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招商證券研究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招商證券研究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證券行業運行特點分析
(一)創新驅動行業增長
受A股證券市場出現結構性行情、證券公司創新業務開始全面發力等因素影響,20xx年我國證券行業在營業收入與凈利潤規模上增長強勁;尤其是兩融業務凈利息收入184.62億元,同比增長2.5倍,并且在短短幾年內已經成為券商的第三大盈利支柱業務。
中證協發布的20xx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數據顯示,20xx年我國115家證券公司全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592.41億元,同比增長23%;全年實現凈利潤440.21億元,同比增長33.7%。115家證券公司中,104家公司實現盈利,占證券公司總數的90.43%。
分業務看,20xx年證券行業各主營業務中,經紀業務凈收入759.21億元、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128.62億元、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44.75億元、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25.87億元、受托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70.30億元、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305.52億元、融資融券業務利息收入184.6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xx年是全行業自20xx年以來首次重新出現業績正增長的年份,業務創新已經成為券商發展的最主要動力。盡管如此,與銀行、保險等金融行業相比較,證券行業的總資產規模,以及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仍然偏小。
(二)經紀業務加快向財富管理轉型
20xx年滬深兩市A股交易46.35萬億元,同比增長48.39%,B股交易1405億元,同比增長68.3%,若按A股萬分之八的行業平均傭金水平計算,全行業傭金收入約在750億元;此外,傭金收入還包括B股、基金、債券的交易收入。經紀業務收入依然占據券商收入構成的半壁江山。
從各家券商經紀業務市場份額來看,華泰證券依靠在股票交易市場中的地位仍然保持全行業第一的位置,并且在股票交易量方面比第二位的銀河證券多出近7000億元。前10家券商的經紀業務在行業中的地位保持相對穩定(見表1)
表1:20xx年券商經紀業務總成交情況(單位:億元)
1、數據來源:WIND、齊魯證券戰略規劃部
20xx年,券商經紀業務的兩個發展趨勢值得關注:一是多家券商加快推進輕型營業部建設與推進網上開戶,二是加快向財富管理轉型。
去年3月15日,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分支機構監管規定》,依據新規,券商開設營業部不再受到數量和區域的限制,只需報當地證監局審批即可。受益于監管部門對券商新開營業網點監管的“松綁”,證券行業新型營業部的設立如火如荼。在傳統經紀業務競爭不斷加劇、創新業務層出不窮的當下,依托新型網點的擴張,展開市場份額的爭奪已經成為券商的共同選擇。
據媒體報道,經過幾個月的籌備,銀河證券僅在今年1月份就獲批新設107家子公司和營業部,國盛證券獲批籌建的營業部數量更是多達110家,海通證券獲批92家,招商證券等券商也獲得了新設營業部的資格。證券公司超過100家營業部的開設計劃,基本上相當于一家中大型券商的全國營業部總規模。
在券商大規模擴張輕型營業部的同時,券商也紛紛向網上營業部邁進。目前,包括齊魯、國泰君安、長城、華泰、招商等多家券商紛紛開展網上開戶與門戶合作,加快經紀業務“觸網”。但是,網上開戶在本地以外的地區存在困難,最大難點在于地方證監局對異地開戶比較敏感,這等于打破了屬地管理的口子。從去年底起,與門戶網站合作成為又一個潮流。國金證券與騰訊合作,模式是后者向前者開放核心廣告資源,進行證券在線開戶交易、產品銷售;東海證券與新浪,為新浪售賣嘉實、南方、易方達等三家基金產品,借用的是三家機構在東海證券
2、開立的資金賬戶。國泰君安也與微信合作,推出“微理財”服務,覆蓋開戶、推送產品信息等功能。輕型營業部與網上開戶對傳統經紀業務帶來不小的沖擊。
財富管理是金融服務市場演進的必然結果,也是成熟證券經紀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從通道服務向財富管理轉型是券商經紀業務發展的必然趨勢。面對經紀業務傭金費率的一降再降,以及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擴大代銷金融產品范圍許多券商向財富管理轉型的必然選擇。營業部在總部模式下搭建財富管理平臺,加大各類產品和業務的創新,并與銀行、保險、信托、基金等機構進行多方位合作,滿足客戶全方位的理財需求,實現從傳統的通道服務向新型財富管理業務模式轉型,從而減少傭金下降對營業部帶來的不利影響。
(三)受IPO全年暫停影響,承銷收入大幅度下降
經歷了A股歷史上時間最長的IPO暫停,券商在剛剛過去的一年承銷業務收入出現普遍下降。在此背景下,增發和債券發行成為券商20xx年最重要的承銷收入來源。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xx年12月31日,券商承銷金額共計13862.49億元,其中通過增發方式融資2177.72億元,債券發行10682.74億元。券商共實現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128.62億元,比20xx年減少48.82億元,同比下降27.51%。
在承銷金額方面,與20xx年數據對比,20xx年全年券商承銷金額達18653.94億元,20xx年與之相比減少25.69%。一方面是20xx年IPO尚未完全暫停,仍有1017.93億元的融資來自IPO融資。而從債券發行情況來看,20xx年整體融資規模也遜于20xx年。
數據顯示,20xx年債券發行15251.1億元,20xx年的數據與之相比減少了29.95%。不過20xx年增發的融資金額較之20xx年的20xx。84億元增加了4.61%。
從各家券商的承銷情況來看,前10家券商的排位總體上保持穩定。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證券繼續穩坐前三,20xx年的承銷金額分別達18197億元、9462億元和9081億元;A股增發與債券發行總家數分別為149家、54家、72家。
國開證券、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國信證券和瑞銀證券也繼續躋身前十,不過銀河證券和中銀國際證券20xx年的承銷金額排名跌出了前10強,取而代之的是華泰聯合證券晉級前八。其中,國開證券、海通證券和國信證券等券商基本上是依賴債券項目的承銷,尤其是國開證券,全年764.33億元的承銷金額中有759億元是來自債券發行。
3、表2:20xx年證券市場發行情況
數據來源:WIND、齊魯證券戰略規劃部
(四)融資融券已成為第三大支柱業務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xx年12月底,券商融資融券余額高達3434.7億元,這一數據在20xx年底為895.16億元,同比增長2.83倍。
按照融資融券的利率8.6%左右計算,這一項業務將為券商帶來295億元左右的收入。相對于20xx年114家證券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才1294.71億元來說,這筆收入非常可觀。
國泰君安、中信證券、廣發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位居融資融券的前五位。券商兩融業務發展與經紀業務發展比較吻合,同時還要受制于資金規模的限制,這也是券商在過去的20xx年急于擴大資本金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3:20xx年券商兩融業務時常規模
4、數據來源:WIND、齊魯證券戰略規劃部
融資融券標的股在20xx年的兩次大幅擴容,即在20xx年1月標的股從此前的300只增加到500只,20xx年9月標的股又擴容至700只,標的股的擴容讓投資者的選擇范圍大幅增加,市場需求快速放大,這無疑是融資融券余額在20xx年快速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從而為券商在該塊業務成績的大幅增加提供了條件。
雖然昌九生化事件暴露出了融資融券的風險,但這不會阻擋兩融業務發展的步伐。未來證券公司自主創新主要有大資管、大自營、信用類和融資類四個方向,在信用類方面,未來創新之路將會以融資融券、約定購回和股票質押回購業務為代表,來解決客戶資金的需求。
今后,隨著融資融券業務的繼續發展,券商對資金的需求將會更大,相對于短期融資券、發債、轉融通等渠道,增發無疑是增加資本金而成本最小的措施,未來券商對增發融資的需求將會增加。
(五)資管產品發行爆發式增長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xx年12月31日,券商全年新發行資管產品共計1929只,是20xx年236只的8.17倍。雖然數量急速增長,但產品的平均發行份額逐年下滑趨勢日益明顯。從收益率看,偏股型產品也落后于公募基金及陽光私募。
20xx年6月1日,《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開始實施。為了應對這一新規,自20xx年3月開始,券商資管產品的發行數量即出現井噴。5月共有416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發行,創下歷史新高。此后,券商發行集合理財產品的熱情依然高漲,6月發行數量達到120只并持續攀升,最終以12月份發行183款的數量畫上全年句號,這也是下半年發行數量最多的月份之一。
表4:20xx年各月資管產品發行情況。
【招商證券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招商證券實習報告08-07
研究報告08-28
科研課題研究報告_研究報告07-14
研究報告的作文 關于研究報告的作文03-30
招商公告范文02-15
招商文案范文10-17
招商廣告文案07-10
什么是證券12-11
數學研究報告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