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年黑板報內容寫什么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知道黑板報吧,黑板報涉及到了繪畫、書法、寫作、色彩、設計、視覺、美學、信息傳播等方面的知識,是多種學科的綜合反映體。那什么樣的黑板報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年黑板報內容寫什么,歡迎大家分享。
新年春聯
上聯: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聯:萬紫千紅永開花 橫批:喜迎新春
上聯:一年四季行好運 下聯:八方財寶進家門 橫批:家和萬事興
上聯:迎喜迎春迎富貴 下聯:接財接福接平安 橫批:吉祥如意
上聯:迎新春江山錦繡 下聯:辭舊歲事泰輝煌 橫批:春意盎然
上聯:迎新春事事如意 下聯:接鴻福步步高升 橫批:好事臨門
上聯:占天時地利人和 下聯:取九州四海財寶 橫批:財源不斷
上聯:壯麗山河多異彩 下聯:文明國度遍高風 橫批:山河壯麗
上聯:春聯對歌民安國泰 下聯:喜字成雙花好月圓 橫批:國泰民安
上聯:春滿人間百花吐艷 下聯:福臨小院四季常安 橫批:歡度春節
上聯:春滿人間歡歌陣陣 下聯:福臨門第喜氣洋洋 橫批:五福四海
上聯:春色明媚山河披錦繡 下聯:華夏騰飛祖國萬年輕 橫批:山河壯麗
上聯:五更分兩年年年稱心 下聯: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 橫批:恭賀新春
上聯:汗馬絕塵安外振中標青史 下聯:錦羊開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橫批:春滿人間
上聯:惠通鄰里,門迎春夏秋冬福 下聯:誠待世賢,戶納東南西北財 橫批:吉星高照
上聯:羊歌盛世方報捷 下聯:猴舞新春又呈祥 橫批:萬事如意
上聯:羊獻銀毫書捷報 下聯:猴揮金捧迎新春 橫批:新年快樂
上聯:辭舊歲三羊開泰 下聯:迎新春六猴送安 橫批:吉星高照
上聯:金猴奮起千鈞棒 下聯:玉宇澄清萬里埃 橫批:財源廣進
上聯:勤羊辭舊千家同喜 下聯:頑猴鬧春萬戶皆福 橫批:喜氣盈門
上聯:花果飄香美哉樂土 下聯:猴年增色豈換人間 橫批:幸福人家
上聯:勤羊辭舊千家同喜 下聯:頑猴鬧春萬戶皆福 橫批:四海同春
上聯:大鵬展翅蓬雀心驚 下聯:金猴騁日魑魅難藏 橫批:鵬程萬里
上聯:神羊獻瑞羊年吉祥 下聯:金猴舉棒猴年如意 橫批:花好月圓
上聯:辭群羊送來千里鵝毛 下聯:迎金猴燃起萬家燈火 橫批:春意盎然
上聯:羊年六畜興旺五谷豐登 下聯:猴年九州歡歌四化輝煌 橫批:國泰民安
上聯:三羊開泰人膺五福趁春去 下聯:萬猴維新天降大運隨日至 橫批:時和歲好
上聯:羊毫飽蘸濃墨重彩酬壯志 下聯:猴棒勁舞實事興邦競風流 橫批:大展宏圖
上聯:黃龍競舞為大地回春祝福 下聯:金猴揮棒給神州奮起壯威 橫批:國泰民安
上聯:三羊開泰人膺五福趁春去 下聯:萬猴維新天降大運隨日至 橫批:萬事如意
春節由來與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后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里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并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說,把農歷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時要改用陽歷,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歷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新春佳節的意義是什么
自古以來,人們都強調春節作為一年開端的意義。《尚書·大傳》中說:“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說,正月一日是一年的開端,一月的開端,一日的開端。
“年”是時間的單位,一年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復始,稱為一年。大約在西周時期,年就由谷物成熟之義引申為表示時間的詞了。并且,“年”和“春”常常聯系在一起。古時候,人們根據二十四節氣安排生產,人們習慣將春天看做是一年的開始,有諺語“一年之計在于春”,說明春季對人們的意義重大,既是一年之始,又要力爭有一個好的開頭、開門紅。
春節的具體含義
春節,即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變化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新年習俗
貼春聯
貼春聯是應該是中國每一個中央都會有這一個習俗。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約、精巧的文字描畫時期背景,表達美妙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方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氛圍。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端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來源及各類作品的特征都作了闡述。
春聯的品種比較多,依其運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依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中央;“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放鞭炮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來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能夠發明出喜慶繁華的氛圍,是節日的一種文娛活動,能夠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種類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嚴重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祝,圖個吉利。如今,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域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消費的爆竹花色多,質量高,不只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但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央禁放鞭炮了,由于大城市里的中央越來越小了,很容易會傷及到別人的生命平安,也會給城市形成各類的環境污染,不過,放鞭炮這個習俗的的滋味卻越來越淡了。
拜年
大年初一拜年,是每一個小孩子最喜歡的事,拜完了年就會有紅包拿,真是切膚之痛的事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裝扮得整劃一齊,出門去走親訪友,互相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率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同互相恭喜,稱為“團拜”。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運用各貼互相投賀,由此開展出來后來的“賀年片”。
看完了中國的一些春節傳統習俗,如今就來看看還會有哪些國度有過春節的習俗?
日本
春節是日本以前最浩大的節日,每家用松柏裝飾房屋,元旦晚上全家人圍著火爐守歲。午夜時寺院響起108聲鐘聲,第二天相互拜年。
在日本,新年時有一種叫“福袋”的商品。所謂福袋,就是裝著商品的不透明的袋子。福袋有很多種,化裝品、服裝、生活雜物、電器,總之能裝進袋子里的都行。價錢從1000日元到上萬日元不等。由于十分受歡送,福袋常常年前就開端預售。同樣是商品,為何福袋如此受歡送呢?原來,福袋十分超值,一個千元的福袋里,常常標價千元左右的商品就有三四件;有時一個兩萬日元的福袋里,有價值三四萬日元的數碼相機也說不定。這樣一來,買福袋又給人一種新年中大獎的覺得。當然,如此超值的福袋只是少數,但一想到可能會中大獎,而且至少也會物有所值,消費者自然會爭相搶購了。
韓國
韓國是一個十分服從傳統的國度,春節就是以祖先崇拜和孝思想為根底的節日,是祭祖祈愿家庭安全的一天。韓國春節的傳統習俗有很多,有歲妝、歲畫、福笊籬、趕夜光鬼等等傳說。至今傳播下來的習俗有祖先祭拜、歲拜、德談、“擲木四”和跳板等習俗。中國人春節都要吃年糕,韓國人春節也有特地考究吃的食品,統稱為“歲餐”。傳播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節料理是“米糕片湯”。
蒙古
蒙古國也有過春節的習俗,春節在蒙古語中稱“查干薩爾”,意為“白色的月亮”,因而人們習氣稱蒙古國的春節為“白月節”。蒙古國采用共同的歷法,每年的春節與中國的春節有十來天的時間差。春節時一戶人家通常要做上千個包子;蒙古牧民也要賽駱駝,這競賽馬精彩得多。包子是蒙古國人家待客最尊貴的食品之一,春節時一戶人家通常要做上千個包子,包子個頭不大,大多是羊肉蔬菜餡,蒸熟后包子里也滿滿的都是油水。
【新年黑板報內容寫什么】相關文章:
衛生的黑板報的內容02-10
誠信黑板報的內容12-14
讀書黑板報的內容07-08
開學黑板報內容02-10
開學的黑板報內容12-16
揚帆起航黑板報內容02-06
關于健康的黑板報內容11-28
開學了黑板報內容12-16
關于健康黑板報的內容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