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元宵節做元宵手抄報資料
導語:相信大家一定吃過元宵(湯圓)吧!那你有沒有做過元宵呢?今天聘才小編就教大家做元宵吧!
今天下午,奶奶說要做元宵吃,因為今天是元宵節,所以我叫奶奶教我一起做,奶奶爽快的答應了。
首先,奶奶先把面團揉好,再把面團切成一小塊,然后把早已經買好的芝麻放在一個小碗里。要開始做元宵了,我照著奶奶教我的方法,先把面團搓圓,再把它壓成小餅狀,用小勺把芝麻放在那兒,然后慢慢地收攏五指,并且不斷轉動面餅,慢慢得就變成一個圓球了,再把多余的面團摘去,繼續搓圓。幾遍做下來,我的動作也熟練了,不一會兒,一個個元宵就包好了。 包好后,要開始煮元宵了。只見奶奶把煮元宵的鍋洗干凈,裝上了一點水,待水開后,把元宵一個個放下去,等元宵浮起來的時候就可以撈起了。
不知是自己做的還是什么的緣故,今天胃口特好,不知不覺的多吃了幾個。
元宵節的由來: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節做元宵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元宵節的手抄報內容資料06-11
美麗的元宵節手抄報資料06-08
關于元宵節手抄報資料06-08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介紹06-08
關于元宵節手抄報資料整理06-08
吃湯圓了元宵節手抄報資料07-02
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內容資料07-02
2016關于元宵節手抄報的資料07-03
2016年歡樂元宵節手抄報資料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