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班教案《藍汽車》反思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藍汽車》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教案《藍汽車》反思1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故事中的句式大膽地續編故事,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2.在故事創設的情景中,探索顏色的變化,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探索活動的興趣。
3.感知多彩世界的美麗,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二、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或PPT。
幼兒準備:人手3支油畫棒(紅、黃、藍),一份實驗記錄表,白紙若干(操作實驗用)。
三、活動過程
1.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1)師生一起聽音樂玩“開汽車”的游戲進入活動場地。
(2)出示藍汽車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提問:這是一輛什么顏色的汽車?你覺得它什么地方很特別?
教師小結:這是一輛神奇的藍汽車,它的車燈是兩根長長的能伸縮的管子,吸進去什么顏色,就能從里面噴出什么樣的顏色。
2.觀看課件,欣賞、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第1—3段)
(1)教師播放課件,講述故事第一段
提問:藍汽車的調色盤里有哪三種顏色?藍汽車最喜歡什么顏色?
(2)教師繼續講述故事第二段和第三段。
提問:藍汽車是怎樣把小猴子它們變成藍顏色的?(請小朋友邊用故事中的句子說一說,邊用肢體動作演一演。)
幼兒:藍汽車伸出長長的管子,吸了一肚子藍顏色,對著小猴子“撲哧”、“撲哧”一噴,小猴子就變成了藍猴子……
教師適時追問:小猴子和小草、橘子它們愿意變成藍顏色嗎?為什么?
3.操作探索,續編故事
(1)交流討論:怎樣幫助小猴子它們變回原來的顏色?
幼兒:讓藍汽車給小猴子再噴上咖啡色;給小草重新噴上綠色;再給茄子噴上紫色……
教師引導語:可調色盤里只有紅、黃、藍三種顏色,沒有其他顏色,怎么辦呢?我們請調色盤里的三種顏色幫幫忙,看看能不能變出小猴子它們原來的顏色,小朋友們想不想去試一試?
(2)探索發現:會變的顏色
①教師指導語:你可以請兩種顏色朋友在一起變一變,也可以請三種顏色朋友在一起變一變,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并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②幼兒操作探索,教師提示幼兒大膽嘗試并記錄實驗結果。
③交流自己的發現
教師:小朋友,你成功了嗎?誰愿意來說說你的發現?
幼兒:我發現紅色和黃色在一起變成了橘紅色;紅色和藍色在一起變成了紫色;黃色和藍色在一起變成了綠色;三種顏色在一起變成了咖啡色……
(3)續編故事
教師指導語:小朋友,如果你就是這輛調皮的藍汽車,你愿意幫助誰變回它原來的顏色?你會怎么做?(提示幼兒用故事里的句式說一說,演一演。)
幼兒:我伸出長長的管子,吸了一肚子紫顏色,對著藍茄子“撲哧”、“撲哧”一噴,藍茄子又變成紫色的了。
幼兒:我伸出長長的管子,吸了一肚子綠顏色,對著藍小草“撲哧”、“撲哧”一噴,藍小草又變成綠色的小草了。
幼兒:我伸出長長的管子,吸了一肚子咖啡色,對著藍猴子“撲哧”、“撲哧”一噴,藍猴子又變回原來的.顏色了……
4.繼續觀看課件,欣賞、了解故事后半部分(第4—6段)
(1)欣賞故事第四段和第五段
提問:藍汽車為什么會掉進大海里寧你認為世界只有一種顏色好看嗎?為什么?
如果你是海龜爺爺,你想對藍汽車說什么?
(2)教師講述故事第六段
提問:海龜爺爺是怎樣對藍汽車說的?“五彩繽紛”是什么意思?
猜一猜,聽了海龜爺爺的話,藍汽車會怎樣做呢?
5.欣賞故事結尾(第7自然段)
提問:藍汽車到底用什么辦法讓世界重新變得五彩繽紛的?
6.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怎樣做才能讓我們的世界永遠五彩繽紛呢?
四、活動延伸
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美好的想法落實在日常行動中,爭當環保小衛士,讓世界變得更美麗。
教學反思:
語言活動《藍汽車》是一則融趣味性與教育性于一體的故事,結合現在的熱門詞“環保”和“保護環境”等,非常貼切,如果教師單單解釋這些詞語的話難免會顯得比較深奧或者枯燥,而本活動通過一個小故事讓幼兒從中知道了解了環保的重要性,而為了發揮教材教育功能的最大化,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我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我班幼兒喜歡操作、探索這一興趣點,對原教材進行了改編和調整,并有機整合了語言、科學領域的知識內容,旨在以故事為載體,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探索發現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中班教案《藍汽車》反思2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嘗試用故事中的句式大膽地續編故事,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2.在故事創設的情景中,探索顏色的變化,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探索活動的興趣。
3.感知多彩世界的美麗,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二、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或PPT。
幼兒準備:人手3支油畫棒(紅、黃、藍),一份實驗記錄表,白紙若干(操作實驗用)。
三、活動過程
1.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1)師生一起聽音樂玩“開汽車”的游戲進入活動場地。
(2)出示藍汽車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提問:這是一輛什么顏色的汽車?你覺得它什么地方很特別?
教師小結:這是一輛神奇的藍汽車,它的車燈是兩根長長的能伸縮的管子,吸進去什么顏色,就能從里面噴出什么樣的顏色。
2.觀看課件,欣賞、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第1—3段)
(1)教師播放課件,講述故事第一段
提問:藍汽車的調色盤里有哪三種顏色?藍汽車最喜歡什么顏色?
(2)教師繼續講述故事第二段和第三段。
提問:藍汽車是怎樣把小猴子它們變成藍顏色的?(請小朋友邊用故事中的句子說一說,邊用肢體動作演一演。)
幼兒:藍汽車伸出長長的管子,吸了一肚子藍顏色,對著小猴子“撲哧”、“撲哧”一噴,小猴子就變成了藍猴子……
教師適時追問:小猴子和小草、橘子它們愿意變成藍顏色嗎?為什么?
3.操作探索,續編故事
(1)交流討論:怎樣幫助小猴子它們變回原來的顏色?
幼兒:讓藍汽車給小猴子再噴上咖啡色;給小草重新噴上綠色;再給茄子噴上紫色……
教師引導語:可調色盤里只有紅、黃、藍三種顏色,沒有其他顏色,怎么辦呢?我們請調色盤里的.三種顏色幫幫忙,看看能不能變出小猴子它們原來的顏色,小朋友們想不想去試一試?
(2)探索發現:會變的顏色
①教師指導語:你可以請兩種顏色朋友在一起變一變,也可以請三種顏色朋友在一起變一變,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并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②幼兒操作探索,教師提示幼兒大膽嘗試并記錄實驗結果。
③交流自己的發現
教師:小朋友,你成功了嗎?誰愿意來說說你的發現?
幼兒:我發現紅色和黃色在一起變成了橘紅色;紅色和藍色在一起變成了紫色;黃色和藍色在一起變成了綠色;三種顏色在一起變成了咖啡色……
(3)續編故事
教師指導語:小朋友,如果你就是這輛調皮的藍汽車,你愿意幫助誰變回它原來的顏色?你會怎么做?(提示幼兒用故事里的句式說一說,演一演。)
幼兒:我伸出長長的管子,吸了一肚子紫顏色,對著藍茄子“撲哧”、“撲哧”一噴,藍茄子又變成紫色的了。
幼兒:我伸出長長的管子,吸了一肚子綠顏色,對著藍小草“撲哧”、“撲哧”一噴,藍小草又變成綠色的小草了。
幼兒:我伸出長長的管子,吸了一肚子咖啡色,對著藍猴子“撲哧”、“撲哧”一噴,藍猴子又變回原來的顏色了……
4.繼續觀看課件,欣賞、了解故事后半部分(第4—6段)
(1)欣賞故事第四段和第五段
提問:藍汽車為什么會掉進大海里寧你認為世界只有一種顏色好看嗎?為什么?
如果你是海龜爺爺,你想對藍汽車說什么?
(2)教師講述故事第六段
提問:海龜爺爺是怎樣對藍汽車說的?“五彩繽紛”是什么意思?
猜一猜,聽了海龜爺爺的話,藍汽車會怎樣做呢?
5.欣賞故事結尾(第7自然段)
提問:藍汽車到底用什么辦法讓世界重新變得五彩繽紛的?
6.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怎樣做才能讓我們的世界永遠五彩繽紛呢?
四、活動延伸
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美好的想法落實在日常行動中,爭當環保小衛士,讓世界變得更美麗。
教學反思:
語言活動《藍汽車》是一則融趣味性與教育性于一體的故事,結合現在的熱門詞“環保”和“保護環境”等,非常貼切,如果教師單單解釋這些詞語的話難免會顯得比較深奧或者枯燥,而本活動通過一個小故事讓幼兒從中知道了解了環保的重要性,而為了發揮教材教育功能的最大化,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我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我班幼兒喜歡操作、探索這一興趣點,對原教材進行了改編和調整,并有機整合了語言、科學領域的知識內容,旨在以故事為載體,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探索發現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中班教案《藍汽車》反思】相關文章:
中班藍汽車教案03-21
汽車教案中班反思01-02
開汽車教案中班反思06-16
中班開汽車教案與反思07-23
小班語言藍汽車教案03-11
藍汽車語言教案03-20
中班美術教案《制作汽車》反思12-31
中班教案汽車開來了反思09-16
小班語言活動教案:藍汽車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