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
西北工業大學承載著中國國防科技教育的特殊使命。1957年合并西安航空學院后奠定“三航”(航空、航天、航海)根基。作為工信部直屬的985工程、211工程及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下面給大家分享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歡迎閱讀!
專業簡介:
西工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起源于原西北工學院熱加工專業。1957年西北工學院與西安航空學院合并組建西北工業大學后即成立了材料熱加工系。1962年擴充為材料科學與工程系,1996年建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1998年根據新的學科目錄,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內進行了結構調整。新組建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由原來的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和復合材料兩個博士點及鑄造博士點的一部分所組成。目前的材料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依托“材料學”國家重點學科、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及2個中心(陜西省材料分析研究中心和國家級材料實驗教學中心),擁有雄厚的教育教學優勢資源。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現有教師56人,專職實驗技術人員9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6人,講師5人。教師博士化率為96.4%。包括院士1名、國家杰青1名、長江學者1名、全國模范教師1名、陜西省教學名師1名、 省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首批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陜西省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教育部和陜西省慕課(MOOC)課程各兩門,國家級材料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陜西省優秀教學成果等獎2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出版國家級和工信部規劃教材1部。組織指導了全國大學生金相大賽等多種全國性實驗技能大賽。
經過六十余年的專業建設,本專業為航空航天金屬材料及陶瓷、半導體等無機非金屬材料行業培養了近萬名優秀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涌現出趙振業、介萬奇、黃衛東、劉俊明、陳延峰等一大批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矚目成果。
王牌方向:
復合材料與工程全國第1,與中國航發共建實驗室,參與大飛機起落架材料研發。
就業亮點:
華為“天才少年”計劃錄取人數西部第一,國防單位(中國電科)與新能源企業(寧德時代)雙軌就業。
工資待遇
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324007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平均薪資為4994元,其中應屆畢業生工資3568元,0-2年工資4243元,10年以上工資1000元,3-5年工資5331元,6-7年工資6818元,8-10年工資7685元。
就業方向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各種材料的制備、加工成型、材料結構與性能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與教學、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技術改造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
就業崗位
銷售工程師、銷售代表、研發工程師、工藝工程師、高分子材料研究員、技術中心技術員、機械工程師、試驗工程師、質量工程師等。
就業地區排名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崗位最多的地區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區是鹽城。
就業崗位比較多的城市有:北京[56個]、上海[38個]、廣州[27個]、杭州[20個]、常州[16個]、南京[13個]、深圳[13個]、蘇州[12個]、廈門[10個]、武漢[10個]等。
就業薪酬比較高的城市有:鹽城[12499元]、北京[6530元]、惠州[6514元]、上海[6255元]、廈門[5365元]、廣州[5221元]、南通[5182元]、深圳[5149元]、佛山[5137元]、溫州[5039元]、杭州[5026元]等。
在同類專業排名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專業學科中屬于工學類中的材料類,其中材料類共17個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材料類專業中排名第10,在整個工學大類中排名第82位。
在材料類專業中,就業前景比較好的專業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工業設計,金屬材料工程,冶金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等。
【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相關文章: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07-27
工程專業就業前景12-19
河南工業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就業前景08-04
北京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就業前景12-19
西北大學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就業前景08-02
金融工程專業就業前景07-26
制藥工程專業就業前景09-29
交通工程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08-14
車輛工程專業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09-29
河南工業大學經濟學專業就業前景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