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吃什么補藥好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冬至吃什么補藥
國家級名中醫、成都中醫名醫館張勇教授如是說,冬至送出的"紅包",是進補福利。"冬至到,陰極陽始,人體內的陽氣開始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營養,從中醫角度而言,這是最宜滋補的季節。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冬至吃什么補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常用“補冬”藥繕處方
1.八珍:當歸、地黃、枸杞、芍藥、白術、茯苓、大棗、甘草。
2.四神(又稱“四臣”):蓮子、芡實、山藥、茯苓
3.四物:當歸、川芎、芍藥、地黃。
4.單方:人參、當歸、田七、杜仲等。
烹調方法:將準備好的漢藥,如八味、四味、二味或一味,放入大壺內。接著準備家禽(雞、鴨)或野禽(雉雞、斑鳩等),還有豬腳(肘子)、豬肚、腰子、鰻魚、鱉等,經過處理后再放入大壺中,然后倒入水和酒,或僅使用酒來慢慢燉煮。
煮好的補冬品,有效成分會滲出于湯中,肉里的軟骨會松軟到入口即化,漢藥獨特的味道則會滿室生香。
注意:“補冬”最好在身體狀況良好時進行,患有感冒而發燒或咳嗽時應避免。然而,“四神”的藥性特別溫和,而且富有滋養又能強化腸胃,因此即使處于感冒體力衰弱的情況下,只要有些食欲,即應多加食用。
冬至時節養生進補的三大原則:
一要有保溫功能。即多吃能增加熱能供給,富含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肉類、蛋類、魚類及豆制品等。
二要有御寒功能。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其體內缺乏礦物質有關。因此,應注意補充礦物質。中國人一般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證人體對鉀、鐵、鈉等礦物質的需求。
特別怕冷的人可多補充一些邊根帶皮的蔬菜。專家認為,這類蔬生長在土壤里,其根部和皮殼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及營養素。
三要有防燥功能。冬季氣候干燥,人們常有鼻干、舌燥、皮膚干裂等癥狀,補充維生素b2和維生素c十分必要。維生素b2多存于動物的肝、蛋、乳中;維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鮮蔬菜和水果中。
冬至是隨時進補的最佳時節,但是也不能大補特補,給身體適當的滋補,讓你在這個冬季溫暖、健康過冬。
冬至進補有講究
“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這一諺語流傳已久。又是一年冬至,工作之余的人們不要忘了給自己的身體補一補。當然,為了提高進補質量,您有必要了解一下進補的時間、方法等常識。
冬令進補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習俗之一。中醫云:“萬物皆生于春,長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應之。”古人認為,冬三月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應講究“養藏之道”。也就是說,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養、積蓄的最佳時機。冬天人們食欲大增,脾胃運化轉旺,此時進補能更好地發揮補藥的作用,投資少、見效快。事實證明,冬令進補不僅能調養身體,還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那么,冬令進補應選在什么時間最好呢?有三種說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有關專家認為,在冬至前后進補為最佳。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易經》中有“冬至陽生”的說法。具體地說,節氣運行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充分說明在這一天前后進補最為適宜。
當然,冬令進補時間的選擇因人而異。患有慢性疾病又屬于陽虛體質的人需長時間進補,可從立冬開始直至立春;體質一般而不需大補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進補。因此,民間早就有“夏補三伏、冬補三九”的說法。至于補什么,如何補,最好還是請教醫生。
食補更重要
專家介紹說,進補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食補、二是藥補。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
冬季氣溫過低,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的熱量,必須增加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等物質的分解,產生更多的能量,以適應機體的需要。因此,應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同時,寒冷也影響人的泌尿系統,促使排尿增加,較多的鈉、鉀、鈣等無機鹽隨尿排出,因此要補充相應的食物。專家建議,在多吃蔬菜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動物內臟、瘦肉類、魚類、蛋類等食品。有條件的還可多吃甲魚、羊肉、桂圓、荔枝、胡桃肉等食品,這些食品味道鮮美,富含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不僅能補充因寒冷而過度消耗的熱量,還能益氣養血,對身體虛弱者尤為適宜。
缺啥補啥,人們應該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考慮去醫院確診屬于哪類癥候,再選擇相應的補藥,使補得其所,補而受益。
【冬至吃什么補藥】相關文章:
冬至吃什么補藥好07-03
立春吃什么補藥07-03
冬至吃什么06-24
關于冬至吃什么?03-31
寧波冬至吃什么03-16
寧波冬至吃什么07-02
各地冬至吃什么07-03
冬至之后吃什么07-03
福建冬至吃什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