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有關臘月習俗
臘月是一年之歲尾,正值寒冬,春節,是中國人傳統的三大節中最為隆重的一節。而臘月,正是迎接春節的前奏曲,在這個前奏曲里有著豐富的內容。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后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封印、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廣義地說過年,應該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甚至可以說從喝臘八粥就開始了,一直要過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算結束。而過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還有拖至二月二“龍抬頭”那天過年才算結束。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臘月習俗有哪些。
臘月習俗有哪些:
1.喝臘八粥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2、臘月23:進行食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3、臘月24: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由來已久。又名“掃塵、打埃塵、除殘、除塵”。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4、臘月25:接玉皇、趕亂歲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臘月二十三)后,天帝玉皇于臘月二十五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并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5、臘月28:面食
多數地方在這一天要趕制過年的面食蒸。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等到二十九“蒸饅頭”。
6、臘月29: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于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臘月習俗】相關文章: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有哪些習俗07-10
臘月二十四 掃房子春節習俗07-10
農歷臘月初八臘八節的節日習俗04-12
臘月二十三 送灶上天:春節習俗07-10
臘月是農歷幾月07-04
臘月祝福語03-07
臘月小年暖心文案01-04
臘月小年簡短文案02-28
農歷臘月初八作文07-02
2017臘月初八是幾號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