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說《追風箏的人》讀后感
追風箏的人是阿富汗斯坦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小編為你推薦讀后感。
我終于看完了《追風箏的人》這本書,看了很多遍,自己也不知道是為什么,至最后一次,居然看到入迷。
人生有很多的不幸,但我們不能總是抱怨這,抱怨那。而要學著面對人生.本書的主人公阿米爾的朋友哈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母親很小就拋棄了他和他的殘疾父親.他們遭受著眾人的恥笑和不屑的眼光,他們難過悲傷但并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依舊在這阿富汗這片土地上找尋著他們自己的天地。
我們的童年都是很美好的。似乎就是和*一起度過的某個懶洋洋的悠長夏日。
魯迅先生是這樣看待悲劇的,”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阿米爾和仆人的兒子哈桑參加了阿富汗傳統的斗風箏比賽。要贏得最終的勝利,還必須追到被他最后割斷的風箏。哈桑是當地最出色的追風箏高手,他替阿米爾去追,承諾阿米爾一定追到。然而,風箏追到了.哈桑卻被幾個少年抓住恥笑與傷害哈桑.阿米爾目睹一了,格軟弱的他卻選擇了袖手旁觀,并再次錯誤地選擇了逼哈桑離開家門。
當蘇聯入侵阿富汗,阿米爾和他父親亡命出逃,阿米爾遠遷美國,但他對哈桑的負罪感未減,后來他知曉了有關家庭的巨大秘密,原來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為了找回“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阿米爾重返阿富汗,而哈桑已死,阿米爾在被拳擊的捶打中我看到了久違的感動,那是一種勇敢,一道動人的風景線,一瞥驚鴻的亮光.阿米爾最終救出哈桑的孩子找到“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其實,風箏是一個象征。它是珍貴的友情、溫暖的親情、美好的愛情,也是忠誠、友善、勇敢……而對阿米爾而言,童年時的那次追風箏,他的自私、怯懦傷害了哈桑,他在對友情的背叛中也喪失了自己的最美好的心;而他為哈桑的兒子追風箏其實是獲得救贖的途徑,追風箏成為阿米爾成長史中的儀式!也是一種對希望的寄予。
或許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么,讓我們勇敢地追。
【小說《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追風箏的人的經典語句07-05
追風箏的人感想07-03
《追風箏的人》有感04-30
追風箏的人的經典語句賞析07-05
讀《追風箏的人》后感07-11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06-02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06-30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07-09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 分享07-04
追風箏的人優秀讀后感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