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音樂說課稿匯總六篇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小螺號》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第八冊第四課《水上的歌》中的歌曲。它是本課的重點教唱歌曲。第四課共需三課時進行,下面我說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它緊緊圍繞《小螺號》。《小螺號》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過輕快有趣的歌詞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為2/4拍、羽調式、二段體結構。
二、說學情
我所面對的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這一時期的學生性格活波好動,熱情開朗,通過前幾年音樂課的學習呢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音樂知識和簡單的學習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簡譜試唱,對音樂的情感也有初步的理解。不過這一時期的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將采用有趣的教學方法和活動來集中同學們的注意力。
三、說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歌曲演唱、處理與創新中,自然滲透“愛”的教育,激發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親人等“愛”的美好情感;提高同學們學習音樂的興趣。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演唱、自主創編等活動同學們能夠學會理解這首歌曲。
3、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學習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裝飾演唱《小螺號》,讓歌聲更具有活力更動聽。
四、說教學重難點
1、完整正確地演唱歌曲。
2、能運用裝飾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3、注意后十六分切分音符的演唱。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鋼琴、漁夫帽、海螺等。
六、說教法
根據新課改理念,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要做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和促進者。根據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是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和體驗,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展開想象,大膽創新。我采用了感受鋪墊法、啟發引導法、比較法、發現法、激趣法、討論法等各種靈活多變的方法,讓學生能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合作互動、共同發展。為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計制作一套課件,不用粉筆板書。歌曲曲譜、樂譜知識中的符號、歌曲動畫等全部用多媒體大屏幕展示,讓學生感到形象、美觀、直觀、生動。
七、說學法
為了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學生將在老師各種靈活方法引導下通過感受欣賞自然而迅速的學會歌曲唱法;通過探究、討論、發現去主動學習;通過合作、想象去創新發展歌曲,并得到愛的情感教育。
八、說教學程序
一、新課導入
1、故事導入:在新課開始之前我會通過語言為同學們創設一個故事情景,通過故事的引入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同時我的故事和接下來的歌曲有著緊密的聯系,對同學們歌曲的學唱進行鋪墊。
當時的課堂情境是這樣的':同學們:早上好,今天在新課開始之前呢,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個生活在大海邊的小朋友,是漁民的兒子。每天早晨阿爸迎著朝陽,出海打魚,到了傍晚,阿爸伴著夕陽,滿載而歸。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樂!對于濤濤來說,最大的快樂是每天晚學后,來到大海邊,欣賞著美麗的海邊風景,深情地吹起小螺號,螺號聲聲換船歸。同學們想聽聽小朋友的螺號聲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首好聽的歌曲《小螺號》。
二、新課教學
1、歌曲欣賞:根據音樂新課改的理念要引導學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聽音樂作品,讓學生在感受欣賞中不自覺的就能學會歌曲。新課教學重感受默化,輕專業技能。所以我設計了三次欣賞動畫歌曲,每次欣賞之前提出設問;如1、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2、歌曲的“景色”是怎樣描繪的?3、出示歌譜。邊看邊聽,然后回答歌曲表達了什么情感?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總結和完善以上的問題。
2、學唱歌曲。
(1)學唱歌曲第一部分。
在學習中引導學生尋找、發現上滑音出現了幾次,并通過老師運用和不運用演唱的比較,讓學生總結出運用上滑音更能表現出歌曲歡快的情緒。
(2)學唱歌曲第二部分。在學唱中引導學生尋找新的記號波音,并通過比較演唱讓學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讓歌曲表現出大海的遼闊、海灘的無際、美好的心情。
(3)老師伴奏,學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三、演唱歌曲。
(1)根據學生素質和表現,即興利用齊唱、對唱、領唱等等形式,進行各種歌曲演唱處理、表現。
(2)啟發學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并運用正確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出漁家兒童對幸福生活的熱愛之情。
(3)引導全體學生到前面來自由發揮進行動作表演,教師給與激勵。
四、鞏固拓展
1、引導學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聲音,如自然的風聲、雨聲、雷聲,各種動物的叫聲、火車、汽車等物體發出的聲音等。請各小組堂論、創作的新歌詞,并劃分小組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創編歌詞,展現創新能力。
2、分組進行展示,其他小組同學進行評價。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激發同學們自主學習能力。豐富教學內容。
3、師生各扮角色發唱不同的樂句,進行創新演唱歌曲。
4、創編表演親情故事。招一名同學扮演阿爸,一名同學扮演孩子,阿爸帶上漁帽,孩子拿上螺號,老師彈琴學生拿著螺號唱歌,阿爸聽到號聲滿載而歸,和孩子唱著歌一同回去。。。 通過音樂劇的表演更加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同學們對歌曲情感的理解。讓我的課堂豐富多彩。
五、小結作業
音樂劇結束之后我會向同學們說明今天所學習的歌曲情感,鼓勵他們回到家里把這首歌唱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過程,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2
一、設計說明: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須依賴于聽覺!白裱犛X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特點”,這是新課標中對音樂教育重要的指導思想。我設計的這堂音樂課遵循了“以聽為中心”的原則,在聽中辯,聽中學,聽中想,聽中演。真正做到了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達到感受美、體驗美這一效果。
二、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賣報歌》曲調歡快活潑、形象單純,唱起來朗朗上口。歌曲中的主人公與學生年紀相仿,所以整體比較貼近二年級學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點。這單元在本冊教材中是唯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
除了情感上的適合外,在內容上隱含著許多的教育價值,既有前一課的樂理知識的深化應用,又有心得節奏型出現,只要老師在活動過程中充分挖掘,就能對學生現有的認知和音樂表現技能有一定的提升。
2、學生分析:
新課標中指出:二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并有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適合進行直觀教學。
教學中學生通過聽、奏、演、唱、造等一系列的參與音樂的活動,陶冶了情操,激發了興趣,激活了表現欲、創造欲,使其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煉和發展。
三、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體會歌曲快樂的情緒,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責任感。
知識目標: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柔和的聲音完整準確的演唱歌曲。
能力目標:能用恰當的動作表現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創造力。
教學重點:
、賹W會正確演唱歌曲。
、谀軐Ω枨M行歌表演的創作。
教學難點:
①后十六節奏的正確演唱。
、谑褂么驌魳窞楦枨樽。
四、教學方法:
教師通過運用故事法、聽唱法、談話法等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為他們提供了充滿自信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的機會。整個教學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和學生是平等關系,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設疑激趣
1、聆聽法,創設教學情境。
說明:放國歌,在聽的過程中提出兩個問題給同學們思考,從而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責任感,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介紹作者,及其相關作品。
說明:分別播放《金蛇狂舞》和《梅娘曲》讓學生體驗兩首歌的情緒。
小學音樂《賣報歌》說課稿
3、講故事,引出《賣報歌》的創作背景。
說明:用講故事的方法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具有濃厚生活味道的情境,引發他們的求知欲,這樣做極其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ǘ雎爩W唱,突破難點
1、不同方式的兩次聆聽歌曲的第一段。
2、填詞演唱,發現節奏問題,并進行節奏念白。
3、學唱第二段時,后十六的節奏再次應用。
4、學唱第三段,讓學生自行突破。
說明:由于這首歌大部分同學以前聽過所以這個環節只安排了兩次聆聽歌曲的第一段,其實就是一個聽唱教學的過程,最終目的是熟悉歌曲旋律,達到突破教學重點的目的。跟唱后發現節奏問題,首先用“da”來慢讀節奏,在把歌詞帶進去進行節奏念白,最終突破第一個教學難點。唱完第一段后引導學生說出通過第一段的學習知道了些什么,然后引出第二段,這段就是后十六的節奏型再次應用,加深學生的印象。第三段的節奏問題有同學們自行突破。這樣循序漸進教唱既遵循了音樂學科的特點,又符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ㄈ┙榻B、使用打擊樂器
1、引導學生用探索的認識打擊樂器沙錘。
2、唱、奏兩種形式體驗音樂快樂的情緒。
說明:這是一個增趣的環節。讓學生們通過觸摸、試奏,自己總結出沙錘的聲音特點和演奏方法。通過學習使用打擊樂器,會提高他們的積極性。然后讓學生們分別用演奏和演唱的形式合作,一起體驗音樂,從而可以讓他們產生愉悅的情緒,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唱、奏、兩種形式的體驗音樂,會把同學們的愉悅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設定的激發學生對于音樂喜愛的情感目標。
。ㄋ模 動作創編――動作表現與歌曲的情感結合
1、嘗試對歌曲的表演創作。
2、分組進行,教師巡視幫助。
3、分組表演,進行評價,改進提高。
說明:新課標中鼓勵音樂創造,注重個性發展,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本節課安排了歌曲表演創作的環節,分三段,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創設“小毛頭”當時賣報的情景,表現“小毛頭”的心情。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啟發學生展開音樂想象,在課堂上大膽說、大膽想、大膽創造、大膽唱、大膽演,鼓勵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這個環節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動作協調能力。
。ㄎ澹┙虒W評價
生生互評,師生共評的評價過程,能使學生達到感受自我,正確評價自我的目的。
教學預設:
本節課的設計中,我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每個知識點的出現盡量做到自然流暢,難點教學中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或聆聽感受,或聽辯體驗。40分鐘的快樂學習,一定會讓全體同學都有所收獲,那就是能完整準確的演唱歌曲,并且會用動作表現和歌曲情感來進行歌表演。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這是一組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歌曲,表現一種特定的環境——水鄉,充分體現了音樂與民族的關系,讓我們熱情地謳歌水鄉,熱愛我們的家鄉。
2.掌握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并能辨別、比較四分音符與附點四分音符的長短。
3.發揮集體思維合作,進行以《遠航》為主題的創作活動。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熱情地謳歌水鄉,抒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難點:掌握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
教學方法: 聆聽、演唱、律動
教學用具:琴、打擊樂器等。
教學內容:
一、聆聽《采茶舞曲》
二、表演《采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歌。
二、聆聽《采茶舞曲》
用江南山水風景圖導入。
設問:
(1)誰到過杭州游玩?
(2)誰到過茶山,見過茶農采茶的勞動?
(3)你聽過越劇的唱腔嗎?
2.欣賞:在教學中要吸引學生有興趣地認真地聽范唱是學好本歌的關鍵。因此要求教師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動學生的心靈。唱得要細膩親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風格。
3.教師的范唱不僅是唱歌,還要范唱歌譜,歌譜的范唱要同樣的有感情,流暢而動聽,有力度起伏。
4.聽唱、學唱曲調一定要以樂句為單位進行,切忌支離破碎。
5. 這句的'教學,不要講解切分節奏而是通過劃船的動作去學習,能很自然的唱好。同樣D.S.的反復記號也不必要求學生去記住掌握。
6.伴奏的加入既是訓練節奏感,也是為了營造一種氛圍,這是要求:
(1)選擇節奏,哪一節奏譜,更適合于這首歌曲的伴奏;
(2)選擇打擊樂器;
(3)在哪里加入鈴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譜僅是一譜例,還可讓學生創編節奏譜。
7.小結:水鄉一景。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4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歌曲 《草原上》是4/4拍、羽調式歌曲。所在單元“草原”,是本冊書中唯一一個起到弘揚民族音樂的單元。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
歌曲的音樂語言十分簡練,基本素材只有一個包含兩個樂句的8小結樂段。其節奏舒展,旋律優美,是近期內最適合引導學生進行試唱教學的內容。它可以讓學生們再學習中綜合運用以往學習的樂理知識及音高概念,在發展學生讀譜能力的過程中起到關鍵的過渡作用。
2、學生分析:
新課標中指出:三年級的學生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是從低段向高段過渡的時期。可以進行簡單的視唱訓練,但在表現音樂方面卻萌生一絲羞澀。
二、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有感情地唱好這首歌,并通過音樂實踐活動來進一步感受內蒙古歌舞的民族風格。
知識目標:在視唱教學中鞏固學生對音高、基礎樂理的綜合 運用。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讀譜能力和合作協調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筷子舞的一些基本動作,并能跟隨音樂進行體驗。
教學難點:視唱教學中對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正確演唱及七度大跳處的音準把握。
四、學法指導:
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講解法、示范法、談話法等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為他們提供了充滿自信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交流音樂、體驗音樂的機會。
而學生則通過聽、演、唱、說、舞等一系列的參與音樂的活動,陶冶了情操,激發了興趣,激活了表現欲、創造欲,使其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煉和發展。
五、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
1、 歌表演蒙古族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 談話法,引導學生說出對草原的印象及對蒙古族的了解。(可以適當的借助圖片進行引導)
3、 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加深對蒙古族生活風俗的認知,從而引入新課。(用《草原上》伴奏曲為背景音樂)
說明:以熱烈歡快的歌表演開始這節課,有兩個好處。一是快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二是直接揭示本節課的主題——草原。借助多媒體使學生在視聽結合的情況下,了解蒙古民族,為幫助他們理解蒙古族音樂,更好地學習歌曲做好鋪墊。同時用歌曲《草原上》伴奏音樂為背景音樂,可以使學生可以反復熟悉音樂,解決之后視唱教學中音準這一難點。
。ǘ└枨虒W
1、放錄音,學生初步聆聽歌曲,感受蒙古族歌曲的風格。
2、提示:歌曲的情緒怎樣?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對草原的什么情感?
3、出示歌詞進行節奏念白,提示:做到高位置、輕聲。為正確演唱歌曲做準備。
4、出示歌曲旋律,指導學生進行旋律視唱,突破難點。
5、用“lu”模唱。
6、學生自由填詞演唱。這里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
7、學生匯報自學成果,教師進行評價。
說明: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關鍵一步,教學難點及知識目標、能力目標都將在這一環節突破與落實。歌曲的學習初次采用視唱法,不管時值還是音準的把握,對學生來講都是一個挑戰。教學中用聆聽、視唱、模唱等方法引導學生反復熟悉歌曲旋律,突破教學難點,并在其熟練哼唱旋律的基礎上,讓學生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來完成填詞教學。由于教師已經通過多種手段幫助學生降低了學習的難度,這個過程其實是一個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讀譜能力和合作協調能力的過程。
(三)體驗音樂
1、歌表演
、儆^看視頻蒙古舞蹈《筷子舞》。
、诮處熓痉痘緞幼,學生模仿。
、鄹S音樂自由舞蹈。
2、打擊樂器伴奏
、俪鍪敬驌魳菲魇执、雙響筒、響板、三角鐵讓學生自由選用,并選擇恰當的節奏進行演奏。
②分組自行練習。
、酆献餮莩觥
說明: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感受蒙古歌舞的民族風格,完成最初設定的情感目標,我選擇兩種方法來和學生一起體驗音樂。教師的示范會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小組間的合作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同時奔放的舞蹈,與動聽的樂器還會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四)音樂拓展
①欣賞著名的蒙古族器樂曲《賽馬》、《牧歌》
②欣賞耳熟能詳的蒙族歌曲《吉祥三寶》、《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等。
說明:一個、兩個的音樂作品并不能讓孩子們完全的認識、領悟蒙族音樂的豐富魅力及內涵。教師將利用一切課利用的課堂有效時間,趁熱打鐵,讓他們從多角度體驗音樂音響形
式中的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
(五)板書設計:
風光好
草原上
光景好
六、教學預設:
綜合是基礎教育的一種基本理念,它體現了現代教育的一種發展趨勢,是學科體系向學習領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回歸。
所以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以歌曲《草原上》為載體,融合了攝影、舞蹈、文學、網絡等多種學科知識,改變了傳統的封閉,狹隘的音樂教學格局,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的創新潛質和學生的主體精神。
通過綜合化的音樂課堂教學,學生學習的熱情必定會空前高漲。雖然在學習方法上有新的嘗試,但教師已經在創設情景、完整聆聽、視唱等環節為學生多次鋪墊,為他們在學習中減少阻礙,相信孩子們會順利完成歌曲的自主學習。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拓寬了學生的審美視野,充分體驗了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在歌、舞、奏中深深地體會蒙古族音樂帶給我們的快樂與魅力,為民族音樂自豪,為祖國自豪!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歌曲《野兔餓了》是一首由四個樂句構成的兒童歌曲,旋律活潑而風趣,配有兩段歌詞,歌詞內容用擬人化的手法講述了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一只野兔餓了,到處找吃的,原想偷吃農場伯伯種的糧食,后想這樣做不應當,跑出農場繼續找,找到路邊把天然的青草嘗,吃來覺得青草還比稻谷香。講述了野兔雖然餓了,但它懂得不做不勞而獲、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歌曲的旋律上下行走向明顯,并在每一句的句尾有一個休止符。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比較活躍,想象力豐富,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表演性活動的特點,可讓學生自行動手動腦表演、自行創作。(根據歌詞曲意編排游戲、律動、給欣賞的曲目描繪背景圖等)
教學目標
1、從語言的`朗讀中體會音樂節奏里X—0的停頓。
2、在歌唱中,常識用動作表達自己想象中的動物形象,能背唱歌曲《野兔餓了》。
3、從歌曲旋律的走向,感受上行、下行、同音反復。
說教法
本課時在教法上運用了如下的方法:
1、情景導入
2、創編互動
3、講解法(包括學生自我評價和老師講評)
教學重點
1、有表情地演唱《野兔餓了》。
2、用律動表達自己想象中的動物形象。
教學難點
1、音樂的走向。
2、音樂中的停頓。
教學基本過程
1、情景導入
2、教授新課
3、創作拓展
4、小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關鍵),讓學生在活潑、輕松的音樂聲中(《唐老伯有個小農場》)進入課堂,師生相互問好。
學唱歌曲前,先通過玩游戲“小兵雄赳赳”讓學生先進行語言與音樂中的停頓的探索。
二、新課教學
1、感受音的高低
通過平時的走路:上坡、下坡、原地行走,從小兔上、下山坡、走平路,形象地讓學生感受音的走向知識:上行、下行、同音反復。
2、按照音樂節奏讀歌詞
3、模仿老師做打手號唱旋律的練習
這個環節的重點是通過聆聽、手號、模唱、演唱、律動等一系列的音樂活動,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去。
4、音樂故事表演唱
。痢㈦S琴視唱教譜。
。、試著跟琴小聲唱。
。、處理歌曲。
歌曲學會后,采用兩大組同學接唱的方式,在比賽中鞏固和掌握歌曲的演唱。
三、創作拓展
運用合作與探究的方式,鼓勵學生參與自主學習、表演、創編合作活動中,積極思維,共同創造,營造出一個師生互動,學生協作的課堂環境。
四、小結
通過師生共同總結,幫助學生回憶
鞏固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6
學段目標: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于參與其他音樂和即興創造活動。
4、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用歡快的心情,飽滿的熱情演唱歌曲《乃喲乃》,并在音樂活動中進一步了解1、3、5三個音以及它們神奇的作用。
2. 技能目標:通過“聽、唱、動、奏”等音樂活動體驗音樂作品帶來的.樂趣,創作旋律的興趣,并能積極嘗試和探索音樂奧秘的愿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在 “聽、唱、動、奏” 活動中體驗音樂作品帶來的樂趣,引導學生勇于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并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在音樂活動中進一步了解1、3、5及其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創作旋律的興趣。
難點解決:
師:請同學們找出這首歌的節奏、旋律上有什么特點?啟發學生說出這首歌由哪幾個音組成?(學生分組進行談論回答)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正是這些神奇的音符1、3、5,讓我們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風情,找到樂句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就容易唱了。(學生跟琴演唱歌譜)
。ㄔO計意圖:新課表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參與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采用啟發式教學,通過師生間的共同探討,運用比較法、發現法,讓學生自己尋找相同點與不同點,通過學生自身的訴說,啟發了思維,加深了對音樂形象的理解,積極引導學生把對音樂的內心感受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快樂學習的實踐中去,在“唱唱、聽聽、議議”等活動中感受理解音樂。)
【小學音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說課稿06-10
(經典)小學音樂說課稿06-17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04-19
小學音樂說課稿范文11-20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03-03
小學生音樂說課稿12-22
故鄉的小路小學音樂說課稿12-23
小學音樂《種太陽》說課稿07-29
小學音樂《唱山歌》說課稿12-23
(優選)小學音樂說課稿范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