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鎮小學教師教學規范制度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制度,制度對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對社會公共秩序的維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制度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鎮小學教師教學規范制度,歡迎閱讀與收藏。
1、備課。認真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要求教師應做到四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作業。教師應該寫教案或備課筆記,這是加強教學計劃性的具體表現。但寫法不要強求一律,老教師寫個簡要提綱即可,青年教師則要寫出詳細內容。教案或教學筆記應反映四個方面的要求:
(1)有明確的教學目的。
(2)有主要的教學內容和重點、難點。
(3)作業布置,包括對好、中、差三類學生的不同要求。
(4)教學方法的設計。教案或教學筆記應體現教師在教學上的特色和風格,反對一味照抄教學參考資料。
2、上課。上課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也是關鍵環節。這一環抓好了,課外輔導、作業批改,就可節省大量時間;否則,就會帶來許多麻煩,例如課堂未聽懂,知識缺陷多,作業不會做,進度跟不上,課外補課占去大量時間。因此,要強調課堂解決問題,要重視講練結合。學校領導和教師,都要明確一堂好課的標準。領導干部按照這個標準來檢查教師的課堂教學,教師按照這個標準來訓練自己的基本功。
3、作業布置。適量的作業,是使學生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是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徑。但作業切不可過多過難。小學低年級不應布置課外作業,其他年級也應盡量少布置作業。中學教師布置作業,要考慮其他學科,要考慮學生的休息娛樂,一定要有全局觀念。長期以來,學生學習負擔過重,主要是作業多、考試多。一門學科每天布置半小時作業,孤立起來看是不多的,但每門學科每天布置半小時作業,學生承擔的壓力就無法忍受。批改作業應有講評,教師要著重指出共同性的問題。
4、課外輔導。輔導是課堂教學法的補充,是因材施教的手段。課外輔導的任務是指導學生自學,解答學生疑難問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消化教材。課外輔導的重點在兩頭:差生和優等生。通過輔導,使差生逐步樹立學習信心,迎頭趕上;使優等生擴大知識面,進一步發揮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對中間狀態的學生,主要是指導學習方法。輔導只宜個別進行,不可采用集體講課辦法。有的教師利用課外輔導時間,給全班學生講課,實際上是加班加點,增加學生的負擔。
5、考查成績。考試考查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檢查教學效果的手段。要重視對學生的平時考查,通過課堂提問、作業批改、實驗實習等多種形式,檢查教學效果。平時考查應有成績記載。期中考試和學期考試,應在學校統一組織下,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的要求,出好試題,評好試卷,作好成績分析工作。考試次數要嚴格控制,試題難易要適當,不搞突然襲擊,不能只考死記硬背的東西。
【鎮小學教師教學規范制度】相關文章:
辦公室管理規范制度12-24
小學教師日常規范08-28
小學教師日常規范4篇09-04
中小學教師行為規范08-07
小學教師師德師風規范情況報告09-24
侯鎮泊頭小學教師讀書沙龍活動計劃11-23
小學教師日常規范4篇【合集】08-14
中小學教師行為規范通用09-28
小學教師聽課制度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