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音樂說課稿范文匯總六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音樂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音版小學第7冊音樂教材第4課歌曲《哦,十分鐘》。這首歌是一首2/4拍,兩段體結構的兒童歌曲。歌曲曲調歡快、活潑,語言形象生動。歌曲通過對孩子平日課間十分鐘的描寫,表現了孩子們在緊張的學習后自由歡樂的心情。
從音樂形式和知識深淺來講,整堂課屬于小學音樂中級水平,首先在本堂課中有兩個最基本的方面需要學生掌握:
1、 歌曲的學唱
2、 帶休止符切分音節奏的學習
通過這兩個基本的要求,再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我想達到的教學目標是:
1、 學生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優美的歌聲演唱歌曲《哦,十分鐘》。
2、在歌曲演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握好帶休止符切分音節奏的演唱。
3、 通過學習歌曲,鼓勵學生嘗試簡單地即興創作表演。
教學重點:能用優美的歌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帶休止符切分音節奏的掌握及歌曲情緒的處理。
我所面對的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備初步的演唱和分析歌曲的能力,因此,我打算采用教授、討論、聽唱等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將我的課堂順序設計為4個步驟:
第一環節: 首先是發聲練習,我會在黑板上板出|55 34 | 5 0|這條旋律,讓學生通過唱“我要上課了”這樣的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的注意力能夠很快的集中到課堂上來。同時也因為這條旋律是采用新課教學《哦,十分鐘》歌曲中的旋律,而且是在歌曲中反復出現多次的旋律,因此這樣做可以為后面的新課教學做好鋪墊。接下來我會采用提問的方式導入“在我們一天的學習生活中,什么時間是同學們最喜歡的呢?為什么會喜歡呢?當學生們回答出課間十分鐘不僅可以得到休息、放松、做好下節課的準備之外,還也可以玩耍、做游戲、聊天、做各種自己喜歡做或想做的事情的時候我會馬上抓住學生的思緒,告訴他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課間10分鐘的歌曲,名字就叫做《哦,十分鐘》。從而引出課題,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個環節:在課題導入之后,我會直接讓學生來聽歌曲范唱,在聆聽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思考兩個問題:1、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2、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通過師生共同討論的方式可以總結出,歌曲是活潑歡快的情緒,可以分為兩個部分,A部分節奏歡快,B部分節奏舒展。接下來我會通過多媒體把這首歌曲的譜例展示出來,了解歌曲是2/4拍的,并講解2/4拍的意思、強弱規律以及指揮圖示。但這里并不是教學重點和難點,所以占用的時間并不長。
第三個環節:歌曲的學唱。
1、 結合歌曲節奏讀歌詞:老師先范讀,接著學生跟讀,然后全班齊讀。通過讀歌詞找出本節課的學習難點:帶休止符切分音節奏的學習。聯系新舊知識,我會先復習切分音節奏X X X,然后通過對比的方法進行教學,指導學生遇到休止符采用說空“0 X X(空大大)”——到默念空(0大大)——再到心中有空這樣的層層遞進的方法,并通過多次的練習來掌握此節奏型。
2、 跟電子琴伴奏旋律學唱歌詞:由教師彈琴學生們小聲跟唱歌詞,并引導學生發現上課前的發聲練習和歌曲中的部分旋律是相同的,而且|55 34 | 5 0|這一音型在歌曲中一共出現了4次。這樣對于A段的歌詞的學習,學生很快就能掌握。B段的旋律也很簡單,通過幾次反復的練習,學生也可以唱準,在跟唱B段歌詞的'時候,老師要注意帶休止符切分音節奏是否唱準,并及時的進行更正和指導。
3、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老師通過用一些有煽動性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用歡快活潑的情緒、優美的歌聲演唱歌曲。接下來我會采用小組比賽的形式分組跟隨伴奏進行演唱,比比看哪個小組唱的最好最準,在演唱的過程中,我會提示學生要注意情緒上的變化。
第四環節:帶著表演來演唱歌曲。
為了讓學生更加樂于參加音樂實踐活動,我會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根據歌曲的節奏、情緒等要素去創編幾個簡單的動作來表現歌曲,這些動作可以是舞蹈動作、課間玩游戲時的動作也可以是豐富的臉部表情或拍拍子。通過2-3分鐘的時間討論、準備,然后合著老師的伴奏,同學們可以相對自由的邊唱邊做自己想做的動作或擊拍。
五、 最后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首先用|55 34 | 5 0|這條旋律做發聲練習,為后面學習歌曲做鋪墊,接下來以提問的方式引出課題《哦,十分鐘》,初聽歌曲,體會歌曲的音樂情緒:歡快、活潑。然后通過師生共同討論的方式總結歌曲可以分為兩部分,A部分節奏歡快,B部分節奏舒展。出示譜例,了解歌曲是2/4拍的,通過講解2/4拍,讓同學了解什么是2/4拍意思及強弱關和指揮圖示。最后通過切分音節奏的對比教學,來引導學生掌握帶休止符切分音這一節奏型的難點。
這樣,在輕松愉快的音樂聲中,我的本堂音樂課就完成了。謝謝大家 !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這首詩編排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十五課,詩歌開頭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緊聯系在一起,通過慈母為游子在燈下縫衣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表現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深情。最后兩句運用寸草游子、陽光母親這樣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了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感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詩歌大意.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吟誦,想象品讀,結合相關資料理解等方式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母愛的偉大及作者對母親的贊美之情,從而讓學生用行動感激母親,熱愛母親。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品讀詩句,體會詩歌表達的母愛;難點為體會母愛的偉大及作者對母親的贊美之情。
二、說學情
對六年級小學生來說理解此詩并不具有特別的難度,難在學生對詩中感情的理解。學生憑借自身現有的生活體驗,很難透徹詩人“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的醇厚情懷。因此,學習本課,應主要把握兩點:一是創設情境讓學生入境入情;二是要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以情促讀,以讀悟情,由此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情操。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新課標關于閱讀的建議,關于合理開發課程資源的建議,對于本首古詩的教學,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學法、資源整合法、以讀代講法;學法為自讀感悟法、想象交流法、讀寫結合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3分鐘)
課前播放歌曲《母親》引出課題
二)、初讀詩歌,了解大意(7分鐘)
1、初讀全詩,做到正確、流利
2、聽課文錄音范讀,再讀,做到有節奏、有韻律
3、交流感受:讀了這首詩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補充資料)
設計意圖:精心設計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使教學活動一開始就充滿一種體驗的喜悅,激發學生的投入感和參與感。
三)、細讀品味,體會意境 (12分鐘)
1、詩中哪些詩句是描寫兒子離家前慈母對兒子的關愛的?找出來,讀一讀。
2、展開想象,適時朗讀
①讀著詩句,看著插圖,你的眼前浮現出什么樣的場景呢?
②母親心里會想什么?她還會擔心什么?
③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你明天就要遠行,半夜醒來,蒙朧看到鬢發斑白的老母親在微弱的小油燈下一針一線地為你密密縫制著衣服,你的心中會怎樣想呢?
3、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前兩句古詩
4、指導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營造氛圍,用上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展開想象,加強有感情的朗讀,從中受到熏陶,感受母愛的偉大。
四)、延伸意境,升華情感(8分鐘)
出示孟郊另一首 《游子詩》。
1、誦讀交流:從這首詩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
2、當我們再次吟誦同一作者寫的兩首表達同一主題的詩時,你的心里涌動了什么情感?并把你體會到的情感朗讀出來(誦讀《游子詩》和《游子吟》)
設計意圖:《游子詩》適時的拓讀,使《游子吟》的詩畫得到了延伸,詩意得到了拓展,詩情得到了升華。讓學生在感悟母愛的同時,增加對其他作品的了解。
五)、激活表達,提煉感受 (8分鐘)
1、此時,你想對自己的媽媽說些什么嗎?用你資料袋中的詩句、名言或是你自己的一兩句話來表達吧!(學生交流)
2、感受名句的影響,交流名句的運用(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設計意圖:通過補充作品,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加深學生的文化涵養,豐富學生的精神體驗。
六)、總結延伸,豐富內涵(2分鐘)
1、學唱這首詩,在母親節獻給媽媽。
2、收集贊頌母親的詩歌和歌曲,在班級開展一次以“偉大的母愛”為主題的詩歌朗誦會。
設計意圖:立足課內,注目課外,激發學生以自己的情趣和品味與超文本進行對話,讓網絡提供的材料撥動學生的心弦,震撼學生的心靈。
五、說板書設計
游子吟
描寫 抒情
慈母 手中線 春暉 慈愛的心
愛
游子 身上衣 寸草 感恩的心
六、說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投入感和參與感
精心設計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使教學活動充滿一種體驗的喜悅,激發學生的投入感和參與感。繼而學生在音樂聲中解讀詩句、觀察畫面、想象寫話。
二、以讀代講,層層推進 引領學生在誦讀中走進文本,在品味中體驗情感。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對詩歌產生了獨特的感受、理解與體驗。
三、延伸意境,升華情感,擴大課堂的容量。
適時鏈接閱讀《游子詩》,使《游子吟》的詩畫得到了延伸,詩意得到了拓展,詩情得到了升華。讓學生在感悟母愛的同時,增加對其他作品的了解。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3
教學內容:
欣賞樂曲《杜鵑圓舞曲》
教學重點:
記憶樂曲的第一主題,隨音樂律動。能用打擊樂器為第一主題伴奏。
教學難點:
區分樂曲的其他段落。
教學用具:
錄音機打擊樂器教學磁帶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目標:
通過對樂曲的欣賞,能區分出樂曲有幾個樂段,能夠隨音樂律動,掌握三拍子的舞步。選用打擊樂器為樂曲第一主題伴奏。學會體驗歌曲歡快情緒,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歌
二、導入:
師:孩子們,春天來了,我們的身邊有什么變化嗎·(草綠了,花紅了)
師:這么美麗的春天,我們的心情真愉快,森林里面的小動物們也在歡快地歌唱,聽,是誰在唱歌·
三、欣賞歌曲第一主題
1、播放樂曲第一主題
問:是誰來到咱們教室了呢·(布谷鳥)
師:布谷鳥還有一個學名,叫杜鵑。讓我們學一學布谷鳥的叫聲。
2、再次欣賞歌曲第一主題
請學生談談聽后的感受。
3、欣賞歌曲第一主題,請學生為主題取名字。
4、出示第一主題旋律,學生跟唱,并練習節奏。
5、分組鞏固練習節奏并用打擊樂器為第一主題伴奏。
四、欣賞歌曲第二主題
1、師:在第一主題里,杜鵑在歡快的唱歌,接下來我們欣賞的這段音樂看看杜鵑在干什么啊·(在美麗的大森林里,杜鵑飛來飛去)
2、請學生談談聽后的感受。
3、隨音樂律動,感受第二主題的旋律,并為第二主題取名。
五、欣賞歌曲第三主題
1、師:在第二主題里,杜鵑在森林里飛來飛去。聽,它越飛越高了……
2、欣賞歌曲第三主題
請學生談談感受。
4、再次欣賞歌曲第三主題,為第三主題取名字。(杜鵑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感覺像在森林中跳起華爾茲!)
六、完整欣賞《杜鵑圓舞曲》
師:咱們今天欣賞的這首《杜鵑圓舞曲》,它的作者是挪威的.“約納森”,讓我們一起讀一次。
(生能用不同的手勢或肢體語言表達不同的主題)
七、介紹華爾茲圓舞曲,學跳華爾茲舞。
華爾茲是圓舞曲的英文名字,在歐洲,人們都非常熱愛舞蹈,其中有一種舞蹈是轉這圈跳的舞,這樣的舞蹈就是圓舞曲。
八、跟隨《杜鵑圓舞曲》跳華爾茲舞。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螺號》,我將從設計理念、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教具準備、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首先教材分析:
《小螺號》選自人音版四年級上冊,是一首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它以生動的歌詞,輕快的節奏、流暢的旋律為我們展現了一副美好的畫面。表達了孩子們純真、充滿快樂自豪的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更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把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四年級的學生在能用自己的聲音進行模仿并表演,但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因此,在課堂上我將采用律動、集體舞、音樂游戲等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培養對音樂的興趣。
根據本課的教材和學情分,在新課改的指導下,我制訂了三維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幫助學生體會純真的感情和對爸爸的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音樂互動教學培養學生主動的參與各種音樂活動,鍛煉他們的合作與協調能力,增進群體意識。
3.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和節奏型。能夠為歌曲編創舞蹈動作。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的重點是:能主動的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并能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難點是:音樂創編。
依據“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同時為了達到既定目標,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采用以下教法:創設情境法、模唱法、聲勢律動法等。通過創設情景,學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所表達對父親的思念與愛;聲勢律動這樣直觀形象的感受,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音高和節奏。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本節課的學法確定為小組合作法和自主探究法。學生分小組以比賽的形式進行演唱,不僅能提高學生歌唱的積極性,而且能培養學生間的合作能力。
下面我將詳細地闡述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的學習新知識,我采用激趣導入、新授課程、音樂活動和課程小結四個環節來展開: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我采取了用多媒體來創設情境,通過播放海邊玩耍的視頻,請學生回憶并分享自己在海邊的經歷,這樣聲像一體的課堂氛圍中導入新課。
第二環節:教授新課,解決重難點
結合學生的'特點,并在教學中建立平等的師生和諧關系。我采取了聽唱、律動、游戲等教學方法來克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首先,聆聽歌曲、初步感知
多媒體播放歌曲《小螺號》,同時請學生思考:歌曲唱了哪些內容?給你怎樣的感受呢?學生在初步聆聽時感受歌曲的內容,可以對歌曲有個大致的了解。之后,我將進行范唱,并請學生思考:歌曲的中小姑娘的情感是怎樣的?(唱)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聆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能夠更深刻的了解歌曲中所表達的對阿爸的思念與愛。
其次,學唱歌曲,解決重點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節奏方面,我會先給學生幾分鐘的熟悉時間,同時找出難點節奏行重點教學。如節奏型X。X和XXXX,我會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想象生活中的聲音是否有與之相似之處。如知了的叫聲和快速跑的聲音。這樣的方式,便于學生形象的掌握節奏。音高方面,我則會用科爾文手勢這一形象直觀的方式。
第三環節:填詞演唱,情感表達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是小學階段最為重要的目標,因此,在進行填詞演唱時,我將采用跟琴填詞的方式,我彈一句,學生跟唱一句。同時,強調歌曲的情感,前段歡快地,后段抒情地。
在學生能夠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之后,進行鞏固練習的環節。我將給學生10分鐘的自由練習時間,在此期間我會播放歌曲伴奏,學生試著跟伴奏進行歌唱,同時,會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以達到真正的會唱歌曲。
第四環節:音樂游戲,拓展延伸
在這一環節,我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鼓勵學生根據歌曲進行律動或情景創編。我將學生分為四組,激發學生自行創編,形式可以多樣。與此同時,我會進行巡回指導。之后,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表演,并進行自評和互評,鍛煉合作與協調能力,增進群體意識,培養團隊精神。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
我會采用學生自主總結的方式,鼓勵學生大膽說出今天的收獲與新知,加深對情感的培養。之后,全班在優美的歌聲中結束音樂課。
最后,說說我的板書設計。我會在黑板的正上方寫上本節課的題目,下面靠左的位置寫上節拍和情緒,右邊寫上本節課的重點節奏和音高。
以上是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細心聆聽。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下午好!我是第6號考生: 春天來了,嫩綠的小草發出了新芽,五彩的花兒迎著陽光開放,碧綠的柳條在春風中翩翩起舞,歡樂的小鳥在云中歌唱,綿綿的春雨似晶瑩的銀絲輕輕地飄若人間,又像純潔地甘露滋潤著世間萬物。 下面我就《春雨蒙蒙的下》一課與大家共同探討新的教學理念和策略,敬請指教。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春雨蒙蒙的下》選自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第十冊第六課,本課重在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新教育觀,重視合作與共處意識的培養,訓練學生的合唱能力。 《春雨蒙蒙的下》是一首電影插曲,曲調既抒情又形象,其中運用了具有動感的多種切分節奏和弱起節奏,使旋律更加舒情優美,兩聲部三度音程的運用加強了春雨和聲的效果,很好地體現了春雨的美。歌詞十分簡潔,卻又十分雋美,使人由衷地贊美春雨,對春天充滿著希望。寓意深刻,教育學生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指導學生以優美抒情的歌聲,抒發熱愛生活的真摯感
(2) 能力目標:進一步提高二聲部歌唱的技巧,注意做到音準和諧、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
(3) 情感與態度:通過本課的學習,啟發他們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
(三)教學重點難點:
(1) 提高二聲部歌唱的技能,做到音準和諧和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
(2) 注意掌握歌曲的切分節奏和弱起節奏。
二、說學情
學生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音樂欣賞課還是缺乏耐心的傾聽,學生最喜歡律動與音樂活動,在這兩方面表現非常好,樂譜知識的學習部分學生仍不是很感興趣。因此在學習中,應加強對這些學生的培養,利用生動活潑、富于藝術魅力的形式,鼓勵他們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以此來激發、培養、發展他們的興趣。
三、說教法
本課包含了音樂、美術、詩歌、文學、思品、自然等多學科的相關知識。在教法上,我綜合運用了創設情境、興趣引入法、視覺圖象法、談話法、體驗法、合作學習法、音樂表演法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和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將音響效果與視覺形象結合起來,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老師主導作用,二者相互結合。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本節課,我以"美"為突破口,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用"欣賞、感受、探究、討論、表演、合作"等多種方式學習,讓學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現歌曲,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課堂導入
1、蘇霍姆林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創設"春天"這一情景提供了具體生動可聯想的音樂環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因此我首先在教室里進行了場景布置,將關于春天的各種自然景觀編制成多媒體課件,在教室四周布置幾棵柳枝,墻壁貼春雨、小草、小鳥、小花等圖片,并配有《渴望春天》的音樂,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被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揚旺盛的生機所吸引,營造和諧學習氛圍,把他們帶入悠閑自得,心曠神怡的審美情境之中。
2、導入 上課開始,教師聲情并茂地說:"同學們,春天到了,萬物復蘇了,大地披上了綠色的外衣,朵朵鮮花競相開放,這一切都離不開雨水的滋潤。"通過教師親切的話語,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配合多媒體動畫,自然過渡到讓學生欣賞春雨,學生被綿綿的春雨所吸引,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情不自禁地朗誦起有關春雨的小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等詩句,學生完全沉浸在春雨的意境中,這時讓學生說春雨的感覺,便不知不覺引入了新課,學生的學習欲望得到激發,形成一種積極參與的精神狀態,從而為新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聆聽歌曲,體驗感受
1、欣賞歌曲 教學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從直觀入手,使學生如臨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我利用學生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將歌曲的內容通過多媒體用動畫的形式呈現于學生眼前,畫音結合,使學生很快進入歌曲地審美情景中,喚起他們學唱新歌的欲望。
2、模唱歌曲 當學生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導學生用LU輕聲哼唱,使學生再次獲得審美體驗,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學唱歌曲,情緒表達
1、介紹作者,朗讀歌詞 這首歌曲是我國著名的詞作家喬雨老先生為我們少年朋友創作的一首優美的歌曲。教師先充滿感情地范讀一遍,和學生共同分析歌詞,如"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等不僅句式對稱整齊,而且色彩豐富,使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歌詞的色彩美、韻律美、對稱美、意境美的特點,這樣師生融合更能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
2、填詞歌唱 在美的情境下,讓學生分聲部演唱,學生因為有了第一課時的學習基礎及歌曲的欣賞,已能很好地唱出齊唱部分和合唱部分,然后根據學生演唱的情況,糾正可能出現的錯誤。如第一句:如何唱準"下"的時值和唱齊弱起是這句難點,我采用讓學生看教師的指揮手勢解決這一難點。另外歌曲的延音使得旋律更加舒情優美,如:讓學生跟老師一起劃拍演唱,唱準時值。
3.歌曲處理 如何使學生歌曲唱得更富魅力,通過學生分組討論,邊總結邊實踐體驗,指導學生二聲部要唱得清晰、和諧,要用較輕的音量,富有彈性的聲音歌唱,如"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加入漸強漸弱的力度記號來演唱,結束句表現出春雨越來越弱、聲音越來越小,從而完成教學目的'。
4.情感升華 為了更進一步使學生對歌曲有深刻的理解,準確表達歌曲情感,教師向學生介紹歌曲選自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綠色錢包》里的插曲,并對《綠色錢包》這部影片作簡要介紹,了解歌曲的寓意,使學生懂得歌曲以蒙蒙地春雨象征祖國的關懷,以河邊的楊柳、村前的杏花象征青少年,鼓勵青少年健康成長,達到寓思想教育于音樂教育之中。
四、成果展示,歌唱春天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一大特點,在順利完成歌曲教學任務后,我將本課內容提煉與升華,讓學生討論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然后分小組進行唱歌曲(演唱形式)、分角色拿道具表演(課前準備)、創作詩詞、畫一張畫等活動,進行合作創編,這個創意使學生從感知美、體現美,上升到創造美、表現美,給每個學生都有參與體驗的愿望和機會,激發了學生興趣,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 接下來在老師的指導下,由每組推選的代表到講臺前面進行成果展示,給學生搭起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表現、歌唱春天,學生邊欣賞春天的美景邊觀看優美的舞蹈,并有感情地演唱,采用第一段領唱,其他同學合唱歌曲,第二段配樂朗誦(師伴奏),第三段齊唱、合唱。這一環節把歌唱、舞蹈、表演、詩朗誦等相互融合,讓學生在自由創編與即興表演中感受音樂的美,體會創作的快樂,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通過合作,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得到發展。 最后,教師通過與學生交談對本課進行小結,讓學生懂得"一年之計在于春",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春光。最后學生在歌曲《春雨蒙蒙地下》的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本課我以美麗的春景為主線,層層深入,循序漸進,使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感受音樂的"美".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力求為學生創設愉悅、輕松、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音樂環境。 以上是我對本課教材內容的分析、設計及安排,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正,謝謝!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你們好!我是號考生李便仙
今天我說課的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課文《憶江南》。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作簡單的說明。
一、說教材
《憶江南》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首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引領學生走進祖國的萬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溫瑩的春水,不但喚起人們對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各人對故國國土和優美事物的無窮熱愛。同時,“詞”這種題材在小學課本中是初次出現,選編這首詞,意在使學生對詞這種文體有一個簡單的了解,開端感覺詞的語言美、韻律美,開辟學生的視野,感覺故國江山的優美。教學初志:中國事一個詩的國家,歷經千百年而傳誦至今的古代詩歌更是國之寶貝。小學語文課本中共有四十首古詩必要學生學習、掌握,新大綱也提出每學年背誦良好詩文不得少于二十篇。由此可見,使孩子們潛移默化的迷戀于此中從而熏陶孩子們的情操是很緊張的。同時我力圖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表現《語文課程尺度》的四個根本理念即:一是造就學生的語文素養;二是發掘語文教育的人文內在;三是提倡自主、互助、探究的學習方法;四是設置裝備部署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依據單元目的、學生的認知程度、新課標要求及詞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簡直定為:
1、開端了解詞這種文學文體。
2、能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詞。
3、明白詞的意思,想象詞所刻畫的畫面,領會詞中表達的情緒。
4、造就學生具有開端觀賞本領和富厚的想象力,引發熱愛古詩詞的情緒。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1、憑據詞所刻畫的風景,想像畫面,領會詞中表達的情緒。
2、有情感地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三年多的學習履歷,已經積聚了肯定的詩詞,對付學習古詩也有了肯定的方法。因此,對本課的教學,老師讓“讀”始終貫串著整個教學過程。在讀中感覺古詩詞柔美精深的語言筆墨的和富厚的人文內在;在讀中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索;在讀中受到情緒熏陶得到頭腦啟示。
三、說教法和學法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詞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領學生走進這民族獨特的文化,從而熱愛古詩詞。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以“以讀為本”的理念,本節課我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在讀中感受古詩詞優美精湛的語言文字的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在讀中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1.示范讀,激趣。
通過范讀,引領學生懂得怎樣讀書,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學生“聽”的能力,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如在開頭以一首古詩和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的向往之中,進而有一種渴望要了解這首詞的心情,達成“未成曲調先有情”。
2.品味讀,悟情。
古詩詞的語言精練,文字精美,短短的幾十個字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內涵。因此古詩詞教學要注重品詞品句,在品詞品句中感悟語言、熏陶感情。語言的感悟就是要培養語感,感悟到語言的精妙之處,語言的表達效果,語言的感情色彩。語言的感悟是“讀”出來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讀”出來的。在本節課中,我著重通過品味語言、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來引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情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每讀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體驗。
3.想象讀,入境。
詩重情感,詩重想象,沒有情感就沒有藝術,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古詩詞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顯現畫面,在讀中想象意境。如、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配樂朗讀引導學生睜開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眼前目今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讀著這柔美的詩句,學生的情緒就悠然而生。再通過睜開想象,把好像看到的、聽到的情境、感覺,用自己的誦讀轉達出來,從而化語言筆墨的標記為鮮活的畫面,鮮活的.意境。
本首詞語言簡練,筆墨精致,短短的27個字蘊含著富厚的頭腦情緒內在。憑據本課內容特點,學習目的,學情等,著眼學生生長,提倡“自主、互助、探究”的學習方法,注意引導學生讀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讀,學生在重復誦讀中,感覺柔美精深的語言筆墨,受到情緒的熏陶。使學生學會品讀語言、誦讀情緒、美讀意境,進步欣賞古詩詞的咀嚼和審美情趣。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賞歌導入新課
語文教材中古詩都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篇,要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可以利用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創設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玩味其中因此我課前安排學生欣賞《憶江南》歌曲,并簡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圖。
古詩詞教學要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課件播放優美的音樂配以美麗的畫面,可立即使學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向往之情,激發學生學習這首詞的濃厚興趣,達成“未成曲調先有情。”
第二板塊:讀出詞中美景
[一]讀通詞句感受節奏美。
1、初讀詩詞,說一說這首詩與我們以前學的古詩有什么不一樣?
2、介紹“詞”與“詞牌名”。“詞”這種體裁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現,選編這首詞,意在使學生對詞這種體裁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3、再讀詩詞,讀準字音。初讀時,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連貫,讀流利。在這一階段,主要是幫助學生掃清語言上得障礙,關鍵的地方要反復地讀。在反復的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美的感染與熏陶。
4、教師指導讀好“日出江花紅勝火”和“春來江水綠如藍”句子中間的停頓。
小學語文的古詩,語言十分簡潔、精美,這也是古詩最大的特點之一。語言美首先是指語言的音樂美,均勻和諧的節奏美,以及古詩語言的精煉美,凝練美。
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和理解古詩的語言美呢?有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誦讀是最能表現語言美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古詩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此,我在古詩教學中總是把朗讀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始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理解、體悟、情感升華的基礎,這一環節很重要,需要時間長,老師要巡視指導、點撥,不可淺嘗輒止,浮光掠影。以讀為主,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二]品讀詞句感受風景美
1、引導學生弄清“憶”是什么意思?(回想、緬懷)墨客憶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紅勝火”說說自己的明白(你好像看到了什么)(2)“春來江水綠如藍”說說自己的明白(你看到好像了什么)以此來開導學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感悟古詩的意境美
(3)男女生互助讀。在明白內容階段,只有讓學生重復吟讀,互助讀、比擬讀細致咀嚼,才氣讓學生確當代生活、情緒、理念與古代人的生活、情緒、理念相融合,并得以升華,與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體驗孕育發生共鳴,進而得到美的享受。
2、云云風景,作者是聽別人說的呢?照舊自己親眼看到的呢?你從哪兒知道的?明白“舊曾諳”的意思。
3、讀著“江南好”三個字,引導學生去回想以往學過的關于寫江南的詩句。
4、學生齊讀一、二句。
第三板塊:體悟景中蜜意
1、引導學生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并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讀,并使學生在重復朗讀中咀嚼語言,想象情境,領會人物心情,進而引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情緒。末了,以反問句為歸宿點,引導學生領會濃濃的緬懷之情。
2、墨客憶的僅僅是江南的景嗎?
此時老師出示資料,學生在相識墨客的配景資料之后,信賴肯定能對這首詞會有更深的領會。墨客憶的不但是江南景,另有江南人、江南情。在重復頻頻的情感回讀中,那份情將更深,那份意將更濃。
3、江南景致奇麗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這叫墨客又怎能忘記?在明白了墨客表達的頭腦情感的底子上再次引導學生齊誦本詩。
第四板塊課外拓展賞詞
保舉學生在課外讀一讀白居易的《憶江南》另兩首詩,加強學生的課外積聚。
【小學音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音樂說課稿06-17
小學音樂說課稿06-10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04-19
小學音樂說課稿范文11-20
(優選)小學音樂說課稿范文11-20
小學音樂《唱山歌》說課稿12-23
【精選】小學音樂說課稿五篇04-13
小學生音樂說課稿12-22
故鄉的小路小學音樂說課稿12-23
小學音樂《西風的話》說課稿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