進行了反思和改變。
有一天,課外活動時,小班老師帶著孩子們上廁所,軍軍小朋友趁帶班老師上廁所的時候,爬到了大門上,還一邊爬,一邊高興地喊著:“我爬上來了,我爬上來了。”下邊的孩子還高興地為他喊“加油”。聽到孩子們的歡呼聲,我推門一看,本能的大叫起來:“小心,不許爬大門。”孩子們被我的喊聲震住了,小腦袋一起轉向我,再看軍軍驚慌地差點采空,我被下出了一身冷汗,心提到了嗓子眼兒。趕緊跑過去把軍軍抱了下來,軍軍早已嚇的臉發黃,低著頭怯怯地說:“老師,我錯了,我再也不爬大門了。”
這件事雖然過去了,但想想自己當時的表現,想想孩子們當時的表情,再想想軍軍當時的驚慌,覺得自己當時的確欠冷靜。如果當時自己沉住氣,用溫和的語氣把軍軍叫下來,然后再慢慢進行教育,說明爬大門的危險性,就不會出現那驚險的一幕了。
那件事過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作為老師不能一看到孩子們的危險舉動,就不考慮后果對其大喊大叫,而應該內急外緩,既要保證幼兒的安全,又要考慮到教育效果。還有,在日常活動中不能只考慮到孩子們的安全,而限制他們平時一些喜歡的.動作。當甜甜高興的嘗試他的新發明游戲時,我擔心地說:“甜甜,小心,不許玩危險游戲。”當浩浩往攀登架的高處爬時,我一臉的驚慌,“浩浩,當心,不許爬太高。”雖然是好意,但有時也會阻礙孩子挑戰自我的機會,限制孩子的自主發展。
作為教師應選擇合適的方法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又暗中關注,讓孩子體會自主探索的快樂。既要想到兒童觀,科學觀,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遇事要冷靜;既要做幼兒活動的觀察者、適時的指導者、支持者,又要把和藹可親的美好形象留給孩子們。而不是用強制性的語言去命令他們。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13
記得上個學期的最后一天,由于新園的投入使用,所以有部分孩子將入讀新園,所以當時我很珍惜和孩子們在一起的這一天,和孩子們將近一年的感情,孩子的天真、善良、可愛都讓我依依不舍。
為了孩子們能有個快樂的一天,那天我幫孩子們準備了好多的小游戲,如《搶椅子》、《猜硬幣》、《猜猜我是誰》等,都是孩子們平時最愛纏著我玩的游戲,那次我就和他們玩個夠,一個上午,我們小班的教室里一直充滿著歡樂的笑聲,看著孩子們那純真的笑容,我一點都不覺得累,反而心里有股暖流充斥全身。
"蔡老師,我好喜歡你哦!"正當我回想著孩子們生活的點滴時,班里的小才女———小雅突然抱著我的腿說道。我聽了,真的很開心,我說:"為什么喜歡蔡老師呢?""今天的蔡老師一點都不兇,還和我們玩游戲,所以我喜歡你。"陳小雅用她那天真的眼睛看著我說。聽了這句話,我不是開心,反而有點驚訝,難道這就是我給孩子們的印象嗎?"小雅,蔡老師平常是不是真的很兇啊?"我輕聲問道。"也不全是,蔡老師批評我們時的.樣子最兇了,我不喜歡,我喜歡今天的蔡老師,一直在笑。"聽了小雅的這句話,我不禁開始反省自己平時的教態,的確當孩子們犯小錯誤時,我會很嚴厲的批評他們,有時還會吼他們,原來我在孩子心目中是這樣的時好時壞,我瞬間明白這是為什么:那是因為我由剛剛開始參加工作的熱情到現在的隨遇而安,從心態上我發生了轉變,所以我變了,變得有點心浮氣躁,感覺有點是為了工作而工作。
孩子讓我更全力地付出,人是有感情的,純潔的孩子更有純潔的感情。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14
幼兒園應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幼兒離不開游戲,并且幼兒具有親近自然的天性,因此,沙水游戲更是獲得孩子們的喜愛。教師及時的鼓勵、適當的表揚、自然的引導,都能使幼兒從中獲得用心愉快的情感體驗。
如:戶外活動時,我們組織小朋友參觀了公園里的動物園,回來后,根據孩子們的意愿,我在班上開展了沙上建構活動"動物園"。第一次活動時,孩子們遇到的問題還真不少,劉佳音說:"朱老師,動物園里沒有動物怎樣辦呢?李樂晨、王玉萍、王艷玲幾位女孩子說:"朱老師,我們沒有東西蓋小動物的房子怎樣辦呢?"陳慶潤說:"老師,沒有海豚和海獅的家怎樣辦呢"應對小朋友的這么多的"為什么",我鼓勵他們自我去嘗試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第二次活動時,我發現劉佳音帶橡皮泥來做小動物;李樂晨、王玉萍、王艷玲等幾個女孩子帶來一大筐積木來給小動物蓋房子;陳慶潤帶來一個空的塑料油桶,埋在沙地里做海豚和海獅的家。當然,這幾個問題解決了,在活動中,他們又會遇到新的問題。不論他們提出什么問題,我總是引導他們自我想辦法解決,只有在他們確實需要幫忙時,才給他們適宜的指導。久而久之,他們再遇到:玩沙時,工具不夠用了、沙上建構時找不到適宜的替代物、活動中某一幼兒不留意把沙或水灑到另一幼兒身上了、沙上建構時小朋友們快完成的作品被一個頑皮的幼兒碰到了……等等問題時,我們就再也不用愁了,因為他們明白就應如何解決。
人的一生會碰到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需要處理,在幼兒期我們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小問題鼓勵他們解決、處理,使其看見問題肯動腦筋解決。這對幼兒的成長是很有用的。在沙水游戲活動中,他們常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我總是支持、鼓勵幼兒按自我喜歡的方式去玩沙玩水,玩什么、怎樣玩由孩子們自我決定,給了孩子寶貴的發展機會,使他們學會處理與同伴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學會了交往技巧。讓孩子們在沒有外力的狀況下能簡單愉快地嘗試探索玩耍。
沙水游戲是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最貼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最為幼兒所喜愛。透過沙水游戲,能夠讓幼兒鍛煉肢體,訓練思維,豐富了他們的情感,也在游戲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也能夠說幼兒是在游戲中成長的。
因此,在組織活動時,不妨在發生問題的時候,我們老師要敢于放手并鼓勵幼兒自我想辦法解決沖突,要多一份耐心,多一點等待,多給孩子一點解決問題的空間。這樣一來不但能夠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潛力和職責感,還能夠使幼兒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15
孩子到了大班第二學期后,家長們對孩子語言能力的要求更高了。特別是對語言的連貫性、條理性方面希望有更好的提高。
針對家長們的這一需要,我加強了對孩子們看圖講述的培養。如:在為幼兒講《春天》的`故事前,我先告訴幼兒:“春天來了,人、動物、植物都有一些變化,請你觀察圖片的時候,看一看、找一找,春天有了哪些變化,再來講給大家聽。”幼兒帶著問題去看,觀察就仔細了很多。當老師講完故事之后問:“除了故事里小草、花、小動物的變化,你看到的春天還有什么變化?”“小燕子飛來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大樹變綠了、小朋友脫去了棉衣。”孩子對故事中的內容就容易掌握了很多。又如:在看圖講述《送奶奶回家》中,讓幼兒先觀察他們在干什么,后來又怎樣了,最后又怎樣了,引導幼兒按照一定的條理講述故事。幼兒在這些活動中不但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還增強了語言概括能力和思維能力。
我還利用平常的空余時間鼓勵幼兒多進行自由交談。我常常給幼兒一個小主題,如:昨天幫媽媽做了什么事情了?今天你高興嗎,為什么?你們周六玩的什么?等等。所提出的問題要讓幼兒感覺很好回答,又能生發出新的問題。這種自由交談令幼兒無拘無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而且不受空間、時間、人物的限制,所以幼兒特別喜歡這種談話方法。這樣的活動,使一些不愛主動談話的孩子也愿意發言。較好的促進幼兒語言交往的發展。
通過這些小活動,孩子們的語言水平提高了不少,不少家長告訴我說,孩子現在講故事積極了,主動了。看圖講述時也比以前說的有條理了。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12-17
幼兒園的大班教育隨筆10-24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06-21
大班幼兒園教育隨筆09-25
大班教育隨筆03-04
大班的教育隨筆09-13
大班教育的隨筆01-17
幼兒園大班保育教育隨筆04-24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優秀02-03
幼兒園大班教育簡短隨筆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