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伏天是什么日子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所謂的“伏天”,就是指農歷“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歷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后,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有時是二十天),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015年三伏天時間
2015三伏天是從公歷2015年7月13日開始,農歷2015年五月廿八開始。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1日,共40天。
初伏:7.13-7.22,10天;
中伏:7.23-8.11,20天;
末伏:8.12-8.21,10天。
夏季三伏天如何防暑
三伏天養生:推薦七款消暑降溫湯
正值三伏天高溫天氣,俗話說“熱在三伏”。戶外陽光火辣辣地烤著,室內空調冷嗖嗖地吹著,在忽冷忽熱中,即使身體健康的人也難免頭暈目眩、心緒煩躁、食欲大減、胃腸道功能紊亂。那么三伏天怎么養生?其實食療對于調理身體最為有效,注意盡量不吃辛辣溫燥食物,應多喝些滋補的湯,具有消暑降溫七款靚湯功效的。小編在此推薦七款消暑降溫湯,讓你輕松過酷暑吧。
1、絲瓜豆腐魚頭湯
材料:絲瓜一斤,鮮魚頭一個,豆腐四塊,生姜三片。
做法:絲瓜去角邊,洗凈切角形;魚頭洗凈,切開兩邊;豆腐用清水略洗。將魚頭和生姜放入煲里,注入適量滾水,旺火煲十分鐘,放入豆腐和絲瓜,再用文火煲十五分鐘,調味食用。
功效:清熱瀉火,養陰生津,涼血解毒,潔膚除班斑,通經絡,化痰。用于熱病、暑熱煩渴、痰喘咳嗽、筋脈酸痛、氣血阻滯。
2、老冬瓜鮮荷葉鯽魚湯
材料:冬瓜800克,鮮荷葉12片,豬苓、澤瀉各15克,扁豆、苡米各20克,鯽魚1條,豬 肉50克,生姜3片。
做法:各湯料洗凈,冬瓜切塊;中藥材浸泡;鯽魚宰洗凈,與豬 肉、姜下瓦煲,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約兩個半小時,下鹽便可。
功效:中醫認為冬瓜有消暑濕、養胃液、滌穢、消癰、行水、消腫之功。荷葉具有清熱解毒、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暑熱煩渴、暑濕泄瀉等。豬苓能利尿滲濕,澤瀉能祛水利尿、滲濕、清熱,鯽魚補益且健脾利濕、溫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再配以扁豆、苡米為湯、清潤可口,清熱解暑,健脾祛濕,開胃補益,為三伏天的家庭靚湯。
3、西洋參石斛豬瘦肉湯
材料:西洋參1兩、石斛5錢、豬瘦肉約1斤、蜜棗5粒、生姜少許。
做法:豬瘦肉飛水、沖凈、切塊件。西洋參切片,石斛、蜜棗沖凈。生姜切片。將之放入湯鍋中,適量清水,煮沸后,慢火煮約兩小時,調味供用。
功效:西洋參,甘、微苦,寒,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石斛養陰清熱,益胃生津,用于熱病傷津者,常配生地、麥冬等。豬瘦肉甘咸平,滋潤健脾。生姜,辛溫,健脾和中。“西洋參石斛豬瘦肉湯”是適合盛夏飮用的湯水。
4、冬瓜薏米煲鴨湯
材料:鴨翅350克、薏米50克、冬瓜300克、姜2片、檸檬半個(或料酒適量)、香蔥2棵、鹽適量。
做法:鴨翅用冷水沖去血水。用半個檸檬汁(或料酒)腌制10分鐘,薏米提前1小時洗凈泡好備用。腌好的鴨翅焯水。姜去皮切片備用。沙鍋中加入1500ML冷水和姜片,水燒開后,加入鴨翅和薏米,用大火燒開后關小火。煲1小時。冬瓜洗凈,不用去皮。切成大塊,放入鴨湯中繼續煮30分鐘,加入鹽調味,關火即可。
功效:冬瓜可清暑解毒,薏米有健脾去濕、美白消腫之功,鴨肉則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之效。三伏天喝冬瓜薏米煲鴨湯,味道清甜香濃,不僅有清熱解毒、消暑祛濕之效,還能減肥消脂、美白祛痘,養胃也養顏。
5、消暑老鴿湯
材料:節瓜800克、生薏米100克、鮮荷葉1小片、陳皮14個、老鴿1只、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節瓜刮皮,切大塊狀;薏米、陳皮洗凈,均稍浸泡,且陳皮去瓤;老鴿宰洗凈,切塊;豬瘦肉洗凈,切塊狀。除節瓜和何葉外,將湯料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至1個小時,下節瓜和何葉再滾1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鴿血中富含血紅蛋白,對手術后傷口愈合有相當好的促進作用。節瓜是冬瓜的一個變種,有著冬瓜的消暑濕、養胃液、滌穢、消癰、行水、消腫之功,且比冬瓜更香稔清滑。生薏米微寒,有健脾、祛濕、利尿的功效。荷葉有消暑清熱之功,合而為湯,鮮香、清甜、味美,為夏令消暑養生靚湯,且男女老少皆宜。
6、海帶馬蹄鴨肉湯
材料:鴨半只、海帶、馬蹄各200克,生姜、食鹽少許。
做法:把鴨子去頭及內臟,切塊,在沸水中飛水;海帶用水洗凈、泡發;馬蹄洗凈削皮;在砂鍋中裝水,將鴨子燉至半熟,再加海帶和去皮切塊的荸薺和姜片;用小火燉熟,撈去浮油,再食鹽調味即食肉喝湯。
功效:鴨肉味甘、咸,性微涼,入脾、胃、肺、腎經,有滋陰清熱、健脾益胃、利水消腫等功效。而鴨肉和海帶燉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壓,可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病。
7、苦瓜豆腐湯
材料:苦瓜150克,豆腐400克,精制植物油、黃油、醬油、麻油、鹽、味精、濕淀粉各適量。
做法:將苦瓜去皮,剖開去瓤、籽,洗凈,切片。豆腐切成塊。鍋上火,放油燒熱,放入苦瓜片翻炒幾下,倒入開水,推入豆腐塊,用勺劃開,加入鹽、黃酒、醬油調味并煮熟,用濕淀粉勾芡,放味精,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苦瓜是解暑利器,豆腐營養豐富,潤護腸胃,苦瓜豆腐湯可以消熱祛暑,養血滋肝,適合于暑熱癥、厭食癥。
【三伏天是什么日子】相關文章:
512是什么日子08-05
2016年的11.12是什么日子07-06
12月14是什么日子12-14
2016雙12是什么日子07-07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07-03
農歷9月15是什么日子10-30
10月10日是什么日子10-10
關于三伏天是什么意思07-05
2016年7月28日是什么日子07-03
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