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邊城》的教案
導語: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邊城》教案
【教學重點】
1、通過分析小說的環境、心理描寫、培養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2、理清小說情節,把握民俗活動和情節之間的關系,充分挖掘人性的閃光點。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人物的性格、語言和心理,把握小說中至真、至美、至善人性。
【解決辦法】
1、加強課前預習,充分熟悉小說內容。
2、 補充相關小說情節,讓學生對《邊城》有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方法】 要本著以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為主,重視學生的思考重視學生的感悟.“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采用點撥法以及探究和討論法進行教學 ,讓學生能更深的領悟文章內容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啟發學生動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
【課時安排】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
1、了解沈從文及其作品的特點
2、把握作者在《邊城》中極力要表現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
3、理解《邊城》題目的含義,把握作者的創作目的
二、過程與方法:
1、美讀課文,咀嚼品味小說詩一般的意蘊 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2、啟發點撥、合作探究、討論分析多種方法結合,完成文本中人物內心情感的挖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 樹立愛世界愛人類的情操。
2、了解古老的民俗及其豐富的內涵,培養熱愛民族文化生活的情感
【教學過程】
預習課文 品讀重點段落
要求:1、勾畫出小說的環境描寫的語句。
2、標出自然段
3、找出小說主要人物的言行,品味小說中的淳樸的人性
4、勾畫出小說中的民俗描寫,體會這些民俗的特點以及內涵
5、理順出小說的故事情節。
6、明確小說的人物、情節,用自己的話復述,補充相關的其他情節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導入教學:《邊城》這部小說問世不久,湘西的鳳凰鎮就成為旅游勝地。它正如世界上許多名城名鎮一樣,崛起在世界文化大師的光環之中。因為莎士比亞,英國的斯拉特福小鎮才會蜚聲世界;有了莫扎特,奧地利的薩爾茨堡才成為世界音樂中心,有了塞萬提斯,西班牙的塞維利亞才成為旅游圣地。同樣,因為有了沈從文以及他的系列湘西小說,鳳凰鎮也成為了風景名勝之地,鳳凰究竟是什么樣的一個小鎮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邊城》去欣賞那里的山水之秀,去感受那里的民俗、人情之美。
二、文本解讀
1、讀第一段,這里的人們是一種怎樣的生活情況? 明確 安分樂生,井然有序
2、這里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呢?通過文本的描述,
請同學們概括一下:
明確:碼頭、碉堡、河灘、軍營、河流、山、水、船。
這里的風光秀麗、美好。是一個干凈的自然所在,就象是這里的人一樣。
3、文本寫了哪些民俗?這些民俗有怎樣的特點?又有怎樣的內涵?學生討論完成。
端午節:賽龍舟、穿彩衣、畫王字、捉鴨子。
中秋節:賞月、男女青年對歌。
新年:舞龍燈、耍獅子、放鞭炮。
婚嫁:小轎子、羊、男孩、糍粑。
這些民俗具有古老而淳樸的特點,又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它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生活,包含著美好的祝愿、表達著歡快的情感,充滿了吉祥如
意的氛圍。更能體現人們之間的和諧親切的關系。
4、小說情節的歸納
小說節選部分中寫的次數最多的哪一種民俗活動?
端午節的賽龍舟:由賽龍舟引出小說的人物以及發生在這些人物身上的一些事情。
小說要寫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主角是誰?
人物:
主角:翠翠 圍繞主角相關的人物有:祖父、儺送、天保、順順。
情節:
第一年賽龍舟——翠翠儺送邂逅 埋下愛情的種子
第二年賽龍舟——翠翠與天保相識 引來天寶的愛意
第三年賽龍舟——祖孫二人在家 各自想著自己的心事
總結: 端午節賽龍舟就像一根銀線,串起了邊城中那些閃亮的珍珠,即那些故事和人,在故事中,邊城的人性光輝也閃耀起來。下面我們就分析小說的人
物性格特點
5、小說中的人物性格是怎樣的?在哪些具體的描寫中展現出來的?請同學分組討論解決
明確:
翠翠:單純、多情、靦腆 -------語言心理描寫 細節刻畫
祖父:善良、忠誠、慈愛、熱情、樸素-----行為語言描寫
天保:坦蕩 ------行為語言描寫側面描寫
儺送:熱心、正派、幽默 ------正面側面結合 細節刻畫
順順:富有、熱心、正直 ------- 側面描寫
這里的人們不分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相互友愛在他們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生活在邊城的人們淳樸、善良、平和而又與世無爭,甚至連那條大黃狗都善解人意,這樣的至善的人性,必然使這里的生活和諧美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生活在邊城中的人們之間 的關系是怎樣的?
愛情---走山路走馬路方式的表達愛情,不因為磨房也不會因為地位而放棄自己的愛情。不受物質名利的干擾影響 是純潔的愛情
親情---爺爺疼愛翠翠,翠翠依賴爺爺;彼此相依為命。哥哥讓弟弟,哥哥為弟弟而出走闖灘。弟弟又因哥哥的出險而內疚離開。不管是祖孫間的情還是手足間的情都是那么的深摯感人,令人唏噓不已。
鄉情---人與人之間和善友愛互助 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諧
軍民情----端午節捉鴨子;春節放鞭炮;爺爺可以去軍營中喝酒。軍民和諧親密相處,有著魚水一樣的情意。
三、探究交流
1、《邊城》這么美,人也這么善良,關系這么和諧,那作者為什么一邊在贊美歌頌、卻又一面要把它寫成悲劇呢?
有人認為翠翠的愛情悲劇,是由封閉的農業文明社會中人們精神的孤寂導致的,可以從相關人物和情節中印證這樣的觀點。學生自由發言,談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2、在邊城中,我們看到的是這里人的善,這里情的真,這里景的美,正如沈從文先生自己在談《邊城》寫作時交代的“我要表現的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通過上文的分析,這里的民情、民俗以及人性、人情的美就是沈先生要表現的邊城的人生形式。
3、作者為什么要把小說的名字起為《邊城》呢?
結合時代背景及作者經歷來分析,(第一段文字)
“湘西的兒子”走出湘西,經歷了北京城的戰亂動蕩,爾虞我詐,也看到了上海的燈紅酒綠,低迷庸俗的生活,中國的這些中心城市正是一片污濁和混亂,正在承受戰亂的苦難,因而作者更懷念自己的故鄉湘西。起名《邊城》表明沒有受到污染的小城,與中心相對而言的,作者借此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小結:湘西之于沈從文,正仿佛桃花源之于五柳先生,是一種精神意志的象征,是自我意識的一種移情外化。理想中的湘西是沈從文先生永久的依戀。
四、作業閱讀邊城全文 寫一篇讀書報告:圍繞以下問題研讀:
1、作者寫這樣一個世外桃源式的鄉村社會,有怎樣的思想背景?他想尋求一個怎樣的理想社會模式。
2、小說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主要以景物、風俗描寫為主,具有散文化傾向。探討本文的寫作風格。
邊城的人生形式――與中心城市相對
五、板書設計
邊 城
民 情:安分樂生,井然有序
民 俗:古老淳樸,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人 性:至善
愛情:至純
人 情: 親情:至深
鄉情:至真
軍民情:和諧
【《邊城》的教案】相關文章:
《邊城》教學設計06-20
邊城的好段摘抄08-04
邊城讀書筆記08-25
《邊城》讀書筆記08-19
邊城沈從文讀書筆記11-11
【精】《邊城》讀書筆記01-05
《邊城》讀書筆記【薦】01-23
《邊城》心得體會02-25
邊城心得體會02-04
沈從文邊城讀書筆記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