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教師教育扶貧故事
小學教師教育扶貧故事1
一年最美是春季,一生最美是奉獻,播撒教師所有的愛,讓孩子們茁壯的成長。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政府的要求,我校開展了“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專項活動。
楊井鎮學校七年級(2)班的小張和小郭是他們的地理老師楊麗薇的`幫扶對像,兩個孩子的家庭環境有些相似,張家怡的父親因為車禍喪失勞動力,母親沒念過書,主要在家打理家務,照看孩子和老人(姐弟四人),收入微薄。張家怡聽話懂事,但較為膽小,平時班內的活動很少參加。郭浩東的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母親文化水平不高,對孩子的學習不能及時輔導,特殊的學習環境使他對學習沒有信心。
認識到孩子們的優點和缺點,就要有細致入微的工作態度和方法。為了幫助孩子們找回自信心,楊老師與他們建立一種彼此信任,平等互助的關系,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在平時觀察入微,及時發現他們出現的一些問題,并采取相應的幫扶活動,解決孩子們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鼓勵他們參加學校和班級開展的各項活動。
充分利用課余及周末期間采取家訪、電話、微信等形式,為了孩子的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讓他們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增強了其父母的責任意識。
教育,這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擊年輕的心靈,在這里誰有細致和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
小學教師教育扶貧故事2
扶貧工作已開展有兩個年頭了。我負責包扶了三名同學,住的比較分散,其中柯洋洋同學的家是最遠的。
柯洋洋同學已經三年級了,她家住廟溝鎮東溝村,在一個大山頂上,距崇家小學學校大約30余里,山路陡峭,行路危險。平時讀書時,由家長在學校附近租住房屋,照料上學。
又一次來到柯洋洋位于大山之巔的家,站在柯洋洋家門前,放眼看去,四周山頂都在腳下,景色頗為壯觀。
新油漆的紅色大門,才更換的屋頂,忙碌的主人,喜笑顏開的樣子,無一不顯示著生活越來越好,在國家的政策支持下,正在擺脫貧困,走向幸福的生活。
一走進大門,在堂屋的墻上,掛著有關扶貧的各種資料。地上擺放著滿滿的烤煙,這是今年的收成,在柯洋洋爸媽的.言語中,透露出掩飾不住的高興。
他們家共有5口人,爺爺快80歲了,身體虛弱,常年吃藥。父親體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全靠母親在家種植烤煙作為收入,來維持家庭的開支,家庭經濟非常困難。而柯洋洋雖然年紀小,但異常懂事,在家經常幫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學校里,柯洋洋也表現較好,雖然學習成績一般,但依然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通過這次家訪,雖然身體很累,但我深深感受到他們對教育的渴望,對孩子的期望。由于歷史的原因,家長的文化水平不高,深受讀書少的難處。因此,雖然他們的家庭比較困難,但依然用他們的努力,用他們力所能及的力量堅持讓孩子上好學,能夠好好上學,多掌握文化知識,走出貧困的局面。
在回程的路上,我深深的體會到:國家扶貧的政策,給他們帶來了希望,帶來了火苗。終究有一天,這些火苗會變成熊熊燃燒的大火,為我們國家的建設增添光彩。
在學校里,我也經常和他們在一起交談,了解學習上或生活中的困難,并給與一定的幫助,解開心中的困惑,明確學習的目標。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也為能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而感到驕傲!
【小學教師教育扶貧故事】相關文章:
教育扶貧事跡09-28
教育扶貧總結10-24
教育扶貧的調研報告02-28
教育精準扶貧總結01-05
小學教師教育小故事03-22
小學教師教育隨筆故事02-02
教師扶貧小故事11-10
教育扶貧活動主題班會03-24
教育扶貧工作總結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