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二十四孝圖有感400字
讀二十四孝圖有感400字,以下是聘才網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二十四孝圖有感400字 篇一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圖》的文章,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頗有感受。
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發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后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
讀二十四孝圖有感400字 篇二
我一直以為《二十四孝》里的那些人好偉大,讀了魯迅的《二十四孝圖》后,我才發覺那些人太虛偽了。比如春秋末期楚國人,老菜,他七十歲時穿五色彩衣詐跌“娛親”的故事,有那個必要嗎?一個老頭子......實在侮辱了孩子,再者說一個七十歲的老頭兒無論身體再怎么健康,都應該好好養老,都不應該......
我跟魯迅有共同的觀點,那個《臥冰求鯉》,真是的,做個孝子那么難啊,大冬天爬在冰上,把冰融化了。別說捉鯉魚而鯉魚沒求著,自己反掉進了河里,丟了小命......
實在讓人氣憤的是那郭巨,這人真是的,我懷疑他是生出來就那么大,沒當過小孩,為了他娘親,竟然要埋了他親生兒子,還說什么“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掩埋此子?”真是惡母。
封建時代的“孝”在我看來,純粹瞎說!傷天害理!
讀二十四孝圖有感400字 篇三
《二十四孝圖》圖文并茂,非常感人。我發現,百事孝為先,小時候那些孝順的人,長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二十四孝有:孝感動天、親嘗湯藥、嚙指痛心、百里負米、蘆衣順母、鹿乳奉親、戲彩娛親、賣身葬父、刻木事親、行傭供母、懷橘遺親、為母埋兒、扇枕溫衾、拾蕭異器、涌泉躍鯉、聞雷泣墓、乳姑不怠、臥冰求鯉、恣蚊飽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筍、嘗糞憂心、棄官尋母、滌親溺器。其中,我最喜歡刻木事親,意思是: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南(今河南黃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于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后一定見面,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子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雖然這篇文章里木頭人的手指會流血不現實但古代人真的是孝順。現在有很多人特別是我們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該怎么樣,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這要那,達不到要求就發脾氣,有時對父母和長輩說話、行為很不禮貌。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對“孝順”二字沒有做好。讀了這本書,我以后一定要孝順父母,尊敬老人,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美德。讓我們從點滴做起吧!
【讀二十四孝圖有感】相關文章:
讀二十四孝圖有感08-27
《二十四孝圖》讀書心得04-01
《二十四孝圖》讀書筆記07-28
二十四孝圖讀書筆記03-10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02-04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03-20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01-18
魯迅的《二十四孝圖》讀后感06-28
二十四孝圖讀書筆記13篇04-02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9篇03-08