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小寒節氣的習俗有哪些
已經步入金秋十月,漸漸的天氣越來越冷了,冬至過后便是小寒節氣,小寒的到來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最冷的時候。小寒節氣的習俗也有很多,你知道小寒的習俗都有哪些嗎?就由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小寒節氣的習俗有哪些吧!
小寒節氣的習俗有哪些
南北小寒習俗的差異
小寒天氣酷寒,南北地域跨度大,形成不同的生產農事、生活習俗。農事上,北方大部分地區地里已沒活,都要進行歇冬,主要任務是在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積肥等工作。
過去,牛馬等牲畜就是一家的主要勞力,需特別養護。小寒天氣最冷,更要注意牲畜的保暖。民間多在牛棚馬廄燒火取暖。小牲畜御寒更加謹慎——單獨鋪上草墊,掛起草簾擋風。講究的人家會用溫水飲牲畜,盡量減少牲畜的體能消耗,預防疾病,并且在飲水中加入少許鹽,補充冷天牲畜體內鹽分的流失,增強牲畜的免疫力。平日我們到見牲畜舔墻根、喝臟水的現象,就是牲畜缺鹽,以舔著墻根泥土中鹽堿、或從臟水中攝取鹽分的表現。南方地區小寒節氣需要做好油菜清溝、小麥追肥等工作,倘若遇到強冷空氣,則在地里灑草木灰、作物秸稈或蓋糞等幫助作物度過最冷時節。
根據多年農事經驗,人們往往會以小寒氣候推測來年的氣候變化,早早做好農事計劃,如山東地區就有“小寒無雨,大暑必旱”、“小寒若是云霧天,來春定是干旱年”的俗語。
小寒節氣的民間習俗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
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使天津特產,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后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小寒節氣的習俗
1.吃臘八粥
臘八一般都在小寒和大寒的之間,到了小寒,就意味著快要過年了。臘八的這天,南北各地都有喝臘八粥的傳統習俗,相傳這一習俗起源于佛寺,有一次,釋A牟尼修行的過程中饑餓難熬昏倒在地,得到好心的牧羊女施予他加了野果的糯米粥,才得以存活下來,這一天是12月初8,佛家于是就在這一天熬粥供佛,這一天熬的粥就被叫做臘八粥,“臘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傳到民間以后,一直就流傳到了今天。臘八粥的食材也有很多,北方的臘八粥有黃米、紅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棗泥等,和水煮,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紅糖、白糖、葡萄干點綴。南方的臘八粥還會加入蓮子和桂圓,北方煮粥的時候并不會吧蓮花和桂圓放進去。
2、糯米飯
在小寒節氣的時候,廣東人一般都會吃糯米飯,大家都知道廣東人是最講究吃的了,它們把臘肉、臘腸、花生、蔥白都搭配在糯米飯中食用,不僅美味富含營養,而且還具有非常好的養生保健作用。
3、菜飯
對于南京人來說,小寒節氣都會吃一些這叫做菜飯的食物,就是用糯米、板鴨、香腸、青菜肉片等食材煮成的,是一種非常好吃的傳統美食。
小寒的氣候特點
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小寒節氣,開始形成最為強大和穩定的東亞大槽,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也到了最為強大且穩定的時期。西風槽脊尺度達至最大,且配合西風的最大強度。雖然在小寒節氣冷空氣降溫過程頻繁,但很多都沒有達到寒潮標準。人們還是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的預報,以預防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對春運的影響,注意防寒防凍。
小寒時節,我國東北北部地區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低達-50℃以下,午后最高氣溫平均也不過-20℃,放眼望去千里冰封,人們仿佛處在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北緯45度以北的地區及藏北高原,平均氣溫在-20℃上下,北緯40度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區平均氣溫在-10℃上下,都是一派嚴冬的景象。到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則在0℃左右。
我國南方地區冬暖顯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凍,最低氣溫在-10℃左右。而華南北部最低氣溫卻很少低于-5℃,華南南部0℃以下的低溫更不多見。低海拔河谷地帶,則是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氣溫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現0℃以下的低溫。一般而言,南方最寒冷的時候是小寒及雨水和驚蟄之間這兩個時段,小寒時是千冷,而雨水后是濕冷。
小寒養生注意事項
起居要保暖
小寒之后由于天氣一天比一天冷,所以我們應該要注意做好保暖的工作。在出門的時候要多穿一些,即使在戶外待的時間短,也要注意帶著口罩和帽子、手套。如果有肩周炎、關節炎等疾病,那么還要注意保護好患處,不要讓患處受涼。
運動宜在日出后
小寒之后雖然天氣比較冷了,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運動哦,適當的鍛煉身體是好處很大的。小寒之后我們應該在太陽好的時候去鍛煉身體,不要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出門,這個時候寒氣太大。運動項目可以選擇跑步、滑雪、健美操和太極拳等等。
小寒宜調理腎臟溫養陽氣
小寒的時候雖然說說很適合滋補,但是補的時候也要注意方法,并不是一味的大量吃滋補品效果就好,而是要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適合的滋補品,并且用量上也要控制好。要知道自己需要補氣還是補血,如果吃太多滋補品,反而會有反作用。
補氣主要針對氣虛體質
如動后冒虛汗、精神疲乏,婦人子宮脫垂等體,宜用紅參、紅棗、白術、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補血主要針對血虛體質
如果有些女性朋友在小寒的時候來月經,出現頭暈眼花、失眠、臉色發白、月經量少的情況,可以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及時的給身體補補血。
飲食應減甘增苦
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所謂“三九補一冬”,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多吃羊
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
小寒風俗
1、喝臘八粥
臘八節一般是在小寒和大寒的兩個節氣之間,所以有了小寒和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多種食材熬制的粥,吃臘八粥最初是為了慶祝豐收,一直流傳到現在。
《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記載0:“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開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2、南京:吃菜飯
古代的時候,南京人對小寒有一些重視,但隨著時代的不斷改變,現已逐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的時候,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其實是不一樣的,有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而且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以和臘八粥相媲美。
3、熬膏方
到了小寒時節的時候,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的時候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制一點,吃到春節前后。
4、羊肉湯
很多人平常的飲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為常見,有的餐館還推出當歸生姜羊肉湯,近些年來,一些傳統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現餐桌,再現了南京寒冬的食俗。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南京人在小寒的季節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體育鍛煉方式,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擠油渣渣(靠著墻壁相互擠)、斗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斗)等。如果遇到下雪的時候,那么很多人就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會全身暖和,血脈通暢。
小寒節氣含義是什么
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冬天寒冷的程度。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之內。但這只是一般性的規律,少數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一些。
古時候對小寒是非常看重的,例如到了小寒時節的時候,北方人就會吃煮菜,主要是一些偏暖性的食物。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現在已經慢慢的淡化,不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注意適當的養生和保暖。
并且一般到了小寒的時候,也將接近一年的尾聲了,這個時候的年味也會變得非常的濃。大家已經差不多在準備過年要用的東西了,大街小巷也能夠聽到喜氣洋洋的新年歌,而小商小販也開始賣起了各種各樣的年貨了。
古人時候在意小寒的,還因為這個節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小寒到了,寒冬臘月也就即將來了,這個時候的古人特別注意保暖和保健。小寒后冬天的棉衣全都會上身,牲畜也要加料,“人到小寒衣滿身,牛到大寒草滿欄。”
而小寒和大寒之間,也有氣候上的相互對應關系,諺稱“小寒不寒寒大寒”。類似說法還有:“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小寒凍土,大寒凍河”。這些諺語,都是在提醒人們注意早做準備,防凍防災,可見小寒在農事上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
小寒時節的寒冷并沒有阻礙一些耐寒植物的生長,二十叫番花信風中的前三信開放了,“一信梅花開”,梅花因為在寒冬臘月開放,所以又稱臘梅。
伴隨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在橫斜的枝枝椏上,梅花頂著寒風綻放了,也會時不時的散發出香氣,這種不畏嚴寒的高貴品格引得世人大加贊頌“梅花香自苦寒來”。
天氣寒冷滴水成冰的季節,是人們賞冬景的大好時間。北國冰城哈爾濱的冰雕巧奪天工,松花江上的霧凇堪稱一絕,林海雪原呼號的朔風及不畏嚴寒的野生動物,把個寒冷的冬季給攪動得栩栩如生。
人們耐不住長夜的寒冷和寂寞,大家都紛紛開始了豐富多彩的廣外運動,參加體育鍛煉。“冬練三九”是說冬季適合人體熱量的散發,是提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強體質的最佳時機。
小寒節氣的諺語:
1.小寒大寒,冷成冰團。
2.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
3.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4.小寒節,十五天,七八天處三九天。
5.臘月三白,適宜麥菜。
6.薯菜窖,牲口棚,堵封嚴密來防凍。
7.小寒寒,驚蟄暖。
8.臘七臘八,凍裂腳丫。
9.三九不封河,來年雹子多。
10.數九寒天雞下蛋,雞舍保溫是關鍵。
11.麥苗被啃,產量受損。
12.九里的雪,硬似鐵。
13.臘月三場白,來年收小麥。
14.天寒人不寒,改變冬閑舊習慣。
15.九里的雪,硬似鐵。
16.臘月三場霧,河底踏成路。
17.三九不封河,來年雹子多。
18.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
【小寒節氣的習俗有哪些】相關文章:
冬至節氣有什么習俗08-24
冬至節氣有什么習俗11-05
冬至民間習俗有哪些11-24
冬至各地的習俗有哪些11-20
冬至民間習俗有哪些04-04
中元節有哪些習俗01-31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3篇12-31
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12-13
中元節有哪些習俗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