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神十八乘組人員先進事跡故事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跡的經歷,對事跡都不陌生吧,事跡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一般事跡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神十八乘組人員先進事跡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神十八乘組人員先進事跡故事1
李聰的故事同樣激勵人心,他的故事充滿了勵志與奮斗。
在河北邯鄲的一個小村莊,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勞動者。李聰從小就明白,要想改變命運,唯有通過自己的努力。
李聰自小便深知父母的'辛勞,這讓他在學習上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當其他孩子沉浸在嬉戲玩耍的歡樂中時,他總是獨自一人坐在書桌前,埋頭苦讀,無論是英語單詞還是數學難題,他都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去攻克。
從航天員的成長經歷不難看出,農村貧寒的家庭,沒有讓他們自怨自艾,反而為他們注入了自強不息的動力,艱苦的生存環境更磨練了他們的意志,常年的農事勞作更強健了良好的體魄,這才能讓他們既有優良的身體素質,又能經受住年復一年的艱苦訓練和極其嚴苛的測試,成為百里挑一的飛天人。
古人有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葉光富、李聰和李廣蘇這三位80后宇航員,他們來自貧困的家庭,卻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家庭的支持以及堅定的夢想,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一個人的出身并不決定其未來。只要我們有覺悟去拼搏,有家庭的支持,有明確的夢想,并為之努力奮斗,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愿望。
神十八乘組人員先進事跡故事2
對葉光富來說,最有挑戰的要數出艙活動水下訓練。穿上厚重的水下訓練服在水下持續作業五六個小時,還要克服水的阻力以及服裝40千帕的.壓力。結束訓練后,葉光富戴的兩層手套和內衣都汗濕透了。備戰空間站任務以來,這樣的訓練已完成了數十次。
20xx年6月至7月,葉光富作為中國航天員代表,與來自美國、俄羅斯、西班牙、日本的其他5名航天員參加了歐洲航天局組織的為期15天的洞穴訓練。
6天6夜后,葉光富和團隊一起戰勝了重重困難,從龐大的地下迷宮中安全回歸。在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他們完成了兩個洞穴分支總距離約600米的勘測任務,發現了一個足足有2個足球場大的洞穴,洞穴盡頭的石墻高達100米,這個洞穴被命名為“杰里科大廳”。他們還發現了一段長約500米的洞穴分支。葉光富獲得了該洞穴一處通道的命名權,他將其命名為“光明通道”,意為“在黑暗中,光明代表著希望”。
神十八乘組人員先進事跡故事3
20xx年10月16日0時23分許,葉光富帶著他奮戰了11年的飛天夢想,和翟志剛、王亞平一起乘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直沖云霄。
神舟十三號乘組在軌期間,首次建立空間條件下細胞的長期培養體系和細胞模型。這些活細胞跟隨他們一起來到太空。這些細胞的生命周期極其有限,尤其是經歷了飛行環境,需在入軌后24小時內盡快開展培養操作。
為了防止細胞活力下降甚至凋亡,首次飛天的葉光富來不及休息,頂著暈暈乎乎的腦袋,忍著太空失重帶來的.不適感,就開始前往貨船取出細胞實驗裝置。給細胞補充營養后,他將其放進實驗機柜培養,定期觀察細胞生長過程,并拍照記錄狀態。
一天,葉光富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在綠色的熒光背景襯托下,心肌細胞在收縮瞬間產生的電信號,呈現出一閃一閃的熒光點。而這正是人類首次看到了失重心肌細胞的“鈣信號閃爍”過程。這項技術一方面可以了解失重條件下的心血管變化特征,另一方面為大眾健康提供了非常好的實驗模型。葉光富為自己能參與其中感到榮幸。
神十八乘組人員先進事跡故事4
有一天,葉光富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在綠色的熒光背景襯托下,心肌細胞在收縮瞬間產生的電信號,呈現出一閃一閃的熒光點。這一現象讓他激動不已,趕緊用相機記錄下來。這是人類首次看到了失重心肌細胞的“鈣信號閃爍”過程。
太空歸來后,葉光富被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吧眢w可以失重,但心靈永遠不會失重!泵鎸s譽,他說,正是祖國和人民的.托舉,他才能夢圓太空。
為此,他把成績和榮譽全部歸零,重新投入訓練之中,入選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并擔任指令長。
乘組三個人均為“80后”,都當過空軍飛行員,相似的年齡和經歷讓他們有很多共同語言。葉光富說,如今他們之間配合默契,往往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彼此都能心領神會,可以用“絲滑”一詞來評價。
一次,他們在空間站組合體模擬器艙內進行運動肺功能操作訓練時,突然艙內響起報警聲。三個人不約而同地放下手頭工作,緊張有序地開展應急流程操作。而這原本是另一個乘組在進行特情訓練,他們都下意識地參與進來了。
神十八乘組人員先進事跡故事5
李聰的航天之路充滿了艱辛與挑戰。他曾任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大隊副大隊長,并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積累了豐富的飛行經驗。20xx年9月,他憑借卓越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入選為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開啟了嶄新的航天征程。在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中,李聰經過全面考評,脫穎而出,成為神舟十八號乘組的一員。他與隊友們共同完成了多項科學實驗和技術驗證任務,為祖國的航天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在太空中,他展現了出色的專業素養和勇敢的探索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廣泛贊譽。
李聰不僅擁有卓越的.航天技能,更具備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質。他始終保持著對航天事業的熱愛和執著追求,以嚴謹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投入到每一項工作中。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他從不退縮,而是勇往直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航天精神。李聰的故事激勵著無數年輕人勇敢追夢、努力奮斗。他的航天成就不僅是他個人的榮耀,更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驕傲。他的事跡將永遠銘刻在航天史上,成為激勵后人不斷前行的力量源泉。
神十八乘組人員先進事跡故事6
葉光富的航天之旅,不僅是對太空的探索,更是對自我極限的挑戰。在艙外活動期間,他先后完成了全景相機C抬升、艙外作業點腳限位器安裝等多項任務,充分展現了中國航天員的勇敢和智慧。他的`探索精神,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勇敢追夢,不斷挑戰自我,實現人生價值。
除了在航天事業上的卓越成就,葉光富還致力于教育和科普工作。他通過多次主持全國性學術會議和作專題報告,深入淺出地介紹各種現象及其相關知識,啟迪著年輕一代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他的教育和科普工作,為培養更多優秀的航天人才奠定了基礎。
葉光富,這位四川成都的航天英雄,以其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一名杰出代表。他搭乘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完成了出艙“首秀”,為祖國的航天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每一次飛行,都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深情告白,都是對航天夢想的執著追求。
神十八乘組人員先進事跡故事7
登車之際,3名航天員再次轉身,向現場歡送人群揮手告別。大家紛紛迎上前,簇擁著車隊,目送航天員登車。此刻,載人航天發射場已做好各項準備,期待航天員入艙。零號指揮員趙磊說:“經過多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的歷練,我們越來越從容、越來越自信!”此刻,在400公里高空的`中國空間站“出差”近6個月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3名航天員正在收看直播,期待與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的隊友們“勝利會師”。此刻,指令長葉光富給兩位年輕隊友送上鼓勵的眼神。
從20xx年4月返回地球,到20xx年4月再赴太空,葉光富從春天歸來,又在春天再出發……戈壁灘上,即將發射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倚天而立。19時許,發射塔架緩緩張開“雙臂”。這一刻,宇宙張開懷抱,準備迎接新一批中國航天員的到來。20時59分,火箭發射升空,直入蒼穹。約10分鐘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傳來喜訊:“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神十八乘組人員先進事跡故事8
隨著發射日期的臨近,神舟十八號在萬眾矚目中沖天而起,向著遙遠的宇宙進發。在進入太空的那一刻,張偉、李明和王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激動。他們看到了璀璨的星辰、深邃的宇宙,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與偉大。他們知道,這次任務不僅是國家的榮譽,更是人類探索未知的壯舉。
在太空中,張偉、李明和王芳面臨著各種挑戰和考驗。他們要進行各種科學實驗、技術驗證和空間操作。每一項任務都需要他們全神貫注、精準操作。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展現出了過人的專業素養和出色的團隊協作能力。他們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成功完成了各項任務,為我國的航天事業贏得了寶貴的經驗和數據。
太空之旅并非一帆風順。在一次太空漫步過程中,李明突然遭遇到了嚴重的太空輻射。面對生死考驗,他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力和過人的智慧,迅速找到了解決辦法并成功返回飛船。這次經歷讓李明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貴,也讓他更加堅定了為人類探索宇宙的決心。
神十八乘組人員先進事跡故事9
4月24日,李聰第一次亮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神情堅毅,目光銳利。
“人如其名!崩盥數年犛褌冊诮邮懿稍L時,總是這樣說。
1989年10月,李聰出生在河北邯鄲一個小村莊。為了讓他和妹妹接受更好的教育,原本務農的父母舉家搬到礦區。
中考那年,李聰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當地最好的中學。如果沒有遇到空軍來校招飛,他的人生也許是另一種模樣。
“看到飛行員們駕駛戰機翱翔天空”,李聰形容道“那一刻身上的每個細胞都被點燃了”。
在空軍航空大學的`4年,李聰年年都被評為“優秀學員”。然而,當李聰駕駛初教機第一次沖上云霄,滿心期待擁抱藍天的他怎么也沒想到,會突然感到一陣頭暈,胃里天翻地覆“甚至有一種強烈的瀕死感涌上心頭”。
神十八乘組人員先進事跡故事10
李聰清楚地認識到,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僅僅滿足于及格是遠遠不夠的,他必須追求更高的標準——滿分。
為此,他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課后認真復習,梳理知識點,并做了厚厚的幾大本筆記,反復練習習題。經過不懈的努力,他的每科成績都穩定在95分以上。
經過兩年半的艱苦學習,李聰完成了八大類上百門課程的學習,并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所有考核,成功獲得了通往太空的“入場券”。
當他將這一喜訊告知父親時,父親沉默了許久,最終只簡單地回應了三個字:“知道了。”這簡短的回應背后,是父親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激動與喜悅。
在神舟十八號任務即將結束之際,張偉、李明和王芳站在飛船的舷窗前,望著外面璀璨的星辰和蔚藍的.地球家園,心中充滿了感慨和自豪。他們知道,這次任務不僅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和鍛煉,更是對人類探索未知的一次重要貢獻。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和勇氣書寫了屬于航天人的傳奇故事,成為了引領未來航天事業的先鋒力量。
神舟十八號的成功歸來,標志著我國航天事業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這次任務不僅驗證了我國航天技術的先進性和可靠性,更為未來的深空探測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張偉、李明和王芳三位80后航天員的英勇事跡和無私奉獻精神,更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不斷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相信會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航天事業的行列中來。他們將以張偉、李明和王芳為榜樣,繼承和發揚航天精神,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壯麗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們也期待看到更多的航天技術突破和創新成果的出現,讓人類的航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不斷超越自我。
【神十八乘組人員先進事跡故事】相關文章:
物業人員先進事跡11-21
【精選】銷售人員先進事跡10-21
銷售人員先進事跡08-22
空乘人員面試自我介紹02-11
面試空乘人員的自我介紹05-24
保衛人員先進事跡10-22
神十六航天員朱楊柱先進事跡06-16
(經典)物業人員先進事跡7篇11-08
[優秀]保衛人員先進事跡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