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教案1
■課標要求
“草原和荒漠”對應的課標是:“在地圖上指出四大區域的范圍”,“運用地圖簡要評價某區域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圖上識別某區域的主要地形類型,并描述區域的地形特征”,“舉例說明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等。
“牧區和灌溉農業區”對應的課標是:“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說出某區域的產業結構與產業布局特點”,“用事例說明四大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西北地區的位置、范圍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區干旱的表現、成因及變化規律。
3.認識本區干旱環境下的農牧業生產和生活特色。
【過程與方法】
1.讀圖確定范圍、概括位置特點,分析歸納本區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認識地理環境中各要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對立統一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團結合作意識。
2.初步樹立人地和諧相處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
2.西北地區的農業特色。
教學難點:
認識地理環境中各要素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
■教學策略: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強化讀圖訓練,讓學生從圖上獲取信息,掌握西北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地形和氣候特征以及農業特色;通過設計學生活動,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搜集西北景觀、農產品和優良畜種圖片,坎兒井、新疆細毛羊等課外資料,教師在研讀課程標準、教材、教參的基礎上制作精美、適用的課件,以便輔助教學。
學生準備:
1.復習我國降水的分布、干濕地區等相關知識。
2.課前預習本節課內容,準備好地圖冊。
3.搜集有關西北地區的圖文資料。
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教案2
1、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1.運用西北地區地形圖,找出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青藏地區的界線,明確西北地區的范圍。
2.能夠在地形圖上找出西北地區主要地形區。
3.掌握西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區干旱的表現、形成的原因及變化規律。
4.了解西北地區受干旱氣候的影響下,農牧業生產和生活的特色,樹立因地制宜的觀念。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西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西北地區自然地理環境對農業及其他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分析西北地區自然環境對當地生產、生活的影響。
2、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展示西北地區自然風光圖片,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西北地區的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講授:通過這些圖片,我們可以了解到,不管是自然環境特點還是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西北地區和我們生活的南方地區有著明顯的不同。西北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西北地區,了解西北地區為什么干旱,以及干旱的環境下西北地區人們的生產、生活是怎樣的。
板書:
一、自然特征
1.位置和范圍
閱讀:閱讀西北地區的位置和范圍圖并提問:怎么描述西北地區的范圍呢?西北地區包括哪些省級行政區域?
學生:(略)
師生小結:
位置:
(1)經緯度位置:73°E-123°E,32°N-50°N
(2)地形上:大體上位于大興安嶺以西,古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以北。
(3)鄰國:與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
范圍:
(1)地形:包括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
(2)政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北部。
提問:結合教材圖,判斷西北地區位于我國地勢三級階梯中的哪一級階梯?西北地區的地勢有什么特點?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觀察并發言,教師給予指導。
2.地形
提問:觀察西北地區地形圖,了解西北地區的主要地形單元有哪些?從東到西,找到主要的山脈、高原和盆地。
師生小結:從東往西,主要是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和河西走廊,西部由北向南依次是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山脈、塔里木盆地和昆侖山、阿爾金山。西北地區山脈縱橫,從東向西逐漸深入內陸,水汽很難到達,降水比較少,因此西北地區比較干旱。
補充知識:
(1)內蒙古高原地貌特點
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內蒙古高原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在1 000米以上。高原上開闊坦蕩,起伏和緩,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滾滾的荒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庫布齊沙漠是較大的沙漠。
(2)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
天山南北兩側,屬于南疆和北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國最大的盆地,四周高山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居于盆地內部,是我國最大沙漠。準噶爾盆地是我國第二大內陸盆地,是一個半封閉的盆地。所以將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進行比較,如下表所示:
(3)吐魯番盆地
天山山間斷層陷落而成,盆地中的艾丁湖是我國陸地上的最低點,湖面低于海平面155米。
提問:西北地區主要是什么氣候類型呢?
3.氣候
師生小結: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是本區的顯著特征。
活動:請根據西北地區的位置和地形思考,我國西北地區為何會如此干旱呢?
教師:總結如下。
探究:我國西北地區的氣候具有典型的大陸性特征,具體的表現都有哪些呢?
學生:(略)
教師:
通過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分析西北地區景觀自東向西的變化規律,說明并解釋西北地區內部不同區域干旱程度不同。
小結:西北地區東西跨度較大,距離海洋遠近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觀。與西北地區的中部和西部相比,東部距離海洋較近,降水量相對較多,景觀表現為草原;向西距離海洋原來越遠,降水量逐漸減少,自然景觀由草原逐漸過渡為荒漠。
過渡提問:既然西北地區這么干旱,這里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與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有什么不同呢?(以此引導學生關注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教師講述:西北地區比較干旱,水資源缺乏,降水難以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降水較多的地區也只能滿足牧草的生長需要。因此西北地區畜牧業發達,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下面我們就來詳細地了解一下西北地區的特色農業:畜牧業與灌溉農業(板書)。
板書:二、牧區和灌溉農業
提問:西北地區的主要牧區都分布在哪里?
學生:閱讀教材并找出牧區的位置。
教師講述:(結合西北地區自然環境的差異,引導學生分析西北牧區的地區差異)西北地區大致以賀蘭山為界,賀蘭山東西兩側的牧區呈現不同的特點:以東地區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上,降水量比較豐富,有多個大型的優質草場,草場草質較好;以西地區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降水量比較少,草原產草減少,畜牧業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牧場主要集中在天山、阿爾泰山、祁連山等山脈的山麓地帶,為高山草場(板書)。不同的草場,畜種也不完全相同。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細毛羊,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學生:閱讀補充材料
①主要畜產品:
三河馬、伊犁馬、三河牛、駱駝、內蒙古細毛羊、新疆細毛羊、阿爾泰大尾羊、寧夏灘羊。西北地區草場廣布、草質優良,是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本區出產的肉、奶、毛、皮及其加工產品,不僅滿足當地人民的生活需要,還大量輸送到國內其他地區或出口到國外。
②內蒙古的牧區:
主要集中在賀蘭山以東,這里降水較多,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草場質量較好,優良的畜種有內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牛等。賀蘭山以西氣候漸趨干旱,草原產草量減少,限制了畜牧業的發展。
③新疆山地牧場:
新疆主要為山地牧場,集中在天山、阿爾泰山,夏季牧場在林帶以上,冬季牧場在山麓地帶。優良畜種有伊犁馬、新疆細毛羊等。
轉折提問:西北地區氣候干旱,是不是除了牧業,就沒有種植業了呢?通過圖片來認識西北地區的農業特點。
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小組討論并歸納總結,選代表發表小組意見,教師給予指導。
教師小結:西北地區畜牧業為主,種植業為輔。在干旱的西北地區,夏季氣溫高,天然降水不能滿足種植業發展的需要,水成為農業發展的限制因素。因此,西北地區只能發展灌溉農業,利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進行灌溉。
教師小結:西北地區的灌溉農業區面積較小,零散分布,主要分布在有河流灌溉的地區(黃河流域的寧夏、河套平原)、山麓地帶(河西走廊、天山山麓)。(板書)
過渡:西北地區綠洲農業的發展還依賴著西北特色水利工程──坎兒井。
教師小結:展示坎兒井示意圖并講解──人們在干旱的環境下,為了因地制宜利用寶貴的水資源,開鑿了坎兒井,修建水渠時利用山麓的坡度,讓地下水順坡而下。暗渠的修建,可以避免寶貴水資源的大量蒸發;豎井便于人們疏通水渠。
過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知道了西北地區主要發展的是灌溉農業,了解了坎兒井的作用,那么西北地區都有哪些著名的農產品呢?
學生:列舉葡萄、哈密瓜、棉花等。
教師小結:大家知道嗎?由于西北地區比較干旱,夏季氣溫高,晝夜溫差大,利于糖分的積累,所以西北地區的哈密瓜、葡萄特別甜;也是由于干旱、光照強,利于部分蔬果著色,所以番茄的顏色特別鮮艷,因此西北地區的農產品品質優良,尤以瓜果聞名。
教師總結:我國西北地區獨特的氣候條件,造就了這里特殊的農業,氣候對農業的發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下面我們總結一下西北地區的氣候對農業的影響:
學生活動:理解、反思、鞏固和升華。
教學反思
本節重點內容主要是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和農牧業發展的特點。教學從西北地區的位置入手,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分析、歸納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和農牧業生產特點。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分別采用了多媒體資料展示、讀圖分析法、啟發式教學法、分組討論法等多種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學生通過讀圖、分析、探討、合作完成知識網絡的構建,進而提高各種能力,達到學習的目標。
當然,在思考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覺得很有必要引導學生學會根據西北地區的自然條件,獨立分析區域自然環境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因此,我設計了“瓜果品質優、成色好的原因”這個探究性問題,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將學習的知識和生產生活相聯系,并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
【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教案】相關文章:
分析圖形特征教案01-08
《農業的變化真大》教案02-11
《中國建筑的特征》教案02-11
中國建筑的特征教案07-23
《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教案03-06
《農業的變化真大》教案15篇02-10
中國建筑的特征教案范文09-19
《農業的變化真大》教案通用15篇02-12
農業保險保險農業 農業保險宣傳語標語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