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青年教師培養計劃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獲著,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年教師培養計劃1
一、目標與任務
1.加強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嚴以律己,為人師表,嚴謹治學,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
2.加強教學實踐環節和專業理論學習的指導,擴大專業知識面,深化專業知識、技能,逐步掌握本學科系統的教學理論、規律、特點,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授課質量,達到院、部授課質量評價合格標準。
3.堅持提高教學水平與科研能力并重的指導思想,認真指導閱讀有關學術文獻資料,了解和掌握本學科的發展趨向和新的知識,初步掌握教學研究的理論和常用方法。指導確定學術研究方向和范圍,指導做學術報告和撰寫學術論文。
二、階段工作計劃
1.指導初期階段:
(1)確定工作任務和目標,制定指導工作計劃,指導被指導者制定工作計劃。
(2)了解被指導者教學文件的編寫與完成情況,提出修改意見。
(3)定期審閱被指導教師的教學工作計劃、教案等教學文件。(4)指導鉆研教學大綱、教材教法和閱讀教學與科研參考書。
2.指導中期階段:
(1)有針對性的聽課、評課和指導授課,并進行授課質量評估,肯定成績,找出差距,明確努力方向。
(2)指導閱讀本專業的書籍、專著等學科教學與科研文獻并檢查資料的搜索和讀書筆記情況。
(3)確定科研方向和范圍,指導制定科研計劃,并經常了解事實進展情況,指導撰寫一篇科研學術論文。
(4)指導進行1—2次公開課教學,逐步達到院部教學質量評估合格以上的`標準。
3.指導總結階段
(1)對被指導者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的完成情況進行全面的檢查與評價。
(2)指導完成學術論文的撰寫與修改。
(3)總結與匯報指導工作情況。
青年教師培養計劃2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而教師又是教育的實施者,有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直接關系著一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了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本學期我們將以青年教師的培養及培養各級骨干教師和名師為目標,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現將骨干教師的培養計劃如下:
一、基本情況
全中心學校現有教職工165人,其中3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75人,大部分是近兩年來的大專畢業學生。其中校級骨干教師15人,區級骨干教師11名。這些中青年教師的加入,大大充實了我校教師隊伍,該變了我校教師年齡偏大得現狀,對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同時,青年教師由于剛步入教師崗位,工作經歷淺、經驗不足,雖有著較深厚的'文化知識功底,但業務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青年教師的培養也就成為我校工作的一個重點。
二、培養目標
1、本學期以青年教師的培養為主,除培養 、充實校級骨干教師10名外,力爭培養區級或市級骨干教師15名。
2、對于年初剛充實到教學一線的教師,再原有骨干教師及經驗豐富的教師帶領下,逐步掌握教學技能、技巧,達到熟練程度。
3、兩年內力爭我校市級骨干教師6名以上,區級20名以上,校級40名以上。
4、在培養各級骨干教師的基礎上,力爭培養出2-3名在全區或全市以內小有名氣的優秀教師。
三、采取措施
1、鼓勵中青年教師認證學習業務知識,熟練教學技能技巧。
2、以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訓為突破口,提高中青年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
3、給中青年教師引路子、壓擔子、搭臺子,創造一切有利條件,提供一切機會,讓他們多參加各級教研活動和優質課評選活動,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
4、原有各級骨干教師充分發揮其骨干作用,常講示范課,給青年教師提供學習機會,其次,爭取手拉手,給對子,互教互學,提高其教學水平。
5、加強校際間交流,采取引進來或帶出去的方式,讓青年教師多多參與,提供機會讓其學習。
青年教師培養計劃3
一、指導思想和具體目標
認真貫徹各級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的思想,采取得力措施重點培養一批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知名度較高的名師,帶動和促進全校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以適應學校“十二五”期間教育發展的需要。
二、主要措施
1、組織管理。成立“名師培養計劃”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由學校領導和骨干教師擔任。
2、經費保障。設置專項經費用于教師培訓、考察調研,科研等活動,以保障名師培養計劃的落實。
3、要求教師制定個人發展計劃,建立健全教師成長檔案袋。
4、打造有利于教師成長的校本環境。辦好“教師論壇”、“青年教師教研”等系列活動。
5、名師培養對象的確認:凡符合名師培養對象的基本條件的.教師,經本人申請,學校“名師培養計劃”工作領導小組審核確認,即作為本校名師培養對象。
三、活動計劃
1、組織學科教研
學校開展由名師培養對象組織的“自學-導學-練學”教學模式的課例研究,引導教師上好每一堂課,體現課堂教學參與、互動、探究、體驗等四要素,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開展名師、骨干教師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3、開展“一幫一”活動,名師、學科帶頭人每人幫扶青年教師1人,活動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活動、有效果,其表現作為名師考核重要一項。
4、骨干教師發揮示范作用,帶動教師素質的整體提高。各學科名教師本學期進行一次獻課活動,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推動全校的校研之風。通過說課、評課,以座談、講座等形式加強教師交流互動,達到提高教師整體水平的目標。
5、在教學實踐基礎上,認真反思,積極總結
新課程的一個突出要求是教師必須學會反思,通過反思發現不足,總結經驗,以期提高。經過深入思考,以論文的形式進行整理,無疑是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徑。要求教師每學年撰寫教學論文一篇,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每學期至少撰寫一篇論文。借助論文展示自己的教學思想,展示成果,形成向全鎮教學改革輻射與推廣的經驗。
6、積極參加案例研究和課題研究
案例研究和課題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師要立足本學科,以課堂實踐為基礎,積極參加,從中發現規律,總結經驗,為今后的教學提供借鑒。名師、骨干教師應發揮示范作用,勇于牽頭,每人必須參加一項課題研究,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案例研究,推動教研活動健康高效地開展。
7、同課異構研究。此項活動是由相同學科的培養對象就同樣的教學內容先獨立備課,然后上課、研討,互相借鑒,共同提高。這種方式不僅能讓老師看到自己的差距,還能將研討推向深入。
教師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學校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教職員工的團結奮斗,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的同時,讓教師不斷提升能力和享受成功的愉悅,才是學校的立校之本。名師的產生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也是學校走向成熟的標志,這需要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認真做好各項工作,積極進取,堅持不懈,只有這樣“名師戰略”才能順利實施,才能為小五臺小學教育明天的輝煌奠定扎實的基礎。
青年教師培養計劃4
一、指導思想和具體目標
堅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的思想,采取得力措施重點培養一批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在市內外知名度較高的名師,帶動和促進全校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以適應學校教育發展的需要。
具體目標是用3年左右的時間培養一定數量的特級教師、市級學科帶頭人和市級優秀青年教師。
二、名師培養對象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名師培養對象分為特級教師培養對象、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對象三個層次。
(一)優秀青年教師培養對象的基本條件
1、熱愛教育事業,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敬業愛生,明禮誠信,平等合作,勤學樂教,廉潔奉獻。遵守“三要八不準”有關規定。
2、具備《教師法》規定的相應學歷(即具備合格學歷),并能積極參加高一層次學歷的繼續教育。
3、對所教學科具有系統的、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獨立掌握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教材。具備比較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掌握必要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勝任本學科各年級的'教學。
4、具有較強的教研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掌握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最新動態;積極參加校、區、市的教研活動和教學課題研究,積極撰寫并發表教學研究論文、論著。
5、工作量飽滿,自20__年9月以來承擔的教育教學工作量符合有關規定。
6、年齡在三十五周歲以下,具有三年以上的教齡。
(二)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的基本條件
1、熱愛教育事業,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愛生,明禮誠信,平等合作,勤學樂教,廉潔奉獻。遵守“三要八不準”有關規定。
2、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有系統、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及基礎理論知識,精通本學科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材。在本學科教學中對校內的廣大教師能發揮示范、指導作用。
3、完成規定的教學工作量,學科教學經驗豐富,教育教學成績顯著,在市、區縣統一組織的教學質量檢測中成績優良。
4、具有參加教育教學科研的熱情和能力,有自己主持或參與的課題。
5、年齡在五十五周歲以下。
6、具有高級教師職稱。
(三)特級教師培養對象的基本條件
1、熱愛教育事業,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愛生,明禮誠信,平等合作,勤學樂教,廉潔奉獻。遵守“三要八不準”有關規定。
2、具有所教學科系統、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能自學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及時把握現代知識更新趨勢和學科發展前沿動態,并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積極探索素質教育規律。
3、教育教學成績顯著。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高,教學方法有獨到之處,教學效果好。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輔導員工作方面有突出的專長和豐富的經驗。
4、積極承擔指導青年教師任務,在培養提高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方面做出貢獻。
5、是市級學科帶頭人或“三三三”工程培養對象:
三、主要措施
1、組織管理。學校成立“名師培養計劃”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長擔任,成員由教育、教學專家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擔任(人員組成名單另定)。其日常工作由教科研室負責。
2、經費保障。設立名師培養與科研補助經費,專款專用。用于培訓、考察調研,科研等活動,以保障名師培養計劃的落實(經費使用辦法和標準另定)。
3、鼓勵教師制定個人發展計劃,建立健全教師成長檔案袋。
4、營造有利于教師成長的校園環境,繼續開展“金中教師論壇”、“青年教師沙龍”等活動。
5、建立名師培養對象的確認、培養、考核和管理制度。
名師培養對象的確認:凡符合名師培養對象的基本條件的教師,經本人申請,學校“名師培養計劃”工作領導小組審核確認,即作為本校名師培養對象。在第一次確認工作之后,今后對未列入培養對象的申請者每學年確認一次。
6、對名師培養對象實行目標管理。
青年教師培養計劃5
我校決定實施教師結對幫扶工程,從班級管理、教材鉆研、教學設計和課堂組織教學等方面,對自己的幫扶對象進行指導,從而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我有幸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指導教師,現在針對我的幫扶對象,特制定以下的計劃。
一、教學理論。
新課標無論在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學習要求以及對學生的評價等方面與過去的教材相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一名教師,應有扎實的理論功底,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做到不斷學習,不斷“充電”,才能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才能始終站在教學改革的前沿。因此,我將經常和譚老師一起鉆研教育教學理論。通過學習一起交流學習體會,暢談學習心得,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同時我還會把自己教學實踐經驗、外出培訓學習,對新課標的內涵理解和譚老師分享。就如何進一步了解新課標的理念,如何探索出適應我校學生的教學方法,如何調整教學中出現的不足等問題進行研究探討。
二、備課上課。
我們將在共同研究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共同認真備課,精心設計學案,力爭每個學案都達到學校規定的'優秀學案。在每周四第七節定為交流研討時間。在教法上要注意指導譚老師教學過程的條理性、層次性;知識傳授應由淺入深、由少至多;能力培養上應循序漸進。在教學語言上做到歷史語言表達準確精煉。板書上要努力做到板書規范、本節課主題一目了然。師生配合上要尊重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生積極性。同時還要注意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的培養。
三、相互聽課。
為了共同進步,要和其相互聽課。具體方式:
(1)共同備課—我先講—譚老師聽—共同討論研究—付老師講—小結。
(2)共同備課—我和譚老師同時講同一內容—對比小結。
(3)相互隨意聽課,聽后共同討論得與失,共同進步,共同成長。本學期我們每周都互聽一節。
四、教研方面。
共同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的相關理論、實施方案,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課改為契機抓住機遇,做到與課改一起成長。努力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創造性的開展教學改革實驗,力爭本學期在共同探究的基礎上,寫出一些有較高水準的教學教研論文,并寄送到相。實現既重視教學實踐的創新嘗試,又重視教學理論的提高總結。
五、課后反思。
要求譚老師養成每次課后寫反思的習慣。課后反思要堅持,主張以實用為原則,不搞形式化;要從實際出發,追求實效,不講究表現手法和表達形式;要對當天教學過程進行深刻思考,認真總結,著重針對教學中薦在的問題和成功的教學方法,寫成一小段文字,哪怕寫一名話也行;要善于從教學現象中研究其本質,發掘其中蘊含的教學規律,有效地研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課堂教學基本功。
我認為,作為一名老師,如果不能很好的駕馭課堂,那么,他精心設計的教案就白白的浪費了。所以,在開學的第一個月,我將協助付譚老師訓練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聽,學會講。同時,一名合格的教師,除了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必須有過硬的課堂教學基本功。這就要求他在上課時要注意詞匯豐富、條理清晰、風趣幽默、抑揚頓挫,從學生實際出發,考慮他們的可接受性,做到通俗易懂,要用學科語言,不能用方言土語,要簡練,忌廢話。同時還需借助表情、手勢等體態語言來表達。
七、理解教材和駕馭教材的能力。
教材不是教學的根本依據,而是教學工具,根本依據是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因此,在教學中要依據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來使用教材。擁有知識不等于能瀟灑自如、輕車熟路地駕馭教材,教師從學科系統的角度出發,下大力氣去深入地鉆研教材,理解教材。研究教材的邏輯性,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做到講述通俗嚴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統性,注意教材內容的前后聯系,把教材中的知識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要研究教材的合理性,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聯系生活巧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維;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做到心中有數,在講課時才能重點突出,選用恰當的方法突破難點。
八、教學風格的形成與錘煉。
教學風格是在教學活動中形成的,體現不同個性教學特色和水平的一種模式,它通過教師的教學態度、氣質等一系列內在的精神活動表現出來。對于一名青年教師,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必須要在具備過硬的教學能力和扎實教學基本功的前提下通過不斷的實踐積累和形成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但是要把形成高層次教學風格,視為一種自覺的教學追求,由此激發形成教學風格的強大動力。教師還要對自身條件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即個人定位,不能單純模仿他人的教學風格,而是要通過模仿他人的教學風格,再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將各種教學要素融為一體,取人之長補己不足,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發展的教學風格,通過長時間的不斷的實踐錘煉,使自己的教學風格精益求精,逐步提升。
相信,通過這樣的幫扶活動,我倆在教學的各方面都會有進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因有我們積極熱情地投入,將發展得更快、更好。
【青年教師培養計劃】相關文章:
青年教師培養計劃10-18
中青年教師培養計劃12-02
培養指導青年教師計劃07-21
青年教師個人的培養計劃12-30
中青年教師培養計劃12-29
小學青年教師培養計劃10-21
培養指導青年教師計劃06-11
有關青年教師培養計劃11-10
指導培養青年教師計劃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