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一勛章“杜富國”優秀事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跡吧,事跡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范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擬起事跡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一勛章“杜富國”優秀事跡,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一勛章“杜富國”優秀事跡1
從“做胸懷大志并腳踏實地的人”汲取夢想精神力量,做“追夢人”,樹牢人生一個又一個的目標。杜富國就讀的小學旁有一座無名紅軍烈士墳墓,老師曾告訴他們紅軍長征中犧牲很多的人都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杜富國自小將這些英雄視為榜樣并且立志要成為一名軍人,要做英雄。翻看他的軍旅生涯實績,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實有力,先后進出雷場1000余次,累計排雷排爆2400余枚,處置險情20多次。即使在受傷康復期間,他成為了軍隊廣播節目《南陸之聲》的播音員,受聘為北京大學青年立德樹人工作指導老師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之際杜富國獲得“八一勛章”提名。雖然目不能視,袖口空空,但杜富國曾說“雖然沒了雙手,但我還有雙腿可以繼續為夢想奔跑,雖然失去光明,只要心中升起太陽,我的世界依然五彩繽紛”。夢想是最遙遠的,但卻是最有力量的,有了這個目標和方向,就找到了信念。青年們要做“追夢人”,無論是求學或是工作,要做排頭兵,要做榜樣者,要“奮楫”追夢,腳踏實地干出自己的精彩。在心里堅定的樹立起發展目標,定下每天必定完成的計劃,將夢想銘記于心里,將行動落實在實際中,星光定不負趕路人。
從“做負以責任并敢挑重擔的人”汲取擔當精神力量,做“趕路人”,勇挑人生一次又一次的重擔。“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對杜富國的`評語。在日常生活中,杜富國作為連隊的“三小工”,他幾乎每天都拿著鉗子、螺絲刀、試電筆,在院子里敲敲打打。只要有人喊一聲“富國”,他就會立刻出現。戰友家里遇到困難他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并且積極動員組織戰友之間互相幫助,同組戰友艾巖的父親重病住院,他二話沒說從銀行卡里轉出1.2萬元給了艾巖,再去找朋友借錢來湊。當代青年,要學習杜富國的擔當精神,敢于沖鋒在前,敢于挑重擔,做“百事通”,要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時刻豁得出去,平常時候看得出來,要以“粉身碎骨渾不怕”的氣勢處理急難雜癥,更要努力提升本領,大事小情沖鋒在前,勇擔人生賦予你和錘煉你的重擔,讓青春在浴火中重生。
八一勛章“杜富國”優秀事跡2
國際地雷界把以老山為代表的云南邊境雷場定義為“世界掃雷難度最大的雷場”。地雷專家們的描述,讓人不寒而栗:這里地雷種類多、數量大,加之隨著時間的推移,雷區自然沉降、滑坡塌方等因素,導致雷場變化大、探測定位難,作業人員稍有不慎就可能觸雷……
在這樣的雷場排雷,每天走的是陰陽道,過的是鬼門關,拔的是虎口牙。成為排雷兵的3年里,杜富國出入雷場1000余次、排出了2400多枚地雷、處置各類險情20余起,身心經受的考驗可想而知。
那天,隨著一聲巨響,被杜富國護在身后的戰友艾巖感覺面部和耳部一陣劇痛。等他轉過頭時,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杜富國躺在地上,滿臉是血,胸前的掃雷服被炸成棉絮狀,頭盔護鏡被炸裂,兩個手掌當場被炸飛……
受傷之初,杜富國的手臂常有“幻覺痛”,感到手還在,“手指頭”會痛。這種疼痛有多痛?陪護戰友問醫生,醫生答復說:“就像刀子割肉一樣痛。”
面對探視,杜富國習慣性地試圖起身敬禮,但沒能成功,只能動了動右胳膊。這名老兵,再也不能敬軍禮了。每當看到這樣的場景,掃雷四隊隊長李華健心里說不出的難受,“他手那么巧,如今卻沒了手;那么愛笑的他,卻再也看不到這個世界。”
是的,昔日杜富國那雙有力、靈巧的手,精通爆破、搜排、銷毀等各項技能,還探索出開辟通路“田字切割法”、人工搜排“十六字要訣”,設計制作10余種安全轉運沙箱,有效提高了排雷效率和安全系數。
威力巨大的爆炸不僅奪走了杜富國的雙手和雙眼,還在他的'臉部、四肢、胸腹等處留下觸目驚心的疤痕。起初,歷經5次大手術之后,每隔10天左右,杜富國還要一次性注射20針以上的瘢痕消退針,針針注入神經血管密布的瘢痕深處,每一針都伴著劇痛。時至今日,這些疤痕依舊,記錄和見證著那次爆炸的恐怖和英雄經歷的傷痛。
又一個3年過去了。這3年,在杜富國身上,關于傷痛的故事有太多,每個故事都讓人鼻子發酸。就在前不久,記者曾電話采訪杜富國,聊起這些常人難以忍受的磨礪,末了,記者問他,疼嗎?后悔嗎?他答,疼,不后悔! 放下電話,那句“什么也不說,祖國知道我”的歌詞長久在記者耳畔回蕩。
八一勛章“杜富國”優秀事跡3
今年的7月4日,在貴州大學20xx屆學生畢業典禮上暨學位授予儀式,排雷英雄發表畢業感言,用三句話警示自己更送給在場的畢業學子,話語樸實、發自肺腑,讓我們從他的個人事跡和精神話語中汲取向上的精神力量。
從“做擁有智慧并富有激情的人”汲取進取精神力量,做“奮楫者”,攀登人生一座又一座的高峰。自從受傷以后,杜富國除了積極的接受身體上的治療,一刻沒有停歇的豐盈自己。他請妻子買來智能音箱,聽新聞、聽書也聽音樂。在看康復期間,只要不下雨,他每天都會在操場上跑步,依靠戰友的幫助,最少的時候跑3公里,狀態好的時候能夠跑10公里,杜富國說,在那里自己能更清楚的聽到軍號聲,感覺戰友就在自己身邊。一個內心擁有了激情和信念的人,是不會被輕易打倒的,“凡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強大。”當人生給予了你另一種選擇,是“躺平”,是自怨自艾,還是奮斗,是“奮起拼搏”。杜富國毅然選擇了后者。保持智慧和激情,是對人生中無論哪種境況都能坦然豁達面對,順境逆境毅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并將這種精神帶動身邊的'人,正如杜富國陪護戰友劉新未所說,“其實是他在感染我。”劉新未說,原本性格內向的他,在陪護杜富國3個多月的時間里,唱過的歌比前20多年的總和還要多。一個內心充滿激情,積極向上的人總會時刻飽含對生命的熱愛,讓自己強大,也照亮身邊的人。當代青年要學習杜富國的精神,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里,勇敢攀登,努力拼搏,不給青春留下任何遺憾,即使遇到困境和坎坷要保持激情和內心的定力,勇敢戰勝一切困難。
八一勛章“杜富國”優秀事跡4
20xx年12月,杜富國在遵義市湄潭縣的紅九軍團司令部舊址旁,穿上綠軍裝,戴上大紅花,成為一個兵。前往軍營那天,杜富國仰望紅軍塑像,敬了一個不太標準的軍禮,從此開始自己的軍旅征程。
崇拜誰,就會學習誰。心里裝著誰,就會越來越像誰。自幼根植內心的`紅色種子,在軍營這片沃土萌發,成為杜富國的力量之源,讓他始終不放棄、始終不遲疑,永遠不懈怠、永遠不退縮。
正因此,當得知云南一個村寨87個人被地雷炸得只剩78條腿時,杜富國毅然遞交請戰書成為一名排雷兵;當直面生死時,杜富國挺身而出,把勇敢、堅強、舍己為人這些充滿血性和大愛的詞語,寫在人們心中。那句“你退后,讓我來”,也和他的名字一道印在了邊境掃雷戰場,印在了飄揚的紅旗上,印在了“感動中國”的豐碑里。
八一勛章“杜富國”優秀事跡5
回首杜富國的從軍路,列兵時就被破格推薦參加預提指揮士官集訓,上等兵期間就擔任副班長……他像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每一步都留下印記、走得精彩。
可在掃雷隊的戰友劉新未印象里,杜富國其實并不算聰明。剛加入掃雷隊,杜富國就遭遇了“雷區”——排雷理論知識。第一次摸底考試,杜富國連猜帶蒙考了32分。但很快,劉新未就發現,杜富國這人不一般,“他年紀輕輕,骨子里卻充滿力量”。只有初中文化的杜富國找來一摞專業書籍,別人娛樂時他在學習、別人睡覺后他還在學習,于是,接下來的事就順理成章了——第二次考試57分、第三次70分,第四次90分。
是什么力量,讓他在平常日子始終朝氣蓬勃?又是什么力量,讓他在極度危險面前做出感天動地的壯舉?
有一位作家說:“士兵的力量不僅僅在他自己身上……還在于他生長的古老土地上,在于他從祖輩繼承下來的.多年形成的歷史之中。”
杜富國出生在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的一個小村莊,他家緊挨著一條縣道。這條路,當年紅軍長征強渡烏江、保衛遵義會議召開時走過;這條路,杜富國從蹣跚學步到投身軍旅,走了19年。
杜富國就讀的小學旁有一座紅軍烈士墳塋,他曾問過老師為何墓碑沒有名字。老師告訴他,長征中犧牲了很多戰士,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沒有留下姓名。后來,杜富國常想起這段對話,那些被歷史銘記的無名英雄,在這個孩子心中留下了關于家國情懷、犧牲奉獻的最初認知。
【八一勛章“杜富國”優秀事跡】相關文章:
八一勛章獲得者杜富國事跡08-04
八一勛章獲得者杜富國事跡【經典】08-04
杜富國的英勇事跡(精選13篇)06-07
杜富國的英雄事跡(精選13篇)03-28
杜富國英雄事跡簡介(精選6篇)08-26
杜富國英雄事跡(通用11篇)09-02
學習杜富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07-06
感動中國杜富國先進事跡及頒獎詞08-19
八一勛章心得體會7篇02-05
李振聲“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事跡故事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