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春節聯歡晚會隨筆5篇
在學習和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什么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聯歡晚會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聯歡晚會隨筆1
頭一次在南方過春節,孩子又小,大年夜也沒什么活動,只有看春晚了。很久沒能這么專注的看一個節目了,還好,看得津津有味。據說中國越往南春晚的收視率越低,而且每次春晚之后總是罵聲隆隆,尤其今年更有聲音說中國南方遭遇雪災,還有沒有必要歌舞升平,我想大可不必:試問,一個人家里有難處,難道就要一直沉淪,連歡樂的`心情都不能有嗎?一小部分人受災,其他人就不過年了嗎?一大批演職人員半年的辛苦努力,只換來指責嗎?主旋律還是要弘揚,只是個度的問題。眾口難調,做什么都會有人說不是,如果不喜歡可以換臺或不看。
春晚已經開辦了30多年,已成了三十晚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大菜,它承載了太多的記憶,太多的歡樂,中國人離不開春晚。
春節聯歡晚會隨筆2
春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的.名字也叫年。那是因為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怪獸。他每年都要到村莊里吃小動物或者小孩子。許多人都十分害怕他。他們知道這個怪獸十分害怕紅色,所以他們家家都在墻上貼了對聯,當那只怪獸再次來到村莊時,他看到墻上都貼滿了對聯,他十分害怕那種紅色的東西。后來,有一位老者走了出來,這位老者手里拎著一掛鞭,他一下用火棍點燃了他。怪獸一聽見這種聲音嚇得就跑掉了,之后就再也沒有來過。這個傳說一傳十,十傳百,最后人們都知道了這個傳說。所以,我們現在也依然將傳統留用至今,把對聯貼在門上,把倒福貼在窗戶上,因為許多人都想著未來的一年要很幸運。
在除夕的那一天,整個家庭都會團聚在一起包餃子并且慶祝新年的到來。我們會守夜,然后觀看春節聯歡晚會。
在農歷新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我們會穿上新衣服,走街串巷,彼此問道新年好,就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壓歲錢了。新年會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結束,在這期間,我們將會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春節聯歡晚會隨筆3
春晚,是聯系全球華人的紅絲帶。
我們必須看到,每年的春晚,分散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都會幾代人同堂,圍坐在一起共同觀看春晚。在美國,有許多華人社團還要組織大家集中觀看,在加拿大、英國、法國等地的華人觀看春晚,已經成為每年春節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在我們周邊同樣過春節的一些國家的華人、華僑觀看春晚那更是盛況空前。那么,一臺晚會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吸引力呢?答案很簡單,我們中國人是很注重春節這個重大節日的,過節了,他們也想家。家在哪里吶?過去打個電話、寫信給家人問候,F在,有了現代的傳輸媒體,他們就利用這些媒體來表達自己的特殊情感。
因此,對于他們這些常年身居異國他鄉的華人、華僑來說,他們看春晚,是在看祖國的發展,是在看祖國的.變化,是在尋找自己的文化之根。某種意義上說,春晚已經成為世界華人共同互動的焦點,是華人、華僑和祖國人民血脈相連的共同舞臺。
春晚,是大年三十全國觀眾最不能割舍的“年夜大餐”。
春節聯歡晚會隨筆4
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春節了。說道春節,我們就會聯想到春晚,也就是轟轟烈烈,熱鬧非凡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那一晚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中國百姓的餐桌上從此又多了一道菜春晚。
春晚那激動人心、熱鬧的場面,時時在我們的腦海里聯想著、回味著......
回想過去多年都是吃完年夜飯后,跑到有黑白電視機的親戚家、朋友家去看,全家人圍在一起,一邊包餃子,一邊看春晚,那種感覺無限美好和滿足。
每年對春晚的期待,每年都有想看到明星的出現,在熒屏上嶄露頭角的明星們則成了簇擁的對象。當然,除了追星,我們對春晚的記憶,更多的是懷舊和渴望共鳴。春晚對我們來說,是增加節日氣氛的重要元素。
說起春晚記憶,我們都洋溢著幸福,同時也多了幾份期待和訴求。春晚讓我們全國各族人民,海外華人、華僑,還有港、澳、臺的同胞都有一種無比激動的心情在期待。
回顧30多年來的春晚,它一路走來,它的每一屆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難忘的記憶。歲月可以褪去記憶,卻褪不去我們一路留下的歡聲笑語。一次次看到電視畫面,美妙動聽的歌曲及舞臺背景那閃爍的彩虹,讓我們記憶猶新,回味無窮。還有眾多的演職人員、藝術家、明星,同樣給我們留下了不朽的經典作品,他(她)們視為中國當代的藝術家、明星、笑星、人才、國寶!
歷屆的春晚,它是每逢春節的一道大餐,我們全國各族人民,千家萬戶都在除夕之夜團圓的氣息氛圍之中,觀賞者春晚直播中的每一個節目,是多么的幸福而值得慶幸。
30多年來的春晚,它反映了我們的祖國,從逐步發展到快速發展的一個創新時代的過程,反映了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國富民強,以及全國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也反映了我們文藝界漫長的藝術之路和民族文化的完善與進步。春晚圍繞與時俱進,與時代同步,與國策密切相聯系為中心,發揚一切藝術都服務于大眾和無私奉獻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30多年來,我們的祖國及全國各地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用歌聲贊美它,用各種藝術形式表現它,盡在春晚的節目中,盡在春晚全體演職人員辛苦的付出與汗水之中,用他(她)們的智慧,各自的藝術風采,展現在大眾的面前,給我們帶來載歌載舞,歡聲笑語,讓我們笑聲不斷,掌聲不斷。那一首首經典的歌曲,紅遍大江南北,傳唱至今!
經典永遠是經典,回味經典是一種追憶,是一種留戀,它是永恒的,不朽的'歲月經歷和時代的變遷。讓我們永遠銘記30多年來,歷屆春晚的導演、主持人、歌唱家、相聲演員、小品演員......還有眾多默默無聞的明星、演員,實在太多太多,真是人才輩出,后繼有人,為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心愿,都付出了太多的才華和精力,我們永遠記住他(她)們,銘記他(她)們。
還有在此,緬懷那些已故的藝術家、明星們,他(她)們的藝術人生,永遠是永恒的,他(她)們的精神將永遠流傳于世。
藝術無止境,明星(演員)出新彩,歷屆春晚群英薈萃,乃是大牌云集,新老明星匯聚一堂,每屆春晚匯集了各種節目形式,有歌曲、舞蹈、相聲、小品、魔術、雜技......等一切適合舞臺的藝術形式,一個個精彩的看點,層出不窮,其樂融融。
春晚從1983年開播至今已有34個年頭,1983年的第一屆春晚正是形勢和文化領域呈現的活躍氛圍,令全國人民耳目一新,受到全國民眾的歡迎和贊賞。
從意義上講,自1983年第一屆央視春晚舉行之后,春晚慢慢成為了中國人的新民俗,每年除夕夜必看的電視大餐。從文化發展的角度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開創了電視綜藝節目的先河,且引發了中國電視傳媒表達內容和表達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變革。
春晚這個舞臺不限類型,不限形式,節目精彩,富有創意。節目格調高雅,雅俗共賞,賞心悅目,異彩紛呈。每一屆春晚從籌備、初審、終審、彩排,保持原則不變,都希望高標準、嚴要求。
對春晚最美好的記憶,都封存在了那個年代,更多的春晚記憶。回想過去我們在精神生活略為貧乏的當年,一臺逗樂又不失親切感的晚會成為了團聚時的硬菜。春晚無論哪種藝術形式的節目,老少皆宜,圖的就是一個熱鬧,熱鬧就是過年。
我們認為,這么多年過去,依舊是春晚最忠實的觀眾,我們看的不是春晚,而是對年的美好記憶,一種期待和家人團聚的溫情,還有家的味道。
春晚日益臨近,我們在此共同期待2017年(雞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取得圓滿成功。共同祝愿春晚的每一位演職人員及全國各族人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過一個幸福美滿,平平安安的春節(新年)。
此時,我們耳邊又回想起宛轉悠揚、悅耳動聽的春晚結束曲,《難忘今宵》美妙的歌聲......
春節聯歡晚會隨筆5
20xx年的年味成為了這么多年以來最淡的一次。年夜飯就是一些特別簡單的小菜,相比平時僅僅多了春卷和八寶飯。而過去大年夜必看的春晚關注度,掉到了歷史的冰點。整個晚上沒有看過一分鐘春晚。過去我們還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面看看大家對春晚的點評和精彩的短視頻。但是這一年的春晚,朋友圈里面也幾乎沒有人提到春晚?吹阶疃嗟氖侨澜绲穆眯,以及創新高的電影票房。年初一和家里人去商場,在感慨現在年味越來越淡的背后,卻是因為我們經濟出現了高速的發展,生活水平大幅改善的結果。
對于我們這批80后來說,春節是有特殊意義的。那時候一年中吃的最好的就是年三十。平時父母都特別節約,而且我們一年也幾乎不會下館子一次,年三十是少數能放開肚子大吃一頓的日子。那一天媽媽會給我從頭到腳都穿上全新的衣服。爸爸很早就開始準備年夜飯,有幾次還偷偷先炸了春卷給我吃。那一天也會看到我所有的表兄弟姐妹,父親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都會過來一次吃飯。那時候大人吃一桌,小孩吃一桌。每年的年夜飯高潮當然是春晚。記得那時候我特別喜歡陳佩斯的光頭。后來有一年,我在電視機前等了很久都沒有看到陳佩斯,那個晚上我哭了很久。
為什么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了?要理解背后的經濟層面原因我們先看下面這張圖。這張圖是中國的恩格爾系數,簡單來說它是指國民的可支配收入里面用于購買食品的`比例。當一個國家比較窮的時候,國民收入較低,收入中較大的比例要去購買食物,此時恩格爾系數比較高。反之當這個國家越來越富有,人們越來越有錢,可支配收入越來越高的時候,他用于購買食品的比例就會降低。這幅圖表現的是我們國家從七八十年代開始到現在,恩格爾系數大幅下降的過程。圖上有一個很明顯的地方,就是在90年代初到20xx年這段時間里面,中國的恩格爾系數有一個快速的下降,是非常陡峭的下降,這代表中國家庭的生活條件有了大幅改善,不再需要用很大比例的收入去購買食物,取而代之的是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
也就是說,從1985年開始,中國“挨過餓”的居民比例越來越低,特別是到了今天的90后,基本上從小沒有太多對于物質缺失的感覺。當吃已經不再成為問題后,那么年夜飯的富足感就會越來越淡。特別是過去十年大家的飲食在越來越“進化”。許多人從過去的高熱量飲食轉向了更加健康的低熱量飲食。那么春節的“大魚大肉”反而成了一種負擔。年夜飯的地位伴隨著經濟發展,其實地位逐漸在下降。
另一個當然是春晚,為什么現在看春晚的人越來越少,特別是在一些大城市里面?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明白春晚的受眾人群。作為一檔面向全國觀眾的娛樂直播節目,春晚的受眾當然是大部分的人群。但是過去30年經濟的高速發展讓不同區域的經濟水平處于不同的階段。曾經看到過一張圖,意思是如果用對標的經濟體來看中國不同區域,我們同時存在著對標全球一線經濟體,二線經濟體,三線經濟體和四線經濟體的省份和城市。今天的北京、上海、深圳經濟水平肯定和東三省不同。可以說30年前中國大部分城市處在一個差不多的起點,經歷了30年后大家都出現了長足發展,但名義GDP的增長速度完全不同,導致不同區域之間也有了代溝。作為全國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上海,我們開始越來越難以理解春晚中的各種段子。下面這張圖也很有意思,在經濟越是發達的地區,春晚的收視率就越低;反之,經濟越是相對落后的地區,春晚的收視率就越高。
如果我們把時間拉長,一定會感慨過去30年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事實上過去30年中國是全球名義GDP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而且以如此巨大的體量常年保持那么快的增速,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梢哉f中國經濟的超級周期源于天時地利人和。改革開放帶來了全面的生產效率釋放,同時因為中國巨大的人口紅利,這些人即是消費者,又是廉價的勞動力,幫助中國獲得了強大的海外技術。無論是優秀的汽車,家電,還是電子產品公司,他們都要進入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潛在市場。作為進入市場的交換,他們需要成立合資企業,出讓一部分自己的技術。這都為之后中國制造業的崛起奠定了基石。同時,伴隨著中國進入WTO,正好又疊加了美國家庭消費的加杠桿初期。美國消費泡沫在一開始拉動了中國的出口力,大幅推動GDP的增長。而更強勁的出口,帶來了更多的產能擴張需求,又推動了國內大量基礎建設和原材料需求。整個周期,互相反饋,成就了這個偉大的時代。
所以今天的春晚,越來越多是給我們帶來對于過去生活的回憶。那些曾經春晚上的璀璨明星,許多在今天已經逐漸離開了大眾的視線,但無可否認,他們曾經給我們帶來了最美好的記憶,帶來了無法忘卻的快樂。
未來,伴隨著經濟的繼續發展,春節的年味會越來越淡,春晚在一線城市的收視率會越來越低。但是這一切背后,反而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最好證明。
【春節聯歡晚會隨筆】相關文章:
春節聯歡晚會隨筆06-23
[熱]春節聯歡晚會隨筆11-26
春節聯歡晚會11-10
[小班教育隨筆]小班隨筆08-01
春節聯歡晚會臺詞02-26
春節聯歡晚會方案02-17
春節聯歡晚會簡報07-07
春節聯歡晚會總結07-05
《春節聯歡晚會》作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