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實用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1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
每適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關于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了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沅、汀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中秋節是我最期待的節日。因為每年的這一天到處都充滿歡慶和團圓的氣氛,街上張燈結彩,人來人往,處處都籠罩在一片歡樂之中。
在每年的這天我們全家人會一起到外面吃團圓飯。爺爺會給我挾美味可口的`菜肴,奶奶會給我一個帶有祝福的紅包,爸爸會送我一只造型獨特的小燈籠。享受完一頓充滿歡笑聲的團圓飯之后,媽媽會拿出精心準備的月餅。有蓮蓉月餅、巧克力月餅、水果月餅,還有我最喜歡的冰皮月餅。看著那些香噴噴的月餅,我早已垂涎三尺了!
我給爺爺挾了一塊他最喜歡的蘋果味月餅。爺爺一邊吃一邊樂呵呵地說:“真好吃,真是甜到我心底啊!”聽到爺爺這么說,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吃完飯回到家后,我和同學三五成群在樓下花園玩起了小燈籠,還做各種各樣有趣的游戲,像老鷹捉小雞、貓捉老鼠、傳足球等等。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真希望每天都是中秋節啊!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2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泥泥狗、剪紙、書法、國畫……其中我最喜歡剪紙。
在我國民間,每當遇到重大的節日,人們都會用剪紙作為裝飾,表達對節日的慶賀。
看這一幅圖片上的蜻蜓:眼睛大大的、身子細細的、翅膀薄薄的,它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像是在說:“這里的花可真美呀!快來玩呀!”另一幅圖片上的幾個漁夫抬著一條大魚,漁夫的'兒子提著一只螃蟹,他們邊說邊笑享受著豐收的喜悅。
剪紙內容還有民間故事呢!嫦娥腳踩祥云,吹著笛子,她的飄帶在風中飛舞,看著這幅作品我仿佛聽到了悠揚的笛聲。
這些剪紙非常精美,非常可愛,我喜歡它。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3
傳統文化是一種十分寶貴的藝術,也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技能。但是很多人卻逐漸淡忘了它們,甚至有些人還去破壞它們,所以它們更加需要我們的保護和傳承。
在一個特殊的日子,我們學校開展了一次民間活動——溫州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同學們都喜出望外,等著,盼著……起初,我看到兩位客人,手里拉著兩個旅游皮箱,跨入校園,我本以為它們是來旅游的,老師告訴我們他們就是民間藝人,我越發覺得奇怪了。
“叮鈴鈴”伴隨著上課的鈴聲,我們來到了學校的.體育館。體育館里人山人海,我找了一個位置觀看藝人表演,只見幕布上寫著兩行大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泰順提線木偶戲。這時,從幕布后面走出兩位民間大師一男一女,他們不就是剛才從校門口進來的兩個人嗎?他們的服裝都換了,換了身中式傳統服裝,手提木偶,面帶笑容,我才知道它們剛剛拉的皮箱里裝得是一些小木偶人呀!我發現每個木偶上都有好多的線,我被看得眼花繚亂,仔細一觀察才明白原來木偶的每個關節上都連接著線,藝人的每個指頭可以控制一根線,甚至可以控制好多線,太神奇了,木偶們在他們手里活了起來!隨著樂曲還能翩翩起舞、跳躍、翻跟斗,可愛極了。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4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別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它們出自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藝術大師及民間藝人之手,風格特點各異,題材內容廣泛,種類有戲曲人物,鳥蟲魚獸,還有對農村現實生活的描繪,反映了勞動人民熱愛生活,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無論是反映人們對吉祥幸福的祁納還是來源于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及人物;無論是北方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風情的在現,還是用于四時節令、婚壽禮儀等慶典,都體現了民間高超的智慧和豐富的想象力。加上疏密有致的造型設計、細致入微的精湛刀工、絢麗鮮艷的獨特點染,每一件都十分生動、有味、耐看。剪紙的觀賞性,收藏性和實用性,是剪紙這門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更加燦爛、輝煌。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5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有隆重的節日,有工整的`書法,有優美的圖畫,還有漂亮的絲綢等等。今天青青老師教我如何剪一張喜字。
老師先給我發了一張方方正正的紅色的宣紙,先讓我折了兩折,青青老師說:“接下來,我們先來畫”喜“字,每一條線的距離為1厘米。”我認認真真地畫了5條線,再在下畫了一個半圓,又畫了兩條線,當然,距離也要1厘米。后來,老師給我發了一把剪刀,我就沿著線剪好了一個“喜”字,我特別高興。可青青老師說:“啊!不好了,把你給數錯了。”老師給我重新數了一遍,原來,是忘了剪開口了,我立刻修改,改好了之后,果然這個“喜”字咧開了嘴,笑得十分開懷,我看呆了,把這個“喜”字粘在了墻壁上。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我們現在學的古文化,只等于大海里的一滴水,還有很多古文化已經丟失了,已無法追回。希望我們能很好地繼承發揚中國文化。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6
咱們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傳統文化——剪紙啦!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門筏、灣州布影、斗香花、剪紙團花、剪紙旗幡、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我次就只介紹介紹剪紙圖畫、剪紙漢字和剪紙旗幡。
剪紙圖畫就是在一張紙上剪出一副畫來。你先看看這幅“書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著書在讀的先生,一看他的樣子就是一位書生;再看看這幅“鳳凰戲牡丹”,上面有一只鳳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活像一個小孩在玩耍……剪紙漢字也是先拿出一張紙,然后在上面剪出一些漢字,還可以剪藝術字呢!我也曾經剪過,非常的漂亮,不信,你自己試試!你看了準會說很好看,因為這是以前傳下來的嗎!剪紙旗幡我也做過,先拿來一條1分米的棍子,再拿來一張紙,之間成一個三角形的形狀,最后再把紙粘上去。就做成了,你試試吧!
中國還有很多傳統文化,比如:書法、刺繡等等。怎么樣,咱們中國是不是有很多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7
今天,我在畫畫班學了剪紙。
一開始,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張拷貝紙和一張彩紙,并教我們怎樣剪紙。聽完老師的話,我就拿起剪刀開始咔嚓咔嚓地剪,不一會兒,就剪出一朵漂亮的小花,接著,我又試著剪了冰激凌、糖果、大樹、蘑菇、葫蘆娃娃、松樹、西瓜、蘿卜。最后,老師又給每個人發了一張白色的紙,讓我們把自己剪的都貼在上面,我就拿起膠棒把我剪的都貼在上面。這時,老師剛好走了過來,看見我貼的東西,夸我剪的`好。
時間過得好快呀!不覺得,放學的時間到了,我急急忙忙地和老師、好朋友說了聲再見,迫不急待地趕回家。回到家,我拿出我的作品給媽媽看,媽媽夸我畫的好,還獎給我一個泡泡糖,我高興地說:“謝謝媽媽!”
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因為我學會了剪紙。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8
我國有著豐富的的傳統文化,其中風箏藝術是我最感興趣的傳統文化。
我家就掛著一個老鷹形的風箏,它有尖尖的嘴巴,長長的翅膀,還有一個扇形的尾巴。風箏起源于春秋時代,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風箏的'主要材料是紙和木,而我們最常見的就是紙風箏。每當到了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的春天,我和媽媽就會到體育廣場放風箏。
山東的濰坊就是我國的風箏之都,那里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國際風箏節,可熱鬧了。那時候會有許許多多的風箏在天空中出現。有福壽雙全、龍鳳呈祥、百蝶鬧春、鯉魚跳龍門等等。
這些風箏無一不表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風箏被人們稱為人類最早的飛行器。
放風箏給我們帶來了樂趣,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大事。我愛風箏更愛祖國的傳統文化,風箏藝術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得以源遠流長。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9
中國古代硯的歷史悠久,它來源于新石器時代的研磨工具——磨盤、磨棒。但是,就目前的考古材料來看,至今還沒有發現一方西周以前的硯臺。也就是說,硯的產生至少是在西周以后的某一個時期。
我國人民制硯的歷史悠久, 當時它的主要作用是研磨制彩陶用的顏料, 我國古代早期的硯一直處于緩慢的發展狀態之中。在形制方面,長期保持著附有磨杵的'形式,這是因為當時一直使用的是天然墨和丸狀、塊狀的半天然墨,不易于手研,必須借助研杵和研石進行研墨,使其溶解于液體中方能使用。這段時期內,我們的先祖對硯的形制、品質進行了不懈的改進,除一般石硯外,還出現了陶硯、銅硯、漆硯等。大約到了西漢中期,硯可以說已經開始從實用的書寫工具中分離出來了,逐步脫胎成帶有渾樸裝飾的工藝品,步入了藝術的殿堂。
經過歷代變遷,最終端硯、歙硯、洮河硯和澄泥硯成為聞名遐邇的“四大名硯”。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10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它有著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
十字繡是中國寶貴的傳統文化之一。從最早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到現在的美化居室環境,提高人們的藝術品位與藝術修養的十字繡。
姑姑是十字繡的瘋狂癡迷者,我看見一幅幅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作品從她手中誕生羨慕極了!決定要向姑姑學習十字繡。姑姑說:“其實十字繡的繡法很簡單,只要在兩個交叉的小洞上繡上一針,然后再繡上一針,這樣就繡成了一個十字。把一個個十字拼在一起搭上色彩,一副完好的十字繡完成了。”姑姑找來工具,讓我把針引上線,自己動手試試。可我的動作笨拙,細而小的針總是不聽我的使喚,老是扎著我的手。
姑姑笑著說;“慢慢練吧!熟能生巧嘛!”聽了姑姑的話,我就專心地,認真地練習著,現在,我都可以繡些簡單的圖案了。
同學們,你們也動手試試吧!十字繡不但可以讓一個人改掉粗心大意得壞毛病多多練習還可以讓我們變得心靈手巧呦!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經典】10-01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經典]01-18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精選)01-19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經典)11-04
三年級傳統文化的作文10-29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精選]12-03
(經典)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11-19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04-09
【經典】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08-27
(精選)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