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反思[經典]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建橋梁》一課是《形狀與結構》單元中的第三課,本課旨在激發學生研究橋梁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科技意識和科學探索精神。
這節課我進行了三次教學設計,試上了兩次。其實教學設計需要調整的只是第二部分研究不同的橋的承受力實驗。
第一次教學設計是這樣的,為了體現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讓學生小組合作在紙上自主設計好一座橋,利用材料超市內的材料制作并測量它的承受力,再與其它組的橋作比較。當時主要想到放手學生自主去研究,對于學生設計、制作、測量所需的時間,怎么比橋的承受力,怎樣做到公平,等方面沒有太多的考慮,所以試上后就出現了問題,學生花了很長的時間進行設計,然后制作,制作時還缺少材料,最后一節課下來,只是建好了橋,測了本組橋的承受力,還沒與其它組進行比較就下課了。
第二次我注重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在這個環節里讓學生在認識平板橋、拱橋、吊橋的基礎上,自主選擇一座橋進行建造并測出承受力,再與其它組的進行比較。在課堂中大部分小組選擇了吊橋進行實驗,為了有比較,我臨時規定了小組建造的橋的類型。實驗時又出問題了,建造平板橋的小組很快就建好并測量好了,而建吊橋的小組實驗需要很長的時間,那建平板橋的小組會沒事做,課堂紀律不好控制。
總結前兩次失敗的經驗教訓后,對這節課又進行了第三次設計。在第二個環節中,讓每個小組都來建造三種橋,并把測量的數據記錄下來,全班進行數據匯總,再進行比較找出規律。學生的自主創新設計放在第三個環節,充分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團隊合作精神,利用這一單元所學知識建造出具有個性的穩固的橋梁。這部分內容也可延伸至課外,再利用第二課堂的時間進行集中展示、評比。
通過三次的設計,我體會到教師在對某一個內容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備課時要備學生,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去思考,去設計,這樣的設計才能符合學生的學習水平,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更好地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生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生物教學反思06-30
生物的教學反思07-29
(精選)生物教學反思06-07
生物教學反思10-19
[精選]生物教學反思11-09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02-04
關于生物教學的教學反思08-13
《生物的進化》教學反思10-05
生物教學反思【熱門】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