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介紹
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楊橋東路17號,郵編350001。該館成立于1991年11月,隸屬于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館址為黃花崗烈士林覺民故居。坐西向東,原有二進廳堂、后花廳、北院南花廳(紫藤書屋)及樓房,居住著林覺民父輩七戶族人。
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門口左右分立福建省級和福州市級的兩塊文物保護單位石碑。正門屬木結(jié)構(gòu),門內(nèi)石板鋪地,靠墻處點綴假山,周邊花木扶疏,古樸生香。迎面照壁上是宋慶齡的題詞:“辛亥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1911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發(fā)生了兩場驚天動地的革命事件:一是農(nóng)歷三月二十九日的廣州起義,一是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廣州起義雖然失敗,但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鮮血沒有白流,它為武昌起義的勝利奠定了基礎(chǔ)。1991年11月9日(辛亥革命福州光復80周年紀念日),閩籍黃花崗烈士林覺民的故居,被辟為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
林覺民故居位于福州市南后街楊橋路口,占地614平方米,現(xiàn)存僅為原面積的三分之一。90年的滄桑巨變,坐西朝東的故居前半部及北院部分皆已不復存在,林覺民《與妻書》中所描述的"后街之屋",其入口處已改向朝北,成為"楊橋東路之屋"。而且,"入門穿廊"的"廊"也沒了。故居最為精華的后半部分尚存,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并辟作辛亥革命紀念館。現(xiàn)狀正如《與妻書》中所說:"過前后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窗外疏梅篩月影。"現(xiàn)存建筑主要為一進坐西朝東的"三間排"院落,以及南院、西院兩個花廳。"三間排"正中的廳堂,按福州傳統(tǒng)擺設(shè)著橫案、八仙桌、太師椅、茶幾和方凳。南院有"紫藤書屋"與書齋,掛著"知足常樂,能忍自安"、"知足知不足,有為有弗為"兩副富有哲理的佳聯(lián)。西院有假山、魚池,為林覺民、陳意映伉儷生活區(qū)。臥室里陳列著具有福州地方特色的木床和其它家具,窗外的臘梅則是后來重新補栽的。林覺民的胞侄女兼嗣女、福建著名已故畫家林暖蘇曾在此向游客介紹說,林覺民夫妻倆感情深厚,生前常在這個小天井里并肩攜手。如今,這小地方已成為一個供后人憑吊之地。
故居修復作辛亥革命紀念館后,除廳堂和林覺民居室保留原狀陳列外,前后廳兩旁的南北廂房改作展室,主要展出與辛亥革命有關(guān)福州的人、物、事的照片。其中有5幅是孫中山先生在福州活動的留影,十分珍貴。孫中山先生是1912年4月19日到達福州的,他先視察馬尾船政局船廠,接著到倉山梅塢"橋南公益社"——福建同盟會所在地看望同盟會福建支部同志,關(guān)切地詢問黃花崗烈士遺屬的近況,并對會員及群眾發(fā)表講話,受到熱烈歡迎。他還為橋南公益社書寫了"獨立廳"橫幅。作為廣東人,孫中山午間下榻在廣東會館,并與旅閩廣東同鄉(xiāng)合影,共進午餐。下午,孫中山從南門進城,在圣廟路的明倫堂出席福建國民協(xié)會和各界代表的歡迎會,并發(fā)表熱情洋溢、鼓舞人心的演說。他說,黃花崗有19位閩籍烈士,是福建人民的光榮。會后,孫中山先生與福建都督府、政務(wù)院、軍界人員合影,留下了這一歷史的瞬間。
【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介紹】相關(guān)文章:
辛亥革命有感04-07
福州暑期工07-14
福州名菜07-12
福州西湖作文02-21
福州暑期學生兼職07-10
求福州暑假工07-14
求福州暑期工07-14
福州暑期工招聘?07-14
福州文員待遇怎樣?07-14
福建福州旅游攻略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