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處暑后是什么節氣
處暑之后是什么節氣?
處暑之后就是白露了。處暑過后十五日,氣溫降得很快,夜間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依附在花草樹木之上,在次日晨曦的光照下,晶瑩透亮,因此得名為“白露”,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羞。”是說這個節氣,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干果糧食以備過冬。可見,白露實際上是天氣轉涼的象征。
白露一般在每年公歷的9月7日~9日,此時太陽位于黃經165度。白露意味著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開始增多。2013年白露時間是9月7日19:16。
白露還熱嗎?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從氣象的角度,節氣至此,由于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但太陽一落山,氣溫便很快下降。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這時夏季風逐漸為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暖空氣逐漸退避三舍。冷空氣南下逐漸頻繁,加上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夜間常晴朗少云,地面輻射散熱快,所以溫度下降速度也逐漸加快。
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因為白天的溫度雖然仍達三十幾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幾度,兩者之間的溫度差達十多度。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后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諺語說“過了白露節,夜寒日里熱”,說白露時白天夜里的溫差很大。諺語還有“白露節氣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意在提醒人們此時白天雖然溫和,但早晚已涼,打赤膊容易著涼。“喝了白露水,蚊子閉了嘴。”說明到了這個時候,蚊蟲活動也少了。
白露節氣如何養生?
專家提醒說,白露是典型的秋季氣候,秋季的氣候特點就是干燥,因此要當心“秋燥”傷人。古語說:“白露節氣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意在提醒人們此時白天雖然溫和,但早晚已涼,打赤脯容易著涼。
秋天氣候宜人,是一年中難得鍛煉身體的好季節。而白露節氣的養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煉。雖然秋天比較適合戶外運動,但白露季節選擇運動項目應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極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市民在進行以上運動鍛煉的同時,還可配合一些“靜功”,如呼氣、閉目養神,做到動靜和諧。
白露時節,支氣管哮喘發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預防工作。此節氣的養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煉,注意早晚不要受涼,對過敏性疾病積極預防。白露時節要防止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特別是因體質過敏而引發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飲食調節上更要慎重,平時要少吃或不吃魚蝦海腥、生冷炙燴腌菜和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在白露節氣中要預防秋燥,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現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干裂等癥狀。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等,對緩解秋燥有良效。建議要多吃梨、銀耳、蜂蜜、百合、枸杞、蘿卜、豆制品等,多吃橙黃色蔬菜,比如南瓜、紅蘿卜等。另外,吃一些綠葉蔬菜補足維生素C也很有必要,如芥蘭、菠菜、綠菜花等。
【處暑后是什么節氣】相關文章:
冬至后是什么節氣07-03
處暑節氣文案09-13
小暑節氣經典文案處暑節氣的文案03-16
處暑節氣的農業諺語07-03
關于處暑節氣的精選農諺07-04
關于處暑節氣的祝詞07-03
處暑節氣祝福語04-06
處暑節氣文案【經典14篇】09-24
處暑節氣創意文案08-21
處暑節氣的祝福語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