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寫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詞
聘才網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描寫春天的古詩詞以及賞析,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寫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詞
唐詩人戴叔倫的《蘇溪亭》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賞析
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與《蘭溪棹歌》相近。戴叔倫公元780年在(唐德宗建中元年)舊歷五月至次年春曾任東陽令,蘇溪在今浙江省義烏市蘇溪鎮,與浙江省東陽市不遠,這首詩大約是他在這段期間所作的。
詩中所寫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別之情。“蘇溪亭上草漫漫”,寫出地點和節候。野草茁長,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時節。這時的溪邊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淥波”,最容易喚起人們的離愁別緒,正為下句中的倚闌人渲染了環境氣氛。“誰倚東風十二闌”,以設問的形式,托出倚闌人的形象。在東風吹拂中,斜倚闌干的那人是誰呢?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闌干頭。闌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這位倚闌人眼中所見、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燕子還沒有回到舊窩,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雖是眼中之景,卻暗喻著心中之情:游子不歸,紅顏將老。“一汀煙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體描繪。迷蒙的煙雨籠罩著一片沙洲,料峭春風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艷麗的容光,顯得凄楚可憐。這景色具體而婉曲地傳出倚闌人無端的悵惘,不盡的哀愁。如此寫法,使無形之情因之而可見,無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詞里的警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可能就是受到這首唐詩的啟發的。
四句詩全是寫景,而景語即情語,情景融渾無跡。詩人描寫暮春景色濃郁而迷蒙,恰和倚闌人沉重而憂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詩韻人情,雋永醇厚。
宋代詩人黃庭堅的《次元明韻寄子由》
半世交親隨逝水,幾人圖畫入凌煙?
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銅章行問道,定知石友許忘年。
脊令各有思歸恨,日月相催雪滿顛。
賞析
這首詩是1081年(元豐四年)黃庭堅知吉州太和縣(今江西泰和)時所作,年三十七歲。這時蘇轍(子由)貶官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監鹽酒稅。黃庭堅兄黃元明(名大臨)寄給子由的詩,起二句說:“鐘鼎功名淹管庫,朝廷翰墨寫風煙。”黃庭堅次韻作此詩寄子由。
此詩起二句說:我們的交親雖有半世之久,而時光如逝水,有幾個人建立了功業呢?“逝水”,暗用《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凌煙閣”是唐太宗為紀念功臣而給他們畫像之地。此二句筆勢兀傲宏放,“次句接得不測,不覺其對”(方東樹評語,見《續昭昧詹言》卷七)。第三四兩句描寫春天景物,花開江漲,而懷遠之情見于言外,如作畫之著色。黃庭堅詩雖然意新筆健,但有時失于晦澀,缺乏唐人“水深林茂”的氣象(劉熙載語),像“春風”一聯之興象華妙,在黃詩中是罕見而可貴的。
第五六兩句敘寫懷抱。“銅章”指縣令的印,史容注引《漢官儀》:“縣令秩五百石,銅章墨綬。”“問道”的字面出于《莊子·在宥》:“黃帝聞廣成子在空同之上,故往見之,曰:‘敢問至道之精。’”“石友”指志同道合的金石之交。潘岳《金谷詩》:“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晉書·潘岳傳》)“忘年”指朋友投契,不計年歲的大小差別。梁何遜弱冠有才,范云對他很稱賞,“因結忘年交好”(《梁書·文學·何遜傳》)。這兩句詩是說,詩人想辭去縣令的官職而歸家學道,料想子由一定能贊許的,表示了知己之誼。“問道”的字面雖是用的《莊子》,但是此處所謂“道”的涵義,并不限于《莊子》書中所謂的“道”,而應當是指一切有關進德修業的精言妙道。從這里也表現出,詩人用典并不一定拘于典故出處的原意。末二句又轉筆說,你我皆有兄弟之思,欲歸而不得,只好聽任時光流轉,催生白發而已。“脊令”是一種水鳥(“令”讀第二聲),朱熹《集傳》:“脊令飛則鳴,行則搖,有急難之意,故以起興。”后人常用“脊令”借指兄弟。“雪滿顛”,頭頂生滿白發。
【寫描寫春天的古詩詞】相關文章:
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大全07-03
描寫春天古詩詞大全07-04
描寫贊美春天的詩句 古詩詞07-03
描寫春天思鄉的古詩詞名句03-22
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詞07-03
寫描寫春天的詩句07-01
連續兩句寫春天的古詩詞07-03
春天的古詩詞07-05
寫描寫春天的句子大全07-05
韓愈寫的描寫春天的古詩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